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改建实施意见

时间:2022-02-11 01:50:00

导语:基础教育改建实施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基础教育改建实施意见

各街道办事处,区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一、认真贯彻国务院、省、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确保基础教育优先发展

1、我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教育创新,坚持与时俱进,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提高基础教育的水平和质量,为实现“建设经济强区,再铸*辉煌”的宏伟目标提供坚实的人才资源和智力支持。

2、我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在未来5―10年内,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任务,以巩固提高“两基”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为重点,构建起面向0―18岁适龄儿童与青少年的最佳的现代化的基础教育体系,为每一个适龄儿童与青少年提供充分的、基本均衡的教育机会和高质量的教育服务,努力使全区青少年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年以上,教育的总体水平位居全市前列。

3、我区基础教育发展的分类目标:

巩固“两基”成果,进一步提高“两基”实施水平。进一步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下功夫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高水平、高质量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在教育经费、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等方面达到区域内基本均衡发展的要求。基本削除薄弱学校,切实保障残疾儿童、流动人口子女、家庭贫困子女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8%以上,初中学龄生入学率、初中三年巩固率均保持在98%以上;力争创建1所省级示范初中、3所省级示范小学、5所市一级小学。

进一步完善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的有效机制,把扫盲工作与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构建学习型社会结合起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加快高中标准化建设步伐,按照“硬件从实,软件从严”的原则,加大对高中标准化建设的投入力度。从基础设施、技术装备、师资队伍、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等各方面分批分阶段达到标准化要求。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扩大优质高中规模,鼓励发展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沟通的高级中学,促进高中阶段教育协调发展。全区15所普通高中达到省颁普通高中办学标准,10所普通高中基本实现教育技术现代化;到今年,全区所有普通高中达到省颁普通高中办学标准,力争创建2所省级示范普通高中、2所省级重点中学、2所市级重点中学。

有步骤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我区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0%以上,升入普通高中比率达70%以上。

大力发展以社区为依托,公办与民办相结合的多种形式的学前教育和儿童早期教育。我区3―6岁幼儿入园率达90%以上;到今年,力争创办3所省级示范幼儿园、5所市一级幼儿园。

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

4、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5、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调整和充实德育内容,创新德育工作的载体。小学从行为习惯养成入手,重点进行社会公德教育;初中加强国情教育、法制教育、纪律教育和品格修养;高中阶段注重进行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基本观点的教育。德育工作要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坚持课堂主渠道,将德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之中。把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要进一步重视诚信教育,加强德育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全方位、多渠道地为中小学德育工作提供各类资源。

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加强中学党的建设工作。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关于重视在青年中发展党员的要求,加强中学生业余党校建设,积极慎重地在高中学生中发展党员。

加强社会实践。小学以生动活泼的课内外教育教学活动为主,中学要加强社会实践环节。我区要在充分发挥各种教育基地和科技、文化等场馆的作用的基础上,把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建设纳入社区建设规划,形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相互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网络,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多渠道筹措资金,建设融国防教育、劳动技能培养、科技创新实践为一体的青少年活动场所和中小学生社会实践锻炼基地。学校要保证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总时间,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校园育人环境,增强师生环保意识,积极创建绿色学校,使中小学成为弘扬正气,团结友爱,生动活泼,秩序井然的精神文明建设基地。

6、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被省教育厅列为省级课改实验区,我区小学一年级全部使用新课程,秋季全区小学二年级和初中一年级也已全部使用新课程。各中小学都要认真学习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小学加强综合课程,初中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从小学起逐步开设外语课,中小学增设信息技术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学设置选修课。高中要认真探索研究性学习方式,积极创造条件,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要积极开发适应我区实际的地方课程和适合学校的校本课程。

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中小学要继续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学校管理模式,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改革考试内容和方法,小学实行等级制,中学部分学科实行开卷考试,重视实验操作能力的考查。学校和教师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或按考试结果公开排队。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课时计划,按要求开齐课程,开足课时。要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进一步加强对滥发学生用书、学具及其他学生用品的治理。任何部门、单位不得向学校搭售或强迫学校订购教辅材料,中小学不得组织学生统一购买各种形式的教辅材料。努力改进课堂教学过程,倡导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模式,要有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机会,尊重学生的见解,重视学生的经验,鼓励学生创新,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实践,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通过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育人氛围,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7、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充分发挥区进校、教研室在政策研究、理论探索、改革实验、教学指导等方面的作用。要着力加强教研员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研员综合素质,广泛汲取教研教改的先进经验,科学有效地指导全区教育科研工作。

各中小学要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育科研和教改实验活动。努力争取国家、省、市教研课题。以课题带动教学研究,以教研促进教学改革。

