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农产品质量建设工程的提议

时间:2022-06-11 04:02:00

导语:加快农产品质量建设工程的提议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加快农产品质量建设工程的提议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为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顺应群众对农产品优质全性的要求,加快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现就加快实施农产品质量建设工程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面向农业现代化、市场化和经济全球化,按照农业标准化要求,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加快建设一批放心农产品生产基地、放心农产品加工企业和放心农产品销售窗口,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全水平,促进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主要目标

“十五”期末,全市初步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建设申报认证管理体系、生产技术推广体系、农业标准制定体系、检验检测体系、监督管理体系和市场网络体系;主要农产品基本实现无害化生产,优势和特色农产品达到绿色食品AA级或有机食品标准,出口农产品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标准。争创10个竞争力较强、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农产品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形成20个知名品牌,全面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建成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400万亩,其中粮油270万亩、园艺100万亩、水产30万亩。获得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标志300个,其中粮油产品140个,园艺产品50个、畜禽产品60个、水产品50个。市区农产品市场全部实行市场准入,县(区)级市场准入覆盖面达60%以上。制定市级以上地方标准100个,每个乡(镇)均要建成1个以上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年,通过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认定面积150万亩,其中粮油96万亩、园艺35.45万亩、水产18.55万亩,畜禽91.5万头(羽)。各县(区)计划指标为:区10万亩,其中粮油7万亩、园艺3万亩,畜禽10万头(羽);区20万亩,其中粮油14万亩、园艺4万亩、水产2万亩,畜禽11万头(羽);县20万亩,其中粮油12万亩、园艺6万亩、水产2万亩,畜禽20万头(羽);区20万亩,其中粮油11万亩、园艺5.05万亩、水产3.95万亩,畜禽7万头(羽);县40万亩,其中粮油30万亩、园艺6万亩、水产4万亩,畜禽12万头(羽);县20万亩,其中粮油11万亩、园艺6.4万亩、水产2.6万亩,畜禽21万头(羽);县20万亩,其中粮油11万亩、园艺5万亩、水产4万亩,畜禽10.5万头(羽)。

年,全市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标志达到100个。即:无公害农产品86个,其中粮油产品20个、园艺产品30个(含茶果产品4个)、畜禽产品20个、水产品16个;绿色食品14个,其中粮油产品8个、园艺等产品6个。各县(区)计划指标为:区5个,其中无公害粮油产品2个、无公害园艺产品3个;区15个,其中无公害粮油产品3个、无公害园艺产品3个、无公害畜禽产品3个、无公害水产品2个,绿色粮油产品1个、绿色园艺产品3个;县10个,其中无公害粮油产品2个、无公害园艺产品3个、无公害畜禽产品3个、无公害水产品2个;区15个,其中无公害粮油产品4个、无公害园艺产品7个(含果树产品1个)、无公害畜禽产品2个、无公害水产品2个;县20个,其中无公害粮油产品4个、无公害园艺产品5个、无公害畜禽产品5个、无公害水产品5个,绿色粮油产品1个;县20个,其中无公害粮油产品3个、无公害园艺产品6个(含茶果产品3个)、无公害畜禽产品4个、无公害水产品3个,绿色粮油产品4个;县15个,其中无公害粮油产品2个、无公害园艺产品3个、无公害畜禽产品3个、无公害水产品2个,绿色粮油产品2个、绿色园艺等产品3个。

年,全市制定市级农业地方标准31个,其中2个,、、、各3个,5个,和市直各6个;市级以上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达到29个,其中2个,、、、各3个,4个,5个,市直6个;市场准入试点每个县(区)2个,市直3个(附表三)。

三、具体措施

(一)高标准选择基地,全面开展基地环境检测。基地是“源头”,是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首要环节。选择的基地周边3km以内无污染源(包括工矿企业和医院等污染源),蔬菜等经济作物要距公路100m以上,基地内大气、土壤、水体要符合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基地应选择在农产品的主产区、高产区和独特的生态区,其中农作物基地要土壤肥沃,农田水利设施完好,灌溉与排水方便;畜禽鱼养殖基地要相对集中,具备封锁隔离条件的区域。基地周围交通方便,便于产品的运输和销售。选择好的基地,要树牌明示,加以保护,禁止任何形式的人为破坏。要按照农业部、省农林厅和省海洋与渔业局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要求,全面开展基地环境检测,对在检测过程中发现污染严重的地区,限制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加快控制和治理步伐,改种花卉苗木或退耕还林,种植非食用农产品。对农业生态环境好,基本没有污染的地区,3年内全部建成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要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整体认定,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申报认定费用。

