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保局服务教育发展意见
时间:2022-12-21 02:00:00
导语:劳保局服务教育发展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劳动和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进步和文明的重要标志。我县以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为龙头的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制度经过20余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柱,成为我县社会发展的“稳定器”、经济运行的“减震器”和实现社会公平的“调节器”。但是,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我县的劳动和社会保障体系从整体上来说仍处于制度确立后的发展阶段,需要不断健全完善,使得更多的人能够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真正实现“少有所学、青有所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弱有所助、困有所济”的理想目标。
一、我县劳动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
我县劳动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经过多年努力,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在保障群众基本生活,解决群众实际困难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受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的制约,我县的劳动和社会保障体系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些深层次的矛盾还未得到有效解决。主要有:
(一)就业压力仍然较大,统筹城乡就业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完善
1、劳动力供给总量持续保持高位,就业压力仍然较大。一是每年新增城镇劳动力就业压力;二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压力;三是失业人员再就业压力。以上三方面合计,20*年全县至少有8120人显性人员须落实就业。这一数字在今后五年将基本保持稳定或略有增加。同时,大量未办理失业登记人员的隐性失业问题,以及外来劳动力的冲击,将给原本就已比较严峻的就业形势带来更大的压力,劳动力供给总量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将居高不下。
2、劳动力整体素质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一是劳动力整体素质低下与产业结构升级的矛盾。部分劳动力文化素质、技能水平低下与企业对从业人员技术、技能水平越来越高的要求之间存在的矛盾;二是传统的就业观念与新兴的劳动力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现有的城镇失业人员大多数是原国有集体企业职工,习惯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工作方式,就业观念比较陈旧,对岗位的期望值过高,“高不成,低不就”现象比较普遍;由于长期的城乡二元分割,农村劳动力在就业意识上还未融入城市,多数进城就业农民仍将自己定位为“农民”而非“市民”,缺乏长期定居城市的打算,由此带来了许多短期行为,影响充分转移就业;随着高等教育的逐渐普及,大学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逐渐走向大众化教育,而一些大学毕业生对岗位的要求过高,缺乏进入企业就业的心理准备。
3、城乡劳动力就业环境依然不佳。企业劳动用工管理不规范,企业拖欠工资、拒签劳动合同、拒交社会保险等情况还大量存在,特别是建筑行业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还比较严峻。同时,一些企业不按规定安排工作时间,劳动条件比较恶劣,劳动报酬相对较低等情况也亟待解决。
(二)社会保险覆盖面仍然不高,社会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完善
1、由于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进一步扩面难度较大。一是少数乡镇(街道)领导对社保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统筹发展观念,主观上希望社保能为招商引资让路,怕扩面影响地方经济发展环境,存在一定的畏难思想;二是部分企业主法制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相对淡薄,一味追求低成本扩张,担心为职工参保缴费后增加企业的成本和负担,影响产品竞争力,部分私营企业主甚至把应缴的保费当成个人的利润,不愿拿钱为职工参保缴费;三是部分年轻职工和外来职工的自我保障意识不强,参保积极性不高。
2、由于社会保险立法滞后,社保扩面缺乏刚性手段。目前为止,国家社会保障法仍未出台,具最高法律效力的只有国务院颁布的《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对企业不参保缴费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规定不明确,没有设定查扣财产、限制人身自由等制约条款,扩面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在强调依法行政的今天,现有的强制手段难以完全执行到位。又如对恶意侵占医保基金现象以及其它医疗保险违规行为的处罚缺乏法律依据,难以有效遏制违规行为的发生。
3、由于历史问题和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压力越来越大。我国社会保险制度建立相对较迟,社会保险制度建立以前的国有集体企业职工视作缴费年限工龄形成了沉重的历史负债和基金缺口,个人帐户空帐运行。据统计,我县20*年底止仅做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就需1.8亿元。而同时,随着老龄化速度的加快,退休人数越来越多,导致支付压力越来越大。
