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之都商业发展意见

时间:2022-01-04 09:57:00

导语:购物之都商业发展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购物之都商业发展意见

一、加快建设上游地区购物之都的重大意义

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的重大举措,建设购物之都是建设区域性商贸中心、经济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通过建设上游地区购物之都,有利于集聚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为商贸中心、物流中心、金融中心建设提供强大动力,为经济中心建设开辟新路径;有利于充分发挥“五个建设的效应,增强资源集聚辐射功能和城市综合竞争力;有利于促进由“生产型”城市向“生产与消费并重型”城市转变;有利于增加就业,加快城镇化进程,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全市商贸流通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近年来。大商贸、大流通、大市场”格局初步形成,商业大都市雏形显现,集聚辐射能力明显增强,为建设上游地区购物之都打下了良好基础。市是中国中西部惟一的直辖市,国家规划的五大中心城市之一,独特的区位优势,广阔的市场腹地,便捷的交通物流,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国发〔〕3号文件对建设上游地区“会展之都”购物之都”和“美食之都”战略定位,为加快建设上游地区购物之都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二、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激活扩大本地购物消费为基础,以吸引集聚外来购物消费为重点,以大商圈、大市场、大企业、大项目为支撑,着力优化购物消费环境,完善商品市场体系,延伸购物消费链条,积极开拓国际国内市场,完善市场运行机制,强化集聚辐射功能,把建设成为上游地区购物消费亮点最多、链条最长、环境最优、服务最好、拉动最大的购物之都。重点围绕六大功能,加快购物之都建设。一是消费购物功能。做到商品丰富,业态齐全,设施完善,服务优质,充分满足居家购物、旅游观光购物、休闲娱乐购物、网络购物需要。二是国际贸易功能。加快建设各类现货市场、交易所、采购中心、配送中心、会展中心,大力发展国际国内贸易,形成上游地区的生产采购中心。三是品牌集聚功能。大力建设高品质商务楼宇,引进高能级企业机构,构筑总部经济高地;大力引进国际国内顶级品牌,成为上游地区世界高端品牌聚集地。四是时尚引领功能。引领时尚消费潮流,汇集国际国内流行商品,成为上游地区时尚商品聚集地。五是信息集散功能。汇聚商品消费、货物供应、价格变化、市场变化、政策影响等各方面信息,成为上游地区购物消费信息中心。六是价格形成功能。以大型商品交易市场、中远期电子交易所等为载体,影响周边地区价格制定,逐渐成为上游地区商品价格形成中心。

(二)发展目标。

建设购物之都总体分两个阶段推进:

第一阶段:—2012年——打基础、建平台、扩规模,快速发展阶段。到2012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000亿元,年均增长16%以上;商品销售总额达到10000亿元,年均增长18%以上;市场交易额达到60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进出口达到450亿美元,引进外资达到80亿美元;零售商业设施面积达到3500万平方米,年均新增100万平方米以上;外来购物消费占比平均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国际一线品牌达到50个以上。培育社零总额超100亿元的商圈6—8个,其中超300亿元的2个;年销售额超100亿元的商贸企业达到8—10家,其中超500亿元的1家;年交易额超100亿元的批发市场(交易城)达到13个,其中超200亿元的3个;市级以上商业特色街(城)达到30条(个);为上游地区“购物之都”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第二阶段:2013—2015年——提升品质、提高品位、丰富内涵、提档升级,初步成型阶段。到2015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000亿元以上;商品销售总额达到16000亿元以上;市场交易额达到10000亿元;进出口达到1000亿美元,引进外资达到160亿美元;外来购物消费占比超过35%,国际一线品牌达到60个以上。社零总额超500亿元的商圈达到2个;年销售额超800亿元的商贸企业1家;年交易额超500亿元的批发市场(交易城)1个。基本形成功能配套、名店云集、名品荟萃、对外辐射作用明显的上游地区购物之都框架,成为西部最具影响力的购物消费乐园。到2020年,建成市场规模庞大、商品丰富齐全、消费环境优越、聚集能力较强、辐射范围广泛、都市魅力彰显、在国际上拥有较高知名度的内陆国际贸易中心和上游地区购物之都。

三、主要任务

(一)加快基础平台布局和建设。

按照多中心、组团式发展格局,集中力量打造大商圈、培育大市场、实施大项目,加快基础平台建设并优化布局,构建购物之都框架。

1.大力发展城市商圈。坚持“商住分开、人车分流、立体开发、集中打造”的理念,把都市商圈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业态优化、设施先进、配套完善、信息化水平较高的现代化都市购物消费中心。着力提升解放碑、观音桥、三峡广场、南坪、杨家坪都市成熟商圈档次,优化形象,强化功能,凸显特色,提高集聚辐射能力。加快建设江北嘴、渝北两路、大渡口城区、巴南李家沱、北碚城南、西永、茶园、礼嘉—悦来等新兴商圈。有序发展城市新区新兴组团商圈、主题商圈,培育发展北部新区商贸商务核心区。顺应两江新区、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建设,接轨国际采购与高端购物消费。在北部新区布局“国际品牌村”、世界名车4S店集群等高端零售业态;在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布局国际品牌区域配送管理中心、跨国企业采购中心、汽车整车进口口岸等。适当超前规划,高起点打造万州第二大城市商圈,建设完善涪陵、黔江、永川、合川、江津五大区域性中心城市核心商圈,形成区域性传递辐射节点。积极发展区县(自治县)商圈,统一规划,预留空间,分步实施,把区县(自治县)商圈建设成为各区县(自治县)的商务商贸核心区和形象展示区。

