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现代农业建设的意见
时间:2022-06-03 04:40:00
导语:农村现代农业建设的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根据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和区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加强现代农业建设步伐,现结合辖区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重要意义
市委提出建设都市区的发展战略,对于加快我市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按照都市区总体发展战略,农业是都市区经济结构、社会功能、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都市区居民提供优质安全的农产品供给,而且还要为都市区居民创造亲近自然的体验休闲场所和绿色生态环境。全区各级各部门要站在打造都市区和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战略高度,切实加快推进都市区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贴近和体现高端服务业发展的理念,培育和强化农业对建设宜居城区、休闲城区、人文城区的生态支撑与保障功能,大力推进城乡产业融合、产城融合,促进生态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进一步促进我区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二、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按照市委建设都市区和区委继续实施赶超发展的战略部署,以服务都市区建设为导向,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工业的、景观的、生态的发展理念为指导,按照建设生态经济强区和高端服务业新城的要求,围绕都市农业示范区的总体定位,深化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构建要素集约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现代农业体系,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城乡融合、协调发展。
(二)总体要求
1.保障经济功能:以稳步提高全区菜篮子产品供应水平为目标,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满足城乡居民不断增长的优质安全农产品需求;用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的理念组织农业生产和流通,提高农业经营效益,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2.拓展生活功能:积极适应都市区居民不断增长的度假休闲需求,转变农业发展观念,拓展农业休闲体验功能,大力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把传统农业变成市民农耕文化体验农业,变成市民休闲度假旅游农业,变成都市区人文景观农业。
3.强化生态功能:充分重视农业的“生态环境价值”,利用农业吸碳放氧、净化环境、涵养水源的自然循环功能,规划、建设一批生态农田示范园和生态产业示范园,扩大生态林、果园和花卉苗木基地覆盖面积,发挥其减轻城市热岛效应的作用。
4.提升景观功能:把农业作为都市区景观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根据不同区域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产业特色,按照“插花布局”的景观要求,实施菜、果、花、林、粮错位交叉布局,营造优美宜人的自然景观,促进休闲、旅游等农村三产的发展,推动城乡融合、产业融合、产城融合发展。
(三)发展目标
按照“优势产业向优势地区集中,优势地区优先发展,优势产业优先发展”的要求,以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为先导,以特色产业园区建设为重点,由点扩面、聚面成块、连块成网,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错位、有序衔接的都市型农业发展新格局,形成城市与农村相互交叉、融合布局的独特都市农业景观,实现都市型农业的生产功能、生活功能和生态功能“三生合一”,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效并举”,以及服务城市、繁荣农村、提升农业、富裕农民“四位一体”的目标。
三、重点工作
(一)加快推进都市农业示范区建设
按照聚集式建设、规模化发展,高起点建设、现代化发展,标准化建设、品牌化发展,多功能开发、都市型发展的思路,根据市蔬菜、畜牧、花卉、渔业和林业规划,“十二五”期间,集中扶持3—4个都市农业产业集聚区,通过加大投入,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发展蔬菜、水产、苗木花卉等产业,每个集聚区面积达到5000亩以上,示范、引导、促进现代农业优势产业集聚发展。各镇(街道)(除街道和路街道)要根据辖区实际,至少建设1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2011年启动镇蔬菜产业集聚区、西滩蔬菜产业集聚区、陈街道办事处花卉产业集聚区和滩区休闲农业产业集聚区建设。
