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系统法治工商建设实施意见

时间:2022-03-02 03:56:00

导语:工商系统法治工商建设实施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工商系统法治工商建设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开展法治工商建设,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法治湖北建设的总体要求,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以党的领导为根本保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坚持依法行政、以人为本、执法为民,进一步推进工商转型,促进职能到位,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规范执法行为,努力提高全省工商系统法治化水平,更好地服务全省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二、工作目标

全省工商系统法治工商建设的总体目标是,经过五年的共同努力,到2013年,全省工商系统在执法体制、行政决策、制度建设、行政执法、执法监督、信息公开等方面基本实现法治化。具体目标是: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基本建立,属地管理、整体联动、网络化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的行政决策机制和制度基本形成;规范性文件制定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制度建设质量明显提高;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得到全面正确实施,行政执法行为规范高效;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和制度基本完善,执法监督效能明显提高;信息公开全面准确及时,做到便民高效诚信;全省工商系统推进依法行政的组织领导全面加强,依法行政的观念牢固树立,依法行政的能力明显提高。

三、主要任务

(一)转变工作职能,完善工商行政执法体制

1.按照新“三定”方案要求,优化职责、机构、人员配置。全省工商系统按照新“三定”方案规定的工作职责,适应停征“两费”后工商职能转型的需要,有效整合执法机构和执法资源,依法界定各级工商机关的执法职责,科学合理设置内设机构和派出机构,优化人员配置,做到定职责、定机构、定人员,通过落实新“三定”方案,促进工商职责全面到位。(人教机构负责)

2.建立和完善属地监管执法工作机制。按照法定职责和属地监管原则,建立辖区各类市场主体网格化监管执法制度,明确各类市场监管执法的区域、人员和工作职责。完善市场巡查工作规范,加大市场巡查工作力度,消除市场巡查的盲点和死角,提高市场巡查工作效能。结合市场主体、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对市场主体和商品交易市场实施分级分类监管和重点对象定向监管,构建辖区综合动态和整体联动的监管执法体系。(市场监管机构牵头负责,有关业务机构配合)

3.减少执法办案层次,明确执法办案权限。按照属地管理和集中办案为主的原则,研究制定《全省工商系统执法办案权限分工意见》,明确划分省、市、县工商局和基层分局(所)四级执法单位的执法办案事权,理顺集中办案机制,以县级工商局为单位建立案件集中管理制度,防止多头执法、交叉执法、执法扰民和执法缺位等问题。(公平交易机构负责)

(二)完善行政决策机制,规范行政决策行为

1.建立工商法律顾问制度。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县级以上工商局可以聘请一批理论水平较高和实践经验丰富的律师担任法律顾问,提供法律咨询服务,辅助重大行政决策,参与地方立法立规,研究复议诉讼案件,解答执法疑难问题,充分发挥法律专家在工商行政管理决策中的作用。制定工商法律顾问工作规则,明确其权利和义务。(法规机构负责)

2.坚持重大行政决策集体决定制度。各级工商机关作出重大行政决策,应当事前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充分进行论证,经本机关负责人集体讨论决定,实行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做到程序依法规范,过程民主公开,结果科学公正,杜绝擅权专断、滥用权力。(办公室牵头负责,监察机构配合)

3.建立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各级工商机关作出重大行政决策,特别是涉及行政管理相对人权利和义务的行政决策,事前应由法规机构进行合法性审查,必要时组织专家进行合法性论证。未经合法性审查或经审查不合法的,不得作出行政决策。(法规机构牵头负责,办公室配合)

4.建立行政决策跟踪评估制度。各级工商机关作出的重大行政决策实施后,应当定期对决策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督办和评估,及时发现并纠正决策存在的问题,并适时调整和完善有关行政决策。(办公室牵头负责,有关业务机构配合)

5.建立行政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制止和纠正超越法定权限、违反法定程序的决策行为,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实现决策权和决策责任相统一。行政决策责任追究按照《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监察机构牵头负责,人教机构配合)

