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发展安排意见
时间:2022-01-04 08:54:00
导语:水利发展安排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宣传部门和各类新闻媒体要把水利纳入公益性宣传范围,三十八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水利改革发展。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全民水患意识、节水意识、水资源保护意识和水土保持意识,动员全社会力量支持、参与水利建设。把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作为农村基层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内容,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对在水利改革发展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按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和《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决定的实施意见>要求,为认真贯彻中央、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我县水利改革发展步伐,切实增强水利支撑保障和防灾减灾能力,实现我县水利事业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现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7.69亿m3占全市水资源总量35.66亿m321.56%人均占有量仅1636m3为全省人均占有量3700m344.2%为全市人均占有量1917m385.3%比全国人均占有量2200m3还要少564m3属于严重缺水地区,一正确认识我县水利的严峻形势。县水资源极为紧缺。此种情形在国南方少有。县资源型缺水、工程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并存,且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暴雨、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频繁侵袭,防灾抗灾形势十分严峻;水资源短缺、水资源利用效率低已成为制约上栗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瓶颈;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的重要不利因素;河堤防洪标准不高等仍然是县基础设施的薄弱环节;水利设施薄弱仍然是县水利建设的基本现实。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增强防汛抗旱减灾和供水保障能力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强化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任务越来越艰巨。为此,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已刻不容缓。
不仅事关农业农村发展,二突出水利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而且事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生命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因此,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从全局的战略的高度把水利工作摆上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加大投入,加快步伐,努力实现水利工作的跨越式发展,为我县推动城市转型和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利保障。
二、牢牢把握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三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水利作为全县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作为水利项目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举措,把优化水资源配置和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作为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互动”重要支撑,坚持科学治水、依法治水、合力兴水,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实现从控制洪水向管理洪水转变、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从水资源开发利用为主向开发保护并重转变,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
基本建成“六大水利保障体系”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四目标任务。力争通过510年努力。
中小河流重要河段防洪能力明显提高,防洪抗旱减灾体系。渌水、栗水干流及主要支流重点河段堤防达到规划标准。城区达到国家规定防洪标准,内涝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水库、重点山塘、大中型水闸全面完成除险加固任务,兴建、提升改造23座小型水库,抗旱水源工程数量和水量调蓄能力明显提高,山洪灾害防治体系基本建立。
灌区骨干工程配套率和完好率均达到75%以上,农田灌溉保障体系。十二五”期间。末级渠系和田间工程配套逐步完善。2020年,新增和恢复灌溉面积1.38万亩,改善灌溉面积6.5万亩,全县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5.63万亩,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55以上。
全县新增总供水能力0.0985亿立方米,水资源合理配置和科学利用体系。十二五”期末。全社会年实际用水总量控制在2.1165亿立方米以内,万元GDP用水量比2010年下降20%万元工业增加值耗水量比2010年下降2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60%以上。