(三)社会救助资源仍然不能满足群众的救助需求,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快推进
1、社会救助制度仍须进一步完善。近几年,随着我县低保、五保、灾民救助等制度的建立完善,城乡困难群众的温饱问题得到了初步解决。但是,贫困家庭看病难、子女上学难、住房差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生活水平的差距正逐步拉大。
2、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标准还需进一步提高。我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享受水平与兄弟县市相比还较低,县财政补助水平也还偏低。
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存在三对矛盾和一大困难。三对矛盾:一是低水平筹资与农民高期望值之间的矛盾;二是农民自愿缴费与保证一定参保率之间的矛盾;三是规范操作与简化报销手续之间的矛盾。一大困难是受益面过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大病统筹为主,住院报销人数大约占实际参保人数的2-3%之间,住院报销额平均在1300元/人左右,农民受益面过小的问题客观存在。
(四)劳动纠纷量大面广,协调关系任重道远
1、劳动监察力量薄弱与劳动纠纷量大面广之间的矛盾突出,执法装备匮缺,经费保障不足,疲于应付日益繁重的劳动纠纷,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人员、装备及经费。
2、处理劳动纠纷缺乏刚性手段。对建筑、道路施工、厂房租赁型企业,劳资纠纷高发企业的制约措施不完善,特别是业主逃匿事件时有发生,缺乏可靠的迅速处理机制,有关法规制度急待完善。
3、部门协调、联合执法、信息共享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应建立与工商、公安、法院、银行等部门的协调机制,达到行政资源的整合利用。
二、劳动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宏观背景预测分析
今后五年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县劳动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从制度确立向制度完善过渡的关键时期。虽然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和一些不确定因素,但整体的发展方向已基本明确,劳动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宏观背景总体是机遇大于挑战。
(一)经济快速发展为完善劳动和社会保障体系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近几年我县经济增长速度均保持在12%以上,按目前的发展态势,有关部门预测今后五年我县经济增长速度平均将保持在12%左右。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增加了财政收入,使我县有条件进一步加大对劳动和社会保障的投入。同时,经济增长将创造大量就业机会。根据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拉动就业岗位增长0.*5%系数计算,如果保持12%的增长率,我县21万劳动力基数每年的新增岗位为1600个。今后5年随着公共财政的建立完善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县将更有条件加大对劳动和社会保障的投入,建立稳定的社会保障支出和增长机制,这为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二)社会观念的转变为劳动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完善提供了思想基础。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了“五个统筹”的理念,强调要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和牢固的群众观,这首先为劳动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完善提供了思想基础。20*年10月以来,国务院先后下发两个《决定》、一个《通知》,即《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36号),《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20*]38号),《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35号)。国务院这三个文件是按照五中全会精神,对今后一个时期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工作作出的重大部署,许多政策措施安排都是基础性、长效性的,决定了今后一个时期劳动保障工作的大方向。随着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逐步贯彻落实,整个社会观念将发生深刻的变化,一个突出的方面就是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增强。可以预计今后5年SA8000社会责任认证将逐步在各类企业中推行,这就可以促使企业认真对待职工的社会保障,改善工作环境,这不仅有利于劳动和社会保障各项制度的推行,有利于改善就业环境,同时也有利于改变劳动者的就业观念。
