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建一体化党建促基层组织建设意见
时间:2022-06-25 09:01:00
导语:组建一体化党建促基层组织建设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和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扩大党对农村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夯实党的基层执政基础,努力实现县委提出的“三县并举”发展战略和“两区两高三化”战略目标。根据《中共省委<关于按照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要求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意见>》(委[2009]58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和四中全会精神,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三级联创”和“先锋工程”创建为总载体,以深化“分类住村、联心创好”制度为抓手,强化“三个统筹”,树立“四种理念”,着力构建城乡共建的组织设置体系、城乡一体的党员队伍建设体系、城乡覆盖的党员服务群众工作体系、城乡共享的基层党组织合作体系、城乡互动的基层干部培养使用体系,努力形成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为深入实施“三县并举”发展战略和“两区两高三化”战略目标,推进我县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和牢固的组织基础。
(二)主要目标。
——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进一步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方式、活动方式和领导方式不断创新,服务功能、阵地建设不断完善,工作力量进一步充实。通过5年努力,全县80%以上的村党组织和乡镇党委达到“五好”标准。
——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成长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宽,激励保障机制日趋完善,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村干部监管机制进一步强化。通过5年努力,形成一支高中及以上学历达80%、年龄结构以45周岁为主体、“双带”能人占80%左右的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同时建立一支常数在1000人左右的村后备人才队伍。
——农村基层党员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农村党员队伍的思想观念和宗旨意识显著增强,农村发展党员工作更加规范,党员管理和教育培训工作创新发展,党内关怀帮扶机制不断健全,党员队伍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今后5年,全县发展农村党员的数量保持每年400名左右,村级党组织每年发展1-2名新党员,培养考察2名以上入党积极分子,建立一支3名以上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着眼于“双培双带”,努力实现每年把100名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100名党员培养成工作骨干。
——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基层党内民主进一步扩大,村级组织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机制不断健全,党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不断完善,农民群众有序政治参与不断扩大。
——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基本形成。通过5年努力,初步实现党建资源共享、基层组织共建、城乡党员共管、困难党员共帮,实现城市与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基本建成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努力成为全市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的先行县。
二、具体要求
着眼于城乡党建资源共享、均衡发展,立足“三个统筹”,树立“四种理念”,努力形成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
(一)三个统筹:以组织工作统筹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基层党建工作,改变传统基层党建城乡分割、各自为战的态势,进一步拓展基层党建功能,激发基层党建工作的生机和活力。一是观念统筹。致力于打造城乡一体化党建格局,推进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努力使城乡党员干部树立共建共享的观念,统一思想,统一目标,统一思路,共同推进工作开展。二是资源统筹。立足于城乡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党建工作资源,以城乡一体化党建格局和生态文明乡村建设要求为指导,进一步规划整合资源,努力做到城乡党建资源合理利用、合理分配、合理布局,使城乡党建资源与党员服务均等化。三是工作统筹。进一步明确县委牵头抓总、基层党委(党组)组织实施和党员全程参与职责,将城乡一体化党建格局构建和生态文明乡村创建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统筹推进各项工作。
