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局强化风景规划意见

时间:2022-01-29 09:54:00

导语:旅游局强化风景规划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旅游局强化风景规划意见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旅游经济强省”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绿谷风情旅游区”,根据国家发展旅游产业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现就进一步加快我市旅游产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生态立市、工业强市、绿色兴市”发展战略,坚持旅游资源严格保护、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围绕“艺术之乡、浪漫之都、休闲胜地”的目标和“生态、休闲、养生”的主题,按照“发展大旅游,开拓大市场,形成大产业”的要求,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优势,扩大旅游产业规模,完善现代旅游设施和配套服务功能,打造“秀山·绿谷·六江之源”品牌,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我市第三产业的龙头行业。

2、总体目标。重点培育、完善和提升一批特色优势旅游项目,为提高旅游产品竞争力和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打下基础;着力培育形成旅游产业集群,使旅游业成为我市新兴的支柱产业和第三产业的龙头行业,形成旅游产业结构合理,旅游设施完善,旅游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较高的新格局,使成为全省旅游的重点、热点地区之一。2015年全市接待国内旅游者突破1000万人次,接待入境旅游者1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70亿元。

二、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工作重点

3、加快建立旅游规划体系。各级政府要充分利用资源普查成果,加大工作力度,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修编市和各县(市、区)旅游发展规划及各专项规划,完成修编工作,逐步建立市、县(市、区)一体化的旅游规划体系。城市建设和土地利用规划要引入现代旅游理念,体现人文思想,强化旅游功能。旅游、农业、林业、交通、水利、文化等各专业规划要相互衔接,充分做好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要切实加强规划管理,以规划为依据,加快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提高旅游项目的开发水平。

4、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要将连接旅游景区的公路建设项目纳入公路发展建设总规划,并在年度计划中予以优先安排,提高重点旅游区的公路等级;加强旅游景区(点)停车场和公共汽车站建设,建设好城市进出口和各景区主要通道沿线的旅游标志、交通标志、公共信息标志;要加快各景区通讯网络、金融服务、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建好护栏等旅游安全设施,加快住宿、饮食、文化、娱乐、卫生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为游客提供快捷、方便、安全、舒适的旅游条件。引导旅游饭店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结构调整,加快建设高等级旅游饭店,大力发展农家乐等乡村旅游。

5、加快旅游资源开发。对有旅游价值的自然、人文景观要按可持续发展原则,先规划,后开发,突出生态特色,注重文化品位和个性。要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等优势,建设一批融娱乐性、趣味性、知识性于一体的旅游景点项目,形成我市新的产品优势,增强旅游发展后劲。

6、着力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围绕“生态、休闲、养生”的主题,按照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要求,整合现有旅游产品,挖掘传统文化和革命历史,努力打造旅游精品线路。各县(市、区)要加强旅游协作与联合,按照区域联动、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主动对接与融入长三角旅游区。

7、搞好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开发一批具有特色的地方菜肴,在重点旅游区和市区〔县(市、区)首位镇〕经营特色菜。积极开发和利用我市现有的青田石雕、龙泉宝剑、青瓷、木制玩具、茶叶、食用菌等名特优新产品,逐步建立旅游工艺品系列和旅游食用品系列生产基地。重点旅游县(市、区)和各重点旅游区要加强对旅游购物商品经营场地的统一规划、建设管理,建立旅游购物中心或旅游商品市场,在全市逐步形成规范的旅游商品销售网络。要规划引导投资者在市区建立旅游商品购物中心或特色街区。

8、办好重大旅游节庆活动。要立足本地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资源现状、产业特点,结合“中国·国际摄影文化节”等大型旅游活动,组织开发系列的节事旅游。进一步提升旅游的文化品位,近年内力争办成一些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旅游精品节庆活动。

9、加大旅游宣传促销与市场开拓力度。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加大旅游宣传和财政支持力度,每年要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旅游促销并逐年有所增加。市政府有关部门要把旅游宣传作为对内、对外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宣传和推介。日报、电视台、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要在度开辟旅游专栏专版,设立旅游公益广告;充分利用“中国·”门户网站等现有网络资源,积极建好《旅游网》和县(市、区)旅游网站,尽早实现县(市、区)旅游部门及主要景区、景点联网,大力发展旅游电子商务、网上咨询和预订服务,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和网络宣传促销的优势,建设具有特色的旅游产业信息平台。

10、切实保护旅游生态资源。坚持科学发展观,将环境保护和发展旅游紧密结合,加大对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禁止在旅游区(点)从事污染环境、破坏景观和生态的生产经营活动,对旅游区(点)内污染企业进行关、停、拆、迁,严禁开石采矿和伐木,防止工业“三废”污染和人为破坏景观。对于已经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必须限期整治。大力建设生态旅游区,积极推行“绿色饭店”建设。开展“文明旅游、清洁旅游”活动,提高旅游从业人员及游客的环保意识,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三、进一步完善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机制

11、进一步扩大全市旅游业的对外开放。加快全市旅游业与全省、全国接轨的步伐。引进符合国际规则的旅游运营机制、领先技术和高层次管理人才,着力搞好招商引资工作,高起点做好旅游项目的前期工作,以优势项目为载体,吸引国内外知名大企业、大财团参与我市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尽快形成大开放、大市场、大旅游的发展格局。

12、积极培育扶持旅游企业发展。市本级、各县(市、区)要积极鼓励现有旅游企业,通过联合、兼并、收购或股份制改造等多种形式,加快组建以资本为纽带的旅游集团,实现跨区域、跨行业发展和网络化、集团化经营。吸引知名饭店集团来我市投资建设国内国际连锁饭店,参与旅游饭店的经营管理。吸引国内知名旅行社到我市开办分支机构。