区财政要加大对区进校、教研室的投入,使其尽快达到省、市颁发的建设标准。教育行政部门要设立专项资金,对获奖课题进行奖励,把我区的教育科研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8、加强体卫艺工作。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保证体育课时和开展体育活动的场地、设施。保证学生每天参加一小时体育活动,开展经常性、多样化的体育活动和比赛。加强对常见病、传染病的防治和学校饮食卫生的管理,有效防止传染病流行和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加强对中小学卫生保健室的规范化建设。中小学要按国家规定开设艺术课,提高艺术教育教学质量。因地制宜地开展经常性的丰富多彩的校内外艺术活动。

9、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按照我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设施建设发展规划》的要求,加快信息技术装备进程。我区建成区教育网站,实现“校校通”,并和市教育网站联通,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各中小学建成并完善计算机校园多媒体网络,配置相应的硬件设备、设施及丰富的应用软件;中小学要按要求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培养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要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效益。

加强中小学实验室、图书阅览室及体育、音乐、艺术、劳动技术等教育设施的建设,并充分向学生开放,提高教学仪器设备、图书的使用效率。

10、加强中小学推广普通话、用字规范化工作。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积极在中小学校推广普通话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中小学要把普及普通话、用字规范化纳入教育教学要求,提高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和规范意识。

三、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11、加强师德建设。教师要模范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有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的崇高职业理想和道德追求;要有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的道德情感;要有关心集体、团结协作的道德准则;要有严于律己、为人师表的道德形象。中小学要建立和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奖惩制度,要把职业道德作为评价教师工作和教师职务评聘的重要内容,要把师德建设与教师成长和发展结合起来,建立健全新教师、年轻教师与老教师的帮带机制,使优秀的师德、师风发扬光大。

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相信学生,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培养。

12、加大师资培训力度,保证教育附加费的5%用于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紧密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业务知识、教学能力的新要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开展全员培训。要继续加大对全区中小学教师的计算机培训力度,在完成初级培训的基础上,全面开展高级培训,使教师能利用计算机自制课件,开展各类教学活动。我区将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要培训对象,开展第二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的进程,对所有教师进行使用新教材培训,确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验推广。坚持培训后上岗制度,把培训与教师晋职、聘任挂钩。

13、积极鼓励教师在职深造。加快教师学历提升培训步伐,提高教师学历层次。通过高师函授、自学考试、在职读研等多种形式,初中专任教师本科化,5%的高中专任教师获硕士学位或达到研究生水平。10%高中专任教师获硕士学位或达到研究生水平。

14、大力推进人事制度改革。认真落实中组部、人事部《关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深化以聘任制为基础的用人制度。做好社会人员的教师资格认定工作,实施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优先录用师范类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坚决清理不合格教师和各类“在编不在岗”人员,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加强中小学编制管理。严格按照《*市师范学校、普通中小学、职业学校、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标准暂行规定》,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财政部门按照编制部门核定的人员编制核拨经费。教育部门在核定的编制总额内,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占用核定编制。

15、继续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和完善考核制度,建立择优上岗的竞争机制。在编制部门核定的编制范围内,逐步探索工资总额动态包干制度,增员不增资,减员不减资,扩大学校的分配自主权。

16、建立教师转任交流制度。制定相关政策,鼓励骨干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17、中小学校长要树立新的教育观、教学观、质量观、人才观。坚持依法治校,以德治校,有明确的办学目标和实施措施,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坚持民主性原则,尊重教师,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坚持以身作则,努力营造一个团结和谐,民主平等的工作氛围。改革中小学校长选拔任用和管理制度。推行中小学校长聘任制,逐步建立校长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择优聘任的机制,并坚持校长持证上岗制度。

四、推动办学体制改革,增强教育活力,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18、坚持“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利用社会力量多形式、多途径地发展基础教育。进一步拓宽思路,不断完善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政府办学为主与社会办学相结合的办学体制。从征地、基建项目审批、税费减免、经费筹措、招生入学、学生就业等方面为社会力量办学提供优惠政策和良好环境。积极发展以社区为依托、公办与民办并举的幼儿教育;义务教育阶段在以政府办学为主的前提下,继续支持兴办部分民办小学和初中;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举办高中阶段和高等职业教育。对民办学校在招生、教师职务评聘、教研活动、表彰奖励等方面要与公办学校同等对待。加强对民办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管理和监督,规范办学行为,确保民办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19、积极稳妥地推进国有企业所属中小学分离工作,不断探索企办中小学分离形式。要从实际出发,充分尊重企业意愿,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提出辖区内国有企业所属中小学成建制移交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划。在企校分离的过程中,不得随意将学校撤销、停办或改为它用,保证校产不流失,保持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企业要继续办好未分离的企办中小学,教育行政部门要继续给予支持。

20、加强对公办学校办学体制改革试验的领导和管理。从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要出发,积极引导支持薄弱学校在确保教育资源不流失的基础上,按民办学校机制运行的办学体制改革试验。可采用“公办民助”、“民办公助”、公办与民办相结合等多种形式来发展基础教育。个别有条件的学校,尤其是高中和寄宿制学校要逐步推行学校后勤社会化。