全县河流水库主要监控断面Ⅲ类水以上达到100%全县重要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水功能区达标率达到85%,水土生态环境体系。2015年。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生态修复面积均达到635公顷以上,地下水管理得到加强,河湖生态环境状况、农村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2020年,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生态修复面积均达到1200公顷以上。
基本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城乡供排水设施体系。十二五”期间。2020年基本实现农村、集镇自来水全覆盖。2015年,城市规划区内,新建2万吨/日水厂,城区供水能力达到4万吨/日,基本建成“水源水量充足,水厂布局合理,管网连贯畅通”供水设施体系,水量、水质、水压得到充分的保障,供水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十二五”期末,城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100%2020年基本完成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
水利工程良性运行机制基本建立,水利管理和科学发展制度体系。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进一步完善。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落实,水利一体化管理体制进一步稳固和完善,水利法制体系基本形成,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水利行业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三、全面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十大工程”建设
加快完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体系。2009年、2010年小农水重点县建设的基础上,五全面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1加快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以重点县建设为主要平台。着力做好2011年工程建设,全面完成计划内小农水建设任务,全县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得到根本改善。2全面推进灌区节水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实施好小农水重点县项目,逐步完善“五小水利”工程的同时,大力推进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2020年,全面完成黄土开、星亮等2座一般中型和桐木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启动部分小型灌区节水改造。3积极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大力推广管道输水灌溉、喷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建设一批节水规模化示范片区。十二五”期间,建设桐木城冲、鸡冠山豆田、福田天绿等3个节水规模化示范片区,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3万亩,新增节水能力60万立方米。
2012年年底前建成并投入运行。二是加快城区供水管网建设与改造。力争城区主管道覆盖率达100%供水覆盖率达98%三是加强水质检测,六全面推进城乡供水工程建设。1加快城区供水工程建设与改造步伐。一是加快城区第二水厂(应急水源建设。完善水质检测制度,提升水质检测能力,加强人员培训,严格检测项目和频次,确保城区供水安全。四是合理调整水价,促成科学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确保城区供水经营可持续发展。2全面实施农村自来水工程。按照城乡统筹和一体化供水要求,加快农村自来水工程建设,不断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一是建设好一批千吨万人和百吨千人集中供水工程,制定农村自来水管理办法,落实建设与管护主体,加强农村自来水工程运行管理,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二是将农村自来水工程建设规划与城镇供水发展规划有效衔接,加快城市供水管网向农村延伸。三要优先安排农村自来水工程建设用地,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建设、运行税收优惠政策,农村供水用电执行居民生活或农业排灌用电价格,免收工程电力设备增容费。3完善学校供水设施系统。十二五”期间,加大对学校饮水安全工作力度,分步建设好学校饮水安全工程,加大对学校饮用水的水质监测,确保学校饮水安全,基本实现农村学校、城镇学校自来水全覆盖。
龙陂坝至雅溪栗水河支流金山河城区接口段治理工程任务;2020年前完成所有国家规划内项目治理任务。2全面启动重点支流治理工程。2012年完成湘江重要支流的渌水上栗段(彭高洪陂至东源宫江段治理工程前期工作,七全面推进河流治理与城市防洪工程建设。1继续大力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工程。2011年完成萍水河上栗县彭高段防洪工程;2015年前全面完成中小河流栗水河重点河段(胜利桥至新建。2013年全面启动实施,2015年前完成工程建设任务。3抓紧开展城市防洪和内涝治理工程建设。配合完成全省五河流域及其它河流防洪工程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十二五”期间完成城区内涝治理方案确定的工程建设任务。结合重要支流治理工程建设,确保2020年前城区城市防洪工程措施体系健全到位。
全面完成国家规划内团结等4座小(一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全面完成杉山水库等8座中央重点小(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八全面推进病险水库(闸除险加固工程建设。1加快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步伐。2012年汛前。2013年汛前全面完成合作化水库等5座中央重点、院冲水库等7座地方重点、多宝寺水库等地方一般小(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2014年汛前全面完成高塘水库等2座中央重点、桐木西冲水库等2座地方一般小(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2015年汛前全面完成金山西冲水库等2座地方一般小(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2016年汛前全面完成雪子坡水库1座地方一般小(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2推进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启动病险山塘加固整治规划。2015年前全面完成石板滩、印皇洲等3座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和600座重点山塘加固达标任务。