(二)强力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
1.切实提高蔬菜生产供给能力。加快蔬菜产业升级,以设施化生产和标准化菜田建设为抓手,加快新菜田开发力度,强化都市区蔬菜生产基地和聚集区建设。集中在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以设施蔬菜、露地蔬菜和食用菌等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为重点,以“毛庄绿园”、“绿色中原”、“蔬情苑”等品牌为带动,建设蔬菜标准化生产小区,以点带面,示范带动整个都市区蔬菜产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全面提升。加强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和推广,加快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组织、经纪人队伍建设,探索建立蔬菜生产保险机制,加强农超对接以及与市场的对接,强化蔬菜综合栽培技术集成,开展蔬菜高产高效竞赛,培育一批高素质蔬菜种植实用人才。2011年,采用贴息、奖补等形式,新建改造标准化菜田5000亩,其中设施蔬菜1000亩;建设蔬菜集约化育苗示范点2个,芽菜工厂1个,培育蔬菜标准园2个,新建100栋日光温室,蔬菜复播面积达到12.5万亩,产量达到26万吨,新增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认证5个。到2015年,全区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6.7万亩,年产达到30万吨,成为市最大的绿色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
2.加快推进沿黄现代渔业带建设。按照市“一带、三业”的规划布局,加快构建沿黄现代渔业产业带,大力发展水产品健康养殖业、精深加工业、观光休闲业,推进规模化、标准化水产健康养殖基地建设。以沿黄池塘养殖为重点,推广和普及高效、生态、立体健康水产养殖方式,构建健康水产养殖业。依托水产研究院、市水产苗种中心和水产技术推广站实验基地,建设现代渔业科技示范园区和千亩以上集中连片标准化健康养殖基地,形成区域规模化优势,以“鲤鱼”品牌带动沿黄水产养殖业发展。2011年,扶持市水产苗种中心、省苗种繁育基地等项目加快建设;新增水产养殖面积500亩,升级改造鱼塘3500亩;完成250亩鱼菜共生试点项目,蔬菜净面积50亩;全区水产养殖面积达到1.5万亩,水产品产量达2.37万吨。到2015年,水产品总产量达到3.38万吨左右,年均增长12%。
3.加快推进畜牧标准化规模养殖。调整优化产业布局,规划、引导养殖业集聚发展,规模化养殖场要按照标准化、生态化要求进行升级改造。2011年,重点做好市沿黄滩区生态畜牧业发展项目、世行贷款市惠济区滩区生态畜牧业示范项目的实施;完成4个奶牛、肉牛养殖小区(场)的升级改造和1-2个规模养殖场的治污设施建设。到2015年,全区奶牛的规模养殖量达到98%以上,生猪及禽类的规模养殖量达到95%以上;畜产品质量明显提高,通过无公害畜产品场地认证及产品认证的畜禽养殖企业达50%以上,基本实现全区畜牧业现代化。
(三)着力打造生态景观农业
1.加快推进花卉产业发展。按照《市花卉产业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以镇为中心,联合陈砦花卉市场,建设花卉博览园,发展优质、高档的盆花、鲜切花、绿化观赏苗木,形成北至大堤、南至连霍高速的鲜切花产业带和大堤两侧绿化苗木产业带。依托农业高新区,建设牡丹庄园、薰衣草庄园、玫瑰庄园等,提升花卉产业档次。2011年,新建1万平方米智能温室,培育花卉种苗基地示范性企业1个,新增花卉苗木种植面积500亩,全区花卉苗木种植总面积达到6000亩,扶持陈街道办事处花卉产业聚集区建设;协调花卉苗木基地、花卉交易展示中心等项目开工建设,大力发展以盆景为主的高档花卉产业。到2015年,全区花卉(苗木)种植面积达到7200亩,其中鲜切花、盆栽植物类花卉生产面积2700亩,观赏苗木面积4500亩。果树种植面积达到4500亩,产量达5000吨。
2.积极发展观光休闲农业。以打造市观光休闲基地为目标,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以园区建设为载体,整合沿黄农家乐、渔家乐,进一步提升现有休闲农业项目的品位,完善服务功能,提升综合效益。形成以思念果岭、丰乐农庄、绿源山水、天园循环农业、昌源达农业园区、南裹头渔家乐、盆景园、花园口景区、中荷奶牛、富景生态游乐世界、金地人家等为主的集旅游、观光、餐饮、垂钓、商务会议、住宿等功能于一体的沿黄都市休闲产业带。打造沿天河路、开元路、江山路以前店后园为特色、农家乐为典型的,提供餐饮、会议、农家体验多功能的高效农业产业带。引进社会资金,通过整体开发建设,着力改善环境,打造花园口、申庄、石桥、南月堤、孙庄、张定邦等一批以农家乐、渔家乐经营为主的滨河旅游小镇特色旅游村。充分利用保合寨、牛庄、岗李等保存较好的旧民居,科学规划,突出特色,错位发展,开发建设一批集餐饮、娱乐、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生态旅游村”,营造都市田园氛围。注入休闲文化元素,发展观光采摘和休闲果园,将林果业的经济、绿化功能向生态休闲、文化旅游方向转化。
3.大力发展生态景观林业。积极推进大都市生态圈建设,依托人文、地理和农业自然风貌,强化“生态立区、生态强区、生态富区”理念,进一步加大生态建设和保护力度,促进生态优势效益的发挥。加大投入,完善“绿网”、“水网”体系。2011年,完成2200亩的林业生态建设任务,新增游园2个,争创林业生态村2个、林业生态镇1个;加强生态水系建设,争取资金2亿元,启动枯河下游、东风渠上游综合治理工程,完成贾鲁河下游和金洼干沟中、下游综合治理工程,全区生态水系总长度达到60公里;启动湿地保护、邙岭水土保持生态园区二期建设工程,打造“点、线、面”结合的生态景观。
