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农业产业发展建议

时间:2022-07-15 04:04:00

导语:2011农业产业发展建议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2011农业产业发展建议

一、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

1、把粮食生产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年,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充分认识稳定粮食生产的重要性。全市确保完成粮食收获面积24.78万亩,总产量9.74万吨;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1.22万亩,实施粮食生产“三新”技术推广及病虫统防统治社会化服务2.25万亩。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重点对粮食生产功能区基础设施建设、粮食生产“三新”技术推广、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病虫统防统治服务等方面进行扶持。继续实行粮油种植大户直接补贴政策,对全年稻麦种植面积2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含经市农业部门审查认定,报省、市农业部门备案的规范化粮食专业合作社以及杂交稻制种基地农户)补贴规范,由每亩20元提高到30元,其中省财政承担25元,市财政承担5元。鼓励开展病虫统防统治服务,对省政府出台的病虫统防统治作业补贴政策每亩补助规范40元给予配套,其中,省财政补贴60%每亩24元,市财政承担每亩补贴16元。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建立市级粮食高产创建千亩示范片5个、示范面积5000亩以上。年终组织评选100亩以上粮油高产优秀示范方5个、优秀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合作社5个、优秀粮食生产功能区5个,分别给予资金奖励。规划建设“蚕豆—水稻”轮作基地1万亩,对规划种植的给予资金补助。

二、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2、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重点对土地流转、基础设施建设、有机肥生产利用、技术推广等方面进行扶持。积极引导土地流转,对新增的集中连片流转面积达到50亩、流转期限达到5年以上、签订规范土地流转协议综合区、主导产业区和精品园内的流转耕地每亩一次性奖励200元。对大型入园企业,流转土地连片100亩以上,且流转期限10年以上的,每亩耕地给予400元一次性补助。加快发展设施农业,重点对新建的钢架大棚和高山避雨大棚予以扶持,对经规划符合连片要求和搭建规格要求的钢架大棚每平方米补助10元、竹木大棚每平方米补助4元;大力加强黑木耳微型喷灌、茶叶喷灌和蔬菜肥水同灌基地建设,市财政安排资金给予扶持。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加强微蓄微灌设施建设和蓄水池建设;加强综合区内生态养殖小区和蔬菜、水果等特色精品园主干道路硬化,市财政安排资金给予扶持。积极鼓励推广使用有机肥。建设园区竹林机耕路30公里,毛竹覆盖基地20亩,毛竹高效基地3000亩,毛竹喷灌基地200亩;建设杉木大径材基地500亩,珍贵树种基地抚育500亩;对园区内笋竹农民专业合作社、珍贵花木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给予一定补助。

3、加快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建设农产品加工科技园区,出台一产招商引资政策,吸引台商、侨胞、本市在外创业成功人士、本市农业头企业和合作社入园创业,为各类农业主体发展搭建平台。重点建设三大功能区:农副产品加工区、台商农业合作示范区、物流配送和仓储区,入园企业为食(药)用菌、蔬菜、茶叶和灵芝保健品等农产品加工企业,享受与工业园区入园企业同等待遇。

三、大力培育现代农业主体

4、加大农业主体培育。对新获国家级、省级、丽水市级的骨干农业头企业,每家分别给予5万元、3万元、1万元奖励。对新获得省级农业科技企业的给予1万元奖励。对新获国家、省级以上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每家分别给予3万元、2万元的奖励。

5、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水平。以组织结构优化、运行机制完善、功能作用突出为重点,深入推进合作社规范化建设,促进合作社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鼓励合作社通过增资扩股,或以产业、品牌、资产为纽带进行整合与重组,组建联合社。在规范化建设成效显著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中,组织评选市级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评选办法另行制订)。

6、农产品“三品”认证奖励。对新获得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的给予资金奖励;对通过“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复评的给予资金补助(同一产品同一类别不重复享受)。

7、鼓励兴建产地市场。充分发挥浙闽赣农产品交易市场作用,在交易市场建立电子交易及产品检测体系。市内各农贸市场要优先安排农民专业合作社自产自销摊位。大力支持、鼓励工商企业、合作组织和个人兴建鲜香菇、蔬菜、竹笋、茶青等农产品产地市场。对符合村镇规划且经营正常的新建市场,凭工商市场名称登记证,每家给予一次性资金补助。

8、加强农产品市场营销。市政府设立农博会专项资金,支持、鼓励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参加在杭州、上海等城市举办的各类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依托浙江农业博览会等平台在杭州举办绿色农产品综合推介会和金观音茶叶专题推介会。鼓励茶叶、食用菌、蔬菜等主要农产品生产经营单位在大中城市建营销中心、专卖店、批发店、直销点、进超市,建营销中心、专卖店、批发店、直销点的凭营业执照与场地租赁合同,进超市的凭合约与实际销售额,经营时间达到一年以上的,给予资金奖励。