(二)加强生产过程控制,实施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一要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的制定。以国家或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或规范为依据,结合名、特、优、稀、新农产品,加快制定适宜的、操作性强的生产技术操作规范,形成具有“米”、“菜”、“禽”、“畜”、“鱼”特色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体系,年内制定市级以上地方标准31个。二要加强生产过程监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要逐步建立环境监测站,每三年对基地环境进行一次大气、土壤、水体全面检测;建立病虫草害预测预报点,准确预测预报病虫草害发生、发展情况,及时提供科学选择农药、合理使用农药技术;要建立农业投入品购买、使用登记制度和动物用药、休药期记录,建立生产过程跟踪制度,规范使用限用农药、兽药、鱼药,严禁使用国家禁用、淘汰的农业投入品;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无公害农产品适用农(兽)药;大力推广轮作、防虫网覆盖、平衡施肥等新技术;要加强动物疫病防治,全面实施畜禽免疫标识制度。三要建立企业自检和无公害农产品产地、产品抽检制度,逐步推行没有通过检测的产品不准流向市场、抽检不合格的产品严禁上市场的制度。上市的基地产品采用统一包装,注明生产产地、采收日期等,对基地产品实行质量全承诺,逐步推行农产品质量全追溯制度。

(三)突出农产品质量建设生产技术的组装配套与推广。实施农产品质量建设,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形成集全、优质、增效、节本于一体的生产技术体系。一要围绕名、特、优、稀、新农产品的开发,引进推广优新品种。年内引进国内外优质新品种50个,其中广陵香粳、连粳3号、3优18、丰优香占等优质水稻,麦20、扬麦10号等优质小麦,秦优7号、宁杂3号等“双低”油菜,密玉8号特色玉米等粮油作物品种10个;紫花苜蓿、多花黑麦草等牧草饲用型作物5个;津优、津美黄瓜,早佳、天黄西瓜,圣多美番茄,87—114大白菜,鄂莲4号荷藕等特种蔬菜品种10个;871·872蚕、育711桑等新品种5个;北美系奶牛、波尔山羊、白羽王鸽等优质畜禽新品种5个;鳜鱼、白鱼、黄颡鱼、鱼回鱼、鲟鱼等优良品种5个。二要建设优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区、示范片。要根据本地农产品质量建设规划,按不同农产品的要求,分别建立示范方、示范片、示范区。年内各县(区)要新建立市级以上农业标准化示范区3个。三要广泛开展技术培训,将生产技术教给群众。县(区)和乡镇农技推广部门,要大力开展农产品质量建设技术培训班,参训人数要达到农户总数的三分之一;要抽调精兵强将,组织专门班子,分门别类地编写适合本地的生产技术规程。

(四)着力培育责任主体,加快市场网络建设。要大力培育生产责任主体,通过生产责任主体,把分散的千家万户组织起来,统一按标准组织生产,并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各县(区)要把精力集中在引导、扶持和服务上,大力推进“公司+基地+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加快培育龙头企业,提高组织化程度。国家、省、市级龙头企业,要充分利用政府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和新品开发能力,推进农产品生产、加工、贮运全程标准化进程,努力提高产品档次和企业综合经济效益。要按照“三绿工程”(绿色市场、绿色通道、绿色消费)要求,加快农产品市场准入步伐。一是发展对外销售窗口。对北京、上海等实施农产品市场准入的城市及市场,加大我市已获得标志产品的推介力度,鼓励农民经纪人和合作经济组织经销标志农产品,提高经营层次和水平。二是瞄准连锁“超市”,联合经营米、菜和乳鸽、正大鸡蛋、湖野鸭、老侯野鸭、河活珠(毛蛋)、金宇水产加工品和迷隆桥腊鱼等系列品牌农产品,将一批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推向市场。三是建立标志农产品销售网点。市成立标志农产品展销配送中心,各县(区)所有标志农产品都要踊跃参加,设柜销售。各县(区)组织到江苏省无公害农产品配送中心参加展览展销的标志产品应不少于5个,以进一步提高我市农产品的知名度,实现优质优价,发挥品牌效应。今年,市直市场准入试点再增加3个,总数达到8个,各县(区)新增2个市场准入试点,使全市市场准入试点总数达到27个,方便广大市民购买。所有实施市场准入的市场,要挂牌经营,规范管理,确保市民吃上全、合格的农产品。

