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小麦秋播技术意见
时间:2022-12-01 02:45:00
导语:区小麦秋播技术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2008-2009年度小麦生产,通过全区广大干群和农技人员的共同努力,战胜了各种自然灾害,取得了丰产丰收,为我区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前,秋收秋种在即,根据中央、省、市会议精神,结合我区实际,今年我区小麦秋播的指导思想是:适当压缩面积,突出品种,优化结构,强化抗灾应变和优质高产技术推广应用,提高单产,稳定总产,着力提高夏粮综合生产能力和产业化经营水平。现就秋播小麦生产提出以下几项技术意见供参考。
一、强力推进优质专用生产,继续优化粮食内部结构
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今后农业生产的永恒主题,今年秋播的重点是抓住机遇搞调整,稳定粮食增效益。根据我区种植业结构调整特别是高效设施农业发展需要,小麦面积稳定在25万亩左右,进一步优化粮食品质结构和品种结构,突出抓好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因地制宜改良或压缩低产低效田,对地力肥、基础设施好的高产田块要保持面积、主攻单产、稳定总产,强力推进优质专用小麦生产,推广轻简节本栽培、防灾减灾等重大实用技术,巩固扩大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努力提高种植效益。
二、加快推广优质专用品种,努力提高优质专用份额
综合近年我区小麦生产实际,今年秋播我区小麦主体品种为以AK58、烟农19、徐麦99等优质中、强筋品种。由于今年国家实施良种补贴全覆盖,小麦良补方式由售价折扣补贴改转变为现金直接补贴,根据种植面积通过“一折通”直接发放到户,再由农户自主选择购买种子,很大程度削减小麦良种推广“统”的力度,主推品种覆盖率会受到一定影响。因此,要采取通过科技入户和农民培训、科技下乡、技术咨询、发放“明白纸”等多种渠道、形式开展良种及其与良法配套技术培训和指导,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良种和先进栽培技术覆盖率,力争我区主推品种覆盖面积80%以上,优质强筋小麦面积达到95%以上。
三、推广普及优质高产技术,持续实现单产水平提高
1、积极推广精播扩行技术精播扩行栽培是协调群体发育、提高群体质量、优化群体动态的一项高产高效生产技术,在我区小麦生产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今年秋播,我区将全面推广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一是合理确定播量。根据多年试验及高产栽培的实践,AK58、徐麦856、徐麦99等品种,精量播种基本苗控制在12万以内,半精量播种基本苗控制在18万以内,即精量播种亩用种量大约12斤,半精量播种亩用种量大约18斤。根据土壤墒情,在适宜播期内提倡推迟播种,一般播期推迟在10月10日-10月15日,防止冬前幼苗旺长,造成越冬期冻害现象。二是扩大行距。纯作小麦田块行距平均由原来的6寸扩大到7寸,高产田块行距扩大到7.5-8寸。为保证播种质量,要提高整地质量,做到足墒适期播种,争取一播苗全、齐、匀、壮,减少缺苗断垄现象。
2、积极推广高效施肥技术平衡配方施肥技术在我区小麦增产做出了重要贡献。今年秋播要继续大力推广配方施肥,并在此基础上,加大肥料投入和合理配比,重点抓好关键肥的应用,提高肥料投入产出比。一是增加有机肥用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地力,尤其对常年不施用有机肥的中低产田块要增加用量,以促进平衡增产。要求秋播中每亩施用土杂肥2-3方,同时大力推广玉米秸秆机粉碎全量还田。试验、示范表明,玉米秸秆直接还田,可显著改良和培肥土壤,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利单产增幅8%以上,玉米秸秆还田逐渐被农民所接受,还田面积逐年扩大。因此,要抓紧、抓实、抓好这一技术措施。二要合理肥水运筹,增施穗肥。根据小麦品质调优的原则N肥后移,基、追比例由以往的7:3调整到6:4或5:5。今年小麦生产中要重点推广追施、重施拔节孕穗肥,施用时间一般掌握在基部第一节间基本定长以后,即叶龄余数2.5-3.0时,借墒撒施、穴施或沟施,施用量一般以6-7.5公斤纯N为宜。三要增加总施肥量。随着产量水平的逐渐提高,小麦需氮量也随之提高,今年小麦全季施用纯N增加到16-17公斤;磷钾肥施用比例各提高10个百分点,使N:P:K的比例由1:0.36:0.3提高到1:0.46:0.4左右;同时增加微肥施用面积和数量,大力提倡施用小麦专用复合(混)肥,小麦专用复混肥应用率争取达到60%以上。