(三)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提高制度建设质量

1.严格规范性文件制定权限和程序。各级工商机关制定规范性文件要符合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严格遵守法定权限和程序,不得违法创设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收费等行政权力,不得违法增加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义务。对涉及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规范性文件,要通过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新闻媒体等向社会公布,未经公布的不得作为行政管理的依据。(办公室牵头负责,法规、电子政务机构配合)

2.实行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制度。认真落实《湖北省工商系统规范性文件制定和管理办法》,做好规范性文件的起草、审查、审批、公布、备案、监督和解释工作,拟制发的规范性文件事前要由法规机构进行合法性审查,未经审查或审查未通过的不得。(法规机构牵头负责,办公室、有关业务机构配合)

3.完善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严格执行《湖北省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规定》,各级工商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后,应当自之日起15日内报上一级工商机关和当地政府备案。备案机关自收到之日起60日内对报备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发现问题的,应当通知制定机关在60日内自行修改或撤销,在规定期限内未修改或撤销的,由备案机关作出决定予以撤销。(法规机构牵头负责,办公室配合)

4.建立规范性文件有效期制度。自2009年6月1日起,各级工商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应当以制定机关“规”字序列文件形式,并明确有效期。有效期最长不超过5年,未明确有效期的,其有效期为2年,期满后自动失效,仍需继续执行的,按照相关程序重新公布实施。(办公室负责,法规处配合)

5.建立规范性文件清理制度。各级工商机关每2年要对规范性文件进行一次清理;新的法律、法规、规章出台后,要及时进行专项清理;对备案机关认定和投诉、举报存在问题的规范性文件应当及时审查清理;对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规范性文件要予以修改或者废止,及时纠正违法或不当的抽象行政行为。清理工作结束后要向社会公布继续有效、废止和失效的规范性文件目录。(法规机构牵头负责,有关业务机构配合)

(四)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行政执法效能

1.规范行政执法主体资格。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工商总局《工商行政管理执法证管理办法》和省工商局相关规定,做好全省工商系统在岗公务员执法证件资格培训、考试和发证工作,分级建立健全动态化的执法证数据管理库,加强执法证件管理,落实行政执法人员主体资格制度。没有取得执法资格的单位和人员,不得从事行政执法活动。(法规机构负责)

2.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按照能宽则宽、能放则放的要求,通过委托等方式进一步下放行政许可、行政审批权限;按照相对集中、高效便民的要求,实行“一个窗口”对外服务,积极推行“一审一核制”、“首办负责制”,提供“一站式”服务、“一条龙”审批。(登记注册机构牵头负责,有关业务机构配合)

3.积极推行电子政务,逐步实行网上办公。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步伐,以市场主体登记注册、信用分类、执法办案、消费维权、信息公开网上办公为突破口,逐步将网上办公范围扩大到市场监管、商标监管、广告监管、合同监管和政务管理等领域,逐步实现工商监管执法的网络化、信息化。(电子政务机构牵头负责,各业务机构配合)

4.规范行政处罚行为。严格执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和省工商局《行政强制行为规范》、《实施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暂行规定》,规范执法办案程序、行政强制措施使用和自由裁量行为。建立行政处罚执行工作规范和案件回访制度,定期开展行政处罚案件质量评查,提高执法办案质量和水平。(公平交易机构负责)

5.制定工商行政管理执法程序规则。国家《行政程序法》出台后,依据法定职责和程序,及时研究制定全省工商系统行政执法程序规则,保障各项法定程序得到严格执行。(法规机构牵头负责,有关业务机构配合)

(五)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有效化解社会矛盾

1.建立健全12315行政执法体系。加强12315网络建设,研究制定《全省工商系统12315工作规范》,创建12315消费维权和行政执法品牌,充分发挥其消费维权和执法监管功能,形成“即时响应、快速受理、统一调度、依法处理、信息反馈、绩效评估”的工作机制。(消保机构牵头负责,公平交易机构配合)