(三)政府职能的逐步转变为劳动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供了制度和组织保障。过去政府比较偏重经济调节、市场监管二项职能,而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二项职能的发挥在某种程度上还不够重视。劳动和社会保障是一种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需要公共财政、公共资源的投入和支持。虽然近几年我县在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上投入是巨大的,但受经济条件制约,总体上仍显不足。目前我县人均GDP已接近2000美元大关,从经济学上讲已迈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这一阶段是世界公认的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问题处理不好,将引发剧烈的社会动荡,拉美一些国家的发展历程已证明了这一点。反之,如果社会保障和其他的一些社会问题处理妥当,将促进经济社会的加速发展。所以,政府职能能否转变到位从某种程度上影响着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方向。多年来,我县为促进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同时建立了一支精干高效的劳动和社会保障干部队伍,健全了组织网络,这为健全完善劳动和社会保障体系提供了坚强的制度和组织基础。
(四)城乡一体化的稳步推进为劳动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制约我县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除经济条件、社会环境等因素外,很重要的一个瓶颈就是城乡二元分割。近几年,我县通过大力推进三大发展战略,城乡一体化工作取得显著进展,但目前的城市化率仍然不高。可以预计,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在收入提高的同时,更多的人将由农民转变为市民,在城镇和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没有完全接轨的情况下,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参保规模、收支平衡上将迎来更有利的发展环境。
三、今后五年我县劳动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目标与对策
(一)今后五年劳动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总体目标
到2010年,基本建立统筹城乡、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就业机制,使所有城乡劳动者享有均等、公平、一体的就业机会;建立比较完善的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源化、保障水平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险体系,打破城乡界限,将所有城乡居民纳入统一的社会保险体系范畴;建立完善统筹城乡的,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使得城乡各类困难群众均能享有一定水平的救助保障。
(二)主要工作目标及对策
1、加快完善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确保就业总量稳步扩大,就业形势保持平稳。到2010年,全县完成3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目标,基本完成2.5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2.5万已转移就业农村劳动力在岗培训工作目标,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确立就业优先的原则,转变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效率型政府。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公共财政支出力度,加大对城乡劳动力的就业、培训、社会保障等公共事务的投入。逐步建立符合WTO规则的管理体系,加强协调和监管,打破行业垄断和部门垄断,建立公平统一的市场环境。不断深化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扩大就业总量。坚持发展第三产业,坚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别是服务业,注重扶持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建立小企业基金,提供申办、贷款、技术指导、人员培训等全方位政策扶持。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根据不同群体就业特点,实行有针对性的就业扶持。一是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落实社保补贴、小额贷款、税收扶持等优惠政策,激励企业新增就业岗位。通过给予社保补贴和公益性岗位补贴各种优惠政策促进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不断完善政策,提高政策促进就业的效能;二是建立就业困难人员长效就业援助机制。充分利用街道、社区工作平台,建立一支由社区专兼职人员、劳动保障工作人员以及其他热心公益事业人士组成的就业援助员队伍,提供就业政策、技能培训、职业指导、就业信息等全过程结对指导帮扶。积极采取措施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确保每年向每名失业人员提供一次以上就业机会;有就业意愿的就业困难人员接受职业指导的比例达85%以上,实现再就业50%以上;符合条件人员100%享受再就业优惠政策;三是实施青年职业见习计划。政府为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提供一定时间的实习岗位,由政府和企业共同支付一定的费用,帮助失业青年提高技能水平,积累职业经历,培养敬业精神;四是进一步拓宽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提升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注重中青年农村劳动力的创业扶持,鼓励发展特色种养经济;五是大力发展劳务协作,鼓励城乡劳动力到境外就业、外出创业。
——完善人才劳动力市场建设,建立比较完善的就业管理服务机制。一是进一步加快就业信息网络建设,开通就业服务热线,完善武义人力资源网的功能,建设人才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和岗位供求信息三级系统,加强公共职介供求信息网络建设,提供快速、方便的信息服务。完善就业和失业统计指标体系,建立空岗申报和录用备案制度,完善就业监控调控体系。将农村劳动力列入就业和失业统计指标体系范围,以更准确地反映我县城乡就业整体状况,为制定和完善就业政策提供科学而准确的依据;二是完善服务手段。设立针对就业困难人员的专门服务窗口;通过职业指导师的个性化指导,帮助失业人员疏通心理,制定重返岗位计划;三是加强人才劳动力市场管理,严格实行招录用备案登记、失业登记,规范招录用行为。定期举办人才劳动力招聘会。
