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改革指导意见

时间:2022-01-09 08:55:00

导语:社区改革指导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社区改革指导意见

一、加强和改进社区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关注民生、服务民众、维护民权,促进和谐与稳定为目标。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以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为出发点,以居民自治为方向,以基础设施为重点,以社区服务为载体,以示范创建为手段,积极加强组织建设,努力提高社区服务水平,使社区在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上发挥服务作用,在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上发挥桥梁作用,在维护社会稳定为群众创造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上发挥促进作用。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的社会需求,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把服务社区居民作为社区管理服务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2.立足基层,加强基础。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和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改进社区管理与服务,部门工作进社区,实行“权随责走、费随事转”。

3.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综治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区居委会主办、社区力量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运用机制,形成推进社区建设的整体合力。

4坚持多渠道投入。以县财政支持为主,各有关部门共同投入,社区组织通过有偿服务增加收入,同时广泛吸取社会资金,逐步建立起多元化的统筹机制。

5.因地制宜,勇于创新。从实际出发,突出社区特色,从居民迫切要求解决和热切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积极探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逐步实现社区建设的工作目标。

(三)主要任务

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落实社区公用房“六室一站一厅”的目标,即:社区党组织办公室、社区居委会办公室、社区警务室、社区居民文化活动室、社区图书阅览室、社区居民议事会议室、社区卫生计生服务站、社区综合服务大厅,到2012年底要经过全县共同努力,使我县的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达到全省先进水平。开展和谐社区建设示范活动,完善社区功能,推进居民自治,提升社区管理与服务水平,努力把全县社区建设成为“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和谐社区,为构建和谐奠定坚实基础。

二、进一步明确社区工作职责、理顺工作关系

(一)明确社区主要工作职责

1、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教育居民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爱护公共财产,发展社区文化教育、普及科学知识,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2、制定社区建设计划和社区管理制度,并提交社区居民(代表)会议审议,办理本居住地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开展共驻共建,筹措本社区公益事业资金,管理和维护社区居委会的集体资产;

3、维护社区会治安,组织评选安全文明小区、安全文明楼院等;搞好综合治理工作,开展民事调解工作,协助公安部门做好外来人口管理工作;

4、协助人民政府或其它的派出机关做好与居民利益有关的医疗卫生、环境保护、计划生育、优抚救济、绿化美化、青少年教育等项工作;

5、与业主委员会、辖区单位等加强沟通和联系。组织、协调社区成员开展便民利民服务,组织志愿者服务队伍,为社区老年人、残疾人、优抚对象和社区困难户等特殊群体提供义务服务,抓好社区卫生、社区环境、社区治安、社区教育、社区文化等社区工作,实现社区居民(代表)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

6、协助有关部门做好社区内失业、下岗及离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和服务工作;

7、对本社区的物业管理和服务进行指导、监督;

8、向人民政府或其它的派出机关反映居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

9、加强社区与社区之间的联系,促进团结、互助、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与政府部门及其他社区进行合作;

10、组织社区居民对政府部门的各项政务进行民主评议和民主监督;

11、依法积极培育和发展社区民间组织,协助政府部门加强社区民间组织的指导与扶持;

12、依法自主决定社区事务;

13、定期向社区居民(代表)会议报告工作,接受监督和评议。

(二)理顺和规范社区主要工作关系

1、要理顺和规范县直属部门与街道社区的关系。县直属各部门一方面要进一步清理附加给社区的不合理任务,努力减轻社区居委会的行政负担;另一方面要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将社会性服务工作从行政职能中分离出来,把相关权力和工作经费下移到社区居委会,充分发挥社区的管理协调、服务保障、治安综合治理、医疗保健、环境卫生、文体教育等方面的基本功能,真正实现工作重心到社区、服务承诺到社区、人员配置到社区、工作经费到社区。社区居委会要主动接受县政府及其派出机构管委会的指导,积极依法协助政府、管委会完成相关工作,切实发挥自治组织的作用。

