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建设文化旅游强市的意见
时间:2022-11-17 05:34:00
导语:市建设文化旅游强市的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和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促进旅游与文化高度融合,建设文化旅游强市,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建设文化旅游强市的总体要求
1.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省委“三个发展”的要求,坚持旅游、文化、宣传、体育“四位一体”,以“*会议”旅游品牌为引领,唱响红色主旋律,打好绿色生态牌,推进文化旅游与生态旅游并重发展,着力“六个重点”(定规划、破瓶颈、树品牌、建精品、强配套、抓营销),提升“五个品牌”(*会议、四渡赤水、国酒茅台、丹霞竹海、中国茶海),打造“四大精品”(“*会议”红色经典旅游区、中心城区精品旅游圈、“*-仁怀-习水-赤水”和“*-湄潭-凤冈-余庆”两条精品旅游线,简称“一区一圈两线”),实现“三个转变”(由旅游过境地向旅游目的地转变,由观光型旅游向休闲度假型旅游转变,由数量增长型旅游向效益增长型旅游转变),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我市服务业发展的龙头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2.主要原则
——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既要充分发挥政府在规划布局、策划宣传、公共服务、资源保护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利用市场在景区打造、产业配套、营销服务、资源配置等方面的主体作用。
——统筹规划、科学开发。按照“大旅游、大产业、大项目”要求,统一规划,优化布局,整合资源;坚持保护优先,充分尊重自然景观的天然属性和人文景观的文化属性,实现保护、开发和创造有机统一,促进资源环境与旅游产业和谐发展。
——品牌引领、突出特色。强化旅游发展创意和策划,突出提升“五个品牌”,充分凸显*旅游特色和个性。
——重点突破、全面推进。优先开发特质好、组合性强的旅游资源,重点打造“四大精品”;因地制宜、全面推进,形成文化旅游与生态旅游相融、精品线路与特色景区衔接、大型景区与乡村旅游互补的旅游产业体系。
——着力当前、放眼长远。遵循旅游产业发展基本规律,近期突出抓好战略研究、形象定位、规划编制、基础设施和重点景区建设,中远期注重整体打造、品牌提升、转型升级、持续发展。
3.目标任务。通过5-10年努力,把*建设成为旅游形象独特、品牌知名度高,产品丰富、业态发达,功能完善、服务优良的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和旅游目的地,实现*旅游跨越式发展。
——到2011年,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速分别达15%和18%以上,达到1500万人次和130亿元以上,旅游业成为服务业发展的龙头产业。累计建成5A、4A和3A级景区分别达3个、5个和10个以上,五星、四星级酒店分别达2家和4家以上;整合形成一批运作规范、信誉良好、知名度高的旅行社,旅游从业人员数量和素质明显提高。
——到2015年,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速明显高于“十一五”平均水平和同期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力争达到3000万人次和300亿元以上,旅游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建成文化旅游强市。
——到2020年,建成国内外知名的历史文化、休闲度假和生态康体的旅游目的地。力争旅游接待人数突破5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600亿元。
二、建设文化旅游强市的工作重点
(一)定规划,优化旅游发展布局
