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意见
时间:2022-01-27 02:58:00
导语: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指导思想
按照建设公共财政和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的要求,合理调整和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实行“乡财乡用县监管”,提高乡镇政府发展经济和增收节支的积极性,确保乡镇基本支出需求,减轻乡镇财政负担,防范和化解乡镇财政风险,促进乡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调整、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旨在适当调整财力分配格局,充分调动乡镇政府培植财源、组织收入和加强支出管理的积极性。在做到应收尽收的同时,把有限的财力用在确保乡镇职工基本工资发放、确保乡镇政权有效运转上。
(一)坚持统一政策、积极稳妥的原则。按照《预算法》和预算管理的法规、政策规定,从乡镇经济、财政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做到既积极稳妥,保持乡镇财政的实体地位不变,又要保证县、乡两级财政的正常、平稳运行。
(二)坚持财权与事权相统一的原则。按照乡镇财政改革后的职能定位,合理调整县乡政府财权与事权的划分,根据事权界定财权,使财权与事权保持对应,需上级承担或委托下级承办的支出应保障足额经费。
(三)坚持县乡利益兼顾的原则。既要保证县级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增强对全县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又要考虑乡镇的利益,尽可能的缩小县(本级)乡两级财政正常经费和人均财力的差距。
(四)坚持调动乡镇理财和推动经济发展积极性的原则。对乡镇招商引资、新办企业所增加的收入应全部留给乡镇;调动乡镇抓财源、抓收入的积极性,同时合理安排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五)坚持保障农村基层政权正常运转的原则。分类核定乡镇公用经费定额,逐步实现转移支付管理规范化,确保乡镇基本支出需要。
三、具体内容
2009年,我县对乡镇继续实行“核定支出、保障运转、收入上划、新增留用”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以“乡财乡用县监管”为核心,实行“预算,账户统设,资金统调,集中收付”的管理方式。
1.收入:乡镇实现的国税收入、地税收入、契税收入、非税收入,全部上划为县级收入,不再给乡镇下达收入指标。
2.支出:乡镇支出是指乡镇财政供养的人员工资、公用经费、税费改革转移支付等支出。
乡镇财政供养人员工资基数以上年年末工资标准为基础,根据人事部门增调资批件调整后确定,当年出现的增调资因素,年末由人事、财政部门共同认定,按实际增资额给予一次性补助。
公用经费实行包干使用的办法。根据幅员面积、人口、财政供养人口三项指数把乡镇划分为三个档次,按档次核定公用经费定额,分别为会发镇、天门乡24万元,德善乡、宝兴乡22万元,*镇、松南乡、伊汉通乡、大罗密镇20万元。
税费改革转移支付支出按照县对乡的补助标准核定,由县财政局报县政府审批。
3.新增税收收入返还:乡镇通过招商引资、新上的生产加工型企业所增加的税收收入,地方留成部分经国税局、地税局、财政局共同认定后,予以返还奖励。返还比例按地方留成100%核定。
4.引进税收收入返还:乡镇引进的税收收入,地方留成部分经国税局、地税局、财政局共同认定后,予以返还奖励。返还比例按税种分别核定:增值税返还60%,所得税返还60%,营业税等地方税种返还60%。县直机关及经济开发区参照此项政策执行。
5.非税收入返还:乡镇实现的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产变价收益、土地承包收入、草原承包收入、上缴利润等非税收入,按实际入库数的70%予以返还。
四、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的配套措施
(一)加强乡镇财政预算管理。以“乡财乡用县监管”为核心,实行“预算,账户统设,资金统调,集中收付”的管理方式。从预算编制、执行到决算应严格执行《预算法》的规定,促进乡镇财政预算逐步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同时,充分发挥乡镇预算的作用,组织好乡级收入,合理安排乡级支出,确保乡镇机关正常运转和各项事业的发展。
(二)加强乡级财源建设。把乡级财源建设、财政收入完成情况作为县对乡镇考核的依据,纳入全县目标管理的重要内容,严格执行县对乡级财源建设考评实施细则。
(三)新增收入、引进税收认定。由县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共同负责,加强配合协调,共同做好乡级新增收入、引进税收的认定工作,严把审核关,防止弄虚作假。
(四)非税收入管理。加强非税收入的管理工作,乡镇实现的非税收入要及时缴入县级财政非税收入专户,对于坐收坐支非税收入、搞资金体外循环的乡镇,一经发现,资金全额上缴,不予返还。
- 上一篇:工业保增长促发展攻坚战工作意见
- 下一篇:农村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