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意见

时间:2022-11-26 03:38:00

导语: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意见

为进一步做好我市的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加大人才开发力度,加快构建人才高地,更好地适应我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根据上级有关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精神和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加强我市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关于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围绕“科教兴市”战略和人才工程建设规划,以加快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争创新世纪人才发展后劲为目标。强化人才意识,牢固确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发展经济,人才为本”的观念,充分利用我市毕业生资源丰富的有利条件,积极引进、努力储备各类人才。坚持贯彻“转变就业观念,拓宽就业门路,形成就业领域多元化,就业方式多样化,就业机制市场化”和“统筹规划、加强调控,合理使用、加强重点,面向基层、面向多种经济,依托市场、优化配置、以及“学以致用、人尽其才”的就业工作方针和原则,扎实稳妥地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二、关于双向选择

主动适应毕业生就业市场化的要求,坚持所有毕业生通过市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制度。要充分发挥人才市场在毕业生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按照机制健全、法规配套、管理规范、竞争有序的要求,积极探索,不断完善,努力创造有利于毕业生通过人才市场“双选”就业的环境和条件。要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举办各类毕业生就业市场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活动。要坚持办好每年寒、暑两期的大型人才集市和平时的定期小型人才集市活动。要强化人才市场的信息服务功能,采取多种形式,及时、广泛地收集、贮存和人才供求信息,畅通信息渠道,实现信息共享,努力使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有机结合,切实为毕业生择业和用人单位择人提供高效、快捷的服务。

三、关于人才需求重点

着眼“入世”要求,着力把握需求重点,突出引进高层次、紧缺专业的毕业生。

1、千方百计,重点引进适应新经济时代需要,特别是参与国际经济竞争所急需的各类高新技术、外语、外贸和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产业专业以及涉外经济法律、国际商务、经济管理、公共管理等专业的毕业生。上述各类专业的毕业生,凡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各类企业单位均可接收并不受生源的限制。同时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积极引进企业发展中所需的其他各类专业毕业生。

2、继续坚持实行放开接收本科以上学历的高层次、紧缺专业毕业生的制度。各类企业单位接收本科以上学历的普通高校毕业生,人事部门均随时办理有关就业手续。凡愿意来我市工作的普通高校本科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如暂未落实用人单位的,可先接收落户,再择业就业。非*籍本科以上学历的毕业生来宜就业,均可将户口落在宜城或市人才服务中心人事人员的集体户口。凡属本科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其配偶及未成年子女是农业户口的,如在我市已有居住条件,凭市人事部门的有关证明材料,市公安部门可直接为其在现住地登记城镇户口。

3、着力提升和优化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队伍素质。各类事业单位接收毕业研究生,在编制计划内可先接收后核认指标;市、镇(园)机关在编制范围内可采用面试和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报批录用毕业研究生。

四、关于鼓励多渠道就业

积极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企业,特别是各类非公有制企业、外资企业就业或到居委、街道从事社区服务业,同时进一步提倡和鼓励毕业生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凡到各类企业就业的毕业生,继续实行用人单位打破身份,按需定岗,合同聘用,可干可工,保留个人档案身份的用人制度。对毕业生自谋职业,自主创办经济实体,从事个体经营的,由人事部门发给《就业优惠证》。凭《就业优惠证》市人才服务中心减半收取人事费,并可认可其工龄和参加职称评审。工商部门减半收取工商注册登记费、验资历费,并从开业之日起免收一年工商管理费,一年后仍有困难的可再免收一年。进入商贸、农贸、陶瓷等市场从事个体经营,有关部门优先安排摊位,并在一年内免收个体管理费。由本人申请,经税务部门批准,可缓征一年。卫生部门办理《卫生许可证》减半收取初审费,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可连续两年免收年审费。有关部门应积极热情地为毕业生提供方便,落实优惠政策。凡自主创业或到外资、合资、私营、股份制等各类非公有制企业就业以及到居委、街道从事社区服务的毕业生,市人才服务中心要积极为其提供人事服务,并保留其身份、工龄连续计算,努力为毕业生走多形式的就业之路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允许我市生源的部分毕业生,在将人事关系委托市人才服务中心,户口落至家庭所在地的前提下去外地就业,以拓宽就业渠道和缓解当前毕业生就业难的矛盾。

五、关于就业管理

1、完善和规范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双选”接收行为。用人单位应按规定面向社会,公开人才需求量信息和招聘条件,努力营造一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就业环境。严格“双选”接收手续,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选”并签订《双向选择协议书》后,交由市人事部门核准签章。省内普通高校、中专校的毕业生还应同时将省教育厅统一印发的《单位录(聘)用毕业生备案表》一并交由市人事部门核准签章。

2、继续规范机关事业单位接收毕业生行为。各类事业单位接收毕业生,继续全面实行公开招考录用制度。国家机关接收毕业生按上级人事部门统一部署和国家公务员录用程序实施。

3、切实做好毕业生就业的人事服务工作。按照苏政发(1999)99号《江苏省人事暂行办法》和宜政发(1999)90号《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市人事工作的意见》的有关规定精神,切实加强毕业生到各类企事业单位的人事工作。尤其要做好毕业生到各类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就业后的长期人事工作。市人才服务中心要切实做好人事中的的相关服务工作,确保人事的服务到位。