3、推广全程化学调控技术实践证明,合理地运用生化调节剂可以以最小的投资换取最大的效益。在小麦产量水平较高的条件下应用化学调控技术,对于防倒伏、实现高产稳产和改善品质十分重要。我区今年的小麦生产上要重点推广化学调控新技术,实现全程化控,根据小麦高产生长发育指标,协调各生育时期的群体发育动态,塑造高质量群体结构。今年小麦生产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技术措施:一是化学调节剂拌种。试验表明,壮丰安、矮苗壮拌种可有效提高主茎低位分蘖,促进分蘖成穗能力,控制苗期旺长,增加次生根发生量,促壮苗早发,提高产量。方法是用壮丰安2-4毫升兑水0.5公斤,拌10公斤种子,晾干后播种。二是分蘖期化控防旺长。在小麦分蘖期(一般在11月底-12月底)根据小麦长势进行化控,旺长田块可提前化控,控旺促壮,巩固有效分蘖。三是返青起身期控高防倒伏。我区一般应在2月中下旬用壮丰安每亩40毫升,兑水30公斤喷雾,控制基部节间生长,促进茎秆充实,增强植株抗倒能力。四是在孕穗到扬花期,用惠满丰、稀世宝、维他灵和强力增产素等调控。在小麦抽穗、扬花和灌浆高峰期喷施叶面肥,可提高花后光合产物向籽粒运转速率和光合物质积累量,具有显著的提高结实率和粒重的效果,可防止后期叶片早衰、协调植株生长、促进植株养分的分配与积累,提高结实率和粒重,实现增产增收和改善品质。
4、突出后期肥药混喷技术小麦后期肥药混喷,可有效防治后期病虫害,而且补充多种营养元素,防止小麦植株脱肥早衰,提高功能叶光合强度,延长功能叶的光合时间,显著提高灌浆能力;已成为我区小麦高产稳产的重要常规技术措施。今年在小麦后期药肥混喷中要抓好技术到位率,提高混喷质量,杜绝少喷、漏喷田块。同时,在思想上要更新观念,转变认识,高度重视此项技术的应用。在我区小麦由中产向高产水平过渡的过程中,在合理群体结构条件下,充分发挥个体增产能力,提高单穗重量是提高群体产量的最有效途径,因此后期补肥补素是稳产的重要技术。在今年的小麦生产指导中,要把后期的肥药混喷从以往以防病虫为主转变为补肥补素为主,兼治病虫,提高微肥和激素的应用率,促灌浆增粒重。
5、推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综合防治病虫草害是保证小麦稳健生长,实现丰产丰收的重要技术措施。近几年,病虫草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因此要把病虫草害的防治作为小麦生产的重点工作之一。一是搞好小麦良种包衣。既防地下害虫,又能抑制小麦纹枯病的前期发展。拌种既可以有效防治地下害虫,又能有效控制株高,提高麦苗素质,增强麦苗的抗逆能力,提高小麦的单株分蘖及单穗重,增加产量,已成为我区秋播一项高产配套措施。今年秋播,我区要继续大力推广小麦药剂拌种。常年发病较重的田块可以使用2%戊唑醇湿拌种剂,按种子重量的0.15%拌种,或用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立克秀)10ml,加水300ml拌麦种25Kg。一般发病田块可选用5%井冈霉素水剂0.1kg或20%三唑酮15ml,拌麦种10kg,混合拌种。二是狠抓化学除草。坚持秋除为主,春除为辅,确保除草效果。三是早防严防纹枯病。纹枯病已成为我区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地影响着小麦的高产和稳产,所以全区上下要充分重视,积极探讨纹枯病的有效防治途径,把纹枯病的危害降到最低限度。四是有效防治其它病虫害。根据病虫预测,掌握其发生动态趋势,采取以预防为主进行综合防治,特别对小麦危害较重的蚜虫、红蜘蛛、白粉病、赤霉病等,要根据植保部门的技术防治意见,适时用药,确保防效。
四、认真坚持适期适墒适量,确保提高小麦秋播质量
播种一季定全年。因此,提高小麦播种质量是秋播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要及早发动,早宣传,精心组织,做好秋播各项准备工作。二是要树立抗灾秋播的思想,关注天气变化,做到有备无患。要根据墒情,足墒抢墒播种。干旱要造墒播种,保证出苗率,减少缺苗断垄。三是要适期播种。适期播种能促进形成壮苗,争取足穗大穗,减轻纹枯病发生为害。根据我区多年气象资料及小麦冬前生长积温要求,今年小麦秋播适期为10月5-15日,最迟在霜降前播种结束。要在适期范围内提倡晚播,播期播量相结合,塑造高质量高产群体,为明年小麦丰收打好基础。
五、紧紧围绕优质专用生产,突出抓好高产创建示范
尽管今年省厅没有下达我区小麦高产创建指标,秋播我区仍严格按照全区小麦规划布局安排,抓好小麦高产创建自建工作。重点抓好汴塘镇高庄、阚山、沿河、马头、旱园5个村的小麦高产增效创建万亩示范片,选用徐麦99品种。同时结合农闲有利时机,抓好田间沟渠工程配套建设,确保旱能灌、涝能排,将灾情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为明年夏熟丰产丰收奠定基础。
- 上一篇:性贿赂犯罪立法研究论文
- 下一篇: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