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人才加强培养工作意见

时间:2022-02-03 10:09:00

导语:技能人才加强培养工作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技能人才加强培养工作意见

一、统一思想明确进一步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任务

(一)进一步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培养和造就数以万计的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是新形势下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就业的重要手段,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市技术工人队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都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少工业园区和行业出现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的现象,已成为制约我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和阻碍产业升级、结构性调整的“瓶颈”。各级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必须深刻认识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进一步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作为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任务来抓,列入议事日程,纳入本地、本行业和本企业经济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全力组织实施,努力开创我市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新局面。

(二)进一步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方针,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大力实施“双创”战略,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重点,以提高劳动者素质为根本出发点,以市场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企业为宗旨,统筹社会培训资源,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建立健全技能人才培养机制、评价体系并形成合理的工作格局,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

(三)进一步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目标任务。力争用5年时间,建立起以职业教育培训为基础,高级技工教育为依托,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职业技能培训教育体系,以能力业绩为导向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与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相互衔接的政策法规体系。形成年技能培训30万人、考核鉴定20万人,技能型人才输出15万人的能力。力争高技能人才在全市技术工人队伍中的比例达到25%,中级技工比例达到45%,初级技工占30%,初步形成初级技工、中级技工、高技能人才比例基本合理的格局。

二、强化措施构建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四)实施技能人才培养专项计划。为加快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不断提高我市企业的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为我市打造现代制造业基地提供技能人才保障,从2009年起在全市实施以下政府资助技能人才培养计划。

(1)青年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按照政府指导、企业主导、行业配合、学校参与、社会支持、个人努力的原则,以提高青年技术工人的技术技能水平、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加快技术技能型、知识技能型和复合技能型青年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依托企业、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高职院校、社会力量开展培训,由政府组织,每年招收3000名,年龄在40岁以下生产和服务一线工作的技术工人和技工学校、普通中专、职业高中毕业生及高等院校毕业生,进行为期一年的高级技能专项培养。培训期满后,由劳动保障部门统一安排,实施专场考核,对获得由国家颁发的相应职业高级技能(三级)职业资格证书的培养对象,由政府一次性给予2000元培训补助代金劵,培训考核鉴定合格人员凭代金劵和资格证书到劳动保障部门领取培训补贴,补助经费在促进就业资金中支出。培训方向围绕产业结构升级,技术改造,岗位规范要求,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实行校企联合、产教结合和企业办校等,采取“订单培养”、“定向培养”,建立“教学车间”、“教学工厂”等方式,开展培训,同时实施积极有效的激励措施,鼓励青年高技能人才主动在我市工业园区内的企业就业,通过青年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高端拉动,培养一支适应我市经济发展需要,结构合理、梯次发展的青年高技能人才队伍。

(2)紧缺技能人才培养政府资助计划。以满足我市工业园区高技能人才需求为重点,按照“以需求为导向、以项目为抓手,政府引导、市场推动”的原则,实施“紧缺技能人才培养政府资助计划”,培养目标为技师,高级技师,以全面满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对紧缺技能人才的需求。紧缺技能人才目录由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建立企业技能人才需求和紧缺技能人才预测机制,实行动态预测,每年年初会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结合大中型企业、人力资源市场、各工业园区用工需求,选择10个左右紧缺职业(工种),按照企业实际需求量,由劳动保障部门委托的相关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开展培训,项目培训考核结束后,由培训机构凭鉴定考核通过人员名单到劳动保障部门申报,经审核批准后,由政府按每培养一名技师、高级技师给予2000元左右的培训补贴代金劵,培训机构或鉴定合格人员凭代金劵和资格证书到劳动保障部门领取培训补贴。“紧缺技能人才培养政府资助计划”补贴经费在就业资金中专项列支,政府专项资金资助的紧缺人才具体培训项目及资助办法每年与《*市紧缺技能人才职业(工种)目录》一并对外公布。

