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几点意见
时间:2022-04-03 09:46:00
导语:关于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几点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编者按:全州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万亩,比上年增加*万亩;总产量*万吨,增加*万吨;产值*亿元,增加*亿元;预计薯农现金收入*亿元,增加*亿元;全州农民人均从中获得纯收入*元,增加*元。马铃薯产业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马铃薯高产配套栽培技术试验,切实抓好技术储备工作。狠抓分级销售,强势打造精品马铃薯。充分发挥州委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支持企业建立专用马铃薯生产基地,实行订单生产,促进企业和薯农关系紧密结合,形成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合作模式。积极发展马铃薯专合经济组织,壮大农民经纪人队伍,为薯农提供全程社会化服务,努力提高薯农组织化程度。五是加快推进产品品牌化。加强绿色食品原料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监管和*马铃薯地理标志管理使用,加快*马铃薯证明商标注册,引导马铃薯加工企业申报绿色食品。积极争取召开全国大型马铃薯加工营销会议,着力打造“*马铃薯”品牌。2010年是我州建设现代农业产业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加快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年。经州委研究,现就2010年全州马铃薯产业发展提出以下意见,请各地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公务员之家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依靠科技,创新机制,按照“抓良繁带基地、抓协会带营销、抓企业带加工、抓重点带全州、抓品牌增效益”的思路,大力推进种薯良种化、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产品品牌化,加快构建现代马铃薯产业体系,加快建设现代农业马铃薯产业基地,加强绿色食品原料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和*马铃薯地理标志管理,加快*马铃薯证明商标注册,加大生产原原种、创新良种推广机制、扩大加工营销,推进发展方式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提高整体效益,实现“提速增量、提质增效”,努力把我州打造成“中国绿色马铃薯之都”。
二、目标任务
2010年全州马铃薯种植面积计划210万亩,比上年增加7万亩;总产330万吨,比上年增加14万吨;平均亩产1571公斤,比上年增加14公斤;商品率达到55%,一、二代脱毒种薯占种植面积的35%以上。新建或改扩建昭觉、*、*、*、*5个县的良种繁育推广中心,全州生产试管苗1000万苗,力争原原种生产量达到2000万粒,并创新和完善马铃薯良种繁育推广机制。昭觉、*两县要建成省级现代农业马铃薯产业基地强县,*、*、*、美姑、普格、冕宁6个县要创建州级现代农业马铃薯产业基地强县,带动全州100万亩专用马铃薯生产基地建设。
三、工作重点
一是加快推进种薯良种化。加强马铃薯品种选育、种薯繁育、良种推广、质量控制等关键环节的技术创新与管理。州马铃薯良繁推广中心负责供应合格试管苗1000万苗,良繁推广中心和昭觉、*、*、*、*等条件较好的网室负责生产原原种,扩大生产能力,力争原原种生产量达到2000万粒,2克以上的达90%,1~2克的占10%。良繁推广中心要与州农科所合作建立马铃薯品种资源圃,州农科所负责10个品种展示,筛选适宜不同地区推广的专用型品种,加强突破性品种的育成。整合有关项目资金对原种、一代种薯进行补贴,补贴面积13.5万亩。二是加快推进种植规模化。着力优化区域布局,规范和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实行相对集中连片开发和规模经营,推动马铃薯生产向优势区域集中、向规模基地集中、向种植能手和大户集中。在重点县建设一批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马铃薯产业带,生产面积10万亩以上的县,至少建立1个5000亩以上连片种植带。三是加快推进生产标准化。以高产创建为载体,大力推广标准化种植技术,全面提高马铃薯生产水平。坚持技术集成创新,全面落实“脱毒良种、适时早播,增施磷钾、平衡施肥,深松整地、双行垄作,密度四千、垄土三次,综防病虫、科学管理”40字技术要求,标准化生产面积占种植面积的70%以上。昭觉、*、*、*4个县要切实抓好部、省、州马铃薯高产创建示范,全力打造大样板、大现场,提升示范功能。