9、加强农产品营销队伍建设。大力培育农产品经纪人,充分发挥营销大户、中介组织和外地客商的作用,积极培育新的农产品营销市场,搞好产销对接,物市对流,促进交易方式的转变和创新,开展网上直销、连锁配送、入驻超市等新型营销方式,努力扩大国内外市场份额。市政府根据发展实绩,年终评选出食用菌、蔬菜、竹笋、茶叶优秀营销大户,对获奖者予以表彰奖励。

10、充分发挥农业行业协会作用。积极培育农产品行业协会,规范已经组建的食用菌协会、茶叶协会、蔬菜瓜果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运转,充分发挥其行业代表、行业服务、行业自律、行业协调的作用。

四、加快绿色农业发展

(一)竹(林)产业

11、加快竹林机耕路、蓄水池等基础设施建设,全年新建竹林机耕路200公里。对新建林道路面、桥梁、涵洞、竹林蓄水池等给予补助,具体补助标准由市林业局另行制定。

12、以市八都省级现代农业(林业)综合区建设为重点,开展“百、千、万”工程建设,在全市建立30个示范村,建设度产值1万元/亩的高效示范基地100亩;建设度产值5000元/亩的高效示范基地1000亩;建设度产值在3000元以上的示范基地10000亩,列入示范基地建设的给予补助。

13、鼓励企业进行引进和研发新产品、新工艺,经科技部门立项,给予配套研发资金,最高不超过30万元;加快发展竹加工产业,对符合规定的企业,按照委[2009]7号关于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奖励奖金),给予配套资金。对达不到要求的到经贸局备案择优给予扶持;对年加工竹材量大、上交税金多的头企业和发展潜力大成长快的竹笋加工企业,择优5家企业给予奖励。

14、加快营林生产,提高营林质量,增强兴林富农能力,年营林生产扶持政策参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0年度营林扶持政策的通知》政办发〔2010〕55号执行。

(二)食用菌产业

15、推进食用菌菌棒集约加工模式发展。新建菌棒集约化加工厂20个,年加工菌棒5000万棒以上,对建设面积、加工工艺符合要求、设施设备齐全、年加工菌棒量达250万棒以上的菌棒加工厂,每个给予10万元的资金补助。

16、巩固提升食用菌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完善40个标准化基地建设,对于符合标准化基地建设要求的基地给予资金扶持。

17、积极引导菌种企业进入现代农业综合园区,培育菌种生产头企业1家,改造旧菌种场5家,对改造成功,示范效果好的菌种场,给予资金扶持。支持市、乡两级食用菌科技网络建设、食用菌新品种试验示范、黑木耳半覆盖栽培、废弃料循环利用和食用菌新型基质研发工作。

(三)茶产业

18、加强基地建设。新建茶叶基地4000亩,对新建茶叶基地连片种植10亩以上,经规划、验收合格,每亩奖励500元;建设茶叶标准化示范基地10个,并按“四统一”种植管理模式要求建设的基地给予资金扶持。

19、加大茶厂优化改造力度。安排资金用于茶厂建设。对新建面积100平方米以上,年加工能力1吨以上茶厂,给予资金补助。

20、开展科技研发和技术推广工作。加强茶叶科研、实验示范和培训工作。加快茶文化建设,成立市茶文化研究会,积极申报争取“中国茶文化之乡”,深入挖掘、整理和传播茶文化。

(四)蔬菜产业

21、加强常年商品蔬菜和山地蔬菜示范村、示范基地建设。安排专项资金对城郊面积较大、原有条件较好的常年蔬菜基地进行改造,改善常年基地路、渠等基础设施。配套物理杀虫、微蓄微灌等基础设施建设,新建2个山地蔬菜标准化示范村,新建8-10个山地蔬菜标准化基地,经验收达标的示范村和标准化基地给予资金奖励。

22、加强技术培训和科技创新。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蔬菜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和集约化育苗基地。安排资金用于蔬菜生产实用技术培训、多样化增效技术推广、科技研发、外出考察等开支。继续开展蔬菜科技示范户评选,评选蔬菜科技示范户若干名。

23、加强对台农业科技合作示范园建设。在兰巨现代农业综合园区豫章村建设对台农业科技合作示范园,投入配套资金,重点用于自动化育苗设施、微型灌溉系统建设、新技术示范展示建设。

(五)畜牧业

24、加强生态循环养殖示范点建设。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养殖场建设,规划建设的生猪生态循环养殖示范点25个和规划建设的山羊、肉兔、土鸡等特色养殖场15家(养殖场常年存栏量:羊80头以上,兔300只以上,土鸡1000羽以上),对验收合格的示范点和特色养殖场给予资金扶持。

25、加强动物防疫。规划建设一批100头以上中小规模和500头以上较大规模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示范户,经验收合格,分别给予资金补助。

26、加大畜产品安全监管力度。安排扶持资金,完善城区及主要集镇的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网络,配备瘦肉精、饲料、兽药等检测仪器设备、化验试剂等。深化服务体系建设。安排扶持资金用于良种引进、试验示范、技术指导、课题研究和培训。