(3)工业园区定向对接培训计划。以满足我市工业园区骨干企业及国有大中型企业技能人才需求为重点,为其新招工人开展上岗前的初级技能培训。由劳动保障部门与经贸委会同有关单位,根据工业园区企业用工需求,采取公开招投标的方式,择优选择培训机构开展定向对接培训,培训结束后,取得该培训专业(工种)国家职业资格初级技能等级证书并与企业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由政府按400元/人的标准给予补贴,补贴经费在就业专项经费中列支。

(4)能力促就业(创业)培训计划。全面落实职业培训鉴定补贴政策,形成惠及城乡劳动者的职业培训体系,大力实施能力促就业和能力促创业计划,充分发挥就业专项资金和失业保险基金促进就业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对企业分流人员、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和农村转移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及创业实训,帮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提高就业(创业)竞争力和稳定性。完善培训补贴政策,丰富补贴培训品种,提高培训补贴标准,提升培训层次,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及有效性。扩大职业(创业)培训补贴范围,逐步将所有具有创业就业愿望和培训需求的劳动者纳入职业(创业)培训范围,广泛动员社会各类职业培训机构积极参与,将政府培训经费与培训合格率、就业率结合起来,采用招投标和发放培训券方式,全面实施就业(创业)培训,不断提升城乡各类劳动者的就业转换能力及创业能力,实现城乡就业从数量就业到素质就业的转化,进一步缓解就业压力,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不断充实技能人才储备。

(五)整合资源,建立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充分利用高等职业院校及大型骨干企业的资源优势,调动院校、企业及政府的积极性,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趋势,整合优质资源,统筹规划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充分发挥企业培训主体的重要作用,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开展技能提升和岗位培训,积极推广名师带徒措施,指导企业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的实施,积极推进岗位成才工程,有条件的企业,要建立名师工作操作站,促进岗位成才。同时,动员全社会各类资源参与,选择实习设备先进、师资力量雄厚、办学成果显著的职业院校,加快建立校企合作机制,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逐步建立结合本地产业结构特点和经济发展方向,以地方支柱产业技术工种为核心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实行动态管理,市级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每两年进行一次复评。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加大对示范基地建设的政策和经费扶持力度,通过发挥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在本地区、本行业的带动作用,提高企业职工技能水平和整体素质,扩大各类职业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规模,整体推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逐步在我市形成中部地区汽车制造、光伏LED、医药食品、新型材料、纺织服装、电子电器等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六)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工会组织和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大力组织开展企业职工、职业院校师生和社会各方面人员参加的职业技能竞赛,不断提高竞赛的技术含量和技能水平。要大力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职业技能竞赛、练兵比武及技术攻关、拜师学艺、观摩研讨、科技交流等活动,不断发现和选拔不同行业和职业领域具有高超技能的人才。要继续做好中华技能大奖、省(市)优秀高技能人才、突出贡献人才等优秀高技能人才的评选表彰工作,拓宽技能人才成长渠道,使一大批技能人才能够脱颖而出。

三、完善机制健全技能人才评价体系

(七)积极推动企业技能人才评价试点工作。各地、各部门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积极推动企业技能人才评价试点工作,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推进企业技能人才评价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人社厅发[2008]39号)的要求,加快建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符合市场需要,企业认可,更科学、客观反映技能人才水平的企业技能人才评价新体系。要充分发挥企业技能人才培养评价工作的主体作用,支持和鼓励企业积极探索既科学又符合企业实际的职业技能鉴定模式,对掌握高超技能,并在国家级、省级技能竞赛中获得主要名次的优秀人才,可破格或越级参加技师、高级技师考评。各试点企业要合理使用职工教育经费,建立相应的组织实施机构,健全规章制度,鼓励职工岗位成才,形成培训、考核与使用相结合并与待遇相联系的企业技能人才激励机制,进一步促进我市技能人才的成长。

