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监局源头整治意见

时间:2022-06-10 06:30:00

导语:质监局源头整治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质监局源头整治意见

认真落实从源头抓质量的工作责任,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提高全省产品质量整体水平,推动的工业化进程,加快全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是质监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全局干部职工,要从实践“三个代表”和执政为民的高度,认真履行职责,坚持从源头抓质量,提高工作的有效性,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一、认真调查,摸清底数

1、突出重点,全面普查。从源头抓质量,必须对生产企业的质量状况进行认真调查,做到底数清、情况明。要安排足够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在已开展的食品市场准入普查、特种设备普查、建立企业质量档案等调查工作的基础上,对辖区内生产加工企业进行全面普查。普查的重点是食品、农资、建材产品;涉及人身健康安全产品;实施工业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产品;强制性认证的产品;执行国家强制性标准的产品等。

2、建立产品质量报告制度,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普查工作要做到一厂不漏、每厂必访,并建立企业质量档案。要对普查结果进行综合汇总和科学的分析研究,形成有关产品质量的调查报告,报当地政府。要定期不定期地对当地生产加工企业的质量状况进行调查,及时补充和完善企业质量档案内容,并根据调查结果,建立向区政府定期报告产品质量状况的制度,为区政府全面掌握企业产品质量状况、市场运行状况提供决策依据,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发展。

二、严格把关,加强质量监管

3、严格审查,确保备案食品标准符合食品安全要求。全面开展企业标准清理工作。对食品生产企业已经备案的标准,要全部重新进行审核清理,凡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规定的,或备案时间已超过五年的一律由企业予以废止或修订,确保备案标准符合食品安全要求;认真开展企业标准审查工作,企业产品标准备案时应组织专家审查。凡有强制性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的,一律不得再对该企业的标准进行审查备案。对有国家推荐性标准的,企业需要备案产品标准时,其主要技术指标不得低于国家推荐性标准;严格开展标准备案工作。

4、扎实做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工作。加大对无证企业的查处力度,维护消费者和取证企业的合法权益。对取证后放松管理,降低产品标准,导致产品质量出现问题的企业,要进行查处,必要时建议省市局收回其食品生产许可证。

5、大力开展强制性产品认证工作。凡列入强制性认证目录内的产品,未取得认证证书和未加施认证标志的,一律不得出厂、进口和销售。对强制性认证产品,实施重点监控,专人负责,建立责任制,严厉查处应取证而未取证、取证但未加施认证标志以及假冒、伪造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的行为。

三、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消除监管死角。

6、对生产企业实行分类监管。在摸清底数,掌握情况的基础上,对企业资质齐全,质量保证体系运转良好,产品质量连续两次监督检查均合格的企业列为A类,以帮促服务为主要监管方式进行监管;对企业资质不全,质量保证体系不能有效运转,产品质量在监督检查中出现不合格,或发现存在违法生产行为的企业列为B类,以整顿规范为主要监管方式进行监管;对没有任何生产资质,假冒他人厂名厂址、产品标识和质量标志,或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品冒充合格品的企业或窝点列为C类,以打击取缔为主要监管方式进行监管。通过分类监管,提高监督检查工作的有效性。

7、加大对生产企业质量监督检查力度。重点对食品、农资、建材等涉及人身安全健康的产品及重要的生产资料扩大监控覆盖面。严格后处理工作。对一般不合格的产品要限期整改;对产品质量问题严重的企业要责令停业整顿。严格整顿后复查,产品复查仍不合格的,依法吊销生产许可证、制造许可证和强制性认证等证书,提请工商部门吊销执照,并依法进行处罚。

8、加大无证生产查处力度。按照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工业产品生产许可、特种设备许可和使用登记及强制性产品认证的要求,加大对相关企业无证生产查处的力度,并将无证生产企业名单以书面形式通报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依法取缔、遏制无证生产。对于无证查处工作不到位,发现无证生产企业未取缔并报告当地政府,致使区域无证生产违法行为造成严重后果的,按责任追究的规定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四、加大查处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违法行为