县城区规划范围内污水处理产能2015年达到1.5万吨/日,2020年达到3.0万吨/日;县城区生活污水处理率在十二五”期末达到75%以上。2加快改造城区排水设施体系。新建城区的排水管网严格实行雨、污分流制系统,九全面推进城镇排水和污水处理工程建设。1加快完善城区污水处理设施体系。按照上栗县排水专项规划(2008-2020要求。对已建成的雨污水合流系统,应随着城市的改造和资金的投入,逐渐改造为雨、污分流系统,个别难以改造的地区可将雨污合流改造成截流式合流系统。县城区污水分流改造工程在2015年基本完成;2020年前新建污水管网48.16公里、雨水管网27.85公里。
加快实施防灾避让和深山库区移民搬迁,十全面推进山洪灾害防治工程建设。抓紧完善专群结合的监测预警体系。开展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重点治理。加快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建设,全面完成水库水情监测系统建设和山洪地质灾害预警系统等非工程措施建设,县财政落实系统运行维护预算30万元。开展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二期工程建设,严格实行洪水影响评价制度,加强防洪管理研究,不断降低水旱灾害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开工建设桐木镇蕉源龙洞;长平乡平基黄丝冲、明星分水坳、南源冲、石溪龙洞、淡塘长冲、塘上桑树冲;福田镇连陂;东源乡宫江、喜鸭山、民主破塘;鸡冠山乡驿马、恢柳;彭高镇韶陂王古冲、旺胜泉塘下;上栗镇达塘踏冲、大塘冲、水源、烟渚塘、夭埠水库(城市防洪滞洪区金山镇横水;赤山镇长睦、藕塘等23座小型水库,十一全面推进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积极推进以中小型水库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2020年。新增库容600万立方米。
大力实施封山育林,十二全面推进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保护工程建设。1推进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大力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崩岗综合治理工程、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水土流失防治工程。建设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加大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和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力度。2强化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大力加强预防监督检查力度,严格实施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制度和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严肃查处水土保持违法行为,有效控制人为水土流失,积极推进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3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大力实施枣木水库、星亮水库、新坝水库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划定保护范围。加强联合执法力度,大力查处工业、农业、服务业等方面破坏水质案件。严格许可审批,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新建、改建和扩建印染、造纸、电镀、化工、冶炼、选矿等对水质有严重污染的建设项目,禁止或取缔污水排放不达标的企业。为确保县城饮水安全,要特别加强栗水河自来水公司取水口上游河道内污水排放及倾倒垃圾的治理,同时加强栗水河上游各支流源头水污染的治理。
制定与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农村水环境综合整治方案,十三全面推进农村水环境整治工程建设。加强农村地区环境保护。实施污水管网和沟渠、氧化塘、污水净化池、人工湿地等建设工程,推进农村地区生活污水简易处理,大力开展农村水环境整治。禁止水库化肥养鱼,倡导生态健康养殖模式,改善水库水质。严格控制水库周边规模养殖活动,加大规模化养殖污染治理力度,禁止养殖污染物向江、河、湖、水库直接排放。2020年,基本实现农村沟渠门塘疏浚、水系连通,防洪、灌溉及排涝能力明显增强,农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加快水能资源开发利用,十四合理推进高效开发利用水能资源工程建设。统筹兼顾防洪、灌溉、供水、发电等功能。加强水能资源管理,规范开发许可,强化安全监管。大力发展农村水电,积极开展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和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建设。鼓励、引导和扶持民间资本投资兴办小水电站,实现农村水电全额上网。改革上网电价形成机制,实行市场定价,实现同网同质同价。
四、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制度。2011年,十五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完成对全县行业用水量的分配。2015年,全县用水总量控制在2.2亿m3以内。将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节水“三同时”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防洪影响评价、水土保持方案审批等审批事项纳入县重大产业项目审批通道,涉及上述行政审批事项且未通过的项目,投资主管部门一律不得审批或核准。积极开展上栗县城市总体规划和重大产业布局水资源论证工作,争取列入水利部试点。实行水资源区域限批制度,对全县取用水总量接近或达到水量分配总量的90%则限制审批新增取水项目,对全县超过水量分配的总量,则暂停审批新增取水建设项目;对全县节水工作做得好和用水总量控制得力的项目,可从县用水总量调配指标中给予奖励支持。严格地下水特别是禁采区、限采区的管理和保护,建立地下水动态监测网络。
