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意见

时间:2022-10-28 11:03:00

导语: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意见

为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壮大经济综合实力,推动我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和谐发展,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加快我市县域经济提出如下意见

一、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机遇、指导思想和目标

1、刻认识当前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机遇。县域经济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我市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区域经济发展竞争实力的重要举措。去年以来,我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始终抓住发展第一要务,全力做好强势加快发展、构建和谐*、提高执政能力三篇文章,组织工业发展、城镇建设、基础教育三个新突破,打造沿江、中部、沿海、西部四大经济产业带,实施能源、交通、水利、环保、文化五大工程。一批牵动全局的基础上相继上马,工业巽、城镇建设、基础教育取得新突破,四大产业带雏形凸现,全市经济社会呈现全面提速的良好局面,当前国际经济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出台实施东西两两翼经济发展专项规划,*加快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我们必须紧抓不放,强势推进。

2、发展县域经济的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委三个走在前面的要求,张德江、黄华华考察*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市委三届三次、四次全面精神,以科学发展为缩放仪,以富民强国为目标,以打造四大产业带为龙头,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以自主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以培植和发展产业集群为重要途径,积极实施工业强市、文化大市、商贸旺市、三农优先和绿色*五大战略,突出组织工业发展、城镇建设、基础教育、三个突破,全力做好强势加快发展,构建和谐*、提高执政能力三篇文章,千方百计发展养大

壮大县域经济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3、发展县域经济的目标任务。围绕三年打基础、五年上台阶、十年变个样的目标,力争到2010年,县域经济发展达上新台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县域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分别达到12%、11%左右,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在农业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二三产业比重有较大提高,财政状况明显好转,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15增长%,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按户籍人人口计算城镇化水平达到50%,城乡居民收入明显增加,生活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医疗卫生和就业、社会保障事业全面进步,县域经济社会实现良性发展。

二、施工业强市战略,壮大县域经济实力

1、全力打造四大产业带。打造四大产业带必须明确定位。目前,各县(市、区)的工业已从分散的作坊生产过渡到产业集聚发展的阶段,各县的人口规模早已突破80万人的界限、拥有一定的可供产业集聚发展的资源,具备了强势推进四大产业带建设的条件。充分发挥榕城、揭东、东山、试验区制造业比较发达的优势,围绕工业集聚、商贸扩张、文化显彰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轮胎、塑料、模具、制鞋、电子电器、五金不锈钢等制造业和文化产业、现代物流业,打造沿江产业带。充分发挥商贸基础较好的优势,围绕工业带动、物流推动、文化驱动的思路,大力发展纺织服装、医药食品、现代物流和文化产业,打造中部经济产业带。充分发挥惠来的滨海优势,按照突出发展海洋经济,建设能源石化基地的要求,大力发展能源、石化、旅游、港口物流、海产养殖和加工五大产业,打造沿海经济产业带。充分发挥揭西自然生态的优势,围绕打响绿色品牌,做大特色经济的思路,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打造西部经济产业带。普侨区、大南山侨区要发挥国有土地资源优势、分别纳入中部和沿海经济产业带。各县要发挥资源优势和产业后发优势,扬长避短,突出重点产业,科学做好产业发展规划,调整生产力面壁,全力推进四大产业带快速协调有序发展。

2、做专做强特色经济。强化抓特色就是抓发展的理念,瞄准地方特色产业,实施差别竞争,跳出同构竞争,用最大的努力打造特色产业带。各县市区要认真认真贯彻关于发展我市工业产业集群的意见,顺应全省产业集群从珠三角向东西两翼扩展的态势,依托产业资源优势,发挥各地特色,打造五金机械、化工塑料、纺织服装、特色旅游、特种工艺等十大产业集群,形成单项冠军。提升产业的整体竞争力。认真落实关于培植我市工业企业上规模的意见,在用电补贴、贷款贴息、专项资金等方面扶持优势企业,大力培植一批产业龙头企业,推进骨干企业的科技、体制和管理创新。

3、整合提升园区经济。园区经济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要发展大园区、规范小园区、允许小作坊,千方百计加快产业的集聚升级。认真落实关于加强我市工业园区建设和管理的意见,注重打造园区品牌,把工业区建成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区、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创新软件园模式,适当将专业园区管理权和经营权分离,改变园区管理行政化的做法,坚持企业为主、政府推动、市场运作、流动发展。

4、抓好项目经济。积极实施能源、交通、水利、环保、文化五大工程,以大项目拉动大发展,形成大配套,构筑大基础。要实施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大对东西两翼基础设施和重大工业项目倾斜的契机,认真谋划项目,争取列入国家和省的计划笼子。认真落实招商引资项目引进的各项工作,落实责任全力推进,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继续推动三个新增100的实施,把项目引进同技术管理、人才引进结合起来,以项目建设推动相关产业,带动县域经济更快发展。