(六)林木种苗产业

27、加大林木种苗产业扶持力度,培育国家试点补贴容器良种苗木200万株、珍贵树种容器苗60万株,建成油茶国债油茶采穗圃270亩、苗圃75亩、示范林150亩,培育特色林木种苗用于新农村建设,积极做好2300亩国家杉木良种基地建设。

28、加强林科所苗木基地喷微灌、路面硬化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市林业科技实验中心主体工程建设,把我市林科所建成全国重点林木良种基地的示范单位。

(七)渔业

29、加强大中型水库和流域的资源增殖和有机鱼产业建设。大力发展洁水渔业,提升渔业洁水保水能力,促进水域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提高渔民的经济收入,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渔业增殖放流。

30、加强特色渔业精品园建设。规划建设3-5家省级特色渔业精品园(大鲵、石蛙、高山田螺、冷水有机鱼等)。投入配套资金,重点用于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31、积极引导发展稻田养鱼。以“稳粮丰鱼增收”为目的,以稻田沟坑式水产养殖为重点,探索创新农作制度,大力推广“千斤粮百斤鱼”发展模式,规划建设一批100亩以上连片的稻鱼共生示范点,安排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扶持基础设施建设、鱼种购置等。

六、积极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建设

32、开展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创建活动。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推广为重点,大力扶持生态循环农业示范企业、示范项目建设,争取创建全省首批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

33、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积极探索食用菌废弃物的再次利用,大力推广“畜禽粪便+废菌棒—有机肥—农作物”等生态食用菌循环产业链模式和“猪—沼—作物”等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实现废弃物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支持以废弃菌棒和畜禽排泄物为加工原料的有机肥加工厂建设,建成有机肥加工厂1--2个。

七、构建“三位一体”新型农技推广体系

34、完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按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三位一体”的要求,加强市、乡两级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设立市级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深化“首席专家为引领、农技指导员为核心、责任农技员为骨干、产业农技员为基础”的四级联动新型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35、培养产业农技员队伍。根据我市农业主导产业的区域布局和农业产业发展需要,结合各乡镇(街道)农业综合服务站现有农技推广力量,以花钱买服务的形式培训产业农技员,聘用产业农技员,涵盖食用菌、粮油、茶叶、蔬菜、畜牧各产业。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统一管理:统一设置岗位、统一应聘条件、统一评聘程序、统一岗位职责,统一上岗培训,并建立相应工作机制。

36、深化市校科技合作。以头企业、示范基地、示范村为载体,加强与浙江大学等科研机构合作和交流,充分发挥浙江大学市现代农业技术合作推广中心作用,依托各位首席专家,开发新产品、引进新技术和提升包装品位,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加强食用菌、茶叶和蔬菜等新品种、新产品引进、试验、示范,开展低海拔地区反季节香菇生产试验示范、以草代木草腐菌生产试验示范、山地蔬菜避雨大棚高产高效栽培等课题研究,建立种子种苗基地。加强茶叶生产技术、评茶、茶艺的培训和茶文化的挖掘工作,用于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集成的推广。

37、强化农业信息服务。完善农业信息服务网络,扩大农技110、农民信箱、助农增收百宝箱使用范围,开展农民信箱“每日一助”活动,免费为农民和企业及时准确信息。增加“剑川热土”播出期数,积极发展农村远程教育。

八、大力创建和宣传农业品牌

38、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充分利用中华灵芝第一乡、中国黑木耳之乡等金名片,大力宣传和使用“金观音”茶叶和“绿”蔬菜等公用品牌,抓好“黑木耳”证明商标和“灵芝”原产地域保护,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金观音、“绿”蔬菜、“黑木耳”证明商标等公用品牌建设,争取浙江省茶叶产业协会年会在举办,继续举办金观音“茶王赛”评比活动,提升金观音质量水平。鼓励企业利用电视、户外广告等形式宣传金观音品牌,对企业在高速公路上常年设立金观音统一形象的高炮广告宣传,以及企业在省级以上电视台或省级以上茶叶报刊进行金观音的广告宣传1年以上的,经核实,给予2-3万元奖励。

39、商标和名牌创建奖励。荣获“中国驰名商标”、“浙江

省著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浙江省名牌产品”的;农业加工企业通过QS认证的,其奖励资金由市委、市政府相关政策兑现。

40、鼓励制订地方标准。对承担制订并被批准实施、组织生产的农产品省级地方标准的企业或专业合作社给予奖励。

九、加强领导,强化服务

41、强化组织领导。市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要加强对农业产业化工作的指导,认真制定落实相关规划和政策,各乡镇(街道)要加强对农业产业化工作的领导,确定专人分管,明确工作职责。

42、加强资源整合。根据农业农村发展重点领域、重点项目扶持导向目录,整合土地开发整理、农业综合开发、山区综合开发、移民开发、水利建设等资金,加大农业产业化扶持力度,确保有限资金向现代农业园区集中。

43、加强督查考核。把农业产业化工作列入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的年度综合目标责任制考核。

44、本意见从年月日起实施,原政办发〔2010〕92号文件同时废止。具体由市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