(八)高起点建设公共实训考核鉴定中心。加强政府统筹,科学规划,整合现有资源,合理布局,根据我市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围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充分利用*地区各类高职、中职、技校及大型企业的优质资源,根据特点优势,择优确定公共实训考核鉴定中心。同时,利用*职业技能实训考核鉴定中心现有教学实训设施及设备,改造建设二个公共示范实训基地。一是现代服务业实训基地,改造位于青云谱区的原*市技工学校,规划建设旅游商贸、服装艺术、现代物流、创意技术四个中心,相关专业实训室16个,共计4000平方米,形成可同时容纳1000人的培训规模;二是先进制造业实训基地(技师学院),改造位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原始纺织机械厂,规划建设机械加工、数控技术、焊接与汽车技术、电子电工技术四个中心,相关专业实训车间3个,共计42亩,形成可容纳2000人的培训规模。建成后的公共实训基地突出公共实训和技能鉴定的核心功能,面向*地区各类职业院校、社会培训机构和企业开放,发挥公共性、示范性和辐射性特点,实现职业培训资源配置的合理化,资金投入的集约化,技能鉴定的标准化,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使之成为高校师生的技能实习基地,企业员工素质提升的培训基地,对社会急需的紧缺性专业及新兴产业的前沿性专业开展培训和鉴定,全面提高我市技能人才的实训考核水平。

(九)扩大职业资格证书覆盖范围。逐步将覆盖范围扩大到各类所有制企业和个体劳动者,同时,将各类职业院校毕(结)业生、各类职业培训机构的学员纳入职业鉴定范围,实行双证就业。对有资无证的技能人才进行全面梳理,核发职业资格证书。用人单位招收、录用职工,凡属于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控制职业(工种)的,必须从取得相应学历证书或职业培训合格证书并获得相应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中录用,属于一般职业(工种)的,优先从取得相应职业学校学历证书、职业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中录用。职业介绍机构要把落实就业准入制度作为一项基本工作要求。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大对就业准入制度执行情况的监察力度,对违反就业准入规定的要限期纠正并按规定处罚。

四、落实待遇形成对高技能人才的有效激励

(十)健全技能人才激励机制。各用人单位要进一步健全完善专业技能岗位激励机制,根据所在单位经济效益和所任技能岗位,科学测定专业技能工资标准。效益工资或奖金的分配系数应向专业技能岗位倾斜。要合理拉开高级专业技能人才与普通职工的工资收入差距,对做出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给予重奖。高级技师的退休年龄可根据生产需要和本人身体的实际状况予以适当延长。企业要根据职工技能等级水平和贡献大小,合理安排使用,在确定岗位工资时,充分考虑技能水平,可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技能津贴等分配形式,对有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可以参照经营者收入确定其收入水平,也可实行股权和期权激励。凡通过劳动保障部门考核取得相应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并被聘用的,享受对应的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同等工资待遇,中级工(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工(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分别享受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的同等工资福利待遇。并根据企业经济效益及本人技术等级的提升相应调整工资福利待遇。高级技工学校高级班毕业生到企事业单位和国家机关工作的(不含事业单位和国家机关编制人员),在使用、工资福利等方面与大专学历人员同等对待。对获得全国、全省、全市技术能手称号的人员,可破格晋升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对符合劳动模范基本条件的技术能手,优先推荐参加省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评选。有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可申报市政府特殊津贴。

(十一)完善高技能人才补充社会保险。对获得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用人单位在办理基本养老基础上,可为其办理补充养老保险。参加补充社会保险企业年缴费额不超过本人年工资总额的百分之四部分,可进入企业成本,享受税收减免优惠政策,进入个人帐户。对企业有重大贡献的高技能人才,可将一次性奖励基金划入补充社会保险,进入个人帐户,用于对高技能人才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补充。高技能人才在不同统筹区域间流动,社保经办机构要及时为其转移养老保险关系,接续养老保险,前后缴费年限和个人帐户合并计算,对从乡镇流向城镇的,可参加城镇的基本养老保险,按规定缴费达到退休年龄的享受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对引进的高技能人才,社保机构要及时办理接续养老保险关系手续,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后,前后缴费年限和个人帐户合并计算。

