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实施意见
时间:2022-01-20 09:00:00
导语:市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实施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前提下,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年内流转率达到15%。选择部分乡镇建立土地流转中心,开展土地流转试点。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鼓励农民以出租、互换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激励机制,完善各级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机构,使农村土地承包更加制度化、法制化。
(二)创新农业经济区体制机制。以农业经济区核心区为主体,稳步推进乡镇体制改革。合乡并镇、优化职能,建立经济和社会管理统一的农业经济区管委会体制。重点推动于洪区九龙河现代农业示范区配套改革,加快苏家屯永乐、东陵祝家、新民大民屯等农业经济区体制改革步伐。
(三)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推动以整合乡镇推广站、组建区域中心站为主要内容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增强农技推广体系公共服务能力,加快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
(四)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认真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若干意见》,推行“3A”级规范社评选认证体系。积极培育畜禽、蔬菜、林果、花卉、食用菌等各种专业合作社。年内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00个。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促进现代林业发展。
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
(一)大力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推进龙头企业、优势企业兼并重组落后企业、困难企业,鼓励优势企业强强联合,促进关联企业、上下游企业联合重组。创新体制机制,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推进*电机、沈鼓集团、*机床、北方重工等企业实施战略重组,推进东药集团合资合作。充分发挥我市产权交易所作用,通过市场配置资源,鼓励企业主动寻找战略并购机遇。
(二)稳步推进公用事业企业重组。做优水务集团,加快境内外上市,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做强煤气集团,加快资源整合,实现股权多元化。加快推进与港铁公司的合资合作。
(三)积极推动国有企业上市融资。积极推进振兴环保等国有企业上市,培育沈鼓集团、北方重工、中北物流、副食集团等优势企业上市。推进机床集团、东药集团在核心资产上市的基础上,实现整体上市。调整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强化国有资产监管工作。
三、打破体制机制障碍,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一)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适时出台《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稳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扩大市场准入范围,实现全部公共资源对非公有制企业的开放。加强财税政策支持,扩大融资渠道,破解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
(二)完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支持科技创新型和创业型中小企业发展,进一步健全科技创新等公共服务平台。帮助中小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加快转型升级,引导中小企业为装备制造重点企业开展配套服务。健全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和担保风险补偿机制。设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补偿金,用于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贷款担保风险补偿。
(三)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强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现代服务业比重,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积极打造东北区域金融、物流、现代商贸、休闲旅游中心,提升中心城市聚集辐射和综合服务功能。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四、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一)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开展新一轮行政审批项目清理工作,确保我市保留的审批项目科学、合理、规范。深入探索审批体制改革,逐步实现政府部门涉企服务功能的整合。创新工作方式,简化审批流转程序,减少涉企收费。加快电子政务平台建设,实现网络资源共享、实时监控与监督管理,确保审批和服务行为规范到位。
(二)加大政务公开力度。拓展政务公开领域,以群众密切关注的问题为重点,有计划、分步骤地逐步公开政府信息。细化公开目录,扩大主动公开内容,减少依申请公开数量。在借鉴全国其他城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市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细则》。
(三)扎实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统筹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规范、发展、搞活事业单位。修改和完善事业单位机构分类改革实施意见和各项配套措施。积极稳妥地推进文化、卫生、教育等行业体制改革,调整涉及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加强对事业单位的审批管理和监督管理,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制度,对不符合规定的进行清理整顿。
五、深化财政金融体制改革,推进宏观调控体系建设
(一)推进财税管理体制改革。大力推进财政综合专项改革,进一步完善区、县(市)财政体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严格预算支出管理,控制一般性支出,继续加大对“三农”、就业等方面的支持力度。落实好增值税转型等国家财税制度改革政策。按照国家、省有关政策,及时取消或停征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
