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组织工作要点
时间:2022-12-15 08:44:00
导语:全市组织工作要点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2009年全市组织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市委十届四次全会精神,紧扣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这根主线,围绕市委加快“双提升”、实现新跨越的工作大局,以创建全省党建工作先进市为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创新举措、奋发作为,着力发挥各级领导干部的骨干作用、各类人才的支撑作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性作用以及组织部门的表率作用,不断提升全市组织工作的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水平,为有效应对金融危机、推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以组织工作的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
一、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抓手,不断提升各级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
1.精心组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准确把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本质要求,严格按照上级党委的统一部署,紧密结合*实际,组织实施好第二、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根据不同的工作阶段,认真谋划落实相关措施,在“规定动作”上不走样、“自选动作”上求创新,力求工作有计划、有步骤,活动有声势、有成效,党员干部有促动、有提高。把学习实践活动与应对危机、克服困难紧密结合起来,组织开展好“科学发展在行动”等实践活动,为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保市委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提供强大动力。
2.突出抓好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在中纪委十七届三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以及中组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意见》精神,制定我市加强领导班子党性修养和思想政治建设的实施意见,全面提升领导班子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结合对市级机关部门、各镇区领导班子的届中考察,突出有关应对金融危机、推动科学发展情况的考察。
3.努力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按照大规模培训干部的要求,围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主题活动,从今年开始,用3年左右时间,开展新一轮以“提高科学发展能力”为主题的镇(局)级干部轮训活动。精心举办“创新与发展论坛”,实行品牌化运作,围绕区域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城市规划与建设等热点问题,邀请高层次专家教授举办讲座,全市性的大型讲座全年不少于4期,努力把论坛办成特色精品。总结新加坡城市规划与管理培训班的做法,举办一次“三农”专题研修班,赴重点高校和先进地区开阔眼界,培养人才。继续深入开展领导干部自学读书活动,探索“菜单式”培训新模式,加大网络运用与“考学”力度,并组织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辅导。加强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宏观管理,开展全市干部培训需求调查和计划安排统计摸底活动,实行培训项目申报审批制度和培训班次预告制度,建立干部培训信息数据库,防止多头调训和重复培训现象的发生。
4.着力推进党员干部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按照《信息化党建三年规划》要求,抓好党建信息化综合教育服务平台建设,建成集党员和党组织信息网上录入及查询、市内党员组织关系接转、组织部内部内网办公等于一体的电子党务系统。深入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实施远程教育“惠民共享”工程。重点抓好远教视频会议系统的运用,建立远教讲师团,实施好终端站点年审年检制度和星级评定管理。推进“远程教育入户”工程,把远程教育延伸到党员电教中心户、种养殖大户和部分有条件的党员户,评选“十佳远程教育学用标兵”。