4.完善旅游发展战略和规划。(1)2009年底前完成*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和“一区一圈两线”旅游规划编制。(2)加强与城市发展、土地利用、产业布局、交通设施、生态建设等规划的衔接协调,抓好*文化旅游产业“十二五”规划编制。建立由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牵头的各类旅游规划会审机制。(3)各县、区(市)要根据全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抓好县域旅游发展规划、旅游项目规划及各专项规划的编制和实施。
(二)破瓶颈,改善旅游进入条件
5.加快形成集陆、空、水为一体的立体交通体系。(1)按照“五纵四横七联二环”交通规划和“先主后次”原则,加快形成公路交通网。一是今年内开工建设仁怀-赤水、*-绥阳、杭州-瑞丽遵思段高速公路,尽快开工建设*环城(一环)、黔北高速公路,协调同步建设赤水-泸州高速公路;二是加快主要景区公路升级改造,做好与主干道公路对接,尽快实现干线高速公路、景区等级公路网络连接。近期建成桐梓新站-绥阳宽阔水-绥阳温泉、绥阳洋川-*禹门-*虾子、汇川高坪-海龙囤3条旅游公路;加快建设赤水各主要景区间联接公路;三是加大乡村旅游区村级油路建设力度,力争2012年实现重点民族文化村和乡村旅游景区(点)通油路。(2)充分发挥*至北京、上海和广州三趟始发列车对我市旅游发展的宣传和带动功能;加快黔渝快速铁路建设步伐,力争开通成都-重庆-*-贵阳-广州快速铁路旅游专列。(3)加快新舟机场建设步伐,力争2011年建成通航并开通深圳、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重要客源地航线。(4)加快构皮滩电站过船设施建设步伐,抓好乌江、赤水河航道整治和建设,提高通航能力。
(三)树品牌,提升旅游核心竞争力
6.着力塑造*旅游形象品牌。(1)2009年启动*旅游形象定位公开征集和旅游形象大使遴选活动。(2)以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为目标,加强*特色文化基础研究,充分展示“*会议”伟大精神,丰富提升长征文化、国酒文化、丹霞文化及茶文化、竹文化独特魅力,深入挖掘沙滩文化、夜郎文化、土司文化、仡佬文化、尹珍文化、浙大西迁文化时代内涵,集中建成一批展览、体验设施,推进旅游与文化融合。(3)以开发游客向往*文化、体验*山水的旅游需求为重点,精心策划推出一系列旅游形象主题宣传活动,提升*旅游核心价值。(4)大力实施旅游产业知识产权战略,充分发挥专利、商标、版权、地理标志等知识产权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7.着力打造五个知名景区品牌。利用*唯一性和代表性旅游资源,以创建顶级景区为目标,以丰富景区内涵为核心,深入挖掘展示景区历史源流和文化价值,提升景区文化品位,精心策划包装打造“*会议”、“四渡赤水”、“国酒茅台”、“丹霞竹海”、“中国茶海”五个品牌,使其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景区品牌。
(四)建精品,增强游客吸引力
8.提升“*会议”红色经典旅游区。依托*会议会址,集中打造以“*会议”为品牌引领的红色经典旅游区,力争2010年把*会议会址建成5A级景区,2015年把*老城建设成为具有*文化特色的休闲旅游城区,2020年把中心城区建设成为独具特色的综合旅游城市。(1)进一步加大*会议会址等历史文物保护和开发力度,修缮一批文物古迹、故居旧址。(2)进一步挖掘“*会议”历史文化内涵,运用声、光、电等现代技术,开发一批教育、体验、情景再现等旅游产品,充分展示“*会议”历史背景、过程、细节和意义,提高游客参与度,提升景区品质。(3)进一步彰显*历史文化风貌,在*老城规划建设长征文化体验园等主题公园,在中心城区规划建设夜郎文化(夜郎竹园、唐蒙通夜郎)、傩戏、地戏、高台舞狮等地域特色文化体验园,开发系列文化体验产品,集中展示*特色文化。