21、重组教育资源配置,有计划地开展合校并点工作。坚持“因地制宜,统筹规划,重点突破,分步实施”的总体思路,根据我区中小学学校分布的现状,充分考虑未来5―10年新增受教育人口、流动人口、高中学生逐渐增多等各方面因素,整体规划全区中小学校合理布点。在保证学生学习不受影响的基础上,按计划分步实施合校并点方案。政府除在经济投入上给予支持外,还要进一步落实有关城市建设的政策法规,在新建居民住宅小区前,按要求先建设学校,确保迁居学生能够就近入学。

五、建立和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基础教育经费的保障机制

22、加大政府投入,保证基础教育经费来源的主渠道。要按照《教育法》的规定,切实做到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即国家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的增长应高于同期地方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年增长)。区财政每年新增财力用于教育的比例不低于20%,区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每年至少提高一个百分点,并保证用于基础教育。城市教育费附加由地税部门及时足额征收,按月划拨财政部门。财政部门按综合预算要求和教育部门实际需要划拨教育部门安排使用。

按规定核拨中小学公用经费。中小学正常运转所需的公用经费,以省上提出的中小学生人均国拨公用定额为标准,按当年的在校学生数足额核定中小学国拨公用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于年初一次下达教育行政部门。

23、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增设基础教育专款。基础教育是科教兴区的奠基工程,是*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确保基础教育优先发展,对提高全区公民的综合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必须切实给予保障。区财政部门要调整财政预算支出结构,在公共财政支出体系中,确保基础教育按优先投资次序列入区政府年度财政预算,并给予资金倾斜。要设立专项建设资金并保证投入。区财政每年设立100万元的危房改造专项资金,用于中小学危漏校舍维修改造。每年安排100万元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款,用于学校现代化教育装备的配置、更新和充实。专项资金要长期保留,用于改善基础教育办学条件。

24、进一步拓宽基础教育经费的筹措渠道。建立健全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府公共财政体制的教育拨款政策和成本分担机制。在义务教育阶段,区政府要确保经费的投入并做到专款专用;在非义务教育阶段,逐步建立政府、社会、个人教育成本分担机制。

积极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对基础教育捐赠。对纳税人通过非营利的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向义务教育的捐赠,准予在应纳税所得款中全额扣除。对捐助基础教育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要予以表彰鼓励。要结合实际,利用资源优势,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建立基础教育发展基金。

继续执行中小学开展勤工俭学的各项优惠政策,积极发展校办企业。

25、义务教育阶段的杂费收入应主要用于补充学校公用经费的不足。任何单位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采取有力措施坚决刹住部分学校乱收费。严格控制学校收费标准,切实减轻学生家长负担。

26、改革基础教育资金管理办法。中小学的学杂费收入全部纳入收支两条线管理,由教育、财政部门组成管理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协作,做到“专户存储、专户管理、专人专帐、专款专用”。学校要切实加强财务管理,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制度,努力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六、加强领导,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基础教育,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氛围

27、要把基础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切实担负起基础教育的领导责任、管理责任、发展责任、教育经费投入责任和教师队伍建设责任。要及时研究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制定推动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措施。把基础教育工作纳入区政府的目标责任,层层抓落实;把基础教育发展的情况作为衡量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和考核领导干部政绩的一项重要内容。

28、坚持依法治教、依法办学。区政府及各中小学校要认真执行国家颁布的教育法律法规,依法保证党的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保证学校正确的办学方向。要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保证教育的公正性和学生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力。保障学校、师生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加大基础教育执法监督力度。建立教育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检查制度,重点检查教育经费投入、中小学危房改造、中小学收费、教育外部环境等方面的情况。未经区政府同意,除教育行政部门进行必要的业务工作检查指导外,其他部门不得对中小学进行检查和摊派,对乱摊派、乱罚款和挤占中小学收费资金的行为要及时严肃处理。

29、加强教育督导工作,完善教育督导制度。教育督导室要以督学为基本职能,坚持督政与督学相结合,建立对区政府有关部门贯彻执行教育法律法规,履行教育工作职责的督导评估机制,并对辖区内中等和中等以下各类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情况进行督导评估。开展对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问题、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和督导检查,及时向区政府和主管教育部门报告。要进一步加强教育督导机构及督学队伍的建设,充分发挥教育督导在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重要职能。

30、全社会都要关心、支持基础教育。要将基础教育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把学校建设纳入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社会各界要为青少年提供优秀的文化产品,加强青少年活动场所的建设,抓好青少年校外教育,建立健全学校、社区、家庭相互沟通、协调配合的校外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全区人民积极行动起来,共同关心、支持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为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实现我区教育事业的跨跃式发展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