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建局和谐社区创建意见
时间:2022-01-26 05:46:00
导语:城建局和谐社区创建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基本原则
(一)坚持结合实际、重在实效的原则。开展创建活动要紧密结合本街道、本社区的实际,在认真总结分析和谐社区建设工作基本情况的基础上,研究制定适合本社区实际的工作思路和方法。要因地制宜,勇于实践,广辟途径,求真务实,扎扎实实、富有创造性地开展创建活动,形成各具特色的示范社区。
(二)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原则。把服务居民、方便居民、造福居民作为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社区居民的共同利益为导向,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生活需求,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群众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促进人与人、人与社区、人与自然的和谐。
(三)坚持相互配合、全面推进的原则。和谐社区创建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和参与。要围绕创建标准,按照职能要求,突出各自工作重点,强化上下之间、横向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形成各负其责、相互配合、齐抓共管、整体联动、全面推进的格局。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服务居民为重点,以居民自治为方向,以维护稳定为基础,以文化活动为载体,以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为关键,以人为本,服务群众,造福群众,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各种社会群体和谐相处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三、总体目标
创建活动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开展创建活动,把社区建设成为“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和谐社区。
---居民自治:社区各项民主制度健全、规范,社区党组织核心领导作用得到发挥,居民群众在基层经济、政治、文化和其它事务中切实能够当家作主,形成党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居民自治机制。
---服务完善:社区服务设施、服务项目、服务手段齐全,能够为社区居民个性化的需要提供满意的服务。
---管理有序:社区各种组织健全,职责明确,体制合理,民主协商机制、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共建机制健全,各种家庭、不同人群和谐相处。
---环境优美:社区内建筑、绿化、垃圾分类、污水处理、能源利用等符合环保要求,居民普遍具有较强的公德意识、环保意识,人人养成节约、环保、卫生的良好习惯。
---治安良好:群防群治网络健全,社区安全防范体系完善,社区秩序井然,居民群众安居乐业。
---文明祥和:社区居民群众崇尚学习,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普遍开展,学习型家庭、学习型楼院普遍建立,社区居民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得到倡导和推行。
研究制定我区现阶段和谐社区、和谐单位、和谐楼院、和谐家庭的示范标准。按照《关于开展“建设和谐社区示范单位”创建活动的通知》(津社建协办[20*]3号)的要求,积极开展创建和谐社区示范单位活动。通过开展创建活动,使我区20*年80%以上的社区达到天津市示范社区的标准,70%以上的街道达到天津市示范街道的标准,我区达到天津市示范区的标准。20*年,全区再经过一年的努力,确保全部社区都达到示范社区的标准,十个街道全部达到示范街道的标准,并不断总结经验,逐步提高创建水平。
四、主要任务
(一)完善社区组织管理体系,促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在社区建立起以社区党组织为领导核心,社区自治组织为主体、社区民间组织为依托、社区居民和社区单位广泛参与的社区组织体系,积极探索适应和谐社区建设的社区民主自治新模式,不断提升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
坚持民主选举原则,健全社区民主选举规章制度。要逐步扩大社区居委会直接选举比例,不断扩大社区居委会直接选举的覆盖面,保障居民群众的选举权。在2009年居委会换届选举中扩大直选、海选比例,争取全部社区实行直选,10%的居委会实行海选。完善居务公开制度,把居民群众关注和涉及居民利益的办事制度、办事程序公之于众,保障居民群众的知情权;完善居民会议制度,保障居民群众的参与权;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组织居民有序开展监督评价活动。积极推进居民自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形成社区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社区居民自治机制,逐步实现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
(二)加强社区服务网络建设,拓宽社区服务领域
在充分发挥区级社区服务中心辅射和指导作用的基础上,加快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每个街道建立一个500-1000平方米的集社区政务受理和社区服务为一体的“一站式”服务中心,积极推进“一站式”服务,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社区居委会要充分发挥志愿者和社区民间组织的作用,重点开展面向烈军属、低保户、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服务对象的公益性、互助性服务。