4、加强毕业生见习期的管理工作。各用人单位要从实际出发,坚持做好以思想教育、社会实践、劳动锻炼为重点内容的毕业生见习期管理工作。全市企事业单位接收的毕业生,见习期内均实行聘用制度。用人单位必须与毕业生签订由市人事局统一印制的《大中专毕业生见习期聘用合同书》、以确立劳动(人事)关系,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签订的见习期聘用合同可以规定试用期,但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2个月。用人单位应依法为见习聘用期的毕业生落实各项社会保险。毕业生在见习聘用期内不办理流动手续,如依法解除聘用合同并落实新的用人单位,由市人才服务中心办理见习期聘用合同的改签手续,改签前后的见习期可合并计算,待聘期超过一个月的,见习期顺延。毕业生见习聘用期滿经考核合格后,用人单位应在一个月内为其办理转正定级手续,如双方同意续聘,企业单位的须签订劳动合同,并在七日内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登记备案;事业单位的须签订聘用合同,并在一个月内到市人事部门鉴证备案。经考核不合格的,可终止合同或作延长见习期处理。见习期是毕业生离开学校,踏上社会的过渡时期,用人单位要关心毕业生的思想、工作和生活,促进他们尽快成长。对外地来宜就业的毕业生要根据实际情况,给予思想、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更多的关心和照顾,努力使他们安心工作,扎根*。

5、加强本市与外地毕业生接收、使用的宏观调控。各用人单位根据需求,要着重接收本市生源的毕业生,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接收优秀毕业生、本市毕业生、女毕业生和特困毕业生。外地大中专毕业生属于我市企业急需的,来宜就业均须经人事部门同意后方可接收和办理就业手续。其中需改派的中专毕业生必须办理改派手续。

6、严格规范毕业生就业手续的办理。各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个人都要强化就业工作的政策、法制观念,特别是毕业生个人更要增强自身合法权益的自我保护意识,严格按规定到市人事部门办理相关的就业手续。严禁用人单位不办就业手续,不要人事关系而使用毕业生。对用人单位不按规定办理接收就业手续而擅自使用毕业生的,市人事、劳动部门将依据《劳动法》和《江苏省劳动监察规定》等法律法规进行执法检查并视情给予处罚。用人单位在接收和使用毕业生中,不得直接接收或保存毕业生档案。如接到学校转来的毕业生档案,应及时转交市人才服务中心后按档案管理权限处理。重视做好毕业生就业手续办理前的体检工作和学历证书的验审工作,不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可不予接收并退回学校。学历证书弄虚作假的一律予以取缔。

7、完善毕业生待业期间的管理。市人才服务中心对待业毕业生实行待业登记管理制度,为毕业生办理档案代管、落户等手续。应届未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可于当年9月1日起到市人才服务中心办理待业管理登记手续,签订为期一年的待业管理合同,并发给《毕业生待业登记证》。一年期满仍未落实单位的,可转办个人人事手续。待业毕业生按规定办理待业登记和个人人事手续的,待业毕业生按规定办理待业登记和个人人事手续的,在落实工作单位后,人事部门仍可按毕业生就业程序办理就业手续。同时鼓励毕业生进入高校继续自费学习深造,对继续学习深造的毕业生,其人事关系和档案可按待业毕业生管理办法处理,学习深造期满取得国家承认学历并落实工作单位后,由市人事部门按取得的最高学历办理就业手续。

8、加强毕业生的户口管理。已落实就业单位并办理就业手续的毕业生,凭市人才服务中心出具的“委托人事毕业生工作介绍信”和“户口迁移证”到市公安部门办理落户手续。其户口可落单位集体户口(单位没有集体户口的,可申报建立集体户口),也可落原家庭户口或本人固定合法住所。其中外地籍的毕业生,可将户口落在单位集体户口或单位所在地的居民委员会集体户口。尚未落实单位但愿意来我市择业的外地籍本科以上学历毕业生,其户口均可落市人才服务中心集体户口。尚未落实就业及继续升学的本市毕业生,在办理待业管理或人事手续后,凭市人才中心出具的“待业毕业生落户通知书”和“户口迁移证”到市公安部门办理将户口落至原家庭所在地手续。需将户口落在*后去外地就业的毕业生,先按待业毕业生落户办法办理落户后,再在市人才服务中心办理去外地就业的人事手续。

六、关于就业宣传和指导

各镇(园)、部门、学校和广大人事干部要主动转变观念,加强管理和协调,积极做好毕业生就业的舆论宣传和指导服务工作。要充分利用各种传播媒体宣传形势和政策,宣传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先进典型和生产一线毕业生先进个人。要加强对毕业生的思想教育,着力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调整择业心态,确立通过各种方式的劳动,取得合法收入即为就业的观念和意识,努力促进我市毕业生多渠道、多领域、多形式地实现就业。

各镇(园)、部门和用人单位要进一步认清形势,认清意义,切实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领导。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时代紧迫感和发展危机感,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坚持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实现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关键,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齐心协力,齐抓共管,扎扎实实做好我市的毕业生就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