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型社会健全安排意见
时间:2022-06-20 04:53:00
导语:节水型社会健全安排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筹措资金,制定政策.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顺利实施。区政府以及镇、办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对节水型社会建设投入的主导作用。有计划的增加与节水型社会建设相配套的专项资金,用于节水型社会建设。排污费和污水处置费等收费中提取一定资金建立节水型社会建设基金。要逐步探讨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节水型社会建设投资体系,一方面要通过积极探索市场融资方式,鼓励吸引社会民间资本参与节水设施建设、管理与收益,拓宽节水项目投资渠道;另一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和措施,为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资金保证,对水源开发、城镇和村镇供水、污水处置及其再生利用等一些具有一定经营收入的公共服务项目给予一定政策优惠,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顺利实施。
根据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国发〔〕21号)水利部《关于印发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水资源〔〕558号)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实施意见》郑政〔〕24号)要求,为推进我区节水型社会建设.结合我区实际,现提出我区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实施意见。
一、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大意义
(一)充分认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大意义。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切实维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使其发挥好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节水型社会建设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组成局部,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迫切需要。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对于实施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处置好社会进步、人口增长、经济建设、水资源利用、水环境保护的关系,保证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充分认识我区水资源短缺的严峻形势。区是水资源极度缺乏的乡村。市人均水平的35%全国人均水平的3.5%由于我区境内没有湖泊、水库,因此我区水资源主要来源于地下水开采和境外引水。地下水方面,近20年来,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已造成我区中深层地下水水位下降了43.25米,年均下降2.16米,已形成了约8平方公里的漏斗区。从境外引水方面,区引水的主要水源地为荥阳市王村镇黄河孤柏嘴处和河南新中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疏干排水,由于地区水资源全面紧缺,近年来有些部门不时向主要用水单位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分公司发出停水通知。水质方面,现有水源受到不同水平的污染:黄河水一般情况下均为五类水;河南新中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疏干排水中含硫、氟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量较高;地下水因受地表农田使用化肥、农药和工业污水的影响,均受到不同水平的污染。使用这些水源,制水利息高且有害物质难于除清,饮用后极容易对人体造成危害。由此可见,区是水源性和水质性严重缺水并存的乡村,水环境的承载能力非常单薄。目前,区供水能力已基本上达到极限,用水高峰,曾出现过部分地区、局部时段断水的现象,已开始影响到区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尽管我通过种种方式的积极努力,也仅能是坚持暂时的供水平安。今后很长一个时期,随着工业化、乡村化和生态环境建设步伐的加快,全区经济规模将进一步扩大,人口还要继续增长,对水资源的需求将持续增加,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将逐步减少,水环境压力也随之越来越大,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因此,水资源严重短缺必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制约我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因素。
(三)充分认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受水区的要求。国家投巨资开工建设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指导原则,区作为受水区应该首先实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治理污水,达到国家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受水区提出的要求,使我区能够顺利用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所调之水,完全解决我区水资源严重短缺的问题。
二、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逐步实现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由激进水利向现代水利、可继续发展水利转变;以完善政策措施、加强法制建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技术进步、强化节约意识为重点,推动水资源管理的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建立健全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逐步形成以涉水事务一体化管理为主的水资源管理体系、以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水权管理体系,以科技进步为主的节水设施建设体系,以提高节水意识和树立节水社会风尚为主的宣传体系。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等各个环节上,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全面节约和有效保护、最终实现以水资源的可继续利用支持我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总体目标:年.污水处置回用率达到80%;城镇居民人均日用水量控制到150升;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乡村供水管网漏失率不超过13%
全面建成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节水型社会。全区年用水总量不超过3亿立方米;万元GDP值取水量26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递减率7.05%;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0.7;农业节水灌溉工程覆盖率70%;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16立方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0%;乡村污水收集率达到85%处置率达到98%,2020年.污水处置回用率达到95%;城镇居民人均日用水量控制到162升;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乡村供水管网漏失率不超过9%
