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开展村经济振兴活动意见
时间:2022-10-28 03:34:00
导语:县开展村经济振兴活动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千村经济振兴”活动已在我县开展两年,今年是第三个年头。实践证明,“千村经济振兴”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载体,是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基础、攒后劲、增收入的基础工程。通过活动的开展,我县农业和农村发展出现了积极变化,农业结构调整向纵深推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村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总之,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大好形势,为扎实推进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因此,县委、县政府决定继续在全县开展“千村经济振兴”活动,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及工作思路
指导思想:“千村经济振兴”工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点,是加速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点,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立足点。此项活动要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为指导,要和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的开展,久旱条件下农民稳定增收模式系统的实施,一并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载体,找准弱项漏项,全力强攻。
工作思路:今年“千村经济振兴”工程主线由实施“4321”工程调整为“421”工程。工作重心是:围绕农业基础设施改善、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扶贫开发“四个重点”;着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民脱贫致富能力“两个提高”;突出增加农民收入“一个增加”。为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增强活动效果,去年市、县帮扶单位及所包扶的村今年均不做调整。解决贫困村的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仍是工作重点。
二、主要工作及任务
(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生活条件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利先行是实现经济振兴的基础保证,因此要大力实施以节水为重点的水利设施建设。对原有水利工程要有计划、有重点多方筹措资金,进行全面维护和渠系配套,进一步提高现有水利设施的使用效率,所有机井、大口井年内力争全部配套,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在水利工程建设的投入上,要根据项目类型确定投入主体,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内资、外资一起用,实行多元化、多层次筹资办水利,确保振兴村人均一亩保浇地。同时要大力发展以滴灌、喷灌、管灌为主的节水灌溉,科学开发利用水资源,力争年内30%的水浇地实现高效节水。
建设现代农业需要持续增加投入,不断加强和完善基础设施。要抓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机遇,积极争取国家财政、国债资金、扶贫资金和信贷资金,增加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按照“集中力量,重点突破”的原则,切实抓好农业两类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一类是重点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包括农业工程和示范基地建设,以及以温室大棚为主的设施农业,农业、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等项目;另一类是农村公益设施项目,包括农村沼气、生态农业、旱作节水农业、农村道路硬化等项目。列入“千村经济振兴”的村,年内要力争实现村村通油路(水泥路),户户用上自来水。
(二)稳步推进农业、农村结构调整,确保双增
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必须把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农业结构调整要按照“区域调特,规模调大,品种调优,效益调高”的思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抓龙头、抓科技、抓基地、抓标准化、抓市场、促进传统农业的优化升级,形成比较优势。以县域经济、镇域经济的发展拉动产业结构的调整,特别是经济发展较快村,要按照挖掘优势,快速发展的原则,重点在培壮产业,扩大辐射面,提高区域带动能力上下功夫,在结构调整中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列入“千村经济振兴”活动的村,今年要结合八大特色主导产业,因村制宜。要把畜牧业作为第一主导产业,予以强攻,通过龙头企业的建设,推动适度规模养殖户的发展,通过“周转畜”工程的实施,拉动养殖规模的扩大,通过养殖小区建设,拉动分散饲养户向养殖小区集中,通过标准化养殖,拉动优质牧草面积的扩大;种植业要突出一个重点:巩固、扩大设施蔬菜种植面积,积极发展错季蔬菜,充分发挥农村经纪人、农民运销大户在搞活农产品流通中的作用,引导其健康发展;村庄、荒山绿化和生态造林工程要向振兴村集中,使振兴村面貌有较大改观。农民人均纯收入稳定增长,确保20*年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以上,经济发展较快村增幅要达到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100元以上。
(三)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农业产业化对提高农业效益,增强农业竞争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创新和完善农村经营体制具有重要作用,要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并要围绕龙头企业的发展,大力推进农业区域结构调整。产业发展要走出全面抓、抓全面的常规思维,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打造自己的特色,培植“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有我特”的市场亮点,开辟适合当地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坚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要认真贯彻县政府《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若干意见》(怀政[20*]6号),简化项目审批手续,优化服务环境,吸引更多县内外企业投资兴建经营加工企业。在抓新兴产业的同时更要注重后续产业的开发。20*年要扎实推进柴沟堡无公害蔬菜示范园、左卫昌泰现代农业示范园、*城——头百户科技示范园建设,发挥园区的科技承载、推广、示范作用。依托南海•北国蔬菜物流广场和宏都食品有限公司等大型龙头企业的发展,拉动产业结构的调整,特别是经济发展较快村更要紧紧抓住农业项目建设和龙头企业增量扩模的机遇,向农产品加工核心龙头集聚,调整种植结构,完善和延伸产业链条,密切农户与龙头企业的联系,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发展模式,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使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50%以上。
