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加快发展高效农业的实施意见

时间:2022-12-15 10:19:00

导语:区加快发展高效农业的实施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区加快发展高效农业的实施意见

发展高效农业,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关键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切实转变农业增长方式,进一步做大做强高效农业产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现就进一步加快发展规模高效农业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连片集中、形成规模的发展思路,进一步整合和优化配置项目、资金、技术和人才资源,用工业化的理念加快规模高效农业发展,突出主导产业,做强特色产业,放大区域优势,培强龙头企业,创优农业品牌,进一步提升高效农业产业化水平,切实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目标任务

2009年,全区新增高效种植业面积4.5万亩,其中设施农业面积2.5万亩,新增高效渔业面积2.4万亩,畜禽规模化养殖比重平均提高6个百分点以上;完成农业招商引资5.5亿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00家以上、土地股份合作社48家以上;新增无公害农产品2个、绿色食品2个、有机食品1个,新增农产品注册商标20个以上,新创建农产品省著名商标1件、市知名商标4件,创省级名牌农产品1件,新增农产品认证5个,新申报农产品地理标志3个。

三、工作重点

1.进一步提高蔬菜产业设施化水平,提升产业档次。重点发展钢架大棚、日光温室和砖混菇房等设施,积极推广喷灌、滴灌、温光调控等技术,加快区蔬菜育苗中心建设,实现穴盘化育苗、工厂化生产、标准化管理,加速提升产业发展层次,提高蔬菜产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经济效益。2009年,全区新增蔬菜面积3万亩,其中设施蔬菜面积2万亩,蔬菜复种面积达到30万亩,每个乡镇要新建1个核心区500亩以上的集中连片设施蔬菜种植基地,把*建成“全市重要的规模设施蔬菜基地”。

2.进一步提高养殖规模,提升养殖效益。按照“养殖布局区域化,生产技术标准化,优质产品品牌化、防疫规范化”的要求,促进养殖业由传统的千家万户分散养殖向企业化、规模化养殖转变,围绕加工企业的生产原料需求,迅速建立种鸡、苗鸡、蛋鸡、肉鸡以及种猪、苗猪和生猪养殖等一条龙生产体系,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效益。2009年,全区生猪年饲养量70万头、出栏45万头,蛋禽饲养量600万羽、肉鸡出栏3000万羽以上,每个乡镇新增年出栏50万羽以上肉鸡规模养殖场(大户)4个,全区畜禽规模化养殖比重平均提高6个百分点以上。突出小龙虾规模养殖,稳步增加高效渔业面积。

3.进一步打造优势核心区,提高规模化水平。突出打造宿沭一级路高效农业产业带、宿邳一级路高效农业产业带及宿迁市运河湾自然农园,建成“两带一园”的高效农业优势核心区。将宿沭一级路、宿邳一级路两侧500米范围内耕地全部向高效农业建设主体流转,坚持“连片开发、整体推进”,进一步放大亮点,做强规模,加速产业集聚,提升规模效益,将其打造成全市领先、全省有名的高效农业产业带。以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区、和谐文明新社区、水利文化展示区、宿迁旅游新景区、农旅兼容产业区为目标,按照“三农联动、农旅融合、城乡统筹、整体推进”建设思路,加快宿迁市运河湾自然农园建设,建成集观光、休闲、科普为一体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综合性农业园区。

4.进一步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加快产业化进程。紧紧围绕畜禽养殖、设施蔬菜、优质稻麦等主导产业,立足内培外引,引进国内外知名龙头企业进驻我区,重点支持龙嫂米线、益客食品、霸王乳业等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能力,推动产业升级。2009年全区引进培育固定资产投资千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10个,其中种植业3个、养殖业2个、农产品加工业5个。以龙嫂米线、凯纳尔食品分别被评为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和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为契机,推动龙头企业争先进位,不断升级。积极引导、扶持龙头企业采取“龙头+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与基地、农民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增强企业反哺农民的责任意识,增强农民参与产业化发展的信心,实现企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双赢目标。区发改、经贸、财政等部门要采取积极有力的措施,为龙头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主动做好扶持服务工作,努力把农业龙头企业打造成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火车头”。