——完善培训机制,加强对培训工作的组织管理,提高培训促进就业的效能。一是加强培训与就业的衔接,建立培训后就业预测评估机制,根据我县产业用工需求,指导、引导培训机构面向市场,科学设置专业和工种,加快培训、培养紧缺工种技工人才。大力发展定单培训、定向培训、输出培训,鼓励企业自主培训,鼓励自学成才,科学设置培训专业,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培训后就业率;二是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加快职业技术学校建设,多方筹集社会资金,加大对职业技术学校基础设施、实验实习设备及教育经费的投入;三是建立培训质量评价体系,完善城乡劳动力就业培训系列教材,规范教学组织全过程,加强对培训效果的考核,加强试题库建设,严格考试纪律、考核程序和考核标准,严把培训质量关。
2、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率先建立比较完善的城镇社会保险体系。到2010年,全县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参保人数达到4万人,养老保险基金收入稳步增长,基金征缴率保持93%以上,多渠道筹资机制进一步完善,个人帐户开始逐步做实,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率达到100%;全县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基本全覆盖,参保人数达到4万人,基金保持收支平衡并略有结余,基金征缴率保持95%以上;全县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人数保持同步;实行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女工生育保险五费合征。
——实施“五费合征”机制,稳步推进“金保”工程,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险管理运行体系。针对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女工生育五项社会保险分散征缴、分险支付的现状,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原则,建立“五费合征”的基金征缴运行管理模式,统一管理体制,统一操作程序,统一缴费基数,统一核定办法,集中受理业务。建立“五险”统一征缴,分险支付的业务运行模式,地税部门统一征缴“五险”基金,实行“五险一单、一票征缴”;整合“五险”信息系统,清理调整有关数据库,实现同人同城同库。在实现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女工生育保险统一由地税征缴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征缴机制,为下一步实现“五险合一”征缴打好基础。
按照金保工程总体目标,分期推进社会保险信息系统建设和劳动力市场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到2010年,实现对社会保险经办业务全过程的管理,逐步实现从以参保单位管理为主向以参保人员管理为主、从专管员式管理向柜员式管理、从分险种单一管理向各险种综合管理转变,同时实现与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的整合,建立包括统计分析、监测预警、预测分析、风险分析在内的多层次的宏观决策支持体系和基金监督管理体系。稳步推进“金保工程”建设,加快数据库信息的整合,积极完成县市之间养老保险信息系统联网工作。
——稳步推进养老保险基本全覆盖,完善基金征缴机制,增强养老保险基金支付能力。改革社保扩面征缴办法,采用按工资总额征缴养老保险费,调整和统一缴费基数与比例,拓宽社保基金保值增值渠道,完善多渠道筹资机制,确保基金支付能力稳步提高,个人帐户逐步做实,切实降低支付风险,提高基金抗风险能力。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养老保险政策,全面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建立规范的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运行机制,完善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加快企业退休人员整体移交社区管理工作,加大财政投入,开展二节慰问,逐步实现离退休人员100%社区化管理服务;研究建立参保人员待遇标准补充机制,提倡企业建立企业年金,确保退休职工福利待遇适度稳步提高。
——整体推进统筹城乡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完善服务管理,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待遇。一是建立和完善多种保障方式和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在现有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以大病住院为主的、覆盖各年龄层次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基本形成覆盖城乡各类人员,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的医疗保障格局;研究不同医疗保障方式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的有效办法,使不同医疗保障方式在政策上、制度上、管理上相互衔接。增强参保人员保健意识,加强疾病预防,对参保的个体工商户、自谋职业、自由职业及改制企业退休人员实行健康体检;二是推动灵活就业人员、个体从业人员、混合所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参加社会医疗保险,进一步扩大城镇职工医保覆盖面,逐步实现应保尽保;三是加强对医保“两定”机构的监督管理,建立信用评价等级制度,建立竞争和激励机制,切实维护病人对医院和医生的选择权,探索完善医疗费用结算办法,加强特殊人群医疗费用的管理;四是推进医保、卫生、药品流通“三改并举”。促进医、药竞争,引导医疗机构推进适应医保制度要求的内部改革,加强成本核算,提高医疗服务的标准水平。