2.探索建立行政指导工作制度。充分认识和发挥行政指导在行政执法监管中的积极作用,实现合法、合理、和谐监管。研究制定全省工商系统??方式、形式、程序、监督与救济等,在监管执法中做到刚柔相济,通过行政指导缓解监管执法矛盾,努力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法规机构牵头负责,各业务机构配合)

3.积极开展行政调解,化解消费纠纷。切实加强消费者申诉、举报处理工作,杜绝申诉、举报处理不作为行为,充分发挥行政调解在解决消费纠纷中的作用,正确处理行政调解与行政处罚的关系,二者不能互为代替。(消保机构牵头负责,有关业务机构配合)

4.充分运用行政复议调解、和解手段,化解行政争议。认真贯彻落实《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有关规定,在行政复议过程中灵活运用行政调解手段或者促成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有效解决行政争议。(法规机构负责)

5.认真做好信访工作,妥善处理来信来访。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信访条例》,畅通信访渠道,向社会公布信访工作机构的通信地址、电子信箱、投诉电话、信访接待、信访查询等相关事项,按照规定程序和时间要求做好信访事项的受理、办理、答复、督办、复查、复核等各环节工作。对重大、复杂、疑难的信访事项,可视情况举行听证,对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信访事项,要引导当事人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严格落实信访工作法律责任。(办公室牵头负责,有关业务机构配合)

(六)完善监督机制,强化行政行为监督

1.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制”。在全省工商系统深入推进和完善行政执法岗位责任制、执法评议考核制、执法责任追究制。按照职权法定原则,根据法律法规“立、改、废”动态变化情况,及时梳理和更新执法依据,明确工商机关执法职责;各地根据机构、人员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和落实执法机构、执法岗位、执法人员的行政执法职责;建立和完善各级各类行政执法评议考核标准和评分细则,分级分类组织开展年度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将评议考核结果作为年度工作目标和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按照有关规定,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加大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力度。(法规机构牵头负责,办公室、人教、监察、消保、登记注册、公平交易等机构参与,其他业务机构配合)

2.加强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层级监督。认真贯彻实施《行政复议法》和《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畅通行政复议渠道,努力把行政争议化解在基层。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在层级监督、解决行政争议、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行政复议,纠正违法或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定期开展年度行政复议办案质量评查,提高行政复议办案质量和水平。(法规机构负责)

3.改进行政处罚案件核审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工商总局《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和省局贯彻实施意见,加强和改进案件核审工作,强化内部监督,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法规机构牵头负责,有关业务机构配合)

4.加强执法监督检查。按照有关要求,组织开展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年度专项执法检查,通过执法检查,监督法律法规的全面贯彻执行,促进依法履职和职能到位,对行政执法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研究制定措施,及时督促整改,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法规机构牵头负责,有关业务机构配合)

5.积极推进工商政务信息公开。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建立健全各级工商机关政务信息公开工作制度,及时编制、更新、公布《信息公开指南》和《信息公开目录》,准确界定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不予公开信息的范围。属于主动公开的信息,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方式和程序进行公开,确保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对依申请公开的信息,要按照规定程序做好受理、办理、答复工作。对不予公开的信息,要严格执行有关保密规定,防止失密、泄密事件发生。坚决杜绝政务信息公开行政不作为行为。(办公室负责,电子政务、有关业务机构配合)

6.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各级工商机关要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虚心听取意见和建议,做好有关提案办理工作;自觉接受监察、审计等部门的专门监督,履行其监督决定;自觉接受司法监督,积极出庭应诉,履行人民法院的生效判决和裁定;严格执行国家行政赔偿和补偿制度,保障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动采取多种形式为各种监督提供途径和平台,对各方监督反映的问题,及时调查,依法处理。对社会影响较大的问题,及时将处理结果向社会公布。(监察机构牵头负责,办公室、法规机构按分工负责,其他业务机构配合)

