推进农村三化建设意见
时间:2022-01-10 10:22:00
导语:推进农村三化建设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为贯彻落实《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农村“三化”建设的决定》,推进我市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建设步伐,结合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1、统筹城乡发展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打造“后发”为核心,以壮大县域经济为着力点,以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为落脚点,统筹城乡发展,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加快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促进全市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努力构建“和谐”。
2、统筹城乡发展的总体目标。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到年,全市生产总值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年均递增15%;农业总产值年均递增6.1%以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6%以上;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40%左右。到2020年,全市基本建立起城乡协调的经济社会管理体制和发展机制,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农村公共事业显著进步,农民生活质量显著改善,与全省同步实现小康目标。
二、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加快推进农村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
3、发展壮大县城经济。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集中精力抓好“一区六园”建设。市直重点抓好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县区集中力量搞好工业园建设。全面落实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主动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到年培育50户以上年产值超亿元的工业骨干企业(每个县区5户以上,市直10户以上),其中年产值超3亿元的工业骨干企业20户,年产值超5亿元的工业骨干企业10户,培育一批年产值10亿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做大做强特色经济。对引进的农业项目与引进的工业项目一视同仁,享受政府的招商引资奖励政策,并纳入考评范围。
4、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到年,全市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120家,其中市级农业龙头企业30家以上。重点培育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大型农业龙头企业8家以上,力争有3家农业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达5亿元以上,有1-2家进入全省农业龙头企业20强。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户数占全市农户的30%以上,直接带动农户每年人均增收200元以上。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培育发展20家以上产业化程度较高、加工能力较强、突出精深加工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到年,全市农产品加工量占生产量(不含水稻)30%以上。鼓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产品经纪人,到年,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0个以上,发展一批农产品经纪人。
5、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市重点抓好现代化农业示范区建设,加快农业标准化进程。县区抓好优质稻、水果、蔬菜、茶叶、畜禽、商品林六大基地建设。每个县要培育有地方特色、区域优势和竞争力强的农业主导产业,培育1个以上农业名牌产品,建立3一5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到年,全市创建4-6个市级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创建4-6个市级农业技术创新中心。加快先进适用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努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逐步实施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做大做强畜牧业,提高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加强农产品检测体系和动植物防疫体系建设,市、县区两级农产品监测机构和动植物防疫检疫机构人员经费和工作经费全额纳入各级财政预算。
6、保护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坚决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大土地治理和地力培育力度,每年建设标准化基本农田1万亩以上,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9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每年保持在110万吨左右。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引导和支持农民投工投劳开展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到年,改造木石陂1000宗、修建主灌渠“三面光”500公里,扩大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加快实施推广良种良法,提高土地产出率。各级政府要将土地出让平均纯收益20%的资金,专项用于土地开发、现代化农业园区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
7、加强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各级政府每年都应在地方财政支农资金中安排10%和在农业发展基金中安排15%以上的资金作为农业技术推广专项资金,用于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按计划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市山区信息化建设,加快各县区农业综合信息服务网络系统和农村科技信息“村村通”的建设,年前基本实现网络到镇、信息进村入户的目标。
三、统筹城乡规划建设与管理,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
8、搞好城乡规划布局。坚持城市化与城镇化同步推进。抓紧编制农村城镇化规划,今年完成17个中心镇的总体规划,年前基本完成全市98个建制镇总体规划修编,以县为单位编制和实施县域村庄布局规划,形成中心镇——一般建制镇——行政村三个层次的居住区空间布局。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把小城镇建设与工业经济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民进城就业等结合起来,形成产业发展、人口聚集、城乡建设的良性互动机制,增强城镇吸纳人口、创造就业机会、带动农村发展的能力。