三、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点工作
(一)合理配置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区当地水源供水严重缺乏,外来水源供水占主导地位,多渠道引水、多水源供水是个临时发展战略问题。水资源的配置方面,要按照市“蓄住天上水,拦住过境水,北引黄河水,南调长江水,维护地下水,开发再生水”水资源开发利用思路,做好水资源综合规划,处置好当地水、过境水之间的关系,遵循公平、高效和可持续利用的原则,进行区域之间和部门之间水资源的合理分配。要在利用好1600万立方米黄河水指标的基础上,积极开辟其他供水水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成通水后,每年分配给我区水量1500万立方米,水资源配置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为此,进行节水型社会建设过程中,要处置好经济社会发展、生态和环境维护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逐步将全区用水结构调整为城镇生活用水取用南水北调的优质水,工业、农业和生态用水取用引黄水源的模式。汜水河边适当位置修建拦水坝、提水站。增加生态和环境用水。严控新打机井,对现有机井开采地下水实施计划用水。同时,对排入水体的污水实行总量控制,稳定污染负荷,改善生态水质,实现人、水和自然的和谐,为我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水源保证。
(二)加快推进生态水系建设.充分发挥河流水系的资源功能、环境功能、生态功能和防洪保安功能,建成完整的功能健全的生态系统,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以水利可继续发展支撑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公园、北至下游进行系统的规划和综合治理,实现水资源的合理调配,使流经城区周边的河流、沟、渠能够在汛期排洪、非汛期清水长流,逐步构建区的生态水系。
(三)调整工业产业结构,大力兴建节水设施,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建立科学、合理的用水体系,实现从“以需定供”以供定需”转变。量水而行。要通过产品升级、技术创新等带动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进一步优化工业产业结构。对现有的有色、化工、建材、电力等高耗水行业,要加大科技投入,加快节水技术改造,推广节水新工艺,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利用高新技术提高循环水利用能力,逐步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工艺设备和产品。严格执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和用水总量控制制度,鼓励发展少用水或不用水的工业项目,限制盲目发展高耗水的工业项目。要加大节水减污,兴建一批循环用水、串联用水和回用水工程,进一步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以缓解水资源的紧张状况。
(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高效节水型农业。合理调整农业产业布局、农作物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经济型、高效益、抗(耐)旱的节水型农业,逐步减少高耗水、低产出的农作物种植面积,以达到农业用水负增长。大力推广使用管道输水、防渗渠道输水、喷灌、微灌、滴灌、渗灌等节水灌溉措施,提高用水效率。要在年底前完善农业用水计量设施,逐步推行农业用水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合理调整农、林、牧、渔各业用水比例,建立与水资源条件相适应的节水高效农作制度。
(五)大力推广集雨节灌、雨水利用和中水回用,充分利用各种水资源。继续实施南部山丘区微集雨工程建设。利用原有水利设施作为蓄水工程,因地制宜修建一些塘、堰、坝等拦蓄水工程,解决灌溉水源,改善生态环境;充分利用地形和雨水资源,广蓄水源,多储水量,为山区植树造林和农业发展发明条件。
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现有建筑面积达到以上规模的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在三万平方米以上的机关、科研单位、学校和大型综合性文化、体育、政府投资的医疗机构,二万平方米以上的宾馆、饭店、商场、公寓、综合性服务楼和五万平方米以上的住宅小区,生活污水不能进入乡村污水管网并到达污水处置厂的要按照法律、法规、规章或国家、省、市的有关规定,必需配套建设中水设施。生活污水不能通过乡村污水管网并到达污水处置厂的通过政府政策扶持等形式,要逐步改造并建设中水利用设施。
年底前建成中水回用工程1项。新建乡村污水处置设施要合理布局,采取集中处置与分散处置相结合的模式,兴建污水处置回用和废水再生利用工程;已建成的污水处置设施应逐步建设深度污水处置系统,新建和已建的污水处置设施在处置后的水质都应达到国家规定的生活杂用水水质规范。
凡经水资源论证使用中水的,新建电力工业和其他工业建设项目.必需使用中水,不得置换为其他水源。
年前建设集雨环境用水工程10项以上。广场、街道人行道板要逐步采用高透水资料和有利于渗水的施工工艺,全区现有街心花园、公园、绿地等要建设集雨环境用水工程.园林绿化要建设渗水设施,增加地下水的补给。全区园林绿化、环境卫生以及单位内部的生态环境用水,应当优先利用中水或雨水。
逐步实现中水、雨水和污水资源化,通过这些工程设施建设.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六)加强供水管网和用水器具改造,减少水的浪费和消耗。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快乡村供水管网改造以减少乡村供水管网的漏失率。要按照国家《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规范》,大力推广应用经国家认证机构认证的6升以下分档冲洗式节水便器、陶瓷片快开水嘴、每分钟出水量小于9升的淋浴器,以及感应式节水器具等。淘汰铸铁螺旋升降式水嘴、铸铁螺旋升降式截水阀、上导直落式便器水箱、冲水量大于9升的便器水箱等。全区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必需使用节水型用水器具。对全区现有使用的非节水型用水器具,年更新改造1万套(件)以上,要在年底前逐步更新改造完毕,以减少水的浪费和消耗。新建住宅楼要实行一户一表制。推进用水器具的更新改造工作。不符合节水要求的用水器具必需在年底前退出销售市场。
(七)抓好农村供水、排水体系建设.统筹规划,先试点后展开,加快推进农村供水、排水体系建设,保证农村集中平安供水。同时做好农村饮用水源保护、污水集中收集处置与水质监测,逐步改善农村水环境。年全部解决我区农村剩余的饮水不安全人口的平安饮水问题。
(八)加强宣传.树立全社会的节水意识。水资源短缺的同时,人们节水意识、水是资源、水是商品的意识还不强,浪费水的现象依然存在各级、各部门和各单位,都要结合实际,从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通过报刊、电视、广播、广场文化、社区文化、户外广告等多种形式,深入耐久地开展节水宣传教育。大力宣传水资源紧缺的严峻形势,宣传水资源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节约用水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宣传节约用水的新方法,宣传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通过一系列的宣传教育,使全社会充分了解我国的水政策,认识所处区域的水环境,掌握科学的水知识,树立节水的新观念,增强全民的水忧患意识,共同营造良好的珍惜水、节约水、维护水的社会氛围。