2、要理顺和规范社区居委会与驻区单位、物业管理企业的关系。驻区单位和物业管理企业是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服从和服务于和谐社区建设,积极主动地配合社区居委会开展共驻共建活动,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努力形成推动和谐社区建设的合力。社区居委会与物业管理企业的关系,前者是以做人的工作为主,是居民利益的法定代表,后者是以管物为主,是企业行为,不能用物业公司代替社区居委会。社区居委会作为基层自治组织,有权监督物业部门搞好物业管理,服务社区居民。

3、要理顺和规范社区各种组织之间的关系。社区党组织是领导核心,社区居委会是自治组织,社区议事委员会是监督组织,社区居民代表是决策机构。要按照便于管理、便于服务、便于开发社区资源、便于社区居民自治的原则,建立健全社区各种组织,构建起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功能健全、运转有序的社区组织体系和完善的工作制度,既确保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又支持和保障其他组织依法依章履行好职责,保证广大居民群众依法行使选举权、决策权、管理权、监督权等民主权利。

凡属单位型社区(社区90%的居民均为本单位职工和家属),与其它社会型社区均属县党委政府领导和指导。

三、当前加强和改进社区建设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加强社区基础建设,做到机构人员、工作场所、经费投入“三落实”

1、要落实机构人员。编制部门要本着有利于社区自治、有利于发挥社区功能、有利于开发社区资源的原则,以自然地域界线、社区构成要素、资源配置情况的发展趋势为依据,科学、合理地设置社区工作机构。要按照上级有关要求配齐配强社区工作人员。具体职数由各社区管辖范围、户数、人数、工作量等因素核定为各社区设主任一名,副主任一名,委员东城为50人,西城为46人。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的工资和社保参照事业单位职工的标准执行;拟定为主任1200元/人·月,副主任1100元/人·月,委员1000元/人·月。“40、50”人员和其他公益性岗位人员按现行政策执行。

2、要落实工作场所。通过采取资源整合、就地扩建、调剂使用、开发商提供、购买、租赁、置换等办法,加强以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集中规划建设一批社区办公场所、服务中心(站)、文化活动中心等彻底解决社区无办公用房、无活动场所或设施不达标的问题,全面提升我县社区基础设施水平。要把新建住宅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纳入住宅区建设的总体规划,与住宅区开发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今后凡成规模开发建设住宅小区或成片改造旧城区,规划部门应按照社区居委会的设置规模和社区建设的要求,做好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的规划与布点,原则上每个社区居委会的办公用房按照120平方米、活动(服务)用房按照300平方米标准进行规划设置配套。凡新开发的4万平方米以上小区,开发商必须配套建设至少120平方米的社区办公用房,建成后无偿提供给社区使用,产权归社区居委会所有,开发商要主动交付产权证明;凡新开发的小区,开发商必须规划建设30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活动)中心,由县政府按照建筑安装造价分期回购(最长不超过3年),满足社区服务功能;已经开发但未和开发商商定社区用房义务的社区,要采取购买或征得社区全体业主同意建设的方式由规划部门予以审批建设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平房小区可以探索采用加速开发或购买有产权的旧平房的办法解决社区办公用房问题。对4万平方米以下的零星开发的住宅区,开发商按照千分之三面积标准折算后缴纳社区配套用房经费,缴纳标准按照所在地区房屋平均销售市场价格执行。所缴纳经费由县政府建立专户进行管理,专项用于建设和购买社区配套用房,由县有关部门监督使用。规划部门在审批新开发小区详细规划时,应严格把关,确保社区居委会的办公用房和社区服务中心用房按比例规划并保证按规划性质使用。建设、房产等部门要加强对工作用房和公益服务设施用房的监管,凡不按规划要求建设的,责令开发单位限期纠正;拒不改正的,按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并将其不良行为纳入房地产开发企业信用档案,县房产部门不予发放房屋产权证书。对因各种原因造成社区组织工作用房和公益服务设施用房不落实或流失的,将追究有关部门的责任。