四是加快推进经营产业化。充分利用成凉合作平台,建设马铃薯专业批发市场,培育产地市场。公务员之家
四、主要措施
(一)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
一是州马铃薯良繁推广中心生产的试管苗,县级购买每苗0.10元,省级资金每苗补助0.15元;各网室每生产一粒合格原原种,由州政府奖励生产单位0.05元。二是整合国家马铃薯良种补贴资金、省马铃薯产业化扶贫良种补贴资金、省级专项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资金和州级补贴,在全州范围内实施三种模式的种薯补贴。第一种模式:“千村万户一亩地”原种推广工程,全州实施1万户,每户种植一亩原种,每户补贴资金250元。第二种模式:“一代种薯补贴”工程,全州实施面积5万亩,每斤种薯补贴0.4元,每亩补贴120元。第三种模式:“企业专用薯良种补贴”工程,实施面积7.5万亩,每亩补贴30元,其中企业补贴每亩10元,州补贴每亩20元。农户购买种薯后,补贴到户,补贴情况张榜公布。三是落实《*州农业产业化银行贷款项目州级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办法》,对马铃薯加工龙头企业继续给予资金支持。四是将各县市对马铃薯产业的投入情况纳入州级目标考核内容。五是各县市交售到州内11家龙头企业加工的马铃薯,州政府按每吨0.50元奖励相关县市;各县市外销到州外的马铃薯,凭植物检疫证,由州、县市政府分别按每吨0.25元奖励相关专合组织、协会或营销大户;对鲜薯加工工作抓得好、加工数量大的企业,年终通过评比给予表彰。六是州成立农业发展担保公司,对用于马铃薯产业发展的贷款予以担保。公务员之家
(二)加大马铃薯产业基地建设力度。
各县市要结合自身实际,按照政府主导、农民主体、企业带动、市场运作的原则,制定本县市马铃薯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坚持“因地制宜、规划先行,发挥优势、科学布局,优势优先、突出重点,围绕需求、建立基地,连片种植、规模经营”的原则,集中力量打造县域优势产业带和专业乡镇,推进马铃薯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抓好不同季节、不同用途的马铃薯生产,大春马铃薯向高二半山区集中,秋冬马铃薯向沟坝河谷地区集中。紧紧依托企业、市场和营销大户,推进万亩乡镇、千亩村基地建设,促进马铃薯生产由点状向带状、块状集中发展,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重点县要抓好154个马铃薯种植面积在3000亩以上的重点乡镇的产业基地建设。
(三)加大科技措施推广力度。
各地要狠抓高产创建,加大优良品种、集成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实用技术的培训力度,着力提高单产,促进大面积平衡增产。
一是突出良繁体系建设,加快良种推广。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种薯质量监控,严格按照《*省马铃薯种薯全程质量监控体系构建工作方案》执行,禁止不合格的种薯(苗)进入下一个生产程序,确保种薯质量。州马铃薯良种繁育推广中心和有关县市要充分利用项目资金,加快原原种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原原种生产量,加大大田网棚覆盖生产原种力度。各县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引导企业、专合组织加入种薯生产、经营行业,完善低代种薯串换机制,逐步实现良种推广由政府推动为主转向企业化运作为主。各地要确定主推品种,与州马铃薯产业办公室衔接好所需的试管苗及原原种,做到品种对路。近期,我州重点推广淀粉加工型品种米拉、凉薯14、凉薯17、凉薯8号、合作88等,蔬菜型品种凉薯97、抗青9—1等,县级网室要重点抓好1~2个品种的生产。
二是突出种植模式创新,扩大种植面积。要不断创新种植模式,在保持大春马铃薯净作面积不减少的情况下,重点挖掘秋、冬马铃薯种植的面积潜力,向科技要面积、向空间要面积、向时间要面积。在二半山以上地区,推广大春马铃薯/玉米(豆类)、玉米(豆类)/秋马铃薯、冬马铃薯/玉米(豆类)模式,改一年只种一季马铃薯或玉米为马铃薯、玉米(豆类)分带间套轮作;在低海拔沟坝河谷地区,完善推广大行桑(幼龄果树)/秋(冬)马铃薯等模式。