9、落实打假责任制。加大执法打假力度,落实“划分区域、明确责任、严格奖惩”的行政区域打假责任制。以办事处为单位,划为执法打假责任区,在偏远、区域性制假售假问题较为严重的乡镇,严格落实片区管理制度,把质监法律法规宣传和执法打假工作延伸到基层。建立和完善“总责任人职责”、“分管责任人职责”、“责任区管理员职责”等三级制度,明确各级责任人的任务和职责。从总责任人到一般管理员逐级签定责任书,严格按期考核,奖优惩劣,增强各级责任人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10、突出重点产品,狠抓大案要案查处。对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窝点,坚决予以捣毁和取缔;对生产不符合强制性标准,或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品冒充合格品的,坚决没收其生产设备、原辅材料、成品和半成品,不使其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造成危害;严厉打击假包装、假标识以及伪造或冒用他人厂名厂址、产地和质量标志的违法行为,不使假冒产品流入市场。

五、加强安全监察工作,防止和减少特种设备事故

11、加强特种设备生产、使用环节的监管。全面贯彻执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加强对特种设备的生产环节的安全监察,防止和减少事故。强化生产环节的源头安全质量监管,依法对特种设备生产活动实施行政许可,健全科学规范的许可管理制度,完善许可程序,强化许可监督制约机制,加强对鉴定评审的监督管理和许可后的监督检查,实现审查、批准、监督三分离。

12、加强特种设备使用环节的安全监督检查。加快安全监察和信息化网络建设,建立“三级机构,六级网络”的安全监察体系,实施特种设备动态监管长效机制,确保安全监察不留“死角”;加强现场安全监察,提高特种设备注册登记率,持证上岗率、定期检验率及事故结案率,对发生事故易造成群死群伤的重点场所和重点设备实行重点监控,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应急救援预案和预警机制。巩固普查整治结果,狠抓气瓶整治和压力管道普查工作。

13、加强对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的监管和特种设备的监督检验、定期检验和型式实验的监督,实行跟踪服务,开展咨询和指导工作,帮助企业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确保特种设备安全使用。

六、扶优与治劣相结合,不断提高质量监管的有效性

14、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大力推进标准化工作。建立健全科学先进的产品质量标准,密切跟踪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鼓励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鼓励企业参照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制定更具竞争能力的企业标准和高于现行国家标准的企业内控标准。积极推动农业标准化工作,从源头抓好农产品质量。加强计量检测体系建设。积极采用科学的计量管理方法,开拓先进的计量管理平台,确保在用计量器具和检测数据准确可靠,发挥计量服务作用。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对计量基础比较好的大中型企业,指导建立先进的计量检测体系;对计量基础比较薄弱的企业,指导配备必要的计量器具,保证产品计量检测的需要。运用标准、计量、认证等手段,主动帮助企业夯实技术基础工作,增强企业质量保证能力和竞争能力。

15、着力做好名牌产品和免检工作。要通过积极培育,重点帮扶,促使形成一批国家、省名牌产品和免检产品。通过名牌示范和带动作用,提升当地产品质量的整体水平和市场竞争力。要加大对名优产品的宣传和保护力度,扩大“名牌效应”和“免检效应”保护名优企业的合法权益,打击假冒名优的违法行为。

16、要寓服务于监督之中。企业出现产品质量问题只要不是有意制假和故意违法,特别是中、小企业由于缺乏技术和管理不善造成产品质量不合格,要充分利用质检部门的技术管理优势,真心实意地帮助企业去解决问题,促进企业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水平。

七、加快推进质量诚信体系建设

17、引导企业加强质量诚信体系建设。要引导生产企业强化诚信意识,建立诚信体制,完善诚信机制。及时向社会公布查处的典型案件和造假企业黑名单,以教育群众,警示消费,震慑违法犯罪分子,形成齐抓共管,查堵并举的网络监控体制。要在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率先开展信用等级评价工作,对质量信用等级高的食品生产企业进行大力宣传,对质量信用等级差的企业进行必要的公布和曝光。

八、严格责任追究

18、把源头抓质量的措施落到实处。必须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将从源头抓质量的各项措施落实到具体行动上,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切实抓出成效。

对源头抓质量监管失职失察的、执法查处不到位的以及乱办班、乱收费、乱评比、乱摊派的,要依法追究相应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