实行用水效率控制制度。严格禁止高耗水工业项目和超过用水定额的生产项目落户县工业园,十六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凡达不到用水定额标准的新上生产项目,一律不得批准兴建。加大农业和工业项目节水改造,加强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管理,积极推进节水“三同时”制度,加强节水方案和节水设施竣工验收。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建设一批农业、工业和城市生活节水示范工程,推广应用先进实用的节水技术产品,逐步淘汰落后的耗水量高的用水工艺、设备和产品,积极推行工业企业用水平衡测试,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实行水(环境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确定水(环境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十七确立水功能区纳污控制红线。从严核定水(环境功能区水域纳污总量。全省限制排污总量方案正式出台后,严格执行萍乡水域纳污能力核算和排污总量意见。加强水(环境功能区限制排污总量控制监督管理,按照市水务局划定的水功能区,2015年我县水功能区达标率达到83%其中一级水功能区达标率达到85%以上;二级水功能区达标率达到80%以上;饮用水源区达标率达到100%实行水(环境功能区达标限制总量双控制。禁止高能耗、高污染和水污染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管理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强水(环境功能区和重点排污口的监督管理,建立水质监测评价体系,加快建设和完善城市饮用水水源地、重要河流断面和界河水质水量监测站网。
五、切实加强水利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
健全防汛抗旱责任追究制度。建立专业化和社会化相结合的抢险救援队伍,十八全面提高防汛抗旱应急能力。建立防汛抗旱督察工作制度。着力推进县、乡(镇两级防汛抗旱服务组织建设,健全防汛抗旱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加强防汛抗旱设施、设备及物资的配备和储备。进一步加强防办能力建设,县防办设副科级专门机构,配备专职干部,健全内部职能机构,提高各级防办应急反应能力。县财政每年安排防汛、抗旱专项经费预算50万元,乡(镇财政也应该列出专门的防汛、抗旱预算经费。新建一批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立应对持续、特大干旱和突发水安全事件的水源储备制度,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加强人工增雨作业示范区建设,提高人工增雨能力,有效利用空中云水资源。
县水务局成立河道管理站,十九强化河湖水域管理。建立健全河湖管理体系。对全县河道进行统一管理;实行“河湖蓝线”管理制度,全面推行河道管理“河长制”严格河湖水域管理,落实占用补偿措施。岸线开发利用必须符合防洪规划、水功能区管理要求,明确开发利用控制条件和保护措施,维护水利工程安全和能力。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管理,提高河湖疏导和调蓄洪水能力。严格实行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河湖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审批和防洪影响评价制度。加强河道采砂管理,严厉打击非法采砂行为。
补充调整和完善行政区界、重要水功能区、地下水、跨界河流区域和城市水文监测站网,二十提高气象水文监测预报能力。全面加强气象水文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增强防洪重点地区、重点水功能区、地下水超采区的水文监测能力;加快水量水质自动监测、水文气象应急机动监测和信息处理能力建设,建立健全现代化的水文信息采集、传输和处理及预报会商体系。同时,加强气象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建设,提高气象公共服务水平。
建立水利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强水利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二十一增强水利科技支撑能力。加大水利科技经费投入。加大水利先进技术引进和推广应用力度,建立健全水利科技推广体系,提高水利发展的科技含量。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全面实施“金水工程”加快建设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和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提高水资源调控、水利管理和工程运行的信息化水平,以水利信息化引领和带动水利现代化。
六、强化水利建设资金投入保障
充实水利项目储备库,二十二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1积极争取中央、省、市加大对我县水利的投入。科学编制水利及相关配套规划。加快项目前期准备工作,积极争取中央、省级投资和补助资金。2加大县、乡(镇两级财政对水利投入。按照项目建设主体责任划分,结合年度投资计划,县、乡(镇财政严格落实总投资约3%前期工作经费和规定比例的地方建设配套资金预算,并及时划拨到位。要根据水利工程建设年度投资计划,做好工程建设各类规费、税收的匡算,将该部分资金地方所得提取全额用于水利前期工作和重点民生水利工程建设。3有效整合各类资金投入。对以工代赈、新增千亿斤粮食基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等专项资金进行有效整合,确保各类建设规划计划与水利规划计划科学衔接,各类资金统筹用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4优化水利投资结构。财政安排的各类水利资金要充分考虑投资结构的优化,要统筹考虑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的投资,项目前期与项目建设的投资,要着力保障重点,着力解决基础性、影响长远的问题,要切实解决“重建轻管”等突出问题。
要提前做好相关测算和统计工作,二十三强化政策性投入。1发挥土地整治资金的综合效益。县政府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待省政府相关规定出台后及时制定我县实施细则,确保政策及时落实到位。从土地出让金中提取的农业土地开发资金,要按规定比例进行提取,与其他各类资金统筹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同时要充分发挥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等土地整治资金的综合效益。2提取一定比例的城市建设维护税专项用于城市防洪治涝和水源工程建设。充分发挥城市建设维护税在实施城市防洪排涝和水源保障工程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未来十年内,按照30%比例进行计提,主要用于补充县城防洪工程以及城市供水水源(行政中心人工湖管网改造工程建设。