(二)四种理念:把实现社会的平等、安定、和谐作为工作追求,面对党建发展新形势、新需求,树立服务理念、创新理念,为城乡党建的统筹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一是平等理念。着力解决城乡党员在事实上的不平等,力争做到思想上一视同仁,权利上同等对待,保障上协调一致,努力使城乡党员干部人才拥有平等的权利、义务和发展机会。二是创新理念。着力对一些不适应、不符合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路、模式和做法大胆进行改革,使党建工作更富时代性、创造性。三是服务理念。切实解决城乡党建分离、资源配置失衡等问题,以“大党建”的要求,提高服务能力,激发发展活力,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四是和谐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激活每位党员干部的潜能,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人的和谐促进城乡党建和谐,使党建工作真正成为科学发展的“助推器”。
三、主要举措
(一)着眼于分类推进和共建共享,建立城乡共建的组织设置体系。要努力适应城乡一体化、经济区域化和资源集聚化的新趋势,打破传统的垂直型、行政化、单位式的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按照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乡村的要求,合理调整基层党组织设置,形成与统筹城乡发展相适应的组织网络和城乡一体的组织体系。
1、优化组织设置。按照“有利于实现全面覆盖、有利于加强组织建设、有利于加强党员管理、有利于促进生产发展”的原则,综合考虑城市社区、企业、机关单位与乡村在地域上的相近性、优势的互补性、资源的共享性和职能的带动性,跨区域组建城乡“联合型”党组织;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等产业组织,建立“产业型”党组织;针对外出务工党员相对集中地和季节性相对集中地建立“流动型”党组织;发挥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资源,针对部分比较分散、不便于集中统一管理的流动党员,设立“网络型”党组织,实现城乡党组织的全覆盖。
2、建设区域化党建联合体。按照“共驻、共建、共商、共赢”的原则,在西屏镇和古市镇两大中心镇分别选择辖区党组织数量较多的村、社区、工业功能区块等作为区域化党建实施单位,以村党组织、社区党组织、重点企业党组织或工业功能区党组织为核心,组建区域化党建联合体,建立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制订区域化党建工作计划,做到“活动联办、党员共育、资源共享”,充分整合区域内党建资源,推进区域党建优势互补、开放互动、协调发展。
(二)着眼于一体推进和齐抓共管,建立城乡一体的党员队伍建设体系。要积极适应新形势下党员队伍呈现的新特点,加强城乡党组织之间的工作联系和支持配合,创新教育管理手段,强化党员队伍先进性建设。
1、建立党员信息化管理机制。围绕城乡党员管理工作的特点,按照“统一采集范围、统一结构体系、统一指标口径、统一信息项目;支部不准漏人、个人不准漏项、项目不准出错”的“四统一、三不准”要求,健全城乡互通、相互联网的党员信息管理系统。整合利用农民信箱、12371党员咨询服务热线、党员QQ群、远教通等信息资源,形成城乡互通的信息共享系统。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为党组织活动创建平台,依托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松阳党建网建立流动党员信息管理系统,开设网站信箱,建立流动党员档案室、流动党员服务中心等网络服务机构,组织从业分散、流动性强的流动党员在网上参加党的活动,建立“流动前登记、流出期间沟通、返乡后汇报”的全程跟踪管理服务机制,坚持做到党员流动到哪里,党组织的管理就覆盖到哪里。探索建立党建博客网,搭建城乡党组织之间、党员之间网上交流平台,以信息化促进党员管理一体化。
2、建立党员培养发展机制。认真贯彻落实发展党员“十六字”方针,规范基层组织发展党员工作,全面实施“两推一定”发展党员制度,严格实行推优制、培训制、考察制、预审制、谈话制、公示制、票决制和责任制,严格党员入口关,保证发展党员工作质量。探索建立“双边互动”的党员发展工作制度,立足于城乡共育,采取合力推优、共同培养、两地公示、联合把关的办法,切实把城乡之间流动的优秀务工者和各类优秀人才吸收到党内来。探索党员培养发展新机制,积极推行跨村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制度。
3、创新党员教育培训方式。深入实施党员人才工程,按照“新党员培训注重基础、大学生村官党员培训注重全面、年轻党员培训注重实用、老党员培训注重灵活”的原则,认真制定全县党员培训规划。在传统的党员集中培训、学历教育、“”等形式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网络等资源,通过建立“网络党校”开设“空中课堂”等途径,灵活开放地组织党员教育培训。大力推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开办“点播课堂、网络课堂、实践课堂”等三个培训课堂,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培训。进一步做好远程教育进农村社区、进企业、进机关、进户工作,实现远程教育网络全覆盖。组织开展“城乡党组织共学日”活动,探索党员跨区域参加组织活动的有效途径,努力实现城乡党建信息资源共享、城乡党员互学共进。加强农村基层干部实践培训基地建设,分类建设10个左右县级实践培训基地。按照农村党员每年人均不少于30元的标准,将教育培训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三)着眼于协调推进和畅通渠道,建立城乡覆盖的党员服务群众工作体系。要把了解、反映群众诉求作为城乡党组织、党员服务群众的重要前提,进一步畅通民意沟通渠道,不断深化城乡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