三是突出科技措施落实,加强培训推广。严格按照《全国绿色食品原料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州马铃薯种植技术规程》、《*州大春马铃薯生产管理工作流程图》的要点培训到位,照图种薯,按标准生产,把关键科技措施送到户,达到户均培训两次以上。突出抓好显效科技措施推广。一是大力推广脱毒良种,提高良种覆盖率。二是抓好适时播种,大春马铃薯二半山区在1月下旬至2月中旬播种,高山地区在2月中旬至3月上旬播种。三是增施肥料,大力推广农家肥、磷钾肥,增加农家肥施用量,扩大测土配方施肥面积,做到平衡施肥。亩施农家肥1500~2500公斤、尿素8~15公斤、磷肥30~50公斤、硫酸钾5~10公斤(或三元复合肥40~50公斤)。四是大力推广双行垄作,提高规范化生产水平。垄宽100厘米(3尺),其中宽行67厘米(2尺)、窄行33厘米(1尺),窝距30~33厘米(0.9~1尺)。五是增加密度,提高马铃薯生产技术经济效益。一般亩植4000株(窝)以上。六是加强以马铃薯晚疫病、早疫病为主的病虫防治,做到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四是突出高产创建,狠抓试验示范。以马铃薯高产创建为载体,认真实施良种良法入户到田工程,带动科技措施落实,实现低产变中产、中产变高产、高产再高产。要认真落实县级主要领导100亩核心攻关、分管领导1000亩展示示范、农业部门10000亩高产创建、乡镇村抓示范点的要求,力争全州百亩攻关亩产3000公斤以上,千亩展示示范亩产2000公斤以上,万亩高产创建比大面积亩增产10%以上。
(四)加大产业化经营力度。
马铃薯产业要发展,生产是基础,加工是核心,营销是关键。一是要建设马铃薯专业批发市场,培育产地市场。以县市为主体,州、县市联合,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西昌城区附近、*普雄等地首先建设马铃薯产地批发市场,尽快形成马铃薯交易集散中心。二是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大对龙头企业支持力度,在信贷、贷款贴息、品牌申报等方面予以大力扶持。龙头企业要积极创新,加强技术改造,开发高附加值的新产品,实现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延伸;采取租赁农民土地、“企业+协会+基地+农户”、“企业+基地+农户”等形式建设订单生产基地。三是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培育专合组织,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组建合作社,自主经营。积极发展壮大中介组织、营销大户和农民经纪人队伍,进一步提高薯农组织化程度。各县市的重点乡镇要至少扶持巩固1个马铃薯专合组织,重点乡镇的重点村要扶持1户以上的营销大户。四是继续坚持马铃薯营销常年联系人制度。依托中国农业信息网、*品牌网站,加大品牌宣传推荐力度,为企业和各类带动主体搭建政策平台、发展平台和服务平台。公务员之家
(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产业持续发展,投入是保障,设施建设是基础。一是要改善农田基础设施。在马铃薯集中产区,利用农业综合开发、以工代赈、水保、水利设施建设、沃土工程等项目,改造中低产田土,完善配套设施。二是要加快通乡通村道路建设。要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加快乡村路网建设。对不通公路的马铃薯生产基地乡村,要优先立项,尽快启动建设。三是要改善农机装备结构。充分利用国家农机具购置补贴项目,加快推广先进适用农机具,提高马铃薯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四是要加快种薯贮藏库建设。建设低代种薯贮藏库,对低代种薯集中保管,防止混杂退化。五是要加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打造信息服务平台,尽快建立便捷通畅、覆盖面广的马铃薯产业发展信息交流网络。
(六)加大组织领导力度。
各县市要充分认识抓好马铃薯产业对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确保粮食稳定增长、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重大意义,切实加强对马铃薯产业发展的领导,形成分级负责、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各县市和州级相关部门一把手要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要具体抓,负主要责任。要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加强督查督办,强化目标考核,实行以奖代补。要切实做到培训、技术、资金、管理、督查“五到位”,保证服务高效运行。要进一步总结经验,创新机制,真抓实干,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使马铃薯产业真正成为农民增产增收的优势支柱产业。公务员之家
- 上一篇:县统计局经济监测工作计划
- 下一篇:司法局加大法律扶助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