现明确延长征收年限至2020年。根据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西省水利建设基金筹集和使用管理办法>通知》赣府发[1998]5号和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我省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赣发[2011]10号文件精神,二十四足额征收水利规费。1开征水利建设基金。原规定水利建设基金征收政策自1997年至2010年执行。决定征收水利建设基金。要在2011年底前完成水利建设基金征收所有准备工作,确保2012年全面开征。2加强防洪保安资金的征收和管理使用。做好防洪保安资金征收政策延期执行的宣传工作,继续加大防洪保安资金征收力度,增加资金规模;要将防洪保安资金纳入水利建设基金管理,增强中央、省补助重大水利项目的地方配套能力和地方自主建设水利项目的投资能力以及前期工作保障能力。3提高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和规模。待《江西省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萍乡市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实施细则》正式出台后,出台相应的征收办法,使得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和规模有一个较大幅度的提高。4加强其它规费的征收。加强水土保持补偿费、河道滩地临时占用费、污水处理费、河道砂石资源费等规费征收管理,不得擅自减免,严禁截留挪用。尽快开征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二十五落实税收优惠政策。落实水利工程耕地占用税和农村水电增值税优惠政策。鼓励建立水利融资平台。适当放宽政策。有效整合资源,通过综合开发和市场办法解决准公益性和经营性水利项目建设资金。积极探索建立工程效益补偿机制,对国家投资建成的项目合理提取增值资金,对国家拟投资建设的工程预先支取增值资金,统一管理,滚动投入。
建立起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水利项目投融资长效增长新机制,二十六加强金融支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鼓励金融机构对经营性水利项目积极开展收益权质押贷款;对公益性水利项目参照中央基本建设贷款项目贴息标准给予支持,由管辖工程的所在地政府财政负责支持,可以当地未来土地出让受益作为还本付息来源,解决公益性水利项目现金流不足的问题;借助省水利投资公司、萍乡水利有限公司、县嘉和投资公司等融资平台,大力引导金融机构增加水利信贷资金规模。支持农业发展银行开展水利建设中长期政策性贷款业务。鼓励开发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进一步增加水利建设的信贷资金。逐步提高农村信用社用于水利建设的贷款占全部涉农贷款的比例。积极推动条件成熟的水利、水电、城市供水企业对外直接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水利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和企业债券。
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二十七广泛吸纳社会资金。鼓励符合条件的政府融资平台公司通过直接、间接融资方式。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水利建设。积极稳妥推进经营性水利项目市场融资。推进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改革,明晰所有权和使用权,放开经营权和收益权,鼓励农民投资自建,企业和社会人士捐建并赋予冠名权,充分调动农民兴修水利的积极性。
力争今后10年全县水利建设总投入达到20亿元,通过以上措施。年平均水利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
七、大力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
必须强化城乡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实现对辖区范围内的防洪、水源、供水、用水、节水、排水、污水处理等涉水行政事务的一体化管理,二十八积极推进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为保障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政府统一领导下,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建立事权清晰、分工明确、行为规范、动作协调的水资源管理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和水环境治理协调机制。
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稳妥推进人员分流,二十九全面推进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2011年底前按规定全面落实国有水管单位的人员经费和工程维修养护经费。妥善解决水管单位分流人员社会保障问题,给予分流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工商登记、税费等政策优惠。对公益性小型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经费给予补助,探索社会化和专业化的多种水利工程管理模式。优化水管单位人员结构,按国家规定落实水利专业技术人员。建立堤防安全责任制度,县财政部门要按国家有关规定核定并安排县水务局河道管理站的人员经费和工程维修养护经费;对于未建立专门管理机构的堤防,根据堤防管理需要建立巡防管理和安全责任追究制,县财政根据实际情况按一定的标准对堤防管理进行补助。进一步完善水利工程建设“四制”推行非经营性政策投资项目代建制。加快水利工程确权划界步伐,2012年底前完成确权划界发证任务。