13、加快主要景区管理体制改革步伐。按照有利于资源保护,永续利用;有利于统一规划,总体开发;有利于依法行政,加强管理;有利于树立整体形象,发挥资源效应的原则,理顺景区的管理体制。按照旅游资源所有权、管理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以特许、转让、承包、租赁等方式盘活旅游资源,促进旅游资源开发建设。

14、鼓励各类资本投资开发旅游项目。在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前提下,坚持“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加大旅游景区经营性项目的开放力度,充分利用丰裕的民间资金,广辟筹资来源,鼓励各类社会资本投资发展旅游业,形成旅游投入多元化的格局。

四、强化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政策措施

15、大力支持旅游产业建设用地。对重点旅游建设项目,各级政府和国土行政主管部门要给予大力支持,要将其列入本轮土地利用规划调整范围,并给予优先供地。旅游建设项目应以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或租赁等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可以依法转让、出租和抵押。以租赁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土地租金可以按年度缴纳。

16、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市本级和各县(市、区)要进一步加大对发展旅游经济投入力度,在预算中增加一定额度的旅游发展资金。未设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的县(市、区)要抓紧设立。市政府重点建设项目前期工作专项资金对市本级重点旅游项目的前期包装予以倾斜。市级旅游发展资金,主要用于扶持市本级重点旅游项目开发、旅游产业配套建设和旅游资源保护等,由市旅游局提出资金使用方案,经市财政局审核,报市政府批准后执行。今后,旅游发展专项资金视需要逐年增长。

17、实行旅游发展优惠政策。市本级重点旅游项目,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三年内实施下列税费优惠政策:

(1)免缴建筑噪音费。

(2)缓缴发展新型墙体材料专项费用、散装水泥押金。

(3)开发旅游项目缴纳的森林植被恢复费省返回地方部分,优先用于旅游项目绿化造林和恢复植被。

(4)旅游企业广告促销费税前列支比例按规定的上限执行。

(5)星级宾馆、饭店用水、用电、用气实行工业企业用水、用电、用气价格;减半收取电话中继线服务费。

(6)旅游企业吸纳下岗职工和国有林场转制职工享受安置下岗职工再就业优惠政策。

上述优惠政策,国家、省有新政策,依照新政策执行,没有新政策依照本意见执行。

各部门要规范收费行为,公开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及收费依据,严禁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

18、建立加快发展旅游产业激励机制。

(1)对今后五年内市本级建成并评上四星级以上宾馆和3A级以上旅游区的实行奖励,具体奖励额度另行制定。

(2)对市本级旅行社继续实施地接奖励。

(3)经市旅游发展领导小组确认的市本级重点旅游项目开始经营后3年内企业所得税市直留成部分予以奖励。

(4)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经批准的考察、招商等公务活动,应采取公开招标采购方式,委托旅行社安排交通、住宿餐饮、会务事项,经公开招标确定的旅行社提供的发票可以作为报销凭据。

(5)市本级企业投入资金用于开发生产特色旅游商品的技改项目,可申报享受工业技术改造扶持政策。经市旅游发展领导小组确认,并经市财政部门批准,年销售旅游特色商品达到一定规模的市本级流通企业,3年内其上缴企业所得税市直留成部分,给予50%奖励。

以上各项奖励均在市直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中列支。

19、强化旅游行业管理。认真贯彻执行《省旅游管理条例》,加强旅游市场监督管理。旅游行业管理和旅游质量监督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规范执法行为,切实维护旅游消费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健全旅游投诉和处理工作机制,完善执法监督制度。完善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严格执行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充分发挥旅游行业协会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功能。公安、工商、卫生、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可委托景区管委会实施监管。

20、加大旅游人才的培养力度。坚持学校教育与在职培训相结合,加快培养各类旅游人才。鼓励和扶持发展旅游人才培养教育。积极开展行业培训,继续推进资格认证和全员持证上岗制度,提高旅游行业服务人员整体素质。积极引进高层次旅游科技和管理人才。

五、切实加强对旅游产业发展的领导

21、加强协调。市里成立以政府分管领导牵头,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旅游发展领导小组,负责协调解决旅游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督促落实旅游经济发展的各项工作任务。各县(市、区)也要建立健全相应机构,结合当地实际,制定政策措施,把建设旅游经济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各级党委、政府应当从实际出发,把发展旅游业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建立目标责任制,实行目标考核。

22、争取支持。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旅游经济强省”和“把欠发达地区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机遇,充分运用“开发旅游扶贫”和“山海协作工程”等载体,包装推出一批改善旅游产业发展环境的基础设施项目,争取省委省政府和省直相关部门的扶持;包装推出一批景点景区项目,吸引发达地区企业的投资;包装推出一批旅游产品,邀请周边地区旅游部门和企业的联盟,共同打造山水游、民俗游、科普游、红色游、朝圣游。

23、齐抓共管。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发挥行业综合协调管理职能。各有关部门要强化大局意识,把支持旅游业发展摆上重要位置,为旅游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计委、财政、金融、国土、建设(规划)、环保等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旅游企业发展和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交通、通信、供水、供电等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为旅游经济当好“先行官”,提供设施保障;林业、农业、文化、宗教等部门要积极支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教育、劳动人事等部门,要制定旅游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计划;公安、工商、物价、卫生、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要加强旅游运输、安全、价格、市场秩序、食品卫生等方面的监督管理,保障旅游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