——全面推进失业、工伤、女工生育保险,确保收支平衡,努力实现应保尽保。一是依法加强失业保险的扩面征缴,力争将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城镇个体工商户及其职工、雇工全部纳入失业保险;二是加快工伤保险向非公企业的覆盖,建立工伤医疗协议定点医院制度,开辟工伤治疗“绿色通道”。进一步做好劳动保护、事故预防工作,切实保障职工的劳动安全;三是制定全县统一的女工生育保险制度,将参保范围扩大至所有企事业单位,合理确定缴费年限、待遇标准。
3、整合各类救助资源,健全困难群众长效帮扶机制,逐步建立完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全县最低生活保障、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被征地农民参保人数不少于1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巩固在90%以上。
——进一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确保做到应保尽保。规范低保对象范围,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全部纳入,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应补尽补,同时完善超标退出机制;规范资金保障机制,确保财政对低保资金的支出;规范保障标准,建立低保救助金自然增长机制,确保低保标准随当地群众生活水平同步提高;规范低保工作管理,确保低保金按月足额发放;建立低保对象参加公益性劳动制度,加快推进低保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进一步完善五保老人集中供养制度,积极推行以“三自”为主要内容的规范化建设。加大供养资金财政投入力度,将所需资金列入各级财政年度预算,切实做到供养资金按城镇低保标准落实到位,敬老院管理资金落实到位。积极开展敬老院规范化管理达标活动,全县所有的敬老院达到县级规范化管理服务单位标准。
——进一步完善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完善政府配套政策,提高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享受待遇。研究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与养老保险制度接轨问题,鼓励参保的农民参加城镇社会养老保险。加快推进参保扩面,2010年底被征地农民参加基本生活保险人数不少于1万人。同时,积极探索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研究农保基金保值增值途径。
——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快推进城乡医疗救助。分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根据基金运行情况,进一步调整起付标准和报销比例,力争补偿率达到25%以上,使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根据基金积累情况,探索门诊医药费报销办法,扩大报销受益面。
——进一步健全困难群众助学和廉租房制度,完善社会帮扶救助机制。一是全面实施“农村中小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扩面工程”、“农村中小学爱心营养餐工程”、“农村中小学食宿改造工程”,切实改善全县农村中小学师生教学生活条件,保证让广大农村孩子都能“念上书、念好书”;二是加快廉租住房制度的实施,利用住房保障的各种有效形式,逐步提高住房保障水平,最终达到城区最低收入家庭百分之百纳入保障体系,特困群众家庭80%以上纳入保障体系;三是进一步规范社会帮扶机制,大力弘扬社会救助新风尚。充分发挥慈善总会在救助机制中的积极作用,大力开展集中捐款和专项救助活动,使慈善救助成为政府救助的有力补充;四是进一步整合救助资源,完善救助管理体制。建立“政府主导、民政主管、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社会救助管理体制,乡镇(街道)劳动保障和社会救助实行工作机构的合署统一,社区(村)普遍建立劳动保障救助网络和工作平台。
4、进一步完善劳动关系长效管理,改善就业环境,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一是进一步强化劳动执法,围绕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加大工资清欠力度,切实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着力整治使用童工、拒签劳动合同等劳动违法行为;完善应急处理机制,充分发挥12333劳动保障投诉举报功能,进一步畅通举报渠道;二是加快劳动保障诚信制度建设。实施企业劳动保障诚信工程,建立企业劳动保障信用等级,将SA8000社会责任认证引入外贸等部分行业的劳动管理,引导和促进企业规范劳动管理行为。根据企业用工、工资支付、劳动合同签订以及社会保险参保情况,将企业劳动保障诚信等级设为四个等级,实行分类管理。并建立相应的信息资料库,实行信息资源社会共享。三是加快完善劳动关系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强劳动保障法制建设和宣传教育,强化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引导企业善待劳动者;加强劳动合同管理,规范企业劳动用工行业和工资支付行为;完善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严格执行最低工资标准,进一步推行工资集体谈判协商制度和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确立与我县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职工工资收入水平;进一步深化联系走访企业制度、劳资纠纷预警制度、联席会议制度等,加快实施欠薪报告制度。进一
步强化部门协调机制,特别是在处置群体性、突发性劳动纠纷方面,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合作,形成合力。
- 上一篇:我国寿险投资问题研究论文
- 下一篇:我国保险营销渠道运营模式创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