根据流域或者区域特点和水利工作任务,三十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抓紧研究制定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建设方案。规定的机构限额内,科学组建乡镇水务站,强化公益性职能。全县乡镇水务站在2011年底前全面组建到位,落实3-4个独立编制,水务站由水务局垂直管理,所需经费列入县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健全完善乡镇防办机构,乡镇防办可与水务站合署办公,实现机构与职能有机统一。建立村级水管员制度,每个行政村设立一名兼职水管员,并适当给予补贴,所需经费列入乡镇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规范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建设。加大财政对农民用水组织的扶持力度,三十一健全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制度。引导受益群众组建农民用水合作组织。鼓励农民用水户协会自建自管自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充分发挥农民群众主体作用,制定从事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施工队伍选择管理办法,降低资质门槛,规范施工管理,建立施工队伍考核淘汰制度。
工业和服务业用水要逐步实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三十二加大水价改革力度。充分发挥水价调节作用。拉开高耗水行业与其他行业的水价差。逐步提高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和污水处理费价格,推行阶梯式水价制度。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逐步推行农业灌溉用水实施支渠口及以下计量收费,农业灌排工程运行管理费用由财政适当补助,降低农民水费支出。探索实行农民定额内用水享受优惠水价、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的办法。合理提高工程水价,加强工程水费征收,确保水利工程良性运行。
对破坏水土保持、水功能区等水生态环境服务功能和水源涵养功能以及建设项目占用湿地、水域和水利工程设施的单位和个人征收补偿费,三十三探索健全水生态环境补偿制度。按照“谁受益、谁补偿”原则。用于水生态环境补偿。对征占用湿地、利用湿地资源、排放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等单位或个人征收补偿费,对因保护湿地生态环境而造成经济损失或生产生活成本增加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补偿。
八、切实加强水利工作的组织领导
建立行政领导任期水利工作目标责任制。实行防汛抗旱、农田水利建管、饮水安全保障、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水库安全管理、水土保持、河道采砂管理行政首长负责制。发展改革部门要把水利改革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三十四落实党委政府责任。县、乡(镇党委政府要将水利建设和改革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组织编制水利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指导性计划。发改、财政、水利等部门要加大对水利投资计划执行和项目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财政部门要按照《预算法》要求抓好水利资金预算执行的监督管理。组织人事、教育部门要把防汛应急反应、节约用水、保护水环境、水土保持等作为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纳入国民素质教育体系和中小学教育课程。国土资源部门要优先保证国家和省重点水利工程的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指导项目单位及时办理工程建设用地报批手续。建设、规划、城管、交通、国土等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能,配合和服务好城市水网规划项目的实施。
县政府将水利改革发展纳入对乡、镇政府考核评价体系,三十五加强检查考核。2011年起。乡镇党委、政府也要把水利改革发展纳入目标考核内容,对水利建设、管理、改革等各项水利工作任务以及水利投入政策落实情况、配套资金到位情况等有关政策进行督查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加强水利专项资金监督管理,强化财政、审计、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检查责任。县政府定期和不定期组织开展专项督查,确保各项水利工作落到实处。
严格落实政策。县政府进一步加强水政执法队伍和执法保障能力建设,三十六推进依法治水。县将积极出台相应的实施办法。水行政执法队伍纳入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管理,执法经费由县财政予以保障。继续深化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明确管理执法权限,规范执法程序。进一步完善执法网络,完善水利与有关执法部门、市县联动的执法工作机制,重点惩治在水库、河流药鱼、电鱼、炸鱼等破坏水质、损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违法行为。重点加大对非法取水、非法侵占河湖水域、人为造成水土流失和非法采砂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违法水事案件得到及时、有力查处,维护全县良好的水事秩序。完善流域、区域水利规划体系,强化水利规划对涉水活动的管理和约束作用。
选好配强领导班子,三十七加强队伍建设。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水利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升人员素质,有计划地培养、引进一批水利专业人才,提高科学治水、依法管水能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新增编制优先用于引进水利专业技术人才。县委、县政府将加大对水利专业本科及以上毕业生的招聘和考录力度,近两年内水务局至少引进3名水利类本科专业技术干部,基层水管单位也要有计划招聘和考录水利类大中专毕业生,确保每座大中型水利工程至少有1名本科以上水利专业技术人才。给予县水务局编制政策,对接上级政策,相应落实水政监察大队、防办、河道管理站人员编制。切实解决基层水利职工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吸引水利专业技术人员到县、乡从事水利工作。完善人才评价、流动、激励和使用机制。抓好基层水利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加大水利职工培训力度。
- 上一篇:自治县政务公开规范化发展报告
- 下一篇:农村党廉建设经验交流会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