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届及特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意见

时间:2022-12-07 09:22:00

导语:应届及特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应届及特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意见

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做好高校毕业生特别是应届高校毕业生、特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大局。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9〕3号)、《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苏政办发〔2009〕17号)、苏州市政府《关于积极应对当前经济形势稳定就业促进就业的意见》(苏府〔2009〕1号)及市政府《关于切实做好稳定和促进就业工作的意见》(太政发〔2009〕2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促进我市应届高校毕业生及特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建立应届及特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登记制度

(一)应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登记。本市户籍的普通高校全日制大专(含)以上应届高校毕业生,应于毕业当年1至6月期间,持户口簿、本人居民身份证、学生证前往居住地社区(居委、行政村)劳动保障服务站办理就业登记。

(二)特困家庭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登记。本市户籍的普通高校全日制大专(含)以上、经市总工会认定为特困家庭或经市民政局认定为低保家庭、低保边缘家庭中的高校毕业生(以下简称“特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处于失业状态时,持户口簿、本人居民身份证、毕业证书及特困家庭或低保家庭、低保边缘家庭的相关证明材料,前往本人户口所在地社区(居委、行政村)劳动保障服务站办理就业登记。

(三)各社区(居委、行政村)劳动保障协理员应主动了解本辖区内应届高校毕业生、“特困家庭高校毕业生”的基本情况,对未能前往社区登记的,应主动上门进行政策宣传,及时办理就业登记,并作好择业指导。

二、建立免费择业指导和职业技能培训制度

(一)市劳动保障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各镇(区)劳动保障机构应根据《就业促进法》确定的“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方针,对应届高校毕业生和“特困家庭高校毕业生”有针对性的开展择业意识、职业选择、职业谋取、就业准备、适应职业和变换职业等内容的免费择业指导。

(二)市职业培训指导中心要根据我市产业发展和技能型人才建设需要,及时组织高校毕业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对应届高校毕业生、“特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实施免费职业技能培训的,以及应届高校毕业生、“特困家庭高校毕业生”自费参加本市中、高级职业技能培训的,享受市政府《关于切实做好稳定和促进就业工作的意见》(太政发〔2009〕2号)文件规定的培训补贴。

三、建立社会保险补贴制度

全市各类用人单位录用应届高校毕业生、“特困家庭高校毕业生”,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用人单位可享受单位为其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全额补贴,其中录用应届高校毕业生的,补贴期限最长为2年,录用特困家庭高校毕业生的,补贴期限最长为3年。

四、建立“大学生见习基地”

(一)市镇两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均可申报建立“大学生见习基地”。申报单位需填写《大学生见习基地》审批表,经所在镇(区)劳动保障机构审核后,报市促进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批。

(二)高校毕业生在“大学生见习基地”单位进行见习的,“大学生见习基地”单位可与见习人员签订“见习协议书”,见习时间为3至6个月。在见习期间,“大学生见习基地”单位应为见习人员购买商业意外保险,并可按不低于我市企业最低工资标准的60%发放见习生活费。对“大学生见习基地”单位安排应届高校毕业生、“特困家庭高校毕业生”见习的,见习生活费按本市公益性岗位的岗位补贴标准给予补贴。

五、建立公益性岗位扶持制度

市镇两级机关、事业单位的公益性岗位,应优先录用应届高校毕业生、“特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对公益性岗位录用应届高校毕业生、“特困家庭高校毕业生”的用人单位,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和公益性岗位补贴。具体补贴办法按照《*市公益性岗位管理工作意见》及相关文件执行。

六、建立创业促就业制度

(一)实施一次性创业就业补贴。应届高校毕业生、“特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参加市职业培训指导中心举办的免费创业培训,获得《创业培训合格证书》并实施创业的,参照市政府《关于切实做好稳定和促进就业工作的意见》(太政发〔2009〕2号)文件,可申报一次性2000元的创业就业补贴。

(二)提供金融支持。对开展创业的应届高校毕业生、“特困家庭高校毕业生”提出“小额担保贷款”申请的,按照《*市小额担保贷款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优先予以办理。

本意见从发文之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