要创新社区服务方式,针对不同需求,采取有偿、低偿、无偿的服务方式,大力开展商业服务进社区工作,为社区居民提供便利的生活服务。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每个街有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计划生育咨询服务站,每一万以上人口,居民步行15分钟距离,设一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满足群众看病就医的需求。探索居家养老新模式,加强社区“老年星光之家”等设施建设,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创造条件。规范和扩展社区物业管理、法律、家政、咨询、文化娱乐等服务领域。
(三)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社区管理服务水平
进一步加大对社区建设的投入,建好老年活动中心、社区图书室、居委会办公室、社区服务站。2年(20*-20*)内全区社区办公服务用房面积达到100平方米以上。2010年前,经过改造后的旧楼区社区服务设施达到200平方米以上(独立一处)。新建社区达到400平方米以上,要有社区活动设施和一处50平方米以上的单体活动空间。
(四)加强社区就业服务,实现充分就业
加强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强化信息化建设,到2010年基本实现区、街、社区三级网络信息资源共享。通过提供就业再就业咨询、培训和社区公益性岗位开发等,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和援助。结合居民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开发就业岗位,挖掘社区就业潜力,提高就业稳定性。探索建立信用社区、创业培训与小额担保联动机制,为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创造条件。建立就业与行业保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联动机制,促进和帮助享受失业保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相关人员尽快实现就业。不断开展“充分就业社区”的创建工作,使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人员基本实现就业,到2010年使充分就业的社区达到70%以上。
(五)加强社区保障和救助,促进社会公平
建立社区救助长效机制,完善最低生活保障、优惠政策、灾害救济、季节救济、社会互助为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做好低保和劳动保障工作的基础上,加强宣传引导,强化社会各界的慈善意识,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开展慈善救助活动。拓展救助渠道,通过政府投、社会助、个人捐等形式,建立“河北区社会救助应急专项基金”,建立经常性的包保服务机制、突发事件应急救助机制、医疗救助机制,努力推进社区救助工作的经常化和社会化。加强残疾人工作,以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为载体,依法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确保不让一家一户过不去,努力实现社会公平。
(六)加强社区公共安全服务,创建安定有序的生活家园
深入开展基层平安创建活动,建立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社区防范机制和防控网络。大力实施社区警务战略,加强社区警务室建设,所有社区都要实现“一区一警”。组织开展以社区保安、治安员为主体,专职和义务相结合的巡逻守望、看楼护院等活动。建立及时有效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监外执行人员和有不良行为青少年的帮助、教育和转化工作。做好社区消防工作,提升社区消防安全水平。加强社区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减少相关手续,取消不合理收费,为流动人口提供优质服务。
(七)加强社区和谐文化建设,提升社区居民素质和文化品位
要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文明道德风尚,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全面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发展社区教育。落实《河北区关于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实施方案》,建立健全社区教育三级办学网络。逐步形成以天津城市职业学院为龙头,以社区学校为骨干,以市民学校为基础,以现代远程教育手段为补充的三级社区教育网络。在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基础上,各街建立社区教育学校,每个社区都要有一所对口的学校,作为开展社区教育基地。充分利用社区内现有各类教育资源,采取“横向联合、纵向沟通、向市民开放”等方式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使现有的教育资源在社区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力争今年成为天津市社区教育实验区,两年内达到全国教育实验区标准,三至五年内使我区的社区教育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培养居民的法制意识、诚信意识、互助意识,全面提升公民素质。要特别加强对社区未成年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充分利用我区觉悟社纪念馆、梁启超纪念馆、河北区国防教育园等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对社区青少年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充分利用社区青少年学校,培养未成年人的法制意识,将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加强社区文化、体育服务。发展面向基层的公益性文化事业,逐步建设方便社区居民读书、阅报、健身、开展活动的场所。加强对社区休闲广场、演艺厅、棋苑、网吧等文化场所的监督管理。培育群众性文体组织,贯彻《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落实《天津市全民健身条例》,配置相应的健身器材,不断增强居民体质。到2010年,有条件的社区都要达到一校(市民学校)、一场(室外活动场地)、一室(文化活动室)、一径(体育健身路径)、一廊(宣传长廊)的“五个一”标准,全区95%以上的社区要建成文明社区。