(四)实施粮食高产创建工程
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投入,加快引进、推广一批丰产性高、抗逆性强、品质优良的新品种;以确保惠济农产品安全优质为目标,大力推进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培育一支反应快速、执行有力、运转高效的病虫害专业化防控队伍,积极推广绿色防控技术;以高产创建和标准园创建为抓手,切实提高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大力推广旱作节水技术,扩大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实施范围,为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基本农田打好基础。2011年,完成基层农技推广服务花园口区域中心站和区域中心站建设任务;在全区建成粮食千亩高产方2个;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4.2万亩,施用配方肥面积1.6万亩。
四、推进措施
1.加强规划引导。要对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布局进行统筹规划,使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与土地利用、城市建设、生态建设、新农村建设、合村并城(镇)相结合,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相衔接,做到一盘棋布局、一张图展开、一体化实施。
2.加大资金投入。整合使用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资金、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优先用于都市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惠济区农业产业发展引导专项资金,整合资金,增加投入,采用贴息、奖补等方式对区内直接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的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种养大户实行扶持。自2011年起,每年设立区级农业产业发展引导专项资金,并随财政收入增长逐年扩大规模,用于扶持现代都市农业加快发展。创新财政资金运用模式,加强和金融机构、担保公司的合作,放大财政资金的效用。积极探索扩大农业保险的范围,争取将蔬菜、水产纳入农业保险的范围。
3.加强基础建设。加快以农田蓄水、保水、集水、节水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我市农田有效灌溉能力。推广农业节水技术,发展旱作农业;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努力提高高标准农田比重,2011年改造中低产田5000亩。开展裸露农田治理工程,提高农田生态保障能力。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加大节能环保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力度,扩大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范围和实施面积;2011年争取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00万元。
4.加快土地流转。继续实施土地流转财政奖补激励政策,对利用流转土地进行规模化经营的专业大户、农业企业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创新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的模式,积极探索土地股份合作、土地预流转、土地银行等多种模式,促进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研究制定土地流转管理服务方面的规章,建立土地流转行为规范约束机制,促进我区土地承包经营权快速、有序、健康流转。
5.培育经营主体。积极推进生产要素向专业大户、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集中,着力培育一批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新型农业生产主体,推动我市农业的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和产业化生产。2011年新建合作社5个,新培育市级示范社2个、区级示范社5个;新增市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1-2家,总数达到30家以上。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制定奖补激励政策,引导和鼓励传统、优势、特色农产品积极创建品牌,提升品牌效应和经济效益。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知名企业到我区从事农业发展,对项目符合都市型农业发展规划、投资规模大、能带动区域农业发展的企业,采取有针对性地扶持措施。
- 上一篇:质量兴市暨表彰大会发言
- 下一篇:农机推广工作小结报告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