9.建成中心城区精品旅游圈。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形成以“*会议”红色经典旅游区为圆心、一小时车程为半径的“大板水-金鼎山-海龙温泉-新长征红色运动公园-后山沟温泉-海龙囤-娄山关-桐梓人-宽阔水-九道门-双河溶洞-水晶温泉-沙滩-云门屯-乌江库区-枫香温泉-苟坝会议会址”中心城区精品旅游圈。(1)以娄山关为重点,加快开发红色、探险、山地运动等旅游产品,把“中国·贵州·*娄山关-海龙囤国际山地户外运动挑战赛”办成国际知名的山地运动品牌赛事,2011年建成娄山关4A级景区。(2)以水晶温泉、海龙温泉、枫香温泉、后山沟温泉为重点,加快开发温泉等休闲旅游产品,力争2011年建成4个温泉度假中心、2个会议中心和1个以上4A级景区。(3)以金鼎山佛教文化、海龙囤土司文化、沙滩文化以及尹珍文化为重点,加快开发一批文化旅游产品,大力支持沙滩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力争2012年建成金鼎山、务本堂2个3A级景区和沙滩4A级景区以及海龙囤影视拍摄基地。(4)以双河溶洞、宽阔水、九道水、大板水为重点,加快开发一批森林、探险、科考旅游产品,力争2012年建成双河溶洞、宽阔水2个4A级景区和九道水、大板水2个3A级景区。(5)提升“四在农家”内涵,打造一批集避暑、度假、休闲和观光体验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精品点。
10.打造“*-仁怀-习水-赤水”精品旅游线。(1)依托茅台酒厂,把茅台古镇整体打造成为以“国酒茅台”为品牌引领的国酒文化精品旅游区,2011年建成4A级景区。一是提升国酒文化城,开发一批酒艺表演、酒仪展示、酒质品鉴等体验产品,彰显国酒文化独特魅力,完善接待服务功能,增强游客吸引力;二是借助茅台酒品牌效应,开发国酒工艺展示等系列旅游产品;三是建成杨柳湾等一批集休闲、娱乐、购物为一体的酒文化街区,再现古镇风貌,提升古镇品质。四是大力支持茅台酒酿造工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2)依托四渡赤水纪念馆、土城古镇和红绿相间的旅游资源,把习水整体打造成为以“四渡赤水”为品牌引领,若干景区为支撑的军事教育、文化体验和生态休闲精品旅游区。一是深入挖掘、保护和开发“四渡赤水”历史文化资源,打好“出奇制胜”牌,开发一批以再现战斗情景为重点的旅游体验产品,建成一批红军战斗遗址、古迹等景点,2011年建成土城古镇4A级景区;二是以丹霞谷、飞鸽子、天鹅池为重点,打造一批历史文化、森林生态旅游景区,2012年建成丹霞谷4A级景区。(3)依托赤水奇、险、秀的自然风光资源,把赤水整体打造成为以“丹霞竹海”为品牌引领,若干景区为支撑的自然观光、休闲体验生态文化精品旅游区。一是全力支持赤水申遗工作,确保2010年申遗成功;二是以挖掘、保护、开发和展示生态文化内涵为核心,2011年建成赤水大瀑布、燕子岩2个5A级景区和五柱峰、四洞沟2个4A级景区;三是力争2011年建成中国侏罗纪公园、赤水河流域石刻艺术博物馆、赤水博物馆、赤水河盐运文化纪念馆等景点,修缮赤水古城墙、太极楼等一批文物古迹和红军战斗遗址;四是继续加强赤水河流域三百里竹廊建设,提升沿线生态景观品位,启动赤水河水上旅游。
11.打造“*-湄潭-凤冈-余庆”精品旅游线。(1)依托湄潭、凤冈茶产业,集中打造以“中国茶海”为品牌引领,集观光体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精品乡村旅游区。一是加快湄潭核桃坝至凤冈田坝茶园建设,尽快形成林茶相间的百里茶海,2011年建成4A级景区;二是挖掘展示“中国茶海”文化内涵,规划建设中国茶海文化博物馆,建成一批茶叶采摘和制作体验园、茶庄、茶馆、茶文化街区,开发一批茶艺表演、名茶品鉴等茶文化旅游产品。(2)提升浙大西迁文化时代内涵,把浙大西迁旧址打造成为“中国大学生教育体验基地”,2011年建成3A级景区。一是实施浙大西迁文化展现工程,建设“文军西征”博物馆和浙大西迁院士园,进一步加大浙大西迁旧址等历史文物保护和开发力度,修缮一批文物古迹、故居旧址;二是深入挖掘“文军西征”历史文化内涵,凸显“求是创新摇篮、科学教育圣地”励志教育精神,开发一批文化、教育体验产品。(3)加快余庆、凤冈、湄潭、*县境内乌江峡谷风光保护和开发,努力打造“千里乌江画廊”精品旅游区。一是着力建设“飞龙湖”、“乌江大峡谷”等一批湖泊、岛屿和峡谷观光旅游产品,力争2012年前建成2个以上3A级景区;二是规划建设乌江流域水电站文化博览园等一批文化景观。
深入研究、挖掘、整理和展示仡佬民族文化内涵,规划建设仡佬民族文化馆、仡佬民族博物馆和仡佬文化风情园,力争中国仡佬文化研究所落户务川;着力打造“龙潭仡佬民族文化村”,支持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1年建成3A级景区。
(五)强配套,提高综合效益