(七)转变行政执法理念,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1.端正行政执法理念。努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进一步确立“合法行政、合理行政、和谐行政”、“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程序正当、高效便民”、“教育在前、处罚在后”、“刚柔相济、人性执法”等行政执法理念,自觉端正执法指导思想。(各业务机构按照分工负责)

2.正确处理监管与发展的关系。监管是手段,发展是目的。在执法实践中,要始终坚持把服务科学发展放在首位,寓监管于发展之中,寓执法于服务之中,做到执法与服务统一、处罚与教育互济、打击与保护并重、过错与处罚相当。通过监管执法,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各业务机构按照分工负责)

3.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各级工商机关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用法守法,坚持领导干部集中学法制度,积极推进和落实领导干部任职前法律知识考查和测试制度,提高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坚持分级分类培训制度,采取灵活多样形式加大干部队伍培训工作力度,通过新法新规培训、法律知识竞赛、网上培训考试、疑难问题研讨等方式,以考促学,以案说法。组织开展不同形式岗位练兵竞赛活动,建立领导干部和执法人员学法用法考核制度,探索建立各类执法岗位任职资格制度,积极组织开展各级各类“岗位执法能手”评选表彰活动,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人教机构牵头负责,法规、有关业务机构配合)

4.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各级工商机关要深入持久地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制定和落实年度普法工作计划,面向各类市场主体、面向广大消费者、面向社会各界,以“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4·26知识产权保护日”、“12·4法制宣传日”为契机,广泛开展工商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大力推进法律“进机关、进社区、进乡村、进校园、进企业、进单位”等“六进”活动,为工商部门监管执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法规机构牵头负责,有关业务机构配合)

5.加强法治工商文化建设。结合工商部门实际,积极研究探索法治工商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形成特色鲜明的法治工商文化。(法规机构牵头负责,有关业务机构配合)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省工商系统法治工商建设是事关全局的大事,各地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法治工商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把法治工商建设摆上重要位置,并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来抓。各级工商机关要成立由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法治工商建设领导小组(省工商局法治工商建设领导小组名单见附件),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法规机构牵头抓、有关机构配合抓的工作格局。

(二)明确工作职责。法治工商建设涉及到全省工商系统的方方面面,必须举全系统之力齐抓共管。在法治工商建设领??切协作、各业务机构积极配合,共同完成各项任务。法规机构抓好组织协调和执法监督,监察机构抓好作风纪律和执法效能,人教机构抓好干部培训和队伍建设,业务机构抓好业务制度建设和工作落实,真正使全省工商系统的监管执法工作做到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

(三)积极开展创建活动。各级工商机关要根据本实施意见确定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和工作要求,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定具体的创建工作方案,深入广泛地开展法治工商创建活动。县级以上工商局创建面要达到100%、基层分局(所)创建面不低于80%,经过5年的努力,80%以上的市州县工商局达到创建工作目标要求。

(四)强化检查考核。各地要加强对法治工商建设的工作指导和检查考核,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把法治工商建设作为共性目标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内容进行考核。各级工商局在每年12月10日前,以本级局正式文件形式向上一级工商局和同级政府报送当年度法治工商建设工作情况报告,情况报告包括创建工作进展情况、主要成效、突出问题和下一步安排。省工商局制定《全省工商系统法治工商建设考评办法和验收标准》,建立分级考评验收工作制度,按年度对各地法治工商建设情况进行通报。

(五)表彰先进单位。为推动法治工商创建活动扎实有效开展,省工商局适时召开现场会,总结推广创建工作经验,表彰一批“法治工商建设示范单位”。从2011年开始,省工商局按年度对市州县工商局进行考评验收,对考评验收优秀单位授予“法治工商建设先进单位”称号。

(六)加强舆论宣传。在法治工商创建活动中,各地要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的作用,加强与新闻媒体联系协作,大力宣传法治工商建设的意义作用、经验做法和先进典型,总结推广经验,扩大社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