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若干意见

时间:2022-12-25 09:48:00

导语: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若干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若干意见

营要求,到2010年全市建成100个以上规模化的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在近郊建设20个各具特色的都市型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市每年安排3000万元专项资金对基地和都市型园区建设予以扶持。继续执行种粮大户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和大中型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四)实施强龙工程。继续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调整完善扶持政策,更好地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鼓励农业龙头企业集约利用土地,利用原有厂房扩大生产规模,对龙头企业开展自主创新、利用高新技术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贴息补助标准。对农产品加工基地基础设施、环保设施建设及联营创品牌给予扶持。培育有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的中小型农业龙头企业,鼓励农业龙头企业与基地和农户建立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市每年安排3000万元专项资金予以支持。金融机构要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优化农业龙头企业的融资环境。到2010年,实现农产品加工率50%以上,建成50家销售额超亿元的加工型农业龙头企业。(五)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发挥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内联农户、外联市场、区域性、专业性的比较优势,带领和组织农民实行专业化、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依托主导产品和特色基地,培育发展一批专业合作组织,基本实现每一个特色产品、每一个基地都有专业合作组织,从事特色产业生产的大户基本入社,多数主导农产品由专业合作组织收购营销。到2010年全市专业合作社发展到300家以上,并将其中100家培育成为规范化的示范性专业合作社。通过转变政府职能,实行资金补助、税收优惠、提供便利服务等办法,增强专业合作组织在农业质量标准制定、品牌创建及提供生产技术、市场信息、销售服务等方面的能力。(六)加快农业科技进步。积极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增加对农业科研的投入,增强科技对农业发展的支撑力。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农业科研投入体系,继续安排市级科技三项经费三分之一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对种子种苗、种养技术、贮运保鲜、精深加工等方面的科研项目和成果转化予以重点扶持。结合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提高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示范带动作用,市每年安排1000万元扶持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的要求,加快改革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健全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加大对民

营科研机构的扶持力度。发挥乡镇科技特派员、村农技信息员、农经信息网等在农业科技推广应用中的作用。全面实施“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和“农民信箱”工程,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七)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继续重视加强小城镇建设,强化小城镇的区域中心功能。结合小城镇规模扩大,引导二三产业、人口、劳力、生产要素、信息向城镇集聚转移,注重发挥城镇在提升产业层次和联结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节点作用。大力发展特色块状经济,积极引导农村工业企业向工业特色镇、专业村集中,形成产业集聚效应。鼓励建设“民工公寓”。适应新农村建设要求,拓展服务领域,继续实施“百镇连锁超市,千村放心店”工程,积极发展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连锁经营,建立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为核心的新型营销体系。改造提升商贸、餐饮等服务业,全面发展教育文化、旅游休闲、医疗保健、社区服务等新兴服务业。不断拓展农业功能,延伸农业产业链,制定专项发展规划,出台扶持政策,扶持“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三、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八)扎实推进“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进一步加大村庄整治建设力度,把实施“百千工程”作为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载体来抓,其它有关建设工程要与之搞好配套衔接。按照扩面、深化、提高的要求,到2010年完成260个以上全面小康示范村创建,对规划保留的村庄全面进行整治。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注重实效,按照拆迁新建、整理改建、梳理改造和环境整治等不同的建设改造模式,以乡镇、街道为单位,突出村庄建设集约化、环境整治生态化、管理服务社区化三个重点,连线成片、整体推进。村庄整治要突出乡村特色、地方特色,保护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和古民宅。探索多渠道的筹资机制,推动整治建设良性发展。市每年安排3000万元专项用于“百千”工程建设。有关部门要制定出台开展村庄和宅基地整理的政策,落实好村庄整治建设专项用地指标。(九)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统一规划、确定标准、合理布局、分步推进的要求,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统盘筹划城乡交通道路、客运公交一体化,继续推进乡村康庄工程建设,全面完成“双百”目标,全面实现县道乡道路面硬化,全面启动村道建设,20

10年除海岛及部分山区外,全市农村基本实现城乡客运一体化,条件成熟的地方要实现公交一体化。加快农村供水管网建设,分步推进区域联网,农村平原地区大网供水率达到80%以上。市每年安排2000万元用于农民饮用水工程,扶持联网困难的山区、海岛等地区建设相对集中连片或独立供水工程,行政村饮用水水质合格率达95%以上。全面完成千里清水河道整治任务,加大村级河道整治力度,建立完善日常保洁制度。继续广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推广农业节水,推进水源工程建设,开展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实施流域治理,全面维修加固标准海塘,提高农村防洪减灾能力。加快农村供电、通讯和信息网络设施建设,宽带网络和数字电视基本覆盖全市农村。(十)加强农村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农村污染,严格控制农业面源污染,鼓励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广资源节约型农业。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实施肥药减量增效工程,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秸秆还田技术,有效利用农业废弃物,在适宜地区推广利用沼气等清洁能源。加快畜牧生态养殖小区建设,鼓励在远离都市的乡村建立稳固的畜禽养殖基地。引导建设标准鱼塘,推行集约、生态化养殖。把乡镇、中心村污水处理纳入实事工程,建设适宜当地实际的污水处理设施,市级以上全面小康示范村要配套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其它地区要大力推广适宜的生活污水净化处理技术和设施建设。全面推行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加快推进垃圾处理无害化进程,建立“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垃圾收集处理和资源化综合利用系统。完善、提高并落实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按规定要求建设保护好300万亩生态公益林,加快沿海、沿江、沿路、水源地、地质灾害易发区等防护林体系建设。扎实推进生态乡镇、村创建工作。(十一)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帮扶力度。继续安排专项资金,完善结对挂钩帮扶办法,创新发展思路,对集体经济薄弱村和贫困村进行扶持。高度重视山区、海岛和革命老区发展,发挥山海资源和生态优势,对发展绿色、特色产业和旅游业采取倾斜措施。加快区域合作,鼓励项目开发,实现产业梯度转移和对接。继续实施下山移民工程,结合村庄整治和生态移民,加快实现内聚外迁,加大对迁移农民的住房、子女就学和自主创业的扶持力度,推进欠发达地区人口、劳力的梯度转移,建设一批移民住宅示范小区和梯度移民示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