12.加快推进旅游接待设施提档升级。(1)以中心城区、仁怀、习水、赤水为重点,加快高星级酒店建设步伐;同步规划建成一批经济适用型商务酒店。(2)以湄潭、凤冈、余庆以及桐梓、习水为重点,依托“四在农家”创建,打造一批乡村旅馆、度假村和汽车旅馆,力争2011年建成星级乡村旅馆200家以上、度假村5家以上、汽车旅馆2家以上。(3)重点发展一批中高档餐饮企业,着力推出一批黔菜名店和风味餐厅,加快建设*名优小吃街区。
13.着力实施一批文化工程。(1)创作一批文化精品。一是今年内推出1部具有*特色的影视剧和1台舞台剧目;二是精心策划、市场运作,充分发挥“*杂技”艺术魅力,集中打造1台以展现“五个品牌”为主体内容的舞台精品剧目。(2)打造一批文化景观。一是打造一批与*会议会址建筑风格和古城风貌相协调的历史文化街区,修建一批体现*历史人文的雕塑和文化标志,命名一批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街区和道路;二是实施古迹、遗产保护利用工程。强化古遗址、古村镇、古民居保护,力争2012年前全面修葺土城渡口、二郎滩渡口、元厚渡口、淋滩渡口、永安寺战地医院、茅台渡口、太平渡渡口、青杠坡红军战斗遗址、土城盐号旧址、土城船业工会旧址和历史文化名镇等文化景点;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进一步研究、发掘和整理民间工艺、民间绝活、民族习俗等。(3)壮大一批文化支柱产业。大力培育旅游文化龙头企业,鼓励民族民间文化创作和演出企业发展,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实力的文化创作、游乐演艺、情景体验、艺术品加工等旅游文化企业。(4)建设一批文化设施。2011年建成*市文化艺术中心(*市文学艺术创作发展中心);尽快建成*市群众艺术馆、*大剧院、中国酒文化博物馆;加快完善重点旅游区文化基础设施。
14.建成较为完备的购物场所。(1)加大旅游商品开发力度。一是重点抓好“名酒、名茶、名烟、名药、名椒、名竹”等土特产品开发,提升产品品质和档次;二是开发一批体现*特色文化内涵、具有较高收藏价值的工艺品、纪念品和礼品。(2)集中打造品牌购物中心。力争2010年前在中心城区建成*名优白酒一条街,与酒博会相配套,形成集博览、品鉴、销售为一体的中国名优白酒城;力争2011年前在中心城区建成*名茶文化一条街,与茶博会相配套,形成集茶文化展览、茶艺表演及名茶品评、茶叶及其配套产品销售为一体的中国茶海文化城;加快建设*名药(中草药)、名竹、名椒等土特产品一条街。(3)拓展红军街规模,完善休闲娱乐设施,丰富旅游商品,2011年前把红军街打造成为集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红色文化品牌商业街。
15.规范提升旅游服务。(1)加快仁怀、习水、桐梓、湄潭、余庆等重点旅游城镇和茅台、土城、大同、丙安、复兴、板桥、温泉、海龙、乌江等特色旅游小镇建设步伐,完善旅游服务功能;力争2011年把赤水市建设成为国内知名旅游城市。(2)全面推行旅游标准化等级评定管理,加快推进景区(点)、宾馆酒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业实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制度。(3)规范行业服务。一是2009年内成立*旅游协会,指导旅行社分会、星级酒店分会、景区(点)分会、餐饮业分会、购物店分会、旅游车分会制定完善行业自律公约;二是每两年开展一次知名导游员、饭店服务明星、知名旅游企业等争先创优评选活动。(4)提升信息服务。一是2010年底前在机场、重要车站、重点旅游区建成集旅游信息咨询、出行服务、质量投诉、纠纷处理、产品展示交易等功能为一体的游客服务中心;二是完善*旅游信息服务平台,尽快开展网上支付旅游费用、网上订购宾馆和旅游车等业务,接受游客网上咨询和投诉;三是2009年底前建立完善旅游统计体系、旅游信息调查体系和假日旅游预订体系。(5)完善配套服务。一是力争2010年底前完成重点旅游区的客运场站、旅游便道、给排水、公厕、垃圾处理、供电、通信、消防、安全防护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二是2010年底前在全市主干线、主要车站、机场、城区入口及主要景区(点)规范设置中英(日、韩)文对照旅游标识;三是重点景区必须配备观光游览清洁能源专用车;四是做好景区(点)解说词的编撰、充实和完善工作。建立健全导游执业准入、激励、保障和责任追究机制,提升导游素质和服务水平。(6)优化外部环境。大力开展“满意在贵州·*在行动”和“整脏治乱”专项工作,突出抓好“一区一圈两线”范围内重点旅游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形成安全、文明、温馨、和谐的旅游环境。(7)营造浓厚氛围。*旅游频道、*旅游广播电台定时播放宣传*的歌曲和旅游广告,在重点景区、广场、宾馆等公共场所循环播放*旅游宣传片,大力开展“爱我*、共促旅游”群众性宣传活动,形成“人人都是*导游、个个都是*形象”的浓厚旅游氛围。