5.进一步打造农产品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积极扶持农产品品牌化发展。加快区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建设,进一步完善农产品检测体系,积极开展农产品品牌申请认证工作,推进标准化生产,高效农业规模基地的产品要全部注册商标,实现基地规模化发展、企业化运作。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树立品牌意识,选择产业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品牌,进行重点扶持、包装和宣传,争创市知名商标、省著名商标、国家驰名商标。要以品牌创建扩大*农产品知名度,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逐步实现农产品流通从输出原料向输出产品,再向输出品牌的转变。

四、推进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要把发展规模高效农业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相关部门要切实增强为农服务意识,创新工作方法,改进服务方式,强化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为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区农业十大产业协会要切实履行科学规划、信息提供、产品销售、技术服务等职责,确保每个产业都能顺利推进,取得实效。

2.加大农业招商力度。牢固树立农业招商是发展高效农业“第一要务”的理念,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加大项目包装、推介力度,有效吸引外商资本、工商资本和社会资本进入我区发展高效农业,努力引进建设一批规模大、档次高、效益好、影响大的高效农业项目。为进一步推动农业招商,2009年对区直部门及乡镇引进的高效农业项目,按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任务内的按1:1.5计算招商引资实绩,任务外的按1:2比例计算招商引资实绩;对引进境外资金投入高效农业的,按1:3比例计算招商引资实绩。

3.强化政策扶持。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促进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争取和整合各类支农资金,重点用于扶持高效农业建设。一是积极争取上级扶持。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加大对农业投入的机遇,围绕上级财政支农资金投资方向和重点,统筹项目包装、申报,加大争取扶持力度。二是加强项目整合使用。对上级批复下达的农业专项资金,按照“资金性质不变、实施主体不变、监督管理不变”的“三不变”原则,建立“统一规划、整合项目、集中投入、整体推进”的工作机制,重点支持高效农业发展。三是加大区财政扶持力度。制定出台《*区2009年度区级高效农业项目申报指南》,对达到立项标准的新增高效农业项目,区财政按照项目规模、示范带动能力予以新增固定资产投资的15—30%扶持。2009年区财政安排用于扶持高效农业发展的资金比2008年增长30%以上。

4.加快土地规模流转。在坚持土地基本政策不变的前提下,大胆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新机制、新模式。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参与农村土地股份合作,使土地变资本、农民变股东,让农民更多地分享土地经营的收益。健全完善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建立区、乡镇、村三级土地流转有形市场,探索建立土地流转市场化运作机制,培育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改变农民土地分散流转形式,积极推进土地规模流转和土地入股,将土地向农业招商引资项目、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和规模种养项目集中,规范流转合同,完善流转服务,确保土地流转工作取得实效。2009年全区新增土地流转面积9万亩以上,入股土地面积3万亩以上,规模经营总面积达40%以上。对自愿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农户,连片流转面积300亩以上的,前五年区财政给予每年每亩50元的奖励;连片流转面积在1000亩以上的,同时享受省财政每亩100元的一次性奖励。

5.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全面贯彻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充分发挥农业十大产业协会的社会基础、组织系统、经营服务网络和产业条件等优势,积极发展农民经纪人队伍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对已建成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加强引导、强化服务,注重实效,不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2009年全区入社农户数要达到35%以上。工商部门要开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登记“绿色通道”,优先受理、优先审核、优先发照。对具有一定规模和出口创汇能力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可申报自行进出口经营权。

6.严格督查考核。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将区政府下达的高效农业发展目标任务进一步分解细化,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人头,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机制。区政府将高效农业工作纳入乡镇目标考核体系进行重点考核,坚持跟踪督办、进度检查、考核评定相结合,实行“双月检查、季度观摩、半年考核、年终总结”的推进机制。对发展高效农业成绩突出的乡镇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对落后的乡镇和工作不力的部门,予以通报批评。对重点项目实行跟踪问效制度,确保项目如期如实落实到位,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