1、构建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网络。大力推进党员服务中心建设,优化党员服务中心布局,加强在规模较大、党员人数较多的中心村、农村社区、工业功能区和集贸市场等党员服务中心的建设。坚持“一所多用”原则,统一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功能设置,主要建设“三栏五中心”,即村务财务公开栏、党务公开栏、信息宣传栏,村级办事中心、教育培训中心、文化娱乐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综合服务中心。建立村级活动场所管理、维修和改造的长效投入机制,将修缮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深入实施“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和“分类住村、联心创好”工作制度,整合资源、上下联动,将工作中心向农村基层倾斜,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广泛开展“一创三联”活动,推进村两委党员干部创新业,联增收、联项目(实事)、联群众。建立村党组织书记接待日制度和党员志愿服务制度,建立经常了解群众意愿、倾听群众呼声的长效机制,促进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实施党员创业扶持工程,建立“党员联合创业帮扶中心”。
2、拓宽群众参与基层事务渠道。推进农村基层党内民主建设,完善村党组织领导班子“两推一选”的选举办法,探索推进村党组织领导班子“公推直选”方式。完善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机制,全面实施“民主管理十六法”。完善民主选举程序,重点在委托投票、惩处贿选、选民界定等环节加强规范,提高村民民主法制意识,保证选举公正有序。完善民主决策机制,坚持“先党内后党外、先党员后群众”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健全村“两委”联席会议制度、村委会向村党组织报告工作制度、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民主恳谈会和民情沟通日等制度。完善民主管理机制,健全村规民约、村务管理制度,健全村级财务会计、出纳“双”制度。完善民主监督工作,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作用,全面推行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专项审计制度。定期组织村干部述职述廉,全面开展民主评议,使党的领导、村民自治、党内基层民主和农民主人翁地位融为一体。
3、深化完善设岗定责工作制度。深化“四评议三承诺”制度,实施村干部创业承诺责任制考核,按照配合完成乡镇中心工作、重点工作、产业发展等情况以及每个村的具体情况,设置若干个个性考核指标,分类明确创业承诺基本内容,规范创业承诺确定程序,强化创业承诺考核管理,把综合考评结果作为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基本报酬发放的重要依据,实行不合格村党组织书记调整制度。推行群众事务党员制、党员服务承诺制,建立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责任区、党员志愿服务队和服务型的党员之家,采取设立产业党员服务站、设置联系服务群众公示牌、发放党群联心卡等形式,让党员主动承担、自觉认领服务项目,明确责任。完善党员目标管理考评办法,积极推行无职党员设岗定职,健全无职党员“提诺、审诺、公诺、履诺、评诺”“五诺”制度,深化推进《松阳县农村党员管理分类积分量化考评实施细则》的实施,探索建立党员星级管理办法,把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情况纳入民主评议党员和党员星级评定、考核评优的主要内容,切实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四)着眼于整体推进和整合资源,建立城乡共享的基层党组织合作体系。要积极探索在党建工作中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实现形式和城乡党建互帮互助机制,实现城乡党组织之间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1、深化“结对共建”活动。建立“领导带头、干部住村、单位结对”共建工作机制。深入开展以“领导干部蹲点结对、部门结对帮扶、党代表结对联系、党员结对互助、企业结对联姻”为主要内容的城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五结对”活动,深化推进城乡“双百结对”活动,联手共抓组织建设、共育党员人才、共享党建资源、共谋科学发展、共帮困难党员,基本实现“三个全面覆盖”目标,即全县所有党政机关都有结对共建对象、全县所有村都有结对共建党组织、所有城乡困难党员都有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结对帮扶。
2、加大城乡党组织帮扶力度。加大对集体经济年收入3万元以下村级组织的扶持力度,逐步解决集体经济薄弱村产业发展扶持资金,对集体经济薄弱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项目要优先立项、减免税费。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对符合贷款条件的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要优先提供金融服务。实施城乡党组织联动破难攻坚活动,开展结对帮扶,帮助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发展计划,理清发展思路,找准发展项目,统筹运用双方的优势和资源,寻求稳定发展村集体经济的路子。力争用5年时间,60%的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
3、完善激励关爱机制。建立健全村两委主要干部报酬待遇落实及正常增长机制,解决村两委主要干部基本报酬。在积极对接省财政转移支付的同时,将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的基本报酬配套资金列入县年度财政预算。村两委主要干部的基本报酬发放与工作实绩、党员评议、群众测评相挂钩。逐步解决村两委主要干部基本养老保险,适时建立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定期体检制度,逐步提高任职多年离任村干部的补助标准。积极推荐优秀村干部担任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采取财政或党费拨付、民政资金筹措、乡镇配套、社会捐助等多种途径筹集资金,建立县乡两级村干部困难救助基金和党员关爱基金,其中要采用党费拨付等方式努力使各乡镇党员关爱基金达到年平均1万元左右,及时对家庭困难的村干部和党员进行救助。
