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强化经济改革发展意见

时间:2022-02-13 09:13:00

导语:城镇强化经济改革发展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城镇强化经济改革发展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高举生态文明建设的旗帜,按照市委提出“加快创业创新,建设生态文明,推进丽水新跨越”的战略部署和“保增长、抓转型、重民生、促稳定”的基本要求,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主线,以创新发展生态经济和体制改革为突破,加快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公共财务体制,推进市场化配置资源改革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体制转型和制度创新,为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体制保障。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改革创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则。着眼于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跨越发展,把建设好“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结合起来,着力提升山区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均衡性,把自主创新作为推进又好又快发展的核心战略,着力破解资源环境约束,走出一条欠发达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路子。

——坚持以人为本与市场化取向相结合的原则。把集聚集约集群发展和增强综合竞争力结合起来,既要突出改革的人文关怀,提供公平的竞争和准入机会,又要强化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推动要素合理流动。

——坚持统筹兼顾与突出重点相结合的原则。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致力于更高发展水平的改革,致力于对稳定更高要求的改革,致力于在更高层次上处理改革与发展、稳定的关系,力争在一些关键领域和重要环节取得突破。

——坚持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相促进的原则。集中民智民力,推进市场取向改革。提高改革开放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开放措施的协调性。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推进全民创业和全面创新。

三、主要任务

(一)着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1、着力推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体制改革。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坚持技术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相结合,积极探索有*特色的经济发展方式。探索建立节约型社会建设的体制机制,推进发展循环经济,做好循环经济试点项目的实施,积极利用CDM机制,加快环境有偿使用制度改革,逐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加快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产权制度,以增强微观主体活动。(责任单位:县发改局牵头,县经贸局、县水利局、县环保局、县科技局、县工业园区参与)

2、继续深入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逐步完善相关配套措施,促进各类要素公平、公正、公开配置和向有活力、有效率、有竞争力的改革创新领域集聚,做好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责任单位:县监察局牵头,县经贸局、县农业局参与),建立有利于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产业集群,推进农产品的深度加工。(责任单位:县农业局)

3、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改善发展民营经济的体制环境。围绕增强国有企业控制力、竞争力,继续加大国有企业战略性调整和国有资产优化重组的改革力度。完善相关政策,解决好部分国有、集体企业的历史遗留问题。深化投资融资体制改革,为各类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创造条件。继续深化民营经济公平市场准入机制改革,拓宽民营经济发展空间。制定有利于中小企业加快自主创新的政策意见,加快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推进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建设。继续深化改革,不断推进中介机构的发展。(责任单位:县发改局牵头:县经贸局、县国资办、县人劳社保局、县人民银行参与)

(二)、着力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4、全面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县范围内推进乡镇财政管理和化解乡镇债务、健全村级组织运转机制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责任单位:县财政局牵头,县发改局、县人劳社保局、县编办、县农办、县民政局参与)

5、逐步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机制。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的要求,逐步建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机制。加快编制新农村规划,制定出台新农村建设旧村改造的优惠政策,研究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责任单位:县农业局牵头,县下山脱贫办、县建设局参与)探索建立公共财政向新农村建设和公共服务倾斜的保障体系及多元化投入机制。(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全面实施农村住房保险,积极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责任单位:县发改局牵头,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县人保公司参与)

6、积极推进中心镇改革。“扩权强镇”深化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按照《关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心镇培育工程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大力实施中心镇培育工程。建立统筹城乡发展,加大对中心镇建设的投入和政策倾斜,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评价体系,加快推进统筹城乡发展。(责任单位:县发改局牵头,县建设局、县农办、县财政局、县人劳社保局、县民政局参与)

7、深化农村经营管理体制改革。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组织,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加快推进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造。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权流转改革,建立县乡(镇)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全面推进农业综合执法体制改革。(责任单位:县农业局牵头,县工商局、县供销社参与)

