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产业发展改革试点的建议

时间:2022-06-04 06:35:00

导语:特色产业发展改革试点的建议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特色产业发展改革试点的建议

为进一步加快推进工业经济新飞跃发展战略,激励特色产业创新发展,强化体制机制保障,根据《省发改委关于市特色产业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总体方案批复的函》(浙发改函〔〕155号)和《市特色产业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总体方案》的要求,现就我市开展特色产业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第一阶段(—年)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试点目的

(一)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试点,在市已有的氟硅新材料、新能源及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业、传统优势产业等产业优势基础上,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通过若干年的努力,把我市培育成为浙江省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基地和全省经济新增长点。

(二)实现产业模式创新。通过试点,形成若干个现代产业集群体系,围绕现代产业集聚的培育,不断拉长产业链条和完善生产性服务业配套功能。

(三)形成工作机制。通过试点,形成责任明确,分工到位,推进有序,考核有据的联动推进工作机制。

(四)积累经验。通过试点,落实方案,不断积累市特色产业培育发展的工作经验,逐步做大做强市现代产业集聚体系。

二、总体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改革试点总体方案的目标要求,积极开展特色产业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推进特色产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机制体制更活、创新能力更强、发展环境更优的特色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

——突出重点,分步推进。围绕特色产业发展涉及的空间集聚、产业集聚、创新驱动、要素保障、协调发展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突出重点,选准改革试点项目。围绕产业集聚区新平台建设优势特色产业集中地,选准改革试点区域。同时兼顾面上改革推进,形成全市特色产业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重点突破、以点带面的工作格局。

——创新方法,科学推进。注重自行突破与争取省、国家层面支持同步开展,改革试点以自行突破为主,同时积极争取上级在政策和工作方面的支持,形成上下互动的良好态势,推动我市试点工作,努力取得现实成效。注重全面推进和局部突破相结合,比较成熟的改革项目在全市范围内推开,其他改革项目选择若干县(市、区)、企业开展试点。注重有计划统一组织实施和各地、各部门自主开展相结合,重点项目统一部署实施,一般项目由各地、各部门按照改革试点总体方案的要求,自行组织实施。

——综合配套,协调推进。注重改革领域的综合配套、协调推进,改革项目要突出特色产业发展的特色,形成各领域的改革协调推进、共同促进特色产业创新发展的机制。注重改革措施的综合配套、协调推进,改革是系统工程,改革项目的推进要兼顾各方利益,正确处理好发展、改革与稳定之间的关系。

三、主要任务

根据推进试点的总体要求,各地、各部门要积极实施《市特色产业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总体方案》的各项任务,结合实际,选准改革项目进行探索,力争在试点的第一阶段,能够实施一批促进特色产业创新发展的改革项目。当前,要围绕特色产业发展遇到的突出问题,精心组织,重点推进以下改革项目:

1.建立特色产业发展空间拓展机制。依托丰富的低丘缓坡资源,谋划新一轮发展空间,推进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争取纳入省级空间发展战略和省“十二五”规划。建立健全产业空间布局引导机制。通过规划引领空间资源,空间资源引导产业布局,推进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逐步形成产业在空间上的集群效应。

2.建立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引领、特色产业项目引进、龙头企业培育壮大的创新机制。以规划引领产业特色的营造,完善特色产业项目引进机制。围绕特色产业规划的实施,加快特色产业项目引进的体制创新。以规划引导扶持政策的导向,以规划带动招商项目库的构建,明确产业发展主攻方向。制定出台有利于推进特色产业高端化、集群化、生态化发展的扶持政策体系。

3.完善产业大平台整合机制。积极推进开发区(园区)整合提升改革,探索开发区(园区)管理模式企业化和干部激励分配制度创新,探索省级以上开发区(园区)领导职级高配制度。整合提升市区现有的多个开发区(园区),推进设施共享、布局统筹,积极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或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4.建立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机制。实施一批园区生态化改造、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节能减排项目,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健全重点耗能企业监管和重大新建项目能评制度,创新排污权交易机制,探索碳交易改革试点,争取申报省和国家级“低碳经济试验区”。探索形成特色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紧密结合、和谐共赢的新机制。

5.整合现有科技创新资源,建立特色产业科技创新平台,完善创新平台建设机制。探索建立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导向、联合高校院所,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科技创新平台创建机制,鼓励经济主体创办各类行业研发机构。整合现有氟硅等一批科技创新资源,提升各类科技创新平台的整体效能。全面推进政产学研合作,提升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对特色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

6.健全龙头企业培育壮大机制。建立后备发展空间和政府可调控资源对龙头企业“双优先”制度,列入市级重点培育的特色产业龙头骨干企业,优先申报省级重点培育企业。探索建立龙头企业技术成果、专用装备、技术人才、产业品牌、营销网络集群内共享机制。对重点培育的特色产业龙头骨干企业优先列入省级重点培育企业和培育上市。

