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强化自身建设意见

时间:2022-06-22 09:11:00

导语:县强化自身建设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县强化自身建设意见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省、市的有关要求,全面完成县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总体目标和县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的各项任务,本届政府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以高昂的斗志、务实的作风、扎实的工作,努力把县政府建设成为关心群众、执政为民的服务政府,务实高效、廉洁勤政的责任政府,依法行政、公正严明的法治政府。结合新修订的《县人民政府工作规则》,现就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转变职能,认真履职,努力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1.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大力推进政府管理创新,在更好地履行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职能的同时,切实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创新经济管理方式,更多地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调节经济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强化市场监管,规范整顿市场经济秩序。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加强公共设施建设,完善社会管理制度,提高社会管理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

2.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之轨、走上和谐发展之路,着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着力推动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抓好城市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在“更好”的基础上推动经济社会“更快”发展。

3.坚持以人为本,全力以赴促进社会和谐。把构建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从“大社会”着眼,从“小社会”着手,以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为基础,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着力打造“平安县”、“生态县”、“文化大县”和“民主法治县”,努力使的和谐社会建设走在全市前列。

4.坚持执政为民,高度关注民生问题,察民情,听民意,帮民富,保民安,努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每年按照为民、惠民的要求,办好一批政府实事项目,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全县人民。

二、规范有序,运转协调,切实提高政府行政效能

5.县政府实行县长负责制,县长领导县政府的全面工作。副县长对县长负责,属于职责分工范围内的事项,由分管副县长负责处理。

6.县政府各部门必须认真履职,凡属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应积极主动、优质高效地予以办理,不得推诿扯皮;工作有交叉的,主管部门应主动与有关部门联系,协商解决,有关部门应积极配合。凡县政府通过文件、会议等形式决定或交办的事项,各有关乡镇、部门要坚决贯彻执行;县政府领导的批示件,各有关乡镇、部门要在规定时间内认真办理。县政府办公室要加强督查反馈,对不负责任、久拖不办的单位要予以通报批评;对造成严重后果的,由有关部门按规定严肃处理。

7.进一步精简和规范各类会议。县政府及各部门要从严控制会议规模、压缩经费,严格把握全县性会议的安排和审批,做到可开可不开的会议坚决不开;可以合并召开的会议尽可能合并;能开小会不开大会,能开短会不开长会;可由部门或部门联合召开的会议,不以县政府名义召开。要进一步提高会议质量,提交县政府会议审议的事项,应事先经过深入调研、充分酝酿和综合协调。

8.严格执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高效、有序地做好公文办理工作。县政府各部门向县政府的请示、报告,应由部门主要负责人签发,由县政府办公室按规则和程序统一办理,不得直接报送领导个人。在向县政府行文之前,涉及多个部门的请示事项,各相关部门之间应充分协商,并如实反映不同意见。县政府办公室要优化公文处理的流转程序,强化催办、查办、督办制度,提高运转效率。

9.县政府及各部门要进一步整合行政资源,创新行政方式,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更好地为基层、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梳理行政许可事项,规范工作流程,不断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全面推行电子政务,降低行政成本,方便群众办事。

三、求真务实,遵循规律,不断增强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工作的实效性

10.进一步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不断健全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加快建立和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公示和社会听证制度,实行依法决策、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

11.凡涉及城市总体规划、发展战略、重大改革措施、重要资源配置、社会分配调节等关系全局的重大事项的决策建议,由县政府领导直接提出或由各乡镇、县政府组成部门和直属单位提出,经县政府分管领导审核,并报县长同意,由县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决定;必要时,由县政府全体会议讨论决定。

12.决策事项前期应进行充分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并经过综合分析、制定方案、评估论证、筛选择优等决策程序,使每项决策切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县政府对重大事项的决策,应按照有关规定向县委、县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向县政协通报。除依法应当保密的外,应予以公开,接受新闻媒体和社会的监督。

13.推行行政决策事项跟踪、绩效评价、责任追究等制度,建立健全决策实施信息反馈系统,加强决策实施的督促检查,确保政令畅通和重大决策的贯彻落实。凡对县政府重大事项决策执行不力的,根据情节轻重,由监察部门依据相关规定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相应责任。

四、强化监督,规范行为,着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14.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要依照规定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接受质询、报送备案,要积极支持政协履行职能,及时听取政协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接受人民法院的司法监督,对人民法院受理的案件,各行政机关应当积极出庭应诉、答辩。加强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重点加强对招投标、土地出让、产权交易、政府采购以及其他关系公共利益事项的监督力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探索建立让社会公众评价政府工作的机制。

15.健全政府工作责任制,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违法须追究。强化行政监察和行政执法投诉、监督制度,不断深化和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推行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和招投标监督管理制度,强化对政府采购行为的监督和约束。建立投资决策责任和风险约束机制,健全政府性资金支出跟踪问效制度,严格政府性债务管理,规范举债和偿还政府债务行为。

16.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进一步约束和规范行政行为。县政府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县人大和司法机关,每年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执法情况检查,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不断加强政府法制建设。要建立健全规范性文件审查制度、公开制度,各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应及时报县政府法制办备案。

17.大力推进政务公开,拓宽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不断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政府信息公开要及时、准确、充分,凡属于政府社会管理职能以及与群众密切相关的行政决策事项、政策规定、审批程序、办事标准等,应通过政府公报、政府网站和有关媒体及时向社会公开。

五、严肃政纪,改进政风,树立政府良好形象

18.把中央提出的在领导干部中倡导八个方面良好作风的要求作为我们各级领导干部的行为准则,弘扬新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全面加强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干部生活作风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纪律严明、执法过硬的公务员队伍。

19.县政府及各部门要自觉维护中央权威和中央大政方针的统一性和严肃性,确保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确保上级和县委重大决策的贯彻落实。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各项规定,发扬民主,团结共事,更好地巩固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良好局面。

20.县政府及各部门要围绕创建学习型机关,健全和落实学习制度,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理解、准确把握中央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政方针,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大力加强党纪党规、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等方面的学习教育,注重现代经济、科技、社会管理、法律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坚持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着力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管理社会和依法办事的能力。

21.发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落实领导干部下访、约访等制度,健全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工作机制,每年要有三个月以上时间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并结合工作实际撰写调研报告或体会文章,不断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县政府领导下基层调查研究做到轻车简从。大力改进文风、会风、言风,提倡“开短会、讲短话、写短文”,切实解决“文山会海”问题。除统一安排的活动外,县政府领导一般不参加各类剪彩、庆典以及各种商务性活动。

22.县政府及各部门领导要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管好配偶、子女及身边工作人员,管好分管的部门和单位,不得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便利为亲友及身边工作人员谋取利益。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带头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和攀比待遇,带头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严格规范和控制各种检查、评比、达标活动;严格控制外出考察,不得组织无具体项目或没有实质性内容的外出考察活动;严格控制出国(境)团组,严肃外事纪律。

23.严格请示报告制度和请假制度。县政府各部门和各乡镇要及时向县政府报告重要情况和重大事件;对职权范围之外的重大问题,要按规定程序及时向县政府请示;按规定范围、时限和程序,做好紧急信息报送工作,对报送紧急信息工作出现问题延误处理造成被动局面的将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各乡镇和各部门领导离县出差(出访)、休假,应按规定程序请假或报告,组织外出参观、学习和考察活动,必须按规定申报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