(六)抓营销,拓展旅游市场
16.围绕主题策划抓营销。(1)以“中国(*)酒类博览会、中国(*)茶叶博览会、中国(*)红色旅游发展高峰论坛、转折之城论转折等品牌节会为载体,策划推出一系列主题旅游宣传促销活动。(2)紧扣*旅游形象定位,适时邀请央视品牌栏目和国内外知名大家来遵举办主题突出的演艺、创作、摄影、体验等活动。(3)借助世界旅游日,从2009年起,每年推出1个以上主题旅游宣传促销活动。
17.围绕定向推介抓营销。(1)瞄准重庆、成都、广州、上海、武汉、北京等重点客源城市及香港、澳门和东南亚市场,主推红色旅游、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军事教育、科考探险和户外运动等旅游产品;瞄准成都、重庆、贵阳等周边城市,主推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和休闲避暑旅游产品。(2)依托浙大西迁文化,有针对性地开拓中国大学生旅游市场。(3)加强与重要客源地旅行社合作,建立互利互惠合作机制,共同推介旅游产品。(4)从2009年起赋予市政府驻外办事处旅游宣传促销职能并增加专职人员,2010年底前在重点客源地设立旅游办事处,负责*旅游、文化宣传推介和客源组织。
18.围绕区域合作抓营销。(1)加强与贵阳、安顺、黔东南、铜仁等省内主要旅游区合作,共同打造安顺(黄果树、龙宫)-凯里(西江千户苗寨)-*(*会议会址等)-铜仁(梵净山)“多彩贵州”精品旅游线。(2)深化与中国西部旅游发展联盟合作,共同打造丽江-大理-昆明-*-重庆-成都、北海-南宁-*-重庆-成都“西南梦幻之旅”、*-重庆-成都“川黔渝旅游金三角”、广安-重庆-*-贵阳等旅游精品线。(3)加强与韶山、井冈山、上海、延安、北京等地合作,共同打造韶山-长沙-井冈山-*-延安-北京“开国领袖人生足迹”、上海-井冈山-*-延安-西柏坡-北京“中国共产党成长之路”等红色精品旅游线。
19.围绕媒介宣传抓营销。(1)整合市内旅游宣传资源,集中打造对外旅游形象。一是*旅游形象、“五个品牌”和“四大精品”宣传由市委外宣办、市旅游局负责,及时更新推出*旅游和文化系列丛书、旅游手册(地图)、旅游歌曲、宣传画册、旅游光盘等宣传材料,做到宣传品统一制作、宣传口号统一制定、宣传媒体统一推介;二是一般旅游产品宣传在市委外宣办统筹协调下,以旅游企业为主,做到政府推介与企业促销、自我宣传与联合宣传相结合。(2)定期在机场、主要车站、交通主干线、城市出入口及其他重要公共场所*旅游公益形象广告。(3)2009年底前开通*旅游频道和*旅游广播电台,提升改版*旅游网,并与全国重要旅游网站链接,及时重大节庆活动信息和精品景区、精品线路推介。(4)每年在全国性高端主流媒体和重点客源地的区域性媒介上播放*旅游宣传广告或电视专题宣传片,邀请重点客源地媒体记者来遵考察报道。(5)利用“多彩贵州”宣传平台,加强境外宣传品开发制作,加大境外市场广告投放力度,鼓励和引导旅游企业拓展入境游市场。
三、建设文化旅游强市的政策措施
(七)理顺发展体制
20.改革旅游发展体制。(1)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年提出若干重大问题,实行“联合办公”,及时解决;对涉及的旅游管理和监督事务实行“转办制度”,限时办结。(2)2009年组建*市旅游执法大队,加强旅游市场监管。(3)2010年6月底前,组建*市文化旅游产业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从2010年起,市政府和各重点县、区(市)每年分别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作为资本金,融资重点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四大精品”景区开发。具体组建方案由市政府另行制定。(4)2010年底前组建*旅行社集团公司,实行统一采购、统一定价、统一操作平台、统一业务结算和分散经营、分级核算,推进集团化、一体化经营,实现“一卡式”无障碍旅游。(5)重点旅游县、区(市)要积极探索旅游管理部门、旅游开发保护管理机构和当地行政管理机构的统一运作模式。