二、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核心,切实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5.进一步优化领导干部队伍结构。树立“崇尚实干、注重实绩、鼓励奉献、重视品行”的鲜明用人导向,大力选拔那些人品正、有激情、干实事、敢攻坚的干部,格外关注长期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地方努力工作的干部,注重围绕市委中心工作、重点工作选拔实绩突出、作风过硬的干部。统筹做好乡镇机构改革后领导班子、市直领导班子的调整配备工作。全面开展干部考察工作,对领导班子运行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加强对党外干部和女干部的培养使用。加大领导干部交流力度,尤其加强在同一地方、同一部门、同一岗位及热点岗位工作时间偏长干部的交流。积极探索通过考任、聘任等方式,把体制外优秀人才吸纳进党政干部队伍的有效途径。进一步做好老干部工作,在关心落实他们政治待遇、生活待遇的同时,引导他们在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
6.建立完善竞争择优、科学民主的干部选拔任用和考核评价体系。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的力度,探索差额选拔任用干部制度,进一步试行市委常委会讨论干部差额票决。研究探索扩大干部工作民主的有效途径,将领导班子职数、职位要求和职位空缺情况,考察对象或拟任人选基本情况以及干部任用结果,尽可能在更大范围内公开或公示。全面建立领导干部参与“重点工程、重大项目、重要任务”“三诺两考”制(目标承诺、实绩践诺、群众评诺,日常考察、综合考核),在推行目标承诺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实绩档案、述职评议、跟踪考察等多种途径,强化对领导干部在“重点工程、重大项目、重要任务”中德才表现的考察考核,同时注重考核结果的转化运用,建立完善相关奖惩激励机制,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7.切实加大青年干部选拔培养力度。组织开展新一轮镇(局)级后备干部民主推荐,制定《关于加强年轻干部实践锻炼的实施办法(试行)》,选派年轻干部到农村、园区、拆迁、信访等热点、难点、重点岗位和基层一线挂职锻炼,着重提高年轻干部解决实际问题和独当一面开展工作的能力。加强对赴企业挂职青年干部的跟踪管理,继续办好青年干部论坛,促进青年干部成长。精心开展全市中层干部轮岗交流活动,通过跨部门和内部轮岗两种形式,推动任职时间较长和在重点岗位任职的中层干部交流,以此加强优秀中层干部的多岗位锻炼,解决机关中层干部后继乏人、流动不畅等问题,实现市镇两级机关和事业单位干部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推行“青年干部点名交流制度”,对业务部门的青年骨干,在基本不影响其业务工作连续性的前提下,试行同质、同级岗位的横向交流。组织青年干部开展在职自学活动,办好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继续选派年轻干部赴国家部委挂职锻炼。把大学生村干部作为一支重要的后备力量来培养,建立完善跟踪培养机制,按上级组织部门的统一部署,做好在大学生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工作。
8.在规范权力运行中进一步健全干部监督管理机制。围绕权力的规范正确行使,抓好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以及关键岗位领导干部的监督,重点规范人财物的管理使用。健全干部监督预警机制,坚持和完善离任交接、任期和任中经济责任审计、个人重大事项报告等制度,深入开展领导干部诫勉谈话活动。进一步完善干部监督工作内部协调和外部协作机制,充分发挥干部监督联席会议的作用,加强与执纪执法部门的联系与合作,形成齐抓共管的监督合力。加强和改进组织系统信访和网上举报工作,探索更好地发挥群众监督作用的有效途径。深入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切实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和群众满意度。
三、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激发金融危机下的企业活力
9.引进壮大高层次专业技能人才队伍。强化对全市人才与科技创新大会精神贯彻情况的督促检查,确保各项政策措施的有效落实。大力引进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构建高层次人才引进联络网,设立6-8个海内外引才联络点,加强与领军人才的联系与沟通。开展*籍博士教授走访活动,集中拜访一批国内知名院校的*籍博士、教授。结合*产业发展需求,组织开展好校企对接与外出专场招聘活动,为企业引才提供“点供式”服务。推进人才与科技创新载体建设。集中精力推进“专家公寓楼”建设。建成创业中心1家,创建博士后工作站1家,申报院士(专家)工作站1家。成立*市高科技风险投资基金管理委员会,注册*市高新技术风险投资公司,鼓励各类资本参与科技孵化器建设,构建创业孵化、产业转化梯度发展的科技创新链。充分发挥博士后工作站对高层次人才的集聚作用,积极组织驻站博士为市重大科研和技术改造项目提供科技服务。抓好全国社工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工作,加强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全方位的人才保障。
