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区建设指导意见

时间:2022-01-11 08:25:00

导语:农业经济区建设指导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业经济区建设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财政增长和农民增收为目的,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以整合各类生产要素为手段,在已经形成一定产业规模的区域内,通过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放大产业规模,改善农村环境,实行全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快农业经济区建设步伐,确保县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走出一条富有*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二、规划目标

到2012年,规划发展13个各具特色的农业经济区(2009年重点建设3-5个),区域面积3094平方公里,占全市县域面积1/4,主导产业面积200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1/5。大幅提高农业经济区发展水平,使之成为促进县域财力增长和农民增收的新亮点,成为全市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区。

──农业经济区生产总值实现年均增长27%;主导产业产值突破150亿元,比2008年翻一番,占县域地区生产总值的5%;农民收入结构不断优化,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8%。

──东陵区、于洪区、沈北新区、苏家屯区的农业经济区产业发展上水平。突出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全面提升树莓、葡萄、食用菌、寒富苹果等设施农业、都市农业、生态农业发展水平,打造成为引领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的示范区。

──1市3县的农业经济区产业发展上规模。突出规模化、集约化生产,进一步扩大果蔬、花生、肉牛、蛋鸡等设施农业和高效特色产业规模,基本形成农产品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的发展格局。

三、建设标准

1.有发展规划。规划定位准确、布局合理,涵盖产业、环境、村屯改造等内容。

2.有主导产业。主导产业明晰、特色突出,主导产业收入占农业总收入的50%以上。

3.有产业规模。主导产业面积8万亩以上,或有同类养殖小区50个以上。

4.有专项资金。所在地区每年有专项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其中,东陵区、于洪区、沈北新区、苏家屯区各列支1000万元以上,1市3县各列支200万元以上,主要用于农业经济区基础设施建设。

5.有合乡并镇举措。至少覆盖2-3个乡镇,以管委会为主体的新的管理体制基本形成。

四、建设原则

1.有关区、县(市)是农业经济区建设的主体,市财政依据投入的专项资金规模,对东陵区、于洪区、沈北新区、苏家屯区实行5:5配比、对1市3县实行8:2配比,多投多配、少投少配、不投不配。

2.有关区、县(市)和部门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逐步推进农业经济区建设。对产业规划完整,产业基础较好,特别是对积极性较高、财政专项资金及时到位的农业经济区,市财政优先支持。

五、保障机制

1.市、区两级用于促进农业发展的引导性资金优先向农业经济区倾斜,产业项目优先享受各级政府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相关政策,重大项目一事一议;每年市财政安排的1.2亿元环境建设资金,70%用于农业经济区路网、环境整治、村屯改造等项目;每年国家及省、市农业综合开发资金30%以上、农业基本建设资金20%以上、水利资金1500万元和林业资金500万元用于农业经济区基础设施建设;在农业经济区内,每年选择基础较好的10个行政村,结合村屯改造和生态村、文明村建设,创建新农村示范村,并给予政策扶持。

2.以市级投融资机构为平台,每年通过担保、融资、贴息、入股等方式,筹集一定额度的建设资金,重点支持农业经济区产业发展、村镇改造和环境建设。

3.每年规划包装一批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重大产业项目,采取专业招商、定向招商方式,吸引更多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和社会资金投向农业经济区,调动民营企业参与经济区建设的积极性。产业项目以招商引资或企业融资为主加以推进,政府扶持资金重点支持公共性、基础性建设项目。

4.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在农业经济区核心区实行合乡并镇或撤乡镇建街道;现有村屯适当进行合并,实行社区管理模式;组建农业经济区管委会,内设产业发展、招商引资、财政、农技中心等3-7个机构,重新核定编制、配备人员,统筹行使经济职能。妥善做好上述工作后,农业经济区管委会配备1名副区(县)级领导职数。

六、加强管理

1.为加强此项工作的领导,市政府建立由分管副市长为总召集人,负责协调的副秘书长为召集人,市农委、财政局、发改委、科技局、水利局、林业局、规划和国土资源局、交通局、商业局、动监局、建委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联席会议制度,主要负责制定发展规划和有关扶持政策,协调解决农业经济区建设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市农委为召集部门,负责协调指导和日常管理工作。

2.市、区两级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要在有关部门和区、县(市)政府的领导下,具体指导农业经济区建设工作,负责规划论证、综合协调、计划制定、工作指导、工作调度和督察督办、目标责任制和绩效考核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