21.改革景区管理体制。(1)对精品景区打造,坚持政府主导,建立景区及旅游基础设施共同建设、营销共同推进、利益共同分享的市县“共建双赢”开发和运营机制;对一般景区(点)开发和配套产业建设,在统一规划和严格保护下,由政府负责项目策划包装、完善项目前期工作,集中对外招商,以合资、独资、承包、租赁、股份制等形式出(转)让给法人和自然人开发、经营,形成多元化的旅游开发投融资体制。(2)鼓励旅游景区加强与关联企业合作,大力推进股份制改造,引导不同性质的旅游企业相互参股,通过政企分开、股份制改造、竞拍以及特许经营等多种途径,将景区(点)改造成规范的现代企业。(3)旅游景区(点)开发项目和其他配套项目,自核准之日起,1年内未开工建设、或施工进度严重滞后且无正当理由、或项目申报单位主体资格依法终止的,依法予以注销并无偿收回其土地使用权和景区开发权、经营权。
22.推进文化体制改革。(1)加快推进文化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和转型,实现资源有效整合。一是对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逐步分离改制为企业;二是对公益性与经营性兼营的文化事业单位,将经营性资产和业务进行剥离,并逐步改制为企业;三是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全面推行职工全员聘用制、目标管理责任制和工资报酬浮动制的绩效管理。(2)加快经营性国有文化企业股份制改造步伐,力争2010年前组建演艺集团、出版集团,逐步建成集文化产品策划、包装、开发、营销为一体的文化企业。
(八)建立激励机制
23.建立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建设激励机制。(1)对投资大、带动力强的重大旅游和文化项目,实行“一事一议”,在开发形式、用地价格、税费激励、贷款贴息等方面给予灵活的优惠政策。(2)推进项目特许权、运营权、景区门票收费权质押贷款等方式,积极争取金融部门对旅游项目开发建设的资金支持。
24.建立旅游发展考核激励机制。(1)每年对重点县(区、市)、重点项目责任单位、市政府驻外办事处、重点客源地旅游办事处进行考核奖励。(2)对景区“升A”、酒店“升星”成果显著及投资建设星级酒店、乡村旅馆、度假村和汽车旅馆的,给予一次性奖励;(3)对旅游汽车公司、招展企业、文化产业企业,根据经营业绩,分别给予奖励;对旅行社组织市外游客来遵旅游,按游客数给予奖励;(4)对每届知名导游员、饭店服务明星、知名旅游企业,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
25.建立人才培养、引进激励机制。(1)依托*师范学院、*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学校和国内专业院校,采取多种培训方式,加快提升本土旅游人才素质。加大旅游市场主体对各类旅游人才培训的支持力度。(2)建立健全旅游企业经营者和从业人员岗前培训、在职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3)兑现人才引进政策,鼓励旅游市场主体对旅游和文化策划、经营、管理等高端人才的引进。
(九)出台扶持政策
26.加大财政扶持力度。(1)从2010年起,由市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文化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旅游宣传、考核奖励、人才培训和引进以及申遗工作。各重点县、区(市)每年要安排一定量的专项资金支持旅游发展,纳入财政预算。(2)交通、公路、农办、旅游、水利、建设、文化、林业、环保等部门,要紧紧围绕“四大精品”建设,优先安排重点景区(点)的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旅游扶贫和文物保护等项目。
