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局加强粮食生产管理意见

时间:2022-01-27 05:01:00

导语:粮食局加强粮食生产管理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粮食局加强粮食生产管理意见

各乡镇人民政府、管理区,县政府直属各单位:

为推进我县农业转型升级,提升主导产业发展水平,加快我县现代农业建设,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的意见》(浙政办发〔2010〕6号)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与保护工作的意见》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现就开展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以下简称“两区”)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推进“两区”建设的意义

“两区”建设是近年来在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涌现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是粮食稳产高产高效模式的示范区、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区、解决季节性抛荒的带动区和统一服务的先行区。当前,我县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阶段,进一步创新发展思路、创新体制机制,积极推进“两区”建设,对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有利于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为发展现代农业树立新样板。通过集聚各种资源,综合运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一批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程度较高的生产示范基地,为农民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示范样板,实行典型引路、以点带面,有利于推动优势特色产业上规模、上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有利于促进我县农业转型升级,为发展区域经济注入新活力。目前,我县农业“小、散、低”格局既制约着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有效构建,也影响着资源配置效率和农业比较效益。这就要求我县农业必须走精品精致、集聚集约的发展之路。通过政府的规划引领和政策导向,加快“两区”建设将大大促进产业布局集中和生产要素的集聚,提高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更好地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和经济优势,为发展民族区域经济增强新活力。

(三)有利于加快我县农业结构调整,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确定新方向。从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来看,我县开展“两区”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主导产业经营规模总体不大、布局分散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农业主体素质较低;农科教结合不紧密,农产品品质有待提升;农业基础依然薄弱;农业资金、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高等。为探索解决这些问题,我县结合实际,确定了“稳定粮食生产、强化产业富民”的战略定位,在抓好粮食功能区建设的基础上,重点发展几大区域优势明显的产业,努力提升产业档次,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四)有利于探索创新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开辟新途径。“两区”建设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为主导,充分发挥“两区”产业要素集聚、产业效益较高的优势,创新经营管理机制,引导农民合法、自愿、有序流转土地,是推进土地集中经营的有效途径。

二、明确推进“两区”建设的总体要求、建设目标

“十二五”时期,我县推进“两区”建设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转型升级为目标,根据“重在改变低小散,划定产业功能,突出政策拉动,努力转型升级”的工作要求,立足实际,围绕农业主导产业,突出产业区域优势,确定有机生态农业定位,努力建设产业特色鲜明、设施装备优良、经营机制完善、经济效益和示范带动作用明显、政策效益覆盖面最大化的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推动我县现代精品农业加快发展。

根据总体规划,“十二五”期间将着重建设以下现代农业综合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

(一)现代农业综合区:

1.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重点建设鹤溪、澄照惠明茶主导产业示范区,张村、周湖食用菌主导产业示范区,生态蔬菜精品园,城北山后特色水果精品园,生态畜牧精品园。

2.景省级现代农业(林业)综合区。重点建设东坑、景南毛竹主导产业示范区,林业总场、大白坑实验林场用材林主导产业示范区,高山蔬菜主导产业示范区,东坑白玉仙茶精品园,景南、东坑深洋花卉精品园,大漈茭鱼共育精品园,草鱼塘森林休闲观光园。

3.省级现代农业(渔业)综合区。重点建设保水鱼主导产业示范区、茶油主导产业示范区、金钟雪梨精品园、蔬菜精品园。

4.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重点建设中药材主导产业示范区,山茶油主导产业示范区,景西南生态治理和用材林培育示范区,食用百合精品园,山地蔬菜精品园,稻田养鱼精品园。

(二)粮食生产功能区。到20l8年全县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46个,面积30000亩,其中到2014年全县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28个,面积20000亩。粮食功能区内要求农田设施完善、农田质量提升、生产技术先进、服务体系健全,整体达到亩产吨粮的生产能力。

三、加快推进“两区”建设的基本要求和政策措施

(一)突出重点,抓住特色,努力实现产业集聚发展。

根据我县产业区域分布情况,重点围绕区域特色明显、产业基础较好、布局相对集中连片、产品优质安全的粮食、茶叶、食用菌、毛竹、蔬菜、中药材等产业,加强政策支持引导,通过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和装备设施建设,实现优势主导产业市场主体空间集聚,发挥产业的集聚效应,拉长产业链,全面提升优势产业水平。

(二)完善机制,加大力度,加快推进产业要素集聚。

为实现“两区”内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为主导,相关部门在景政发〔2009〕21号文件基础上,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加快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鼓励社会、工商资本参与“两区”建设,推行项目法人制和招投标制,充分发挥项目资金效应。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鼓励产学研结合。扶持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在园区内试验和推广应用。鼓励科技人员、大学生到园区创业,努力构建先进农业科技的核心区,发挥“两区”的示范带动作用。