(十二)建立首席技师政府奖励制度。为充分发挥优秀高技能人才的带头人作用,提高技能人才的待遇地位,调动广大技能劳动者学技术、比贡献的积极性,推动企业加快技能人才培养。每三年在全市各级各类所有制经济、社会组织中,对具有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以上职业资格,且具有高超技能水平、良好职业道德、丰富实践经验,在本行业或领域中技术水平拔尖、业绩贡献突出、影响带动作用较大、得到业内认可的高技能人才,进行首席技师评选,采用所在单位、行业(协会)推荐和个人自荐或群众举荐的方式,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负责具体实施,每次评选10名左右“*市首席技师”,对于评选出的首席技师,由政府发给一次性奖励经费5000元,奖励经费在促进就业资金中列支。

五、增加投入建立技能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

(十三)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各级财政在每年的财政预算中,要安排足够的资金用于发展当地的职业教育和培训,要确保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应当不低于30%。各类企业要依照《*市职业教育条例》要求,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提足教育培训经费,用于开展企业的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术素质要求高、培训任务重、经济效益好的企业不少于2.5%。对自身没有能力开展职工培训,以及未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的企业,政府可依法对其职工教育经费实行统筹,由劳动保障等部门统一组织培训服务。各级财政要从促进就业资金、行业、企业征收的职工教育经费及农村劳动力培训资金中安排专项资金,用于高技能人才津贴、工业园区大型招商引资项目开工新招工人的培训、培训园区及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缴纳了基金的企业在职职工的培训及下岗失业、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培训。

(十四)完善高技能人才引进政策。放宽高技能人才落户条件。对45周岁以下具有技师以上职业资格和35周岁以下我市急需的具有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高技能人才,以及获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高级技工学校应届毕业生,可作为紧缺人才引进,凭与用工单位签订的《聘用合同》及在本市工作满一年的证明(以*市社会保险管理处出具的缴纳社会保险费证明为准),办理进昌落户手续,紧缺职业(工种)目录由市劳动保障部门定期公布。办理正式调动手续引进到我市落户的高技能人才,其配偶和未成年子女可随迁落户,其子女就读可享受当地居民子女同等待遇。对按规定引进到财政拨款事业单位工作,且聘期在5年以上的高技能人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从市人才引进奖励扶持基金中安排安家补贴,引进到企业或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工作的高技能人才,由用人单位参照上述标准给予安家补贴,安家补贴计入企业成本,在税前列支。鼓励引进的高技能人才以技术、专利入股,以专利、发明、技术、资金等要素参与分配,分配比例由受益单位与本人按有关规定协商确定,鼓励引进高技能人才以高新技术成果采取投资、入股等方式参与经济开发和收入分配,比例可达40%,另有约定的按约定。

六、加强组织营造技能人才成长环境

(十五)加强对技能人才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牢固树立科学人才观,把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整个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抓紧抓好,纳入人才资源整体性开发规划。要成立相应工作机构,建立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各县(区)党委和政府每年至少要听取一次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汇报,研究解决相关问题,提出相关工作要求,做好技能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形成有利于技能人才成长的机制和环境。使技能人才“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流得动”。

(十六)建立技能人才工作责任制。各级政府要建立和完善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责任制,对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实施量化考核,将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组织部门牵头,劳动保障部门要做好技能人才的培训规划、业务指导、政策保障、证书核发和监督检查等工作;发展改革部门要将高技能人才培训和使用的目标计划纳入年度经济社会发展计划;财政部门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确保技能人才培训资金的投入;市教育部门要将所属高等职业院校中相关专业(工种)纳入技能人才培训范围,提高毕业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技能素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要充分发挥群团的桥梁纽带作用,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和培训场所,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竞赛、岗位练兵和技术创新活动,提高广大职工的技能水平。其它有关部门要履职尽责,协调配合,全力推进技能人才培养工作。

(十七)强化高技能人才培养舆论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新闻媒体和宣传途径,大力宣传技能人才的重要作用和突出贡献,着力宣传技能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政策措施,宣传各行业的技术能手和技术标兵事迹,在全社会营造尊重技能人才,争当技术标兵的良好氛围,使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同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一样受到社会的广泛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