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发展志愿服务业建议

时间:2022-06-16 04:10:00

导语:县发展志愿服务业建议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县发展志愿服务业建议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宏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完善我市志愿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我市志愿服务事业发展,切实发挥志愿服务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服务效益和谐新建设为主题,以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为重点,坚持“社会化参与、项目化运作、规范化管理、整体化推进和事业化发展”的工作思路,创新体制机制,强化队伍建设,丰富项目内容,提高服务水平,培育志愿文化,充分发挥党委政府的引导作用和广大市民的主体作用,努力推动全市志愿服务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

实现体制机制创新,形成“党政领导、社会参与、组织完善、制度健全”的志愿服务工作格局;实现服务队伍健全,形成“覆盖全面,内容丰富,技术专业,长效发展”的志愿服务网络;实现社会文明发展,形成“人人尊重志愿者,个个争当志愿者”的良好氛围;实现社会管理进步,形成“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的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

三、主要内容

(一)加强志愿服务体系建设

1.完善志愿服务组织体系建设。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不断完善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志愿服务组织体系。市级层面成立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负责规划、部署、指导、协调全市志愿服务工作,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依照各自职责做好志愿服务的组织、指导和保障工作。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团市委。办公室牵头开展市志愿者协会工作,并建立志愿者指导中心,贯彻落实委员会各项工作部署。各镇(街道)、村(社区)要加强本级志愿服务组织建设,做好本地志愿服务事业的规划、指导和协调工作,不断发展壮大城乡社区基层志愿服务组织网络。

2.加强志愿服务日常机制建设。积极探索政府引导、社会参与、政策保障的志愿服务新模式,规范和创新志愿服务的招募、注册、组织、评价和激励机制。在志愿者招募上,要实现日常性和多渠道招募,依靠各行各业、社会各界广泛开展招募活动,力求参与便利;在志愿者的注册上,要实现统一性,全面推行志愿者注册管理制度,以共青团为主,发挥志愿服务网平台作用进行集中注册,力求管理规范;在志愿者的组织上,要因地制宜,根据各地各单位和志愿者个体实际,既注重自愿性,又强化效率管理,力求和谐发展。

3.加强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发展和壮大各级各类志愿者队伍,鼓励不同阶层、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社会公众广泛参与志愿服务。探索通过网络组织志愿服务的有效方式,建立网络志愿者队伍。积极引导各类专业人士组建专业志愿者队伍,为群众提供更加深入、有效的服务,促进志愿服务主体多元化。健全志愿服务培训工作制度,制定志愿者培训工作标准,定期向志愿者传授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加强志愿者安全教育,提高志愿服务专业化水平。加强志愿者骨干队伍建设,发展壮大以长期参与志愿服务的资深志愿者骨干和专职社会工作者为主体的骨干队伍,着力提升业务骨干的项目策划协调和组织管理能力。重视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志愿服务宣传教育,培养志愿服务事业的后备力量。

(二)拓宽志愿服务领域

4.构建志愿服务项目体系。社会需求是多元化的,志愿服务的项目建设要走个性化、专业化、品牌化的路子。进一步提高传统项目质量和覆盖范围,增强助老扶弱、扶贫济困、生态环保、医疗卫生、爱心助学等传统服务项目的知识性、技能性和专业性,大力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专业化水平。积极拓展科技普及宣传、问题青少年辅导、应急服务、法律援助、心理疏导、人民调解、治安维护、社区矫正、城市管理、交通维护、社区服务等志愿服务新兴领域,使志愿服务的形式和内容更具时代性。加强品牌建设,注重培育志愿服务品牌项目。规范项目的立项、管理及评估等流程,逐步建立具有区域特色的多层次、多元化、开放式志愿服务项目库。

5.加快推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整合社区资源,鼓励热心公益事业的驻社区机关、学校、部队、企事业等单位与社区建立志愿伙伴关系,进一步壮大社区志愿服务力量,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推进的工作格局。结合社区特点,积极开展亲子、助老、扶弱、济困等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把志愿服务融入到社区管理之中,在精神文明建设、综合治理、环境保护、人际互助等方面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推进社区建设新发展。

6.积极开展农村志愿服务活动。坚持“城乡统筹、以城带乡”的原则,大力推动志愿服务向农村延伸。组织动员志愿者深入农村,开展健康、法律、科普、农技等志愿服务,满足广大农村地区对志愿服务的需求。结合结对帮扶活动,鼓励城区志愿服务组织从资金、项目、培训等方面扶持农村发展志愿服务事业。积极动员城区志愿者,按照“一助一”长期结对等形式,帮助农村困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困难,扶助农村困难青少年解决生活失助、心理失衡、道德失范等问题。村两委要大力支持志愿服务活动,协助做好志愿服务的组织、动员工作,为开展农村志愿服务营造良好氛围。

7.积极为大型社会活动提供志愿服务。认真总结大型社会活动志愿服务的成功经验,切实组织好重大活动、重要会议和大型文体赛事的志愿服务,动员志愿者参加接待、咨询、联络、秩序维护、后勤保障等方面的工作,为大型社会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保障。组织开展公共秩序志愿服务活动,动员志愿者到公共场所、道路交通和赛会场馆等重点部位,宣传文明行为规范,劝导不文明言行,努力创造规范有序的社会公共秩序。以大型社会活动的举办为契机,宣传志愿精神,进一步扩大志愿服务的社会影响。

8.建立和完善应急志愿服务体系。应急救援志愿服务是专业救援的重要辅助力量,是政府应急救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志愿服务活动,动员志愿者普及防灾避险、疏散安置、急救技能等应急处置知识,参与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抢险救援、卫生防疫、群众安置、设施抢修和心理安抚等工作,提高社会和公民的应急处置能力。把应急救援志愿服务纳入政府应急反应体系,依托有关职能部门、行业协会和专门学会,组织有相关知识、经验和资质的志愿者成立专业救援服务队,并注重对参与人员的经常性培训,提高应急救援的专业化水平,保证志愿者关键时刻能服务、会服务。创新应急志愿服务的组织动员方式,借助网络、移动电话等便捷通信工具,推动公众力量有序参与和应对突发事件。

(三)优化志愿服务发展环境

9.加强对志愿服务工作的组织领导。各地各部门要把志愿服务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事业加以重视,建立全市联动、横向互动的协调工作机制。市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各成员单位要根据职责分工,切实参与到全市志愿服务工作的研究、规划、部署上来,努力为志愿服务工作提供政策保障,扎实推进本地本部门志愿服务工作;其他部门和镇(街道)、村(社区)要成立相应的志愿服务指导和协调组织,引导行业内、地区内志愿服务事业健康发展。倡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形成全社会共同推动志愿服务事业新发展的良好格局。

10.加强对志愿服务工作的资金投入。各地各部门要根据实际加强对志愿服务的资金保障。同时要调动和利用社会其它资源,改善志愿服务物质保障条件。为创新社会资金募捐机制,设立由市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领导的“市慈善总会志愿服务事业发展会”,扶持社会志愿服务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激励措施,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机构、热心人士资助志愿服务事业。建章立制,加强和规范志愿服务资金管理,严格财务和审计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11.健全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完善对志愿服务的社会激励机制,加强对志愿服务的正面引导,充分发挥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参与和支持志愿服务的重要作用。建立和完善志愿服务星级评定机制,要以属地原则或行业系统为主开展分级评价。健全志愿者注册登记证制度,依据志愿服务时间和业绩定期进行评定。制定《市优秀志愿者奖励办法》,出台志愿服务激励政策,表彰奖励志愿服务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