27.加大用地扶持力度。(1)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和城市规划中留足旅游发展用地空间,每年预留一定量的用地指标作为文化旅游项目用地。(2)文化旅游项目用地以招、拍、挂等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可实行“一次审批、分期支付、分期发证”,受益财政要从土地出让金净收益中给予投资者一定比例补助,适当延长使用权年限并允许在有效期内依法转让、出租、抵押和继承;以租赁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土地租金可分期缴纳。(3)旅游度假区(村)建设项目在财税政策上享受工业园区同等待遇,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等土地有偿使用费,专项用于区内征地和拆迁补偿、土地开发和其它支出。(4)对投资退耕还林、保护环境从事生态旅游的,免征土地使用费。(5)利用城市规划区外的集体农业用地兴办观光农业和生态旅游,可通过入股、联营、租赁等方式,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或经营权。(6)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用非耕农用地,以租赁或入股方式与开发商合作开发经营旅游项目。
28.加大税费扶持力度。(1)对兴办的各类旅游、文化经济实体,依法享受招商引资、再就业等有关优惠政策。(2)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经审批获准的公务接待、考察活动,应依法委托旅行社交通、住宿、餐饮、会务等事项,2009年底前财税等部门要会同旅游部门制订公务活动实施细则。(3)对新设立的旅游商品生产与销售企业,减半收取企业登记费;对进入新设立的旅游商品专业市场从事经营的业主免收登记费;旅游商品生产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研究开发费用,严格执行有关政策规定。(4)文化旅游企业用水、用电价格实行“工旅同价”政策。动力用电按非普工业用电价格执行,照明用电逐步与非普工业用电价格并轨,用水价格与一般工业同价;三星级以上(含三星)饭店、度假村和星级乡村旅馆数字电视基本频道费用,按照星级、用户数予以不同比例优惠。(5)本市旅游车辆,免费进入各旅游景区(点);对进入*的外地旅游车辆开辟“绿色通道”,允许进入市区并实行免罚制。(6)凡根据省、市安排参加全国性或区域性旅游专项促销活动的旅游企业,给予展台费补助;旅游企业广告促销费按税法规定税前扣除。
(十)强化组织保障
29.加强制度建设。2009年底前,由相关职能部门根据本《意见》制定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若干政策实施办法、旅游和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办法、旅游宣传促销管理办法、旅游统计分析办法、旅行社年度综合评审标准及积分量化管理办法、导游积分量化管理办法以及乡村旅馆等级评定标准,经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审定后,由市政府公布施行。
30.加强领导和考核。(1)2009年8月底前,调整、充实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全面部署和落实本《意见》精神;领导小组要定期研究文化旅游发展的重大问题,督促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和有关政策的落实。(2)压缩非经济管理部门的编制和人员,择优选调到旅游主管部门。(3)市委常委会要定期或不定期听取文化旅游发展情况的专题报告,实行市级领导联系重大旅游项目制度。(4)每两年召开一次文化旅游发展表彰大会,对文化旅游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5)把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列为旅游、文化部门和重点县、区(市)“一把手”工程,实行年度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制;把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作为有关职能部门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形成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 上一篇:我国旅游市场营销问题研究论文
- 下一篇:高校教师旅游消费行为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