(九)加强水资源信息系统建设.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具体要求,其目的就是对我区的地下水、地表水、排污口等实行实时监测和监控,对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等实行动态管理,提高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管理水平。年底前要建成我区水资源监控与管理系统,实施对我区地下水的水量、水位和地表水的水质以及污水排放等情况的全方位动态监测,提高全区的应急供水调度能力,确保全区的供水平安。
建设一批节水型社区、节水型灌区、节水型企业和节水型单位。依照河南省水利厅《节水型社区、灌区和节水型企业(单位)考核指导意见》豫水政资〔2004〕85号),十)抓好节水示范区建设.各级、各部门要加大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大力开展创建节水型社区、节水型灌区和节水型企业(单位)活动。年底前建成节水型社区4个、节水型灌区2个、节水型企业(单位)6个,使创建比例达到全区用水单位5%目标,以点带面,全面推动,促进我区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构建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保证机制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为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组织保证。节水型社会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社会系统工程,为了保证该项工作的顺利实施,确保达到预期目标,必需加强组织领导工作。为此,区成立以区长为组长,分管水利的副区长为副组长,区财政局、发展改革委、建设局、经委、物价局、市政局、环保局、教体局、农经委、广电局、法制局、文化新闻出版局的主要负责同志和镇人民政府镇长、各街道办事处主任为成员的节水型社会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区农经委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
定期召开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区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的组织协调与管理.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重大问题。
切实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组织领导。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动身,各级、各部门都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充分认识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摆在重要位置。要结合本区域、本部门实际情况,明确工作重点,制定和完善节水型社会建设政策和措施,保证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的投入,使我区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形成上下结合、齐抓共管,为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明确目标.建立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工作机制。各级、各部门要在年6月底前制定本区域、本部门的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或实施意见,明确在节水型社会建设进程中的职责和任务。要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各项工作分解落实到责任单位,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强化目标管理。切实做到目标明确、任务具体、责任到人,强化督促检查和考核落实,做到奖罚分明,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级、各部门搞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积极性。各级、各部门应加强协调,各司其责,互相支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确保节水型社会建设顺利进行。
(三)建立健全有利于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体制和机制。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核心是体制和机制建设。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方面.形成有利于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实行总量控制,由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调度,优化配置。城镇供水方面,要依照所分配的水资源总量和取水条件,先用地表水后用地下水,建立健全供水统计和报告制度。排水方面,要建立排污和入河排污口管理之间的协调管理机制。污水处置和污水再生利用方面,要建立污水处置达标排放和处置回用监督制度。农业用水方面,要成立以村级或灌区为单位的农民用水协会,建立健全农业用水末级渠系管理制度。要通过以上制度和机制的建立,逐步实现我市涉水事务一体化管理,提高水资源管理和利用效能。
(四)建立健全水权、水市场管理的基本制度。对全区水资源进行科学评价的基础上.统筹供给与需求关系,对可供水量在水资源基本需求(包括生活、生态、环境和经济需求)间进行科学、合理配置。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等经济用水,可以通过初始水权配置、市场转让等形式合理配置各类用水。年底前制定出用水指标转让规则,建立用水交易指标评估制度和用水指标交易转让制度,以保证水权水市场制度的正常运转。
(五)建立健全科学的水资源价格机制。科学的水资源价格要充分体现水资源紧缺状况.全区要建立起以节水和合理配置水资源、提高用水效率、促进水资源可继续利用为核心的水资源价格机制。完善水资源费、水利工程水费、城镇供水水费、农业灌溉水费、中水水费、单位超计划用水加价水费、居民超定额用水加价水费、污水处置费等多层次的价格体系,利用经济杠杆,促进节约用水。
(六)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制度。根据国家、省、市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文件要求。要逐步建立健全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取水许可和水资源、加价水费征收使用制度,水资源论证和用水、节水评估制度,节水产品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入河(渠)排污口管理制度,排污许可和污染付费制度,用水计量与统计制度,节水型社区、灌区、企业、单位奖励制度和一系列节水、中水、雨水工程建设补贴制度等并以规范性文件的形式加以规范,逐步实现我区水资源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通过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和我区节水型社会建设制度体系的完善,逐步实现水资源的科学配置,依法管理,平安使用,全面节约和有效保护。
(七)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组织开发和示范有重大推广意义的水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大力推广应用节约水资源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要加大对节约水资源和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项目建设支持力度。要重点支持一批水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技术开发和改造项目。
- 上一篇:试行水电资源开发管理方案
- 下一篇:县建立工业功能区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