3、要落实经费投入。政府要加大社区建设资金投入,并列入年度预算,予以保证。市政府按县基础设施建设总投入的10%—20%给予奖励资助。社区工作经费按照每个社区不少于5万元的标准列入县财政预算。尽快改善我县社区办公用房紧缺和人员、工作经费不足的现状,切实保障社区工作正常运行和深入开展。

凡属单位型社区(社区90%的居民均为本单位职工和家属),由所在单位按照社区建设的基本要求设置机构,配备人员,落实办公用房、公益服务设施用房和经费投入。

(二)加强社区组织和队伍建设,为建设和谐社区提供保证

结合实际,采取“选、派、聘、兼、”等方式,进一步优化社区党务工作者和社区工作者队伍,县政府要组织、人事劳动部门要加快选配大学生和“40、50”下岗人员充实社区工作队伍。教育引导社区居民发挥自身特长,把从事志愿服务作为居民义务和良好道德风尚来提倡,积极动员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公务员、学生、教师、专业技术人员等加入志愿者服务队伍,推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制度化。要逐步完善社区建设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召集驻区单位召开联席会议,共商社区建设大事,实现资源共享、共驻共建。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建“争先创优”活动,努力把社区党建工作融合到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的具体工作中,不断增强社区党组织在居民群众中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实现“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社区党建工作目标。

(三)完善社区自治,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与管理

要进一步巩固和完善社区楼栋长、楼院长、院长、片长、单元长、居民组长、社区志愿者等自治体系,完善并落实社区民间听证会、民事协调会、民主评议会等“三会”制度,切实保障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权利。健全社区居委会工作报告、协调议事、公开办事、居民走访、居民公约制度等,为强化居民自治组织的各项功能提供制度保证。实施居务公开,涉及居民利益的重大决策及对弱势群体救助等事宜,应及时听取居民群众的意见

和张榜公布,保障居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认真组织社区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不断扩大直接选举的覆盖面。大力推进民主选举的规范化、程序化、法制化。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自我管理机制,充分发挥社区居民代表会议、社区居民委员会、居民小组在社区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建议由社区党组织牵头,社区居民自治组织、民间组织、中介组织、社区有关单位参加的社区管理协调机构,协调社区管理中的重要问题。高度重视解决新建、改扩建住宅小区居民自治组织不健全的问题。

(四)拓展社区服务,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加强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的建设,街道级社区服务中心建筑面积一般不低于1000平方米,社区级服务中心面积一般不低于300平方米。在社区服务中心推行设立部门服务窗口,逐步实行集行政管理、社会事务、便民服务为一体的“一站式”办公模式,方便群众。要充分挖掘和合理利用社区资源,不断扩展社区服务内容,完善服务设施,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形式,提高服务质量。重点发展面向困难群体的社区救助和福利服务,做好低保、医疗、教育、住房等救助服务工作;发展面向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的社会化服务,大力开发就业岗位,为失业人员提供再就业援助,做好企业离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工作;发展面向社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发展面向广大居民的各项便民利民服务,做到“民思我想、民困我帮、民需我助、民求我应”,体现人本主义的关怀。要积极引导驻区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开放内部服务设施,实现资源共享。积极探索社区服务产业化、市场化动作的有效途径,不断完善社区功能,在社区普遍推行日间照料、便民服务电话等,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增加就业岗位,开展创业帮扶,帮助困难群众摆脱贫困。要大力兴建老年福利设施,加强社区“星光老年之家”的后续管理,逐步建立和完善功能齐全、设施配套的社区老年福利服务网络。对社会力量在社区举办社会福利机构开办初期,县财政要给予适当补助。对社区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对象的,县政府可根据实际给予一定的岗位补贴,具体标准不得低于我县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对新办的独立核算的居民服务企业,各级财税部门要贯彻国家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切实扶持社区服务业。要发展和培育各种民间组织、中介组织,提高社区服务水平,丰富社区居民生活,增强社区的凝聚力。要进一步创新信息服务手段,搭建我县社区服务信息化网络平台,县政府要加大社区服务信息化经费投入力度,力争到2011年底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县、街道管委会、社区三级信息化网络,为居民提供准确、方便、快捷、周到的服务,提升我县社区服务的档次和水平。