4、培育壮大品牌经济。打响*品牌是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的关键。认真落实*市实施名牌带动战略意见,选择一批产品有一定知名度、有发展潜力的企业作为实施名牌战略的重点对象,运用公共财政、引导企业进行自主创新,打响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和企业家品牌,充分发挥*中国五金基地市、亚洲玉都、中国玉都、普宁中国纺织产业可耕地市等名牌效应,利用行业整体品牌优势,全力打造行业整体品牌和产品单体品牌,共同拓展市场。积极组织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分工,提高*产品的知名度。鼓励企业创国家级、省级、市级名牌产品和驰名、著名商标。积极引导全社会重视品牌、争创品牌、维护品牌。

三、加快城镇建设和专业镇建设步伐,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

1、立足长远,加紧城乡发展规划。认真落实《*市城镇化发展纲要》、《关于推进城镇若干政策意见》和关于加快我市中心镇发展的意见,坚持规划等待,认真做好包括各县城在内的16个中心镇总体规划的新一轮修篇工作。统筹做好城镇建设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重点专项规划、行业等的衔接。重点规划设计项目,要聘请专业设计院参与设计,确保城镇规划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各县市要按照县城建设五个一工程、中心镇建设三个一工程的要求,高品位搞好城镇建设,红头绳城镇辐射和带动农村的能力。充分发挥城规、国土、建设、执法、环保、供水、供电等部门的职能作用,进一步建立管理长效机制,形成齐抓共管、通力协作的社会氛围。

2、多方筹资,探索城镇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新路子。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民众参与、市场动作和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运用市场化手段筹资加快城镇化建设。积极主动争取上级资金的支持嵩标准、高质量加快我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充分利用我市民资、侨资雄威的优势,满打满算潜在社会资源,启动新一轮城镇建设热潮。鼓励胡实力的企业以收购、兼并、参股等形式,参与县域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市政公用企业结合公司制改造,以股权速效等方式科研单位雕章镂句我,增加城建投入。

3、盘活资源,做好经营城市文章。有效整合城市资源和公共生产要要素,探索以城建城,以城养城路子,盘活城镇基础设施存量资产,加强土地近年,进一步完善土地储备供应制度,加强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加大土地招标拍卖挂牌竞价的力度和范围,增加土地级差收益。积极探索新的速效和动作方式,在不改变公共设施原有用途的前提下,有偿转让市政设施的经营管理权和行业的无形资产,强化招商,吸引各类投资主体参与城市建设。

4、明确定位,重视抓好专业镇建设。充分认识和气氛经济中日益凸现的块状经济特征,按照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要求,确定一批专业镇。专业镇建设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重点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市场前景好、适应生产力水平的优势产业或产品,突出龙头带动,整合产业资源,加强外引内联,促进产业配套,努力壮大镇域产业规模。各地要帮助有条件创办专业镇的镇科学定位、强势推进。加快东山、锡场、玉湖、河婆、棉湖、仙桥、梅云七个省级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镇的建设,尽快形成产业体系和产业链。加快占陇、流沙东、池尾、榕东、地都、炮台、埔田、灰寨、惠城、神泉、渔湖、溪南、凤美等镇的产业培育提升,积极申报列入省、市专业镇试点单位。

四、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夯实县域经济发展基础。

1、推进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化是县域经济的发展基础。推进农业产业化关键是要发展效益农业,提高农业产业化和集约化水平。要从实际出发,以市场为导向,在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的前提下,调整种养结构,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培育壮大高新农业产业集群。。加强农业生产基础建设,开发农业特色产品。培育农业特色产业,努力培植农业特色名镇、名村名企、名品,促进效益型农业的发展,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良品种,培育地方特色品种,打造农业品牌。积极推广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优质农产品,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检测检验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对成功申报确认为省级名牌产品和国家级名牌产品的,市县要给予适当奖励。积极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在农村发展现代物流业,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科技和部门在同等条件下优先给予立项。支持发展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行业协会,促进行业交流沟通,避免行业内部恶性竞争。

2、努力增加农民收入。要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原则上各镇都要建立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各级财政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安排农村劳动力培训,有条件的地方要对农民职业技能资格论证进行费用补贴,鼓励农民转变成合格专业技工。劳动保障部门要积极构建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平台,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加快转移农村劳动力,不断增加农民收入。继续做好对口扶贫、部门挂钩扶贫、教育扶贫工作。扶贫部门要及早制订十一五规划期间的扶贫开发工作规划,明确扶贫的工作方向和目标。积极争取省的支持,加快造血型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切实搞好农村一保五难问题。加大智力扶贫力度。从20*年9月开始,对全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继续壮大7家省级扶贫农业龙头企业,增强辐射带动能力。