(三)整合资源,形成合力,集中力量加强“两区”建设。

农业、林业、水利、财政、交通、科技、环保等各部门要积极主动优化整合产业发展、中低产田改造、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节水灌溉、科技成果转化、生态环境建设、循环经济发展等项目资金,统筹用于扶持“两区”项目建设。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积极引导工商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两区”建设。形成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要根据“两区”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有计划、有重点地优选扶持一批项目、储备一批项目。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相关部门认真做好项目论证和评审工作,明确政府支持和业主投入的重点,分清轻重缓急,统筹安排“两区”项目建设和政府扶持资金。

(四)标准生产,品牌经营,提高农业的产业化水平。

现代农业园区内主导产业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统一规范种养规程,推广先进种养模式,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手段,实施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质量可追溯制度,确保产自园区的农产品优质安全目标。充分发挥我县现有品牌优势,加大品牌统一、宣传力度,做好品牌化经营文章。规范“惠明”牌茶叶公共品牌的使用,推广“山山”牌在食用菌产业应用,加大对“雪松”牌高山茭白、“胖胖”牌冬笋等品牌建设力度。达到每个园区有一个省级以上名牌农产品称号,每个产业相对集中使用一个公共商标,实现品牌化经营战略,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业的产业化水平。

(五)凸显优势,保障发展,走生态循环可持续发展路子。

立足我县资源、区位、自然条件等优势,鼓励参加农产品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有机产品认证和基地建设,园区内农产品无公害认证通过率100%,打响生态、绿色品牌。鼓励探索、积极推广种养结合、农牧结合、林牧结合、农渔结合生态立体农业循环的模式,充分利用农业生产中产生的各类废弃物,减少农业面源污染,鼓励推广使用有机肥,减少和控制农药、化肥的使用,改善生产生活环境,促进生态循环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六)挖掘潜力,提升效益,积极鼓励产品精深加工。

优化园区内产业布局,创新经营方式,推进园区农业生产、加工、营销、服务、休闲观光等协调发展,根据各主导产业与精品园区建设标准与产品特点,积极帮助企业做强做大,增强带动能力,在景政文件的基础上,进一步放宽企业在园区内的生产经营用地政策,鼓励企业对农产品进行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

四、全面落实推进“两区”建设的各项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两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局,具体负责“两区”建设工作的指导、协调、监督、考核和政策实施等工作。发改部门要牵头编制农业主导产业发展规划,将“两区”建设列入农业主导产业发展规划和“十二五”重点项目建设计划;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增加投入,统筹安排建设资金;农办、农业、林业、水利部门要切实加强对“两区‘建设的指导、管理和服务;水利部门要加强水利灌溉设施的配套建设;农业综合开发部门要优先扶持“两区”建设;国土资源部门要落实“两区”建设及配套服务设施的农业用地政策;科技部门要积极支持“两区”的科技开发;金融、保险等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两区”建设;相关乡镇(管理区)要把“两区”创建作为推进农业转型升级、保增长和促增收的重要举措来抓,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落实保障措施,建立工作例会制。

(二)注重资金整合。各相关部门应积极争取中央支农资金、省级农业专项资金,重点用在“两区”建设;在原有农业产业政策基础上,县财政将整合资金、资源,加大对“两区”的投入,同类项目优先考虑“两区”建设,确保县财政农业资金主要落实到“两区”的创建。县财政及相关部门要根据省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制定实施细则,加强资金使用监管,切实发挥支农资金效用。

(三)加强项目管理。县农业、林业、水利、财政等部门要进一步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制度,按省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农、林、渔)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制订具体实施细则,对项目实行申报、立项、跟踪、验收一条龙服务。各乡镇(管理区)要制订相应的管理办法。项目实施单位要按具体实施标准积极实施,验收申报证明材料必须真实,不得弄虚作假。所有要求奖励的实施项目必须财务制度健全、会计核算规范。同一建设内容的项目不得重复申报。农业、林业、水利、财政等职能部门要以开拓创新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服务农民、支持农业,进一步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

(四)保障技术支持。坚持产学研结合,组建以产业为主线、产品为重点、农技推广机构为依托的技术创新服务团队,完善“三位一体”建设,实行农业首席专家、农技指导员、责任农技员分级分项目对口联系,加快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鼓励引进、集成、运用和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大力推广生态化、机械化、设施化、标准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技术。鼓励有条件的园区逐步培育成为国家级和省级农业高科技园区。

(五)健全考核制度。县考核办与“两区”协调领导小组根据“两区”规划与建设标准,分解年度工作目标,列入相关部门、乡镇年度工作考核内容。县政府加强督查力度,建立通报制度,定期书面通报各园区建设进程,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确保“两区”建设保质保量按时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