9、加强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放开城镇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建设的投资市场,吸引各类社会资金参与城镇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建设覆盖城乡的“路网”、“水网”、“气网”、“电网”、“信息网”、“生态环保网”,形成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网络。到年,各建制镇建设一个垃级处理场。到年,全市行政村基本实现村道通水泥路;完成全市12个乡镇横水渡口码头改造。到年,全市完成11宗城乡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完成263宗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全市新建、扩建小水电新增装机容量10万千瓦以上,总装机容量达到35万千瓦。加快农村饮水解困和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到年基本解决农村居民饮水不安全问题。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机制建设,建立和完善市县间多媒体视频天气会商系统,全市暴雨(洪水、山体滑坡)监测预警系统,建立森林火灾监测和火险预报系统。
10、注重城乡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积极开展创建林业生态市、林业生态县区,到年前建成4个林业生态县区。加强护林员和森林消防专业队伍建设,落实人员、经费,为森林资源增长和生态安全提供组织保障。加强对村庄环境“脏、乱、差”的整治,突出抓好农村改水改厕工作,大力推广应用沼气等清洁能源,积极创建生态示范村。加大对农村各类污染源的治理力度,严禁使用国家规定禁用的农药、化肥,大力开展田、林、路、河、供水综合整治,搞好治污保洁工程,杜绝重污染项目由城市向农村转移。
11、完善城乡社会管理。改革传统的农村社会管理方式,推动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积极稳妥地推进区划调整,有条件的县区撤销城关镇,设立街道办事处,符合规定的村民委员会改为社区居委会。积极探索特大镇行政管理体制。
四、统筹城乡居民就业,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12、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采取政府职能部门举办或市场运作等多种方式,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每年培训2万人以上,其中职业技能培训1万人。对农村劳动力培训基地每培训输出一名普通操作工,政府在农村劳动力转移资金中给予补贴60元;每培训一名技能工,给予补贴120元。大力开展“定单式”培训,提高农民工培训就业率。
13、拓宽农村劳动力就业门路。争取珠三角等发达地区及本市用工企业优先录用我市农村劳动力,每年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2.5万人以上。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14、完善城乡就业服务网络。加快完善市、县区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全面启动和登录劳动力信息软件,进一步完善劳动力供求信息收集、分析和工作。建立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加快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建设,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翰出组织化水平。
15、营造城乡平等就业环境。逐步建立城乡平等就业制度。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简化农民跨地区就业和进城务工、经商的手续,解决来务工经商的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积极实施“外来员工权益保护工程”,加大劳动监察力度,重点查处拖欠农民工工资、超时加班和逃避参加社会保险等违法行为。
五、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16、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按照《市-年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积极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统筹安排基础教有、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今后新增教育事业费主要用于农村教育,将农村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纳入公共财政体系并予以保障。进一步落实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县长负责制,保证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切实执行教育收费“一费制”规定,按时足额返还书杂费,积极完善有关管理和监督制度。年前,全面完成中小学布局调整,基本完成薄弱学校的改造,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根本改善。至年,全市幼儿学前3年入园(班〕率争取达到75%以上;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适龄少年儿童入学率达到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50%以上。
17、加强农村卫生和计划生育工作。深化农村卫生体制改革,优化城乡卫生资源配置,强化公共卫生职能,公共卫生事业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全面建立覆盖全市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形成较完善的疫情信息、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和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到年,分批分类完成68所乡镇卫生院改造任务。完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扩大覆盖面,到年农村合作医疗人口覆盖率力争达到85%以上。加强农村卫生技术队伍建设,确保农民得到应有的基本医疗和卫生保健服务。认真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建立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切实解决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和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问题,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确保人口计划的完成。
18、发展繁荣文化体育事业。加快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在目前完成县(馆)、镇(站)文化设施基础上,到年,镇(文化站)要基本实现“四个一”目标(即一个文体广场、一个文化活动室、一个图书室、一个宣传橱窗)。全面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到年,全市人均公共体育用地达到0.6平方米以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达到40%以上,国民体质测定良好率达到30%以上。全面推进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充分利用市、县光纤联网工程,扩大农村电视覆盖面,到年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60%。
19、大力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程。继续开展各类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科技下乡活动,全面提高农民科技意识和科技水平。按照“适用、实效”的原则,实施“绿色证书”培训工程和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民创业培植工程等,培养一大批适应农村发展需要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的人才和农村基层组织管理人才、种养能手、农民企业家。到年,引进、培养1万名农村实用人才。