在推进产业化进程中,要按照产业化的要求,特别要对农业的主要产业和产品实行区域布局,专业化生产,加快发展“公司加基地带农户”的经济组织。各乡镇要选择1—2个经济发展较快村,探索以“支部+农户”的专业服务组织,同时要选择和培育1—2个已形成特色、规模生产的小区辐射中心村,按照实体化运作,企业化经营的思路,建立高标准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行示范试点。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方面要注重农产品的开发创新,因地制宜,培育发展一批高质量、高技术、高附加值、高效益、高市场占有率,低消耗的名牌农产品,以此开拓市场,占领市场。另一方面要建立与生产布局相适应的初级农产品市场网络,市场信息网络,指导农民有序生产。振兴村中的小区域中心辐射村要积极争取国家、省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建设资金,加快并完善产地批发市场的功能建设。
(四)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
继续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紧紧抓住国办帮扶的机遇,突出抓好结构调整,公益事业、农田水利、人畜饮水、龙头带动“五大工程”,重点抓好“周转畜、周转棚”、劳务输出和移民搬迁四项工作,捆绑使用涉农资金,实施整村推进,确保贫困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同时要强化外援项目的管理,提高扶贫开发工作的整体效益。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业产业和城镇转移,是推进城镇化的必然趋势,是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解决贫困人口脱贫的直接路径。在促进富余劳动力转移方面,各级政府,各职能部门要重点抓好农民工外出前的职业技能培训,使从事劳务的农民有较强的职业技能,同时要抓好农民外出务工就业信息和中介服务,引导有序流动,减少外出盲目性,降低务工成本。要落实好外出务工农民的土地承包政策。
(五)下大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脱贫致富能力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目标和重点任务。要把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放在首位来抓。
(1)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一是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长效机制,不断解决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存在的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在千村经济振兴活动中充分发挥好党支部的核心领导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二是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党员干部带头创业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增强执行政策、依法办事、发展经济、维护稳定的本领。
(2)加大农技推广力度,深入开展送科技下乡、促农民增收活动。县直有关单位要积极组织科技人员把国家最新科研成果,特别是对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有较大推动作用的科研成果应用到农业生产和加工领域。要健全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加大农村信息化建设力度。
(3)以“双万人技术培训”为载体,提高农民素质和技能。要通过县职教中心、阳光工程培训等载体,大力开展劳动力引导性培训,按照农民知识化、知识技能化、技能实用化的要求,引导农民加快由体力型向技能型、专业型、知识型转变,增强广大农民科技致富能力、市场竞争能力、自主发展能力,和谐创业能力“四个能力”。要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大力发展专业协会,不断壮大经纪人队伍,切实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三、统一思想、加强领导
1、“千村经济振兴”是我县抓“三农”工作的重点,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点。抓好了“千村经济振兴”就抓好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基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无论在那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振兴工程的进度和效益。各级领导、各级干部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按照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二十字”要求,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重大决策和部署上来,全力做好振兴村的各项工作。
2、建立全社会帮扶机制。充分发挥城镇、经济集聚区对农村发展的带动作用,强化城镇经济对农村的辐射、人才智力对农村的支持、医科教对农村的服务。要整合社会资源,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千村经济振兴”活动。各级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志愿者要结对帮扶振兴村建设。建立全社会参与“千村经济振兴”活动的激励机制,加强舆论宣传,鼓励各行各业投身“千村经济振兴”活动,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千村经济振兴”活动的浓厚氛围。
3、尽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各级各部门要建立和完善办实事的有效机制,既要注重实物帮扶,更要注重帮助包扶村干部群众换思路、变观念、送科技,把农业的发展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让农民群众在活动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4、紧扣要求,制定好实施方案。各乡镇党委要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制定本乡镇的活动方案,谋划工作思路,发挥好政府的推动、引导和组织协调作用,使振兴活动取得扎实成效。
5、建立健全检查督导和考核激励机制。县委把“千村经济振兴”活动纳入各级领导的业绩考核,作为检验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重要内容,作为对干部奖惩使用的重要依据。县“千村经济振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采取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现场办公等有效方式,及时总结各乡镇和村开展“千村经济振兴”活动的工作经验,对工作进展较快、取得明显效果的乡镇、村和包扶部门进行通报表扬,并及时加以推广;对工作不深入,进展缓慢的乡镇、村及帮扶部门通报批评,并提出指导意见。通过督导考核和奖惩,促进工作的落实,促进“千村经济振兴”活动的健康开展。(
- 上一篇:县加强奶牛肉羊良繁体系建设意见
- 下一篇:收支挂钩机制的实施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