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才工程的指导意见
时间:2022-10-22 04:00:00
导语:市人才工程的指导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为贯彻落实市委《关于创新务实奋勇争先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若干问题的决定》,加大人才工程实施力度,为我市走在全省最前列提供人才智力保障,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九五”以来,我市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紧紧围绕引进、培养、使用三个环节,大力实施人才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人才队伍素质不断提高,结构得到较大改善;用市场机制配置人才资源的能力明显增强;人才环境进一步优化。到20*年底,我市人才总量达到35.7万人,其中硕士以上研究生1200人,分别比“九五”末增长了6.25%和26.3%.按照“不唯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高学历人才、外国专家、归国留学人员和京津人才智力引进取得新的突破,各类人才在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按照中央和省的要求以及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市人才队伍的整体状况还不够适应。一是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从专业结构看,与传统产业相配套的钢铁冶金、机械制造、建材陶瓷以及教育、卫生等专业实力较强,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急需的电子、新材料、精细化工等高新技术人才、“三外”人才、复合型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十分缺乏;从分布结构看,非公有制经济单位和农村技术人才队伍仍比较薄弱。二是总体素质偏低,人才队伍的百分之八十是专科以下学历人员,高层次人才少,科技带头人队伍没有形成规模,科技创新能力和消化吸收新产品、新技术的能力不强。三是有利于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机制和环境以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还有较大差距。
未来五年和本世纪的前二十年,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关键时期,我市人才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我市将在更广阔的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对人才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人才市场化、社会化、智力流动化程度将会越来越高;省内外尤其是京津的人才智力优势将进一步被开发利用;中央和省对人才工作高度重视,必将进一步推动人才体制创新和人才环境优化。另一方面,在国内外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下,我市人才将面临京津和沿海发达地区的强劲吸引,聚集人才、留住人才的政策和环境亟待完善。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切实加大人才工作力度,明确任务,完善政策,强化措施,保证我市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经济和社会发展走在全省最前列对人才的需要。今后五年,我市人事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人事人才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十六大和中央政治局关于人才工作的会议精神,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人才强市战略,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紧紧围绕我市“三步走”的战略目标,进一步加大人才工程实施力度。引培并举,调整结构;不唯所有,但求所用;强化培训,提高素质;优化环境,激发活力。努力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为我市率先发展、走在全省最前列提供人才智力保障。
总体目标是:人才队伍整体规模与我市经济增长要求相适应,人才总量在全省保持较高水平,人才密度指数由20*年的7.64%,达到20*年的10.2%.常年与我市合作和来唐服务的国内外专家、留学人员由目前的560人,达到20*年的1200人。每十万人口拥有大学以上文化人员由20*年的1000人,达到20*年的1300人。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明显提高,我市调整经济结构急需的高新技术人才、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三外”人才等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农村和非公有制经济单位人才队伍得到加强,用人机制、分配机制、激励机制、继续教育机制和市场调节机制更加完善,人才环境更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各类人才发挥作用。
二、重点任务
坚持不懈重点抓好“人才智力引进”、“高层次和紧缺人才培养”、“公务员和专业技术队伍能力素质建设”、“非公有制经济人才注入”、“县乡村实用人才开发”等五项子工程。
1、大力实施人才智力引进工程,加快扩充我市人才队伍的整体实力。根据我市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及实施曹妃甸工业区工程、大唐王滩240万千瓦发电厂工程、迁安首钢200万吨钢联工程和唐钢130万吨冷轧工程等“四大兴市工程”的需要,坚持以高层次、高新技术和紧缺专业人才为重点,继续面向国内外大力引进机电一体化、电子工程、钢铁冶金、电子热能、动力工程、腐蚀与防护、港口及航道工程、精细化工、生物制药、市场营销、企业策划等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重点大学研究生、本科生,力争每年引进3000名以上,并不断提高质量,增强专业针对性。坚持“不唯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依托京津,借才兴市,采取“假日博士”、“双休日工程师”、项目合作、技术培训、咨询服务等形式,吸引京津人才智力向我市流动,帮助我市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增强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与国外留学人员和外国专家的联系,吸引他们来我市创办高新技术企业,开展技术服务、人才培训和新技术、新产品推介活动。到20*年,我市留学人员企业要达到40家以上,引进外国专家500人次以上,建立农业引智项目推广示范基地10个以上,引进新技术、新项目、新产品50项以上。帮助有关企业建立和完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到20*年,全市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达到8家以上,基本完成已立项的科研课题,形成一批具有国内和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