3、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坚持乡镇规划一体化,实施市管到镇、县管到村的规划管理,切实搞好新农村规划。强化对农村的服务,逐步加大多予力度,不断推进农村道路、饮水、电网、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完善农村教育、文化、卫生、广播电视等社会事业硬件建设。大力整治村容村貌,重点推进改水、改路、改房、改厕、改灶五改工作,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努力建设干净、整洁、优美的和谐文明村。

4、推进农村改革和管理。要逐步推进以乡镇机构改革、农村教育改革和县张财政体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建立农民增收减负机制。进一步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性质,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加快征地制度改革,健全对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机制和安置机制。逐步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的倾斜扶持力度,尽快建立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基本救济制度和农村医疗卫生保障制度,有效改善农村公共产品的提供和农民福利。探索化解乡镇村集体债务的有效办法,扎实推进村帐镇管工作,进一步健全政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制度。积极推广玉湖先进经验,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建立健全农村干部退职金制度,解决农村干部后顾之忧,调动基层干部积极性。加强对农村群众的宣传教育,积极倡导科学、文明、健康新风尚,促进农村移风易俗。+

五、发展现代服务业,拓展县域经济发展渠道

1、完善提升商贸流通业。发展现代物流业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克服重生产轻流通侧卧身,瞄准四大产业带形成和发展的长远目标,建设与之相适应的现代物流业,推进四大产业带形成完整配套的市场体系。加大对现有市场资源的整合力度,大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工业品市场和区域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围绕增强综合服务功能和集聚辐射能力,加快提升现有专业市场,运用现代新型业态和技术进步改造提升传统商贸流通业,促进流通业上规模、上档次。尽快启动广东烟草粤东物流中心和普宁中药材市场改造建设,着力打造功能强大、服务专业、动作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

2、积极发展现代会展业。打造以潮汕文化发祥地为主题、潮汕古邑,山水名城为形象口号、悠久历史文化,秀美自然风光,优质温泉度假为品牌的具有*特色的旅游产业群。增加旅游设施投入,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发展历史文化游、绿色生态游、滨海风情游、温泉度假游、田园风光游,重点建设一批文化品位高、竞争力强的国家和省级风景名胜区、旅游度假区。加强旅游区合作,积极推介*旅游产品,进一步打响区域旅游品牌。创造条件建设舒展中心,积极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会展经济,把中号*国际玉器节、普宁市服装节办成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和吸引力的会展活动,打造区域会展品牌。

六、加快市区建设和发展,发挥对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带动

1、统一思想,明确发展目标。二十一世纪是城市化经济的世纪,区域经济的竞争集中在中心城市发展力的竞争。中心城市发展竞争力不强,县域经济发展势必受制。要大力组织三个新突破,就是要使经济和城市强起来。要坚持市区要强、县区分特的发展方向,市区在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中促进产业集聚升级,县市在打造产业带中加快城市化进程。在科学做好城市定位和发展战略的前提下,首先要要把市区的城市功能、文化品位做高、城市环境做优,着力铸造中心城市品牌,形成强大发展效应,为县域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促进全市经济快速协调发展。

2、突出功能特点,提升核心区优势。用发展眼光理顺市区发展体制,整合市区发展资源,拓宽市区发展空间,增强市区发展后劲。坚持以规划为龙头、产业为导向,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质量发展,着力营造适宜生活居住、创业发展、产业提升的城市环境。重新审视和全面强化市区规划,从建设人口达到100万、能有效辐射县域经济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战略高度,高起点做好58平方公里规划建成区详细规划修编、181平方公里规划控制区总体规划的修编和衔接工作,做好新城区等重点重点区域的详细规划。全力引资30亿元建设城市设防综合工程及市政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建设,选准突破领域,引导资源优化配置,进一步把市区建成城市核心区,全面提升*在粤东的城市形象和品位。

3、发展城市产业,提升经济集约度。着眼增强市区的综合服务功能,按照做大规模、提升质量、优化布局听发展思路,进一步明确市区的产业定位,采取强势措施,做大做强五金不锈钢、机械制造、新材料、玉器加工、工艺鞋、电子钟表等产业,加速产业集聚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强市区商贸物流市场建设,打造具有现代商贸功能的专业市场、专业特色街和文化商业中心区,延伸市区的服务和辐射半径。加快发展房地产、物业投资管理、社区服务、教育培训、文化、卫生、体育、保健等需求力大的行业,大力发展信息、金融、保险、效能、通讯等行业,规范发展会计、咨询、法律服务、科技服务等中介服务行业,增强市区社会生活服务功能,努力东路人们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