2.科学布局商品市场。以建设“西南大市场”为目标,坚持综合市场与专业市场、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批发市场与零售市场多元发展。在市场体系上,重点建设中国西部进出口商品集散地、东部商品西进集散地、生产资料集散地、特色工业品集散地,中国西部农贸城、工贸城、汽贸城、家居装饰城、纺织服装城等商贸城,培育一批1000亿元级、100亿元级的全国性、区域性大型商品交易城和综合批发市场。在市场布局上,加大现有市场资源的整合力度,逐步将主城内环以内的批发市场向外环周边转移;加强新建市场的宏观调控,与产业园区、物流基地、交通枢纽相结合,实现人畅其行,货畅其流。在市场功能上,强化资源集聚和辐射,使加快成为上游地区各类商品资源的交易中心、价格发现中心、结算中心、集散中心和物流中心。新建、改扩建一批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菜市场,通过2—3年努力,基本实现乡镇规范化农贸市场、城区标准化菜市场全覆盖。

3.加强商业网点建设。坚持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改造提升与新建打造相结合,专业特色街与综合特色街相结合,突出特色,强化旅游、休闲、娱乐、餐饮、购物等服务功能,集中打造一批地方特色浓郁、在国际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商业特色街(城)。合理配置社区商业设施和业态业种,结合旧城改造,推进旧城区社区商业建设,优化布局,调整业态,提档升级。完善新建社区商业设施配套,高起点建设社区商业中心。支持品牌企业进社区发展,培育示范企业、商业示范社区、社区示范超市和社区示范经营网点。加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配送体系建设及其网点管理,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建立电子支付网络,促进农村商贸网点“一网多用”。

(二)加强主体培育与业态优化。

1.大力培育市场主体。鼓励商贸流通企业通过资产重组、资本运作等方式,实现有效扩张,做大做强。扶持商社集团等我市100强商贸企业,引进国内外大型品牌商贸企业集团,形成一批经营主业突出、管理技术先进、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商贸流通骨干企业。完善中小商贸企业信贷支持、技术引进、人才培训等服务体系,改善中小商贸企业经营环境,引导鼓励中小商贸企业加快发展。

2.引导培育消费主体。积极调整收入分配,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引导信贷、租赁等新型消费方式,推进网上购物等新型购物方式,逐步降低银行刷卡费率,推行电子支付、电子结算和交割方式,提高居民消费预期,增强消费意愿,挖掘培育本地消费主体。加强城市形象宣传与营销,发展城际旅游,发展都市旅游购物,大力吸引外来消费。

3.加强品牌引进与培育。改善经营环境,注重都市形态打造,增强城市吸引力。建设高品质商务楼宇、国际品牌村、名品名店一条街等高端商务商贸设施,实施高层次服务配套,完善品牌企业、品牌商品引进激励政策,引进国际国内知名品牌企业,发展一批国际知名品牌、顶级品牌专卖店、精品店、品牌专柜,汇聚国内外一线品牌。加强创意设计、品牌包装、营销策划和宣传推介,培育壮大本土自主品牌,发展地方特色品牌。

4.加强业态优化。运用连锁经营方式,优化企业组织结构和经营方式,培育一批大型商贸连锁龙头企业。加快现代商贸物流示范城市建设,完善城市物流配送系统,发展面向大商圈、大市场、大企业、电子商务、鲜活农产品的三方专业和综合物流配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善企业供应链系统,发展电子商务等新型零售、批发交易模式,着力打造一批在全国乃至全球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专业电子商务网站。发展现代购物中心、24小时便利店等新型业态,探索发展拍卖、竞买、直销、电视购物、邮购、自动售货等新型销售方式。积极推动连锁经营规范化、现代物流集约化、电子商务社会化和新型业态多元化发展,提升购物之都现代化水平。

5.加强外贸主体和产业培育。大力培育外贸出口企业,到2012年,出口上亿美元的企业达到10家,到2015年,出口上亿美元的企业达到15家。加快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到2012年,软件及信息服务外包离岸业务突破25亿美元,到2015年,软件及信息服务外包离岸业务突破60亿美元。