(八)加强社区环境建设与管理,打造和谐的社区宜居环境
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为契机,继续搞好旧楼区综合整修,市容、市政园林等相关单位,到20*年对补建供热和就近连片的旧楼区实施综合整修61万平方米。每年投入必要资金进行维护保养。加强社区市容环境综合治理,形成条块结合、齐抓共管、整体联动的长效管理机制。切实搞好社区绿化、美化、净化,搞好垃圾分类处理、噪声污染治理、水资源的再生利用等工作,20*年基本达到生活垃圾收集密闭化,为居民群众营造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和谐社区建设的领导,拓宽思路全面推进
进一步加强和谐社区建设的组织领导。把和谐社区建设工作作为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项全局性、战略性任务来抓。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管理格局。要将和谐社区建设各项工作统一研究,统一部署,整体推进,分解目标,责任到人,加强对工作成效的综合考评和监督评议。
各成员单位和各街道办事处要把和谐社区建设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明确职责,积极制定和谐社区建设相关配套政策,强化服务意识,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与协作,形成整体合力,把和谐社区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建立三个工作机制,为创建和谐社区提供保障
1.建立社情民意汇集机制。社区是社情民意的“睛雨表”,也是反映居民诉求、协调各类关系的重要渠道。各个社区作为一个人大代表选区,要进一步密切社区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联系,通过社区恳谈会、对话会、社区论坛等形式,定期了解反映社情民意,建立起社情民意汇集的“绿色通道”,更好的发挥社区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
2.建立社区资源共享机制。制定《河北区行政、事业单位设施向社区开放的规定》,充分调动社区单位参与和谐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发挥社区单位人力、设施等资源优势,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为社区服务。形成社区党组织、居委会与驻社区单位、各种民间组织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实现社区工作社会化。要加大宣传力度,建立健全评估、奖励制度,对和谐社区共建先进单位给予以表彰。
3建立和谐社区建设投入机制。要把和谐社区建设纳入全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财政预算。在政府逐年加大对和谐社区建设投入的基础上,鼓励和引导社会投入,逐步形成政府投入为主、社会投入为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要落实天津市十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社区组织的工作用房、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改善居委会办公和服务条件,为构建和谐社区构筑载体,搭建平台。按照相关要求,解决居委会成员保险问题并逐步提高居委会成员和退养主任生活补贴及居委会办公经费标准。
(三)加强和谐社区理论研究和分类指导
加强对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的调查研究,与时俱进,以创新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充分发挥我区和谐社区研究会的作用,对和谐社区建设工作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寻求理论创新和观念上的突破,着力研究,不断探索新方法、新经验。
(四)抓好四支队伍建设,为构建和谐社区提供保证
1.抓好社区党员队伍。社区共产党员是和谐社区建设的主力军,要抓好社区党员队伍的建设和管理,要将广大党员通过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焕发出的积极性,融入到和谐社区建设中去,深入到为群众办实事的具体工作中去,渗透到社区居民自治管理的实践中去。通过开展党员在社区亮身份、树形象等活动,为居民办实事、办好事,充分发挥党员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2.抓好社区志愿者队伍。培育社区志愿服务意识,弘扬社区志愿服务精神。成立河北区社区志愿者协会,推行志愿者注册制度,积极动员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教师、青少年学生以及身体健康的离退休人员等加入志愿服务队伍,优化结构,壮大队伍。到2010年力争实现全区15%的居民参与志愿服务。建立志愿服务激励机制,使志愿者本人需要帮助时,能够及时得到志愿者组织和其他志愿者的服务。指导志愿组织和志愿人员开展社会救助、优抚、助残、老年服务、再就业服务、维护社区安全、科普和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不断创新服务形式,提高服务水平。
3.抓好社区工作者队伍。抓好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逐步提高社区工作者职业能力、专业水平,提高社区工作者的责任意识。积极开展社区工作者专业职务评定工作,不断优化社区工作人员队伍结构,提高社区工作人员专业化水平。组织开展对社区工作者的系统培训,加强对社区工作者的民主评议和考核,不断提高社区工作者的综合素质。
4.抓好社区民间组织队伍。支持和鼓励社区居民成立形式多样的慈善组织、群众性文体组织、科普组织和为老年人、残疾人、困难群众提供生活服务的志愿组织,使社区居民在参与各种活动中实现自我服务、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积极支持民间组织开展社区服务活动,加强引导和管理,使其在政府和社区居委会的指导、监督下有序开展服务。
- 上一篇:中学体育教育技术分析论文
- 下一篇:民政局思想教育整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