10.培养锻炼民营企业家人才队伍。开展企业家培训需求摸底调查,掌握企业家知识需求的结构特点,确定培训重点课程。制定民营企业家三年培育规划,根据行业与职位特点,在3年内分期分批组织100名规模骨干企业、成长型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及中高层管理人员,赴国内知名高校或境外开展系统培训,着力提升我市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应对危机、驾驭市场的能力。今年年内计划举办1-2次企业家赴高校(国外)专门培训。充分利用企业家沙龙等有效载体,组织开展企业发展经验交流活动,推进企业间信息、资源共享,形成企业抱团发展、共度难关的格局。
11.管好用好企业党务工作人才队伍。推进人才工作与企业党建的有机融合,突出抓好企业党务人才建设,探索企业党务人才市场化配置的途径,继续选派熟悉党务工作、退居二线的机关党员干部负责“两新”组织党的建设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培训和研讨交流活动,选树企业党务人才的先进典型,健全规范化管理的工作机制,以企业党务人才理念的提升和活力的增强带动企业人才工作和党建工作的全面发展。继续抓好活力和谐企业党建工作法的推广和落实,引导广大企业党组织切实发挥作用,采取措施,积极帮助企业应对金融危机。建立“科学发展、共克时艰”企业党建论坛,组织专家、学者、企业家及企业党务工作者交流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实践,研究探索新思路,不断提高党建工作水平,服务和促进企业发展。实施非公企业“先锋承诺”工程,党员亮身份、亮承诺、亮业绩,建立党员责任区(党员工程),开展“技术创新”、“技能比武”等活动,激发党员学业务、钻技术、练技能、比贡献的热情,充分发挥非公企业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帮助企业应对金融危机中的积极作用。
四、以“三增”主题活动为载体,促进农村改革发展与社会和谐建设
12.深入推进“三增”主题活动。进一步加大活动推进力度,严格政策兑现,加快村标准化厂房和镇富民工业园建设,切实增强集体经济实力和统一经营服务功能,适时召开推进会,展示活动成效,在更大范围内扩大影响力和示范效果。把“班子增活力”作为2009年“三增”主题活动的龙头来抓。实施新农村建设带头人科学发展能力培训工程,对全市所有村定额干部进行一次全面培训。立足*,立足基层,加强村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着力解决村干部年龄老化、文化层次偏低、后备力量不足等问题。结合新一轮行政村合并,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拓宽选人视野,采用公开选拔等多种方式,积极探索跨村任职和从市镇机关党员干部、大学生村官、农村优秀青年中选择拟任人选等途径,把政治素质强、发展能力强的党员选拔到村党组织书记岗位上来。继续推行村干部“三制”(年初工作承诺制、年中检查初评制、年末述职评议制)管理,实行村干部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备案制度,并将考核结果与选拔村干部进入镇(区)领导班子、考录乡镇公务员、招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等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健全完善基层干部激励机制。实施农村青年党员发展“英才”工程,推进农村优秀青年“1+1定向培养”计划,把农村优秀青年入党与加强村级后备干部建设、培养农村致富人才等工作结合起来,不断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结构。
13.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开展村级服务场所星级评定活动。发挥党建工作专项资金的杠杆作用,全面完成村部规范化建设。在此基础上开展村级服务场所星级评定活动,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力争把村服务场所建设成为集“党员服务、便民服务、科技培训、文体活动、党群议事”五位一体的公共服务中心。打响社区服务品牌。以社区惠民服务热线、党员义工为依托,有效整合社区服务资源,完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加快社区服务产业化发展,推进社区志愿服务。以“服务群众、促进和谐”为主题,举办一期社区干部培训班,着力提高社区基层干部做好社会工作的能力。积极做好以律师、会计师事务所为重点的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加快组织覆盖,探索发挥作用的途径和办法,切实提高基层党组织对新社会组织的渗透力、影响力和凝聚力。
14.全面实施党内互助关爱工程。通过党员捐赠、党费划拨、社会认捐等形式建立党内互助关怀基金,专门用于各类贫困党员的救济补助。对农村建国前贫困老党员,提供“四个一”(一份报纸、一次走访慰问、一次生日看望、一份生活补助),使他们能够老有所养。对下岗失业职工党员,与劳动保障部门联合开展专项“下岗党员再就业培训”和“党员创业培训班”,分期分批、分门别类提高党员就业技能,促进党员创业和再就业。对流动党员,在“五联管理”工作法的基础上,努力构建城乡一体的教育管理机制。对离任村干部,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按照省市要求,认真做好关怀帮扶激励工作。组织开展党员干部结对扶贫工作,加大就业培训力度,建立结对帮扶工作档案,确保帮扶活动扎实开展。
