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体制改革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意见

时间:2022-06-27 06:21:00

导语:教育体制改革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教育体制改革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意见

根据《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川委办〔2007〕30号)和《*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总体实施方案》精神,按照“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的总体要求,为更好地统筹全区城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提升城乡教育一体化水平,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现制定本意见。

一、目的和意义

优先发展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构建和谐*的奠基工程,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教育公平先行,实现“学有所教”是破解民生问题的关键;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办学育人的根本;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好人民满意的学校,培育人民满意的教师是新时期历史赋予的重要任务,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则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统筹城乡教育发展有利于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个体协调而全面地发展;有利于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全面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战略举措,是促进城乡教育事业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努力办好让广大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保证。

二、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

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为工作总体取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教育公平为重点,以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为主线,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加大教育投入为保障,大力实施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战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更多合格建设者,为我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工作思路:坚持一个方向,即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突出两个重点,即突出乡村学校、薄弱学校建设;实现三个倾斜,即教育资源向贫困、边远倾斜,向乡村、薄弱学校倾斜,向弱势群体倾斜;注重教育公益性,更加重视农村教育发展,更加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更加关注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家庭贫困学生的上学问题;抓住四个环节,即抓住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教育质量、扶弱助学四个关键环节。

三、基本原则

坚持优先发展、适度超前原则。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地位。在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中必须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政策保障、总体规划、实施方案、经费投入、基础建设方面将教育放在各类事业发展的首位。站在促进教育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适度超前发展各级各类教育。

坚持改革创新、务求实效原则。创新体制和机制,创新管理办法。改革现行教育管理体制,完善适应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建立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良好机制。在改革创新过程中,谋求推进教育发展的实际效果,使城乡教育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

坚持统筹规划、逐步推进原则。把握教育发展趋势,遵循教育发展规律,科学制定统筹城乡教育发展规划;确定好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采取先试点、后全面推进,先探索经验、后推广运用的办法,逐年逐步推进全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则。根据全区教育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准确定位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目标,分类制定各级各类教育发展规划,推进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四、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建设教育名区。深化教育体制、教育教学、投入机制、人事制度、职业教育“五大”改革,缩小城乡差距,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基本实现城乡教育发展均衡化,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到2012年,建成省级示范幼儿园2所、市级示范幼儿园5所,市级及以上示范性初中2所,省级及以上示范性高中2所。形成全区中小学91所,其中小学73所,九年制学校7所,初级中学6所,普通高完中4所,职业高中1所的教育发展新格局。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完成40所,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年;全区教育基本实现12年义务教育,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初步建立。

(二)具体目标

一年全面启动:从2007年起,全区统筹城乡教育工作全面启动,科学制定城乡教育发展规划,到2008年,统筹城乡教育发展机制基本形成,城乡教育发展规划配套方案进一步完善并开始实施,启动中小学标准化建设。

三年有所突破:到2009年,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城乡中小学校校长、教师轮岗交流机制基本形成,“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到2009年接受省人民政府对区教育督导评估确保达良好级,力争达优秀级。

五年明显见效:全区小学教师专科学历达100%,初中教师本科学历达100%,且有一定比例达研究生学历;高中教师在基本完成学历达

标的基础上,具有研究生学历者的比例要有一定提高。遵循“全区统筹规划、相对集中、方便入学、改善条件、扩大规模、提高效益、分步推进、逐年实施”的原则,撤并一批校点,实施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到2011年,完成20所中小学标准化建设任务;城乡中小学校校长、教师交流互动机制较为完善,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创建省级义务教育示范区。

十年基本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化:到2016年,完成40所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基本实现城乡教育发展均衡化。

五、主要任务

(一)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促进城乡教育管理均衡化,实现教育优质化管理

1.完善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巩固和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制定出台《*区教育局关于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实施意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资金在财政预算中单列,做到专款专用,实行“校财局管”,确保经费及时到位。全面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建立和完善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公共财政体系。

2.探索城乡学校一体化发展模式,始终把教育公平作为改善民生的重点。创新教育管理模式,实施以城带乡,以镇带村,以优质学校带边远、薄弱学校工程,以一所城市小学帮扶一所中心校或2—3所村小,广泛开展相互听课和经验交流等活动;加强校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名教师、省、市级骨干教师每人结队帮扶农村青年教师3—5名;名校长每人结队帮扶农村中小学中青年校长3—5名。实行资源共享,实现优势互补,具体落实城乡学校之间、城乡学校干部之间、城乡教师之间、城乡学生之间、城乡家长之间、城区教师与农村留守儿童之间6个“一帮一”。大力促进城乡干部教师双向交流互动,坚持城区和近郊教师每两年的“支教轮换”,下派城区校长、中层干部、骨干教师到边远学校锻炼,选择一批农村校长和骨干教师到城区学校上挂锻炼,城乡干部教师双向交流互动注重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与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相结合,注重支教轮换工作与培养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后备干部相结合,注重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优化教师结构与解决农村学校教师不足和城区、近郊学校教师超编的矛盾相结合,加大城乡学校干部和教师的培训和培养力度,培养数量和培训经费向农村学校倾斜,促进城乡学校共同发展,努力开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公正公平、优化管理”的新局面。