7.建立低丘缓坡资源高效开发利用机制。按照“保护、开发、利用”的原则,重点建立低丘缓坡的开发利用新机制,开展低丘缓坡直接开发为建设用地的改革试点。充分利用低丘缓坡的优惠政策,增加开发利用低丘缓坡的专项用地指标,大力鼓励各项建设向低丘缓坡发展,不占或少占耕地。

8.建立健全人才使用激励机制。加快人才使用激励机制创新,完善科技人员职称评定、成果奖励、分配激励制度,进一步推行和完善技术要素参与分配政策。创新产业高端人才的引进模式,制订吸引产业高端人才引进特殊政策,加快引进海内外领军型高端人才。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机制,探索组建重点特色产业职业学校或设立专业(系),鼓励校企定向培养、定向招聘、联合办学。实施培育引进“双千”工程。

9.创新建立政府技术性服务性职能向协会行业转移的机制。围绕政府职能转变,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培育发展行业协会等社会中间组织,开展政府技术性、服务性职能向行业协会转移的试点工作。研究制定政府职能转移实施方案、职能转移目录,将适宜由行业协会承担的行业管理与服务职能通过授权、委托、转移等方式转移到行业协会。加强对行业协会的指导,鼓励行业协会加强服务并合理行使职能。探索建立行业协会为政府提供有偿服务的机制。

10.建立制造业与服务业联动发展机制,推进制造企业主辅分离改革试点。创新服务业发展促进机制。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社会结构调整,积极建立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型服务业发展的促进机制。研究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形成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政策体系。鼓励工业企业剥离所属服务功能发展服务业。鼓励发展新型服务业和特色服务业。鼓励和支持社会资金进入垄断型服务业领域。确定工作目标,明确部门分工,落实部门责任,建立重点服务行业发展的推进机制。

11.建立以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载体的特色农业发展机制。建立产业与生态和谐发展的机制。深入实施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125”工程,推进高效特色生态农业发展。实施种子种苗工程和农产品品质提升工程,推进柑桔、茶叶、蔬菜、食用菌、生态特色养殖和笋竹等六大产业转型升级。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鼓励工商资本投资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和农产品流通业,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12.创新完善地方金融支撑对特色产业发展的保障作用。鼓励地方金融创新,强化金融对特色产业的支撑作用。积极引进股份制商业银行设立分支机构,争取筹建地方商业银行。积极探索发展与低碳经济相结合的金融产品创新。探索设立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各类股权投资基金,支持科技型、创新型、成长型企业发展。

13.深化区域合作发展机制。深化山海协作,加强与杭州、宁波、绍兴等发达地区的合作,建立一批资源与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将打造成为承接“长三角”、“海西”经济区特色产业转移的基地。加大央企对接力度,吸引符合特色产业发展的央企项目落户。

14.建立市级领导联系挂钩特色产业发展的协调工作机制,建立相应的政绩评价考核制度,形成全社会支持特色产业发展的合力机制。优化政府服务,加快政府服务产业的流程再造,完善项目并联审批制度,缩短项目审批时间,提高服务效率。完善投资项目审批服务代办制度。营造特色产业文化,形成特色产业发展氛围,加大特色产业宣传力度,形成全社会重视、支持、参与特色产业培育的浓厚氛围。

四、组织实施

1.加强组织领导。为了切实推进特色产业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市政府建立由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市特色产业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市、区)也要建立相应机构,推进改革试点。重点推进的改革项目要建立由牵头部门主要领导任组长,牵头部门、相关部门和有关县(市、区)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业务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试点项目推进工作小组。

2.落实工作责任。市特色产业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推进全市改革试点工作,审批具体改革试点推进工作计划、重点改革项目的实施方案等。市特色产业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总体实施意见的制订和全市改革试点推进工作的指导协调、督促考核、信息交流等。各县(市、区)和与特色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部门,要根据试点总体方案,制订相应的实施计划,推进试点工作。重点改革项目的牵头单位,负责制定重点改革项目实施方案,报市领导小组审批,并负责推动实施;各参与单位要根据各自职能与分工积极承担相关工作。重点改革项目涉及各口上的,市政府分管领导要负责有关协调、督促工作。

3.建立考核交流机制。将推进特色产业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年度重要工作责任制,列为市委、市政府对各县(市、区)、各部门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市特色产业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对各试点工作推进小组的指导、协调、督促和考核,利用工作通报等载体,强化工作交流与信息沟通,加快推进改革试点工作。市财政安排改革试点工作经费,用于工作培训、专家咨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