(五)搞好社区治安,促进社区稳定

依托社区居委会等基层组织,组建以专职保安队伍为主、门卫巡逻守护为辅的治安防范机制,建立流动暂住人口出租房屋管理机构,强力构建严密的群防群治网络,预防各类刑事、治安案件的发生,杜绝居民区入室盗窃、入室抢劫和撬盗机动车三类可防性案件发生。深入开展打击“黄、赌、毒”社会丑恶违法犯罪,禁止传销活动,做好社区交通安全和防火工作。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和安全社区创建活动。到2012年,全县所有社区都要建立起公安警务室。

(六)繁荣社区文化,促进社区和谐进步

抓好社区文化阵地建设,三年内85%的社区要建立一个标准的图书阅览室、一个室外活动健身场所、一支社区文艺队伍。充分利用街道文化站、社区图书室、活动室、社区广场、市民学校等社区资源,组织社区居民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群众文化、体育、科普、教育、娱乐等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群体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文明社区”、“文明楼院”、“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对社区休闲广场、演艺厅、棋牌室、网吧等文化场所和监督管理,抓好社区文化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办好市民学校,大力开展“争做文明市民”的主题教育活动。调动社区资源,切实保障社区内中小学校开展素质教育和社区实践活动,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区环境。培育群众性体育组织,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配置相应的健身器材,不断增强居民体质。

(七)发展社区卫生计生事业,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建立健全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主体的社区卫生计生服务网络,广泛开展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诊疗服务工作,重点做好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的服务工作。到2012年,我县要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区卫生计生服务网络体系,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目标。开展社区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抓好社区当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住户变动、人口信息、出生、死亡情况的微机录入、变动,切实加强稳定社区计划生育水平,提高社区出生人口素质。

(八)改善社区人居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围绕创建省级文明和谐城市工作,落实社区环境卫生“门前三包”责任制,认真做好垃圾收集、清运,噪声污染治理,整治声音建筑、乱贴乱发小广告行为,整治乱堆、乱放、乱扔杂物、乱停放车辆现象,保持路、街、巷、场管理有序,为居民群众营造干净、整洁、卫生的生活环境。开展“绿色社区”创建活动,积极动员、组织广大居民义务植树、种草、护绿,增加公共绿地面积。提倡使用环保型商品和清洁能源,倡导节水、节电、节地、节材等可持续的消费模式。健全社区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加大物业管理力度,新建小区物业管理要达到100%,没有实施物业管理的旧小区要加大整治力度,经过综合整治后推行物业管理。加强多产权小区和零散居民楼院特别是城中村环境卫生的日常管理工作,维持社区环境整洁有序,解决脏、乱、差问题,真正实现社区“净、绿、亮、美、安”。

四、加强领导,努力开创社区建设新局面

各部门、各单位要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将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要实行社区建设“一把手工程”,主要领导要深入社区,研究解决社区建设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要广泛开展社区建设示范活动,及时总结和推广社区建设的新经验、新方法;要结合实际制定目标责任制和考核标准,加强对社区建设的管理和监督。各有关部门在社区建设工作中,要高度重视,明确职责,协调一致,齐抓共管。综治办、民政局作为社区建设工作的职能部门,要恪尽职守,主动当好参谋和助手,努力发挥牵头组织、综合协调和检查监督作用;组织、宣传(文明办)、综治、机关党工委、公安、发展改革、城建、环保、财政、文化、卫生、体育、科技、人口和计划生育、人事和劳动保障、科技、教育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做好对社区的指导和服务工作;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人民团体以社区为依托,发挥各自作用,进一步拓展工作领域,推动社区志愿服务、关心下一代、扶老、助残、扶贫、济困等工作的深入开展,引导社区居民形成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县社区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深入开展与社区的结对共建活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要运用各种形式,加大社区建设宣传力度,努力形成全社区关心、支持、参与社区建设的舆论氛围。要充分调动驻区单位、街道管委会、社区居委会、社区议事委员会等方面的积极性,做到上下协调,左右联运,共驻共建,使社区建设工作取得明显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