(二)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促进职业教育均衡化,培育人民满意的技能人才

1.在牛佛片区建立*区职业教育中心,进行常年500-600人的职业培训,培训农民工1万人次以上。

2.大力促进民办职业教育,支持自贡倍乐职业学校、三星职业中学等的发展。切实加强职业教育实验实习基地建设,逐步形成以服务就业和再就业,服务“三农”为宗旨,教育教学、生产实践、社会服务与技术推广相结合的办学模式,构建灵活开放、特色鲜明、结构合理、自主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

3.继续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民工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程,协调劳动、教育等部门,进一步加强职业培训机构、乡镇(村)成人教育学校建设,每年培训农民2万人次以上。

4.加强职工教育。通过各部门、各单位组织的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使职工培训面达80%以上。

(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1.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平民教育的观念,改革创新育人模式和教育教学方法,更加关注群众子女尤其是农民工子女、留守儿童、贫困家庭子女读书问题;树立开放办学观念,积极探索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教学模式,始终把素质教育作为办学育人的根本。

2.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教学各个方面,继续深入开展“弘扬江姐精神,永做革命传人”主题系列教育活动,推进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进课堂。建设*区青少年校外活动基地,提高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3.深化课程改革。创新培养模式,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4.完善考评制度。认真实施中小学生学业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考试制度,严格执行示范高中招生计划均衡分配到初中的办法,完善三级招生工作,加快构建新的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和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评价体系。

5.加强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以抓课堂教学改革为载体,促进城乡课堂教学质量共同提高;以抓教育科研课题为载体,实现校校有课题,人人参与课题研究,促进城乡教育科研整体联动;广泛开展送教下乡和培训下乡活动,以抓校本教研为突破口,加强校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理念、资源、方法、成果”共享,使我区的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迈上新台阶。通过3-5年的努力,我区中小学教学质量名列四区前列,小学毕业年级学生合格率达100%,中学毕业年级学生合格率达99%以上,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入学率达90%以上,普职高升学比例达1∶1,高考本、专科上线率达市平均水平。

(四)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提高干部教师素质,培育人民满意的师资队伍

1.实施“教师教育六大工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教师教育六大工程”,即名校长工程、名师工程、骨干教师工程、德育管理队伍建设工程、教师全员素质提升工程、新园丁工程。改革教师配置模式,解决好城市超编、农村缺编的矛盾,促进教师资源向农村倾斜,配足配齐农村中小学教师,实现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达到省定标准;推进和完善中小学教师、校长定期交流制度,每两年确定100名教师、10名校长城乡学校之间交流。到2011年,全区小学教师专科学历达100%,且有一定比例达本科学历,初中教师本科学历达100%,且有一定比例达研究生学历;高中教师在基本完成学历达标的基础上,具有研究生学历者的比例要有一定提高。认真落实好国家关于中小学教师工资收入和福利待遇的政策规定,切实解决好农村教师的待遇,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

2.实施“六大培训计划”,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干部和教师队伍。一是实施全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从2008年起,全体教师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学科教学,培训覆盖率达到100%。二是实施骨干教师培训计划。开展省、市、区和学校“四级”骨干教师培训,全区“四级”骨干教师培训覆盖率达到60%,“四级”骨干教师达1380人。力争2011年前,培养省、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达230名,区级骨干教师达350名。三是实施农村教师专业培训计划。大力开展农村教师培训,各级农村教师培训覆盖率达到100%,2011年前所有农村教师完成不少于240学时的全员培训,缩小城乡师资水平差距。四是实施新教师培养计划。五是实施名教师、名校长培训计划。造就一批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学者型、专家型校长和教师,每两年培育区级名教师25人、名校长5人,市级名教师名校长5—6名。六是实施“班主任”培训计划。2008年起,每年培训骨干班主任100名,2011年前完成全区班主任专题培训30课时。同时加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2008年我区教师培训机构达省标。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构建教师队伍终身教育体系。

3.加强“四新一德”培训,进一步加强教师的德育修养。各中小学校要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四川省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准则》、《四川省教师职业行为八不准》、《四川省规范教育收费工作八条规定》、《未成年人保护法》及其它有关保护青少年学生的有关法规纳入经常性的学习教育活动中。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师德建设责任制、学校教师侵犯学生人身权益案件报告制度、学校法制副校长制度等系列制度,形成依法治校、依法执教、以德执教的良好局面。教育局要设立“师德师风举报电话”,对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的教师,视情节轻重做出相应处理,对触犯刑律的,要移交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严格执行教师职业道德一票否决制,新聘教师上岗前必须接受包括师德教育在内的岗前培训。