(三)强化产业支撑与联动。

大力发展旅游业、会展业、餐饮住宿业、休闲娱乐业、文化创意业五大协同产业,推动产业联动发展,夯实购物之都建设的产业基础。

1.加快发展旅游业。依托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和独具魅力的国际大都市,按照“一心两带”(中国西部旅游集散中心、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渝东南民俗生态旅游带)总体布局,实施“大项目、大投入、大营销”三大战略,全面开展系列旅游主题年活动,着力打造三峡、山水都市、温泉之都、大足石刻、画廊和天生三硚六大旅游精品。积极推进工业旅游、商务会展、休闲度假、购物娱乐旅游,培育旅游消费热点。通过积极开发特色旅游商品,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优化旅游消费环境,提高服务质量与水平,促进旅游购物消费快速增长。

2.做大做强会展业。加快建设悦来西部国际会展城,拓展完善南坪会展中心,开发建设鱼嘴国际会议论坛地,形成会展经济发展平台。以品牌化、专业化、国际化、市场化为导向,申办一批世界级、国家级展会,创办一批具有特色的会展,提升一批知名展会,扩大一批节庆活动,走出去发展一批特色展会,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会展经济体系,拉动会展购物消费。

3.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发挥大型文化基础设施作用,挖掘文化内涵,发展文化、艺术、影视等高品位消费,拉动文化创意消费。引进和培育各类研发、设计中心,加强工业设计,利用设计塑造品牌,提高产品品牌价值。培育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知名时尚设计师、专业时尚评论家,建设文化传媒、时尚消费类创意产业基地,培育时尚文化消费圈,打造时尚之都。

4.巩固发展餐饮住宿业。建设以美食街(城)为主要载体,高档饭店(酒店)商务型餐饮,都市商圈综合配套型餐饮,“两江四岸”滨江文化、城市景观型餐饮,民俗古迹、风景名胜区生态文化型餐饮等多元化、多层次发展的餐饮美食体系。加强以宾馆、饭店为主体的接待服务设施建设,着力提升饭店、宾馆的规模和档次。重点发展核心商圈五星级、高品质饭店,提高服务水平。积极发展经济型、商务型酒店,满足各层次消费需求。

5.积极发展休闲娱乐业。加强休闲娱乐与购物消费资源整合,形成一批购物消费与休闲娱乐为一体的购物休闲娱乐中心。加快商业中心休闲娱乐设施建设,提升休闲娱乐硬件设施和服务品质。鼓励娱乐、保健、运动等行业自主创新,丰富休闲娱乐内容,增强文化性,提高品味,满足不同层次的休闲娱乐购物消费需求。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市政府成立购物之都建设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由市商委、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经济信息委、市城乡建委、市外经贸委、市国土房管局、市规划局、市文化广电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工商局、市统计局、市旅游局等市政府有关部门组成,组长由市政府分管领导担任,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商委。领导小组职责:研究制定购物之都建设的相关政策措施,统筹解决购物之都建设中出现的重大问题,为购物之都建设创造良好环境。市政府有关部门各司其职、配合抓好各项工作。各区县(自治县)围绕全市统一规划,做好本地区的商贸流通工作,大力推动购物之都建设。

(二)加强规划管理。

坚持“规划超前”、“规划先行”原则,加强商业网点建设的规划管理,市、区县(自治县)商贸主管部门要作为规划委员会成员,主动参与城市规划工作,合理布局、预留商业发展空间。全市各级政府要将购物之都规划涉及的重大建设项目纳入城市规划之中。对达到一定规模(都市区营业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区县3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商业网点建设,应征求当地商务主管部门意见。市、区县(自治县)商贸流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城市商圈内商业业态的控制和管理。开展立法调研,适时制定《市商业网点规划管理条例》。

(三)加强环境营造。

加快建设开放完善的市场体系,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秩序。加强商业信用体系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诚信兴商活动。推进商业文化建设,提升品味,丰富购物之都文化内涵。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强化各类商业人才的引进、教育、培训,与国际接轨,整体提升购物消费服务水平。完善法规体系,加强市场监管,营造良好的购物消费环境。加强都市文明建设,培育市民文明风尚。以“五个”建设为抓手,提升城市品质,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为购物之都建设营造良好的软硬环境。

(四)加强政策支持。

对纳入购物之都建设规划的重大项目,在工商、财政、税收、土地、信贷等方面给予扶持。一是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的前提下优先供地,农产品市场用地按工业用地招拍挂出让。二是对每年竣工投入使用的购物之都重大建设项目,经申报审核,给予适当贷款贴息支持。三是对实行招商制的商品交易市场房产税的征收,凡业主参与了市场经营管理的,维持原从价计征方式不变。四是凡首次在开设国际一线品牌专卖店的,政府给予一次性奖励。五是对引进的世界500强中商贸流通企业事业部或子公司主要负责人及高层次人才,符合《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引进高层次人才若干优惠政策规定的通知》(渝府发〔〕58号)规定的,按规定享受政策优惠。对跨国公司以投资性公司、管理性公司或具有总部性质的研发中心、结算中心、生产性企业等形式在市设立总部或区域总部的,给予重点倾斜支持。

(五)加强宣传推广。

加强城市形象的整体策划包装,利用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网络等传播媒体广泛宣传,特别要借助国内外知名媒体,加大城市形象宣传推介力度,提升的知名度,推动购物之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