(五)着眼于持续推进和科学配置,建立城乡互动的基层干部培养使用体系。要努力打破城乡、行业、地域、身份和所有制等界限,加强城乡基层干部的选拔培养,促进城乡人才双向流动,实现干部资源统一整合、统一调配、综合使用、优化配置。
1、着力延伸机关干部培养链。坚持把基层作为培养党政干部的主阵地,形成城乡衔接的干部培养链。加大从县直机关事业单位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村挂职或任职锻炼的力度,积极探索选派专业技术人才进驻农村联系帮助工作机制。落实新录用公务员下基层锻炼制度,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组织乡镇干部到县直机关部门挂职锻炼,重视从基层和生产一线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到党政机关工作,加大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和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力度,对特别优秀的村党组织书记,可依法依章选拔进乡镇党政领导班子,促进城乡人才互动交流。
2、着力优化农村人才队伍结构。健全选拔任用机制,拓宽选任渠道,打破地域、身份、职业的界限,通过回请、下派、公开选拔、异地任职、后备人选培育等手段,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建立完善大学生村(社区)干部队伍培养、使用、管理和激励关怀等有效机制,要通过结对联系帮带,加强对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的跟踪培养。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坚持把思想政治好、“双带”能力强的专业大户、回乡创业人员、退伍军人等优秀农村青年作为村级后备干部的主要来源,在乡镇建立农村致富能手、实用人才信息库和培养对象个人档案。加强对村级后备干部的培养锻炼、跟踪考察,适时将条件成熟、群众公认的后备干部推荐进入村级班子。
3、着力提升农村基层干部素质。大力实施基层干部“素质提升”工程,把农村基层干部的培训纳入整个干部培训规划,分级落实培训任务,县级负责抓好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的培训,乡镇负责抓好其他干部的培训。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每年至少参加一次县级集中培训,累计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7天。全县形成“学历教育+素质培训+实用技术”三位一体培训模式,整合城乡培训资源,充分依托各级党校、高校、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和实践基地,着力培养一批作风正、素质高、能力强的优秀农村基层干部。建立县乡两级培训经费保障机制,把对基层干部的培训教育工作经费纳入党建工作经费。改善县乡两级党校的办学条件,发挥其在农村基层干部教育培训中的主阵地作用。
四、组织领导
(一)强化责任,形成合力。各级党组织要切实负起抓农村党建工作的责任,定期研究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分析形势,研究问题,适时提出对策,健全各级领导干部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成员单位间的沟通、协调与配合,充分发挥各成员单位的职能作用,合力推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各项任务的落实。要把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办法,全面实行“双述双评”制度,把考核结果作为评定领导班子工作实绩、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严格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目标考核,加强督促检查和宏观指导,统筹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
(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要从各地实际出发,确定工作思路、设计工作载体、研究工作举措,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基层党建重点工作,要明确目标要求、工作措施和完成时限,落实责任单位和具体责任人,务求高质量地完成。坚持抓两头、带中间,按照先进村抓创优、中间村抓提升、后进村抓转化的思路,突出抓好村级组织建设。分领域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建设,积极培育、创建党建品牌,不断提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
(三)典型引导,示范推动。要善于运用典型引路的办法,推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深化“三级联创”,扎实开展新一轮“先锋工程”创建,深入开展“五好”先进基层党组织、“十佳创业支部”、“十佳创业先锋”、“十佳优秀住村干部”、“十佳优秀指导员”和“十佳农村党组织书记”的评选。树立一批典型,加强宣传推广,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营造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良好氛围。
- 上一篇:教师节暨教育强县验收会发言稿
- 下一篇:促党务公开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