(五)加强质量认证体系建设,实施市场质量全检测和监督管理。进一步明确相应的工作机构,积极组织和开展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努力搞好有关认定(证)工作的咨询、技术培训和实地操作,使符合认定(证)标准的产品、企业或基地及时通过认定(证)。农产品和畜禽水产品质量检测中心,要全面开展农产品和畜禽水产品的质量检测工作,产品检测要力争年内通过省级计量认证。引导、鼓励和支持县(区)级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等农产品经营销售场所建立农产品快速检测点,确保入市交易的农产品都经过检测,是合格、全、放心的农产品。对标志农产品,生产或经销单位要对其质量全,向社会作出承诺,置于全社会监督之下,真正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抓紧制定农产品质量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市场行为,对贩卖被污染农产品及违法使用标志农产品的行为,要加大查处打击力度,切实保护广大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权益。

四、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一)明确工作责任。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各司其职,加强协调,共同做好农产品质量建设工作。农业、林牧渔业部门是实施农产品质量建设的主要职能部门,要主动做好牵头协调工作,切实做好基地建设和优质特色农产品的培育和生产技术指导,加强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加强对动植物产品的检疫工作力度,尽快建立在技术、设备、管理方面处于省内领先的市级农产品和畜禽水产品质量检测中心;进一步规范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申报认定(证)和管理工作。工商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共同把好市场准入关,负责组织实施市场秩序的规范管理和监督,严厉查处流通领域内假冒标志产品,坚决打击无照经营和加工品牌及标志产品的违法行为;加大对市场上使用商标农产品及广告的监督力度;加强对农贸市场、超市和商场销售的各类农产品商标、标识的检查。经贸部门要加强对农产品货源的组织协调和加工、流通企业的行业指导,积极推进现代营销方式和流通组织形式。粮食部门要加强对全市粮食流通环节的管理和监测,着重加强中央、省、市级储备粮的管理,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粮食购销和调拨的政策和法规,防止陈化霉变粮流入市场,确保全市粮食全。卫生部门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有关食品卫生标准,加强对农产品等加工、经营卫生许可证发放的审核,实施经常性卫生监督执法检查,开展农产品卫生检测,依法查处无证经营和生产经营不合卫生要求的农产品的行为,确保消费者的健康与全。公机关要加强道路交通管理和市场的治管理,畅通农产品进入市场的绿色通道,协助工商机关维护市场秩序,严厉打击破坏农产品质量建设,扰乱市场秩序的不法分子。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要做好进出口农产品的检验检疫工作。质监部门要积极开展农业标准化工作,加强对标志产品生产加工环节中的质量全的抽检与监管,大力实施“QS”制度,从生产加工源头上保证农产品的全消费。环保部门要会同农业、林牧渔业部门对农产品生产环境进行全监督,完善市、县两级农业生产环境监测网络,加强对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等生产基地周边地区环境的保护,对影响农产品质量的生产环境及污染源进行监督等。计划、财政部门要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建设项目的扶持,保障相关经费的投入。新闻单位要发挥各自优势,搞好社会宣传,营造农产品质量建设的浓烈氛围。

(二)认真组织项目实施。一要以项目为抓手,促进农产品质量建设。目前承担的农业三项工程、农业科技示范园、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农业外向型基地等项目,应积极申报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凡没有通过基地认定的项目,不予申请验收。今后农产品质量建设项目的推荐申报,原则上必须是通过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或产品认证的项目。二要增加财政投入。通过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的,其检测费用按每1万亩由市财政审核补助0.4万元.产品检测费用由企业等申报单位承担。对新获得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按每个产品由市财政审核分别给予0.8万元(畜禽产品1万元)、2万元、3万元补助。同时,对市级以上农业标准制定,项目完成验收后由市财政审核每个补助1万元;对市级以上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完成验收后市财政审核每个补助2万元;对市直新增市场准入试点,由市财政审核后每个补助2万元。预留项目补助资金的10%,作为市级质量跟踪管理费用。各县(区)可根据财力状况,出台相应补助政策。农业系统内部资金要积极调整分配使用投向,把有限的资金重点投向农产品质量建设。三要加强培训。要组织乡镇农业领导干部培训,对农业领导干部进行有关入世知识、农产品质量标准等方面的培训;要加强对农业技术干部的培训,将农产品质量建设列入广大农技干部组织教育、职称申报等方面的培训内容,完善广大农业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要注意加强对相关申报企业的辅导培训,尽快使他们掌握有关农产品质量建设方面的知识;要对农民进行“绿证”培训,并不断调整充实相关内容。要加大考核力度。各县(区)要根据市政府的目标任务,迅速将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任务分解到乡(镇)、村、组,落实到具体田块和具体种养项目上,并作为各级政府目标管理的一项工作进行考核。市政府将对各地认定工作进展、上报项目、通过认定的产地数量、面积、产品认证数量等进行重点考核,定期通报考核情况,推动全市农产品质量建设工程的全面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