(二)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推进东北金融中心建设,加快制定东北金融中心战略规划、金融商贸开发区和金融街专项规划,适时出台扶持东北金融中心建设的政策措施。不断推进银政、银企对接和银团合作,支持*联合产权交易所做大做强。加快组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平台,指导并帮助经国家批准设立的开发区和沈北新区建设投融资机构。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三)完善投融资体制改革。适时出台《*市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加大政府投资力度,优化资源结构,进一步放宽社会资本投资领域,逐步完善投资中介服务管理体系,加强和改进投资监管。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和村镇银行,设立一批小额贷款公司,建立健全县域担保和投融资体系。积极争取国家装备制造产业投资基金落户*。探索发行企业、地方债券。
(四)稳步推进水价和环保收费改革。适时调整供水价格,推行非居民用水累进加价制度,实施污水、垃圾和排污等项收费改革。
六、深化社会领域改革,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一)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改善民生。扩大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制定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加快推进农民工参保。进一步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提高救助标准,加强住房、医疗、助学、供暖等专项救助,完善临时救助制度和应急制度,积极发展社会福利、优抚安置、慈善和残疾人事业。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对符合条件的城市低收入家庭购买经济适用房予以货币补贴、及时发放廉租房补贴,在全国率先解决城乡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
(二)积极推进各项社会事业改革。积极推进科技企业股改和挂牌工作,完善科技企业投融资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完成城区学校综合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升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水平。推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做好重大疾病防治工作,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深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发展,新建和改扩建一批公益性文化设施。
七、优化资源配置,推进*经济区建设
(一)加速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按照省政府统一部署,积极推进人口管理、交通、产业集群、电信、商贸物流、金融、房地产、旅游、环境治理一体化,加速实现经济区共同发展。
(二)落实相关规划。在落实好《*经济区总体发展规划纲要》的同时,还要做好《沈抚连接带总体发展概念规划》、《沈辽鞍营产业经济带发展规划》、《沈本产业经济带发展规划》、《沈阜产业经济带发展规划》、《沈铁工业经济带发展规划》的落实工作,使产业带尽快形成规模,并形成合理的区域分工。
(三)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启动一批重大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推进经济区公路、铁路、城际客运建设。深入开展*经济区招商引资工作,促进区域外向型经济发展。继续把沈抚同城化建设作为*经济区建设的突破点,加速推进沈抚连接带建设。
八、抓好改革试点,推进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
(一)积极争取将*经济区设立为新型工业化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国家发改委的指导下,在省政府的组织协调下,研究制定*经济区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方案,明确改革试验的目标和任务。积极做好申报的各项准备工作,选择适当时机,启动申报工作,争取得到国家的批准。
(二)积极开展开发区体制创新试点。在加强宏观管理的基础上,在经国家批准设立的开发区试点,下放土地开发、机构设置、规划审批和社会管理等项权力,并赋予这些开发区市级审批权限,实行封闭管理。
(三)深化沈北新区综合配套改革。在沈北新区内选择基础好、条件成熟的区域作为改革试验区的先导区,先行先试重大改革举措。不断完善投融资体制,加大融资服务平台建设力度。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新机制,大力推进土地集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进一步完善公务员与政府雇员相结合的选人用人机制,创新和完善工作目标绩效考评体系,探索建立干部人事管理新制度,不断激发干部潜力,提高行政效率。
九、加强组织领导,推进各项改革任务的全面完成
(一)提高思想认识。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0年的历程,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我市的改革仍处于攻坚阶段,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按照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各项改革措施,在改革的新起点上加大改革力度,力争在关系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二)加强组织领导。发展改革部门要加强对改革工作的总体规划和统筹安排,并通过建立部门间统筹协调推进改革的工作机制,加强对各项改革方案的制定和组织实施的指导与协调。各区、县(市)和相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改革工作的领导,对涉及面广、影响重大的改革,一把手要亲自抓,既要保证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顺利推进,又要使各项改革任务落到实处。
(三)明确责任分工。牵头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科学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实施步骤,强化工作责任。市政府相关部门要结合自身职能,积极配合牵头部门做好有关工作。各区、县(市)政府要采取多种形式,紧密跟踪、督促检查各项改革进展和落实情况,及时向市发改委报告。市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定期向市发改委通报本部门改革的进展情况。
- 上一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意见
- 下一篇:企业管理中有效沟通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