(三)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8、不断理顺政府管理体制。按照大部门体制的要求,理顺交叉重复职能,健全部门协调配合机制,探索垂直管理部门与地方政府规范管理的体制机制。(责任单位:县人劳社保局)加快水利工程体制改革。(责任单位:县水利局牵头,县发改局、县人劳社保局、县财政局参与)

9、稳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按照政事分开,管理分离的原则,加快教育、医疗、水利、公用事业等体制改革,逐步探索建立“管、办、评”等分离的新型模式。(责任单位:县人劳社保局牵头,县教育局、县卫生局、县建设局等参与)加快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步伐。(责任单位:县人劳局牵头,县财政局、县发改局参与)

10、深化行政审批制度和投资体制改革。全面推进扩权强县改革,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扩大政府部门审批事项的整合,减少审批事项,创新审批方式,提高行政效能。(责任单位:县府办牵头,县行政服务中心、县法制办、县监察局等参与)建立完善投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探索企业投资项目管理和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责任单位:县发改局)

11、深化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研究健全公共财政体制,规范政府采购行为。(责任单位:县财政局)

12、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着力建立以政务诚信、商务诚信、信用信息建设为重点的社会信用体系。以主体信用为基础、以道德法制为支撑、以健全信息服务为重点,加强部门合作,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增进资源与信息共享,建立比较完善富有*特色的社会信用体系,为改革创新提供制度保障和环境支撑。(责任单位:县府办牵头,县经贸局、县人民银行、银监办及各专业银行等参与)

13、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在就业,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方面取得实效,努力实现医疗保障制度全社会覆盖。大力推进教育、医疗、住房等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制度。(责任单位:县人劳社保局牵头,县财政局、县民政局、县发改局参与)

14、推进公平教育体制改革。完善健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大力促进农村教育发展,重点研究解决教育投入和规范收费问题,研究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政策,加快建立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和欠发达乡镇流动的体制机制,推进城乡教育共同体的结对帮扶机制,理顺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加快学前教育发展,发展民办教育,加大民办教育扶持力度,加强对民办学校的管理。(责任单位:县教育牵头,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参与)

15、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开展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前期调研,开展乡镇卫生院体制改革试点,加快构建完善人人享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制。加大对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责任单位:县卫生局牵头,县药监局、县发改局参与)

16、深化文化体系改革。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积极推进政企、政事和管办分开,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为企业的改制步伐,建立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体制。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放宽市场准入、鼓励和支持民营资本参与文化事业发展,制定非物质遗产保护政策。(责任单位:县文广出版局牵头,县人劳社保局、县国资办参与)

17、大力发展生态效益型经济。积极探索建立有利于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体制机制,坚持扶大、扶优、扶强的原则,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形成高效生态农业产业集群。(责任单位:县农业局牵头,各职能部门参与)推进林产品深度加工,加快形成高效生态林业产业集群。(责任单位:县林业局牵头,各职能部门参与)加快有利于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的体制机制创新,促使旅游业成为服务业的龙头产业和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责任单位:县旅游局牵头,各职能部门参与)

18、转变开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创新外贸增长方式,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扩大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和高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出口比重,实现对外贸易从数量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升转变。发展加工贸易和国际服务贸易,积极扩大进口贸易,重点引进先进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重要能源资源和原材料。积极引进优质外资项目提升工业园区产业层次,引导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开展国际贸易业务,提高工业园区的经济外向度。加强县经贸职能部门队伍建设,强化外经贸行政体制改革。(责任单位:县经贸局牵头,各职能部门参与)

各部门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对改革的认识,切实加强领导、突出改革重点,细化改革任务,强化改革责任,切实将各项改革措施落到实处。对已经出台的改革方案要精心组织实施,力争取得实效;对新启动的改革事项,要认真制定改革方案和相关的配套政策,力争在本年度有实质性突破;对一些前瞻性的改革事项,要认真调研,广泛听取意见,为适时推进改革打下坚实的基础。

各单位要根据本意见,结合实际,明确重点,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各项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