(五)深化教育投入机制改革,实现资源配置均衡化,建好人民满意的学校

1.实施中小学标准化建设。以“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工程”、“中西部农村初中改造工程”、“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建设工程”、“乡村教育发展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等项目为载体,落实项目建设,加快改善办学条件进程。集中力量加快薄弱学校建设进程,平整运动场地,抓好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建设工程,搞好校舍的维修改造,全面消除中小学危房。增添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实验器材药品、体育器材等,更新学生课桌凳椅和教师办公桌椅。进一步抓好区教师进修校达省标建设,抓好区青少年校外活动基地等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和学校运动场地改扩建工作。建设一批寄宿制学校学生公寓。打造一批办学条件、办学规模、办学效益优异的亮点学校。

2.实施布局结构调整。合理考虑人口、生源、教育资源、交通条件等各方面因素,结合我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中农村中心村、农民集中居住点布局规划建设的实际,继续撤并布局不合理的学校。采取改、扩建和新建的方式,每一个乡镇、街道建设1所中心幼儿园,积极发展学前三年教育,提高幼儿入园率。2008—2011年期间撤销17所学校、新建5所学校、改建1所学校,努力形成“高中向城区集聚、农村初中向中心镇集聚、农村小学及幼儿教育向乡镇和中心村集聚、新增教育资源向城镇集聚”的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新格局,使农村学生与城镇学生享受优质教育。

3.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实施“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在调整布局结构的基础上,集中区财力、物力和教育资源,着力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到2016年,每个乡镇至少建1所寄宿制学校,切实解决农村学生上学难和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难的问题,努力办好平民教育。

4.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建立终端节点,实现“管理通”、“信息通”、“资源通”、“教学通”、“学校通”五大功能,搭建起教育信息交流平台,强占教育制高点。到2009年,确保工程覆盖全区所有中小学校,形成遍布全区学校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大力推动远程教育工程的应用,加大教育软件资源开发和教师培训力度,加强运行管理,确保“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充分发挥效益,实现全区优质教育资源的有效共享。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统筹城乡教育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区教育局建立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办公室,建立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工作制度,实行一把手负责制,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专兼职人员,明确职能职责,负责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的实施工作,确保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工作顺利推进。

(二)加大教育投入,为统筹城乡教育发展提供经费保障

一是加大对公共教育的支持力度,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经费保证。依法落实“新增义务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规定,确保实现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即各级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教师工资和学生平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二是建立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的经费保障制度,设立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的各项专项资金。三是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面兑现和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中的学杂费、公用经费、免费教科书经费、寄宿制困难学生生活费以及校舍维修专项经费。四是以2009年省政府对我区教育工作督导评估为契机,加大农村学校和城区薄弱学校改造力度,加快中小学危房改造和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

(三)强化教育督导,为统筹城乡教育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充分发挥教育督导机构职能作用,建立健全*区教育督导评估制度,把统筹城乡教育工作作为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区政府教育督导室每年要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督导检查,并将其结果纳入各中小学校和校长的目标考核。

(四)建立和完善助学机制,为统筹城乡教育发展构筑社会保障

一是全面落实国家助学政策。认真贯彻执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和城市低保家庭学生“两免一补”政策和中等职业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继续实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杂费减免政策,逐步增加减免对象,提高减免金额。二是完善困难群体学生助学体系。以政府资助为主,多渠道筹措资金,建立和完善贫困学生资助体系,制定《*区“助寒门学生入学”圆梦工程活动方案》和《关于实施“江姐家乡助你上大学”活动方案》,每年募集一笔资金作为*区贫困学生助学基金,形成助学长效机制。落实社会有关人士资助家庭特别困难、学业成绩特别优秀的学生100名;建立完善进城务工、经商、失地农民子女,棚户区改造居民子女入(转)学制度;建立健全中等职业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逐步实现中等职业教育由依靠国家助学金体系和工学助学顶岗实习方式转向免费教育;完善“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制度,留守学生档案建立面达100%,努力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对留守学生进行关怀帮助,使其健康成长。

(五)建立激励机制,增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能动效应

建立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激励机制,搭建综合配套试验平台,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改革创新先行者提供施展才干的舞台。建立综合配套改革的评估、考核激励机制,明确责权。将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区委、区政府对教育部门的党政综合目标考核内容。在人事编制、财政投入、规划建设、表彰奖励、福利待遇等方面制定特殊政策,重点向农村倾斜;对获市级以上考核奖励的实行对等或专项奖励;对争取市级以上的专项建设项目实行配套扶持;对取得显著成效的学校给予重点扶持和奖励。建立农村教师津贴制度,激励优秀教师到农村执教;对在农村教育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个人,每两年实行专项表彰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