20、加快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规范和健全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为主,以农村特困户和灾民救助制度为基础,以医疗、教育、司法等专项救助为辅助的社会救助制度。今明两年各新建、扩建、改造30间达到省一、二级标准的敬老院。全面解决坡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问题,调整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补差额标准,从今年起每人每月补差额分别由原来的35元和20元提高到50元和30元。积极探索以基本生活保障为主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到年全市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参保率力争达到80%。
21、继续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组织实施整村推进扶贫计划,认真开展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和千干扶千户挂钩扶贫活动,重点扶持人均纯收入1500元以下的农户和集体经济年收入低于3万元的行政村。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积极推进产业化扶贫,加强对贫困户进行专业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贫困行政村和贫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加快农村安居工程建设步伐,到年,基本完成全市农村危房改造。到年,基本实现全市行政村集体经济年纯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90%以上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2000元以上。
六、统筹城乡体制改革,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22、深化农村。依法保障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的各项权利,稳定和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逐步规范和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制定与《农村土地承包法》相配套的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规定,加大农村土地征收、征用制度改革力度,完善征地补偿机制,建立“留用地”补偿制度,按实际征地面积10%-15%的比例划给被征地单位作生产发展用地。推进农村合作股份制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土地入股形式,对有长期稳定收益的基础设施项目,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可自愿以土地入股参与分红。
23、继续深化农村税费及其配套改革。进一步做好“并镇”、“并村”、“并校”和减员工作,推进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及其“七站八所”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加快完善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实行农民负担监督卡制度和建立健全村民“一事一议”制度,建立减轻农民负担长效机制,切实维护和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积极稳妥地化解农村不良债务,禁止发生新的债务。
24、加快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把农村信用社办成服务“三农”、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社区性金融机构。建立健全农业贷款担保机制,实行动产、包单和权益质押等多种担保方式。积极引进外资、民资进入农业和农村领域。鼓厨农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立互助合作保险组织。进一步增强财政资金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引导、支持和支撑作用。
25、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坚持合作制原则和为民服务的办社宗旨,鼓励和支持建立中心基层社和以专业生产合作社改造基层供销社。积极引导农民进入市场,把千家万户的农民与千变万化的市场紧密联系起来,充分发挥供销社在“三农”工作中的作用,把农村供销社办成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
26、深化农村集体资产产权改革。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进一步理顺集体经济组织和村委会的关系,逐步实行“村企分开”、“村社分开”,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民主理财、审计监督和民主评议村干部等制度,严格实行“村账镇管”、村会计选聘制和制,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七、加强组织领导,确保统筹城乡发展工作的顺利实施
27、健全领导体制。各级党委、政府要确立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贵,班子成员和各部门协调配合的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制度,并要建立健全县区、乡镇(街道)党(工)委农村工作体系,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
28、加强工作协调和政策指导。各级各职能部门要将统筹城乡发展纳入本地区本部门的“十一五”规划和中长期计划,周密部署,积极实施,狠抓落实。要深入基层,加强调研,努力探索统筹城乡发展的新途径。
29、建立和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建立和健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年度述职和离任审计制度。从年始,实行村“两委”干部补贴制度,确保每人每月补贴不少于300元,使村干部集中精力搞好村的社会管理和公共建设。全面落实发[]22号文件规定的各项优惠和奖励政策。对获得省级以上认定的“特产之乡”和市级以上的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以及农业技术创新中心,由市财政安排一次性奖励3万元。依据产品购销凭证,对带动农民200户以上,销售农产品(不含稻谷)1000吨以上或产值达200万元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专业协会,由市财政安排每个一次性奖励2万元。对与本市农民订单生产并实际销售1000吨以上农产品(不含稻谷)的经纪人,由市财政安排每人一次性奖动0.5万元。
30、加强农村基层姐织、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结合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组织“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和“理想、责任、能力、形象”教育活动,大力推进固本强基工程和“六子一水”工程,全面加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积极开展“五个好”村、镇和基层组织先进县区“三级联创”活动,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以创建文明镇和文明家庭为载体,深入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教育活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大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大农村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吸贩毒和“六合彩”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大力营造安全、和谐、稳定的农村社会环境。
- 上一篇:县长在政法通报会讲话
- 下一篇:市委卫生整洁年终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