五、以创建全省党建工作先进市为契机,构建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15.在争创活动中强化党建工作责任制。实施新一轮“强基工程”,制定新一轮全市基层党组织建设规划,对统筹城乡党的建设、构建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进行全面部署。继续抓好基层党建工作“五好”目标管理,积极争创全省党建工作先进市,做到创则必成、创则必优。深化各级各类党建工作示范点创建活动,力争2009年建成1-2个省级党建工作示范点。完善党建工作联系点建设,对各类联系点建设提出量化的工作目标和任务,提高联系指导工作的质量。
16.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区域党建工作。创新党组织设置,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推广在产业链、专业协会、合作组织、群众团体、商务楼宇、集贸市场等建立党组织的做法,进一步扩大党建工作覆盖面。顺应城乡一体化趋势,通过建立村企党建工作联席会等途径,推进农村党建工作社区化开展;依托城乡社区、开发区(工业园区),推动党建工作区域化管理;统筹配置城乡资源,推动机关部门和基层单位(农村、社区及企业)、社区和村以及各类基层党组织间联合开展开放式组织生活,确保55%以上的基层党组织开展统筹共建。
17.积极扩大基层党内民主。按照上级组织部门的部署,设立党代表联络工作机构,积极稳妥地推进市级党代表大会任期制。总结部分镇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工作的经验,完善相关制度,扩大试点范围,进一步探索镇党代表在闭会期间发挥作用的途径。全面建立农村党员议事会制度,进一步增强基层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探索党员意愿表达机制。加强党员主体地位的探索,在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中开展“党员大讲堂”活动,党员自主主持支部生活,引导党员带头学理论、带头讲业务、带头比贡献,开展“三十佳党日(党课)”评选活动。
18.全面推进党建带工建团建妇建工作。有效整合并充分利用党建资源,统筹推进工会、共青团、妇联组织建设,形成共建共享、优势互补、互动共进的良好格局。进一步提高工青妇组织的群众性、社会性和广泛性,不断强化其对群众重大利益的维护职能,拓展服务“双提升”的层次和领域,发挥好工青妇组织在经济社会建设中的优势和作用。
六、以“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为准则,打造经得起群众评判的过硬组工干部队伍
19.进一步深化“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巩固“集中活动年”成果,认真谋划“深化拓展年”活动,组织全市组工干部进一步查找和解决存在问题,完善和落实整改措施。按照市委加强作风和效能建设的要求,推行组工干部联系经济薄弱村、联系社区党组织、联系企业党组织、联系重点工程或重大项目、联系信访部门“五联”机制,进一步丰富服务内容,规范服务程序,完善服务制度,使人民群众对组织工作的满意度有明显提升。认真执行《组工干部“十严禁”纪律要求》,切实加强对遵守“十严禁”纪律要求情况的监督检查。深入开展组工干部谈话谈心活动,加强组工干部党性锻炼和自身修养,强化宗旨意识和服务理念,始终保持组工干部的政治本色和职业风范。
20.努力提升组工干部服务发展的能力水平。办好办精“组织工作创新发展论坛”,围绕服务发展与改革创新两大主题,结合时政要点和工作实际设立专题,通过领导授课、专家辅导、科长轮讲等形式,帮助全市组工干部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在强化对组工业务知识学习的同时,积极拓展学习领域,通过跟班学习、“菜单式”选学、在线学习、外出参观考察等形式,引导组工干部开阔胸襟眼界、丰富知识储备,形成适应服务科学发展要求的知识结构。将理论学习与深入调研结合起来,围绕组织工作现代化的总体要求和项目化管理的重点课题,分解落实调研任务,适时进行评比表彰,引导组工干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不断探索总结新形势下组织工作的新途径、新规律。参照企业管理模式,探索建立组织系统质量控制和责任追究体系,进一步提高组织系统的整体运行水平。
21.浓厚组织工作改革创新氛围。组织申报新一轮组织工作改革创新课题,大力推行项目化管理,明确课题推进的步骤和要求,像抓经济项目一样狠抓创新工作和重点工作的落实。适时召开组织工作改革创新督查推进会,坚持和完善组织工作创新成果评比、现场观摩等制度,大力营造创新创优氛围,推动全市组织工作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创新成效不断提升。创新组织工作的方法手段,推行组织工作质量控制体系,扎实推进组织系统专网建设,切实提高组织工作的质量和办公自动化水平。加强组工宣传和信息工作,整合各类资源,完善工作网络,不断发现新典型、推出新经验,在更大范围内打响*组织工作的特色品牌。
- 上一篇:欧美现实主义绘画研究研究论文
- 下一篇:我国传统艺术精神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