2、大力实施高层次和紧缺人才培养工程,优化我市人才队伍结构。制定专门计划,打造我市人才品牌。通过出国进修、争取承担国家重点科研课题、列入省管以上专家等渠道,加快我市科技带头人选拔培养步伐,尽快形成规模和水平在全省领先的科技带头人群体。在正常推荐申报的基础上,抓紧制定选拔培养计划,完善专家管理办法。到20*年,全市省级以上水平的专家要达到100名(不含退休),市级水平的专家达到1000名。其中从事自然科学的占70%以上。与此同时,要加大实用人才培养力度。紧紧围绕我市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需要,对接收计划内毕业生不能满足的专业,通过与国内外高校联合办学、送学培养以及参加自学考试、在职进修等途径,培养我市急需的人才。尤其是各县(市)区,要把这一措施作为解决县域经济发展所需人才问题的重要手段。每年全市送培(不含在职进修)紧缺专业人才800名以上。
3、大力实施公务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能力素质建设工程,不断提升我市人才队伍的整体水平。以强化两个素质(政治理论素质、职业道德素质)、提高三种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微机应用能力和外语交流能力)、普及四方面知识(市场经济知识、行政管理知识、世贸知识和电子政务知识)、增强五种意识(创新意识、法律意识、服务意识、城信意识和环境意识)为重点,以创建学习型公务员队伍为载体,加强公务员队伍能力素质建设,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创造良好的政务环境。公务员每年接受相应培训的内容、时间和成绩记入本人培训档案。加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力度,创新继续教育机制,加快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知识更新的步伐,使其紧跟世界科技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发展毗邻京津的优势,有针对性地组织我市专业技术骨干参加国际性学术技术交流活动,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唐讲课,提升继续教育的档次和质量。有条件的单位,要选送一些专业技术骨干到发达国家进行培训。平均每年完成继续教育7-8万人,到20*年,全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面要达到90%.
4、大力实施非公有制经济单位人才注入工程,疏通渠道,满足需求。制定鼓励政策,引导大中专毕业生和企业分流人员到非公有制经济单位就业。针对非公有制经济单位的用人特点和需求,大力推行人事制和人才租赁制,为其提供中短期人才智力服务、保管人事档案、代办养老保险、申报职称考评等。通过人才市场和*人才网,每年向非公有制经济单位输送各类人才1万名。通过多种形式,加强非公有制经济单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员和人才资源部门工作人员的培训,帮助他们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人才使用效能,每年培训500人。
5、大力实施县乡村实用人才开发工程,为县域经济发展和小城镇建设提供人才保证。人才工作要进一步向农村延伸,加强农业专业技术队伍建设。继续完善和落实有关政策,调动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鼓励和引导农业、财经、管理等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到农业一线建功立业,发挥专长,每年输送3000人。到20*年,全市农业技术人员要由目前的1.5万人,增加到3万人。认真做好乡土人才开发工作,把那些生产管理型、科技推广型、能工巧匠型和符合型人才逐年选拔上来,在技术等级考核、职称评聘、继续教育、专家选拔等方面纳入政府人事部门的服务范围,每年开发乡土人才不少于1000人。紧密结合我市大力发展精细种植业、精品养殖业和精深加工业的实际,开展智力支农活动,组织京津和我市的农业专家深入农村一线开展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促进种养殖大户、农业龙头企业与高层次专家建立经常性联系,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常年为其提供智力技术支持。以农业引智成果推广示范基地为依托,加快引进国外新技术、新品种,促进农业结构的调整。
三、保证措施
1、强化人才意识,进一步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浓厚社会氛围。充分利用经济、行政、舆论等手段,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各级人事部门要按照中央、省、市的要求,深刻领会党管人才的原则,深刻领会人才强市战略,深刻领会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判断,清醒认识人才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清醒认识国内外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局势,清醒认识我市人才面临京津等经济发达地区强劲吸引的严峻挑战,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把人才工作摆到等价突出的位置,努力开创人才工作的新局面。抓住培养、吸引、使用三个环节,创新人才工作机制,搞好人才服务,加快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大张旗鼓地宣传表彰优秀人才和靠人才加快发展的企事业单位,强化用人单位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主体意识。
2、完善政策,加大投入,进一步增强我市对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制定出台更加开放、灵活、务实的人才政策,进一步完善引进高层次人才管理办法,加大优惠和激励力度。探索建立以实际能力和工作业绩为核心的人才评价标准,真正把那些有独特创新能力、有发明创造潜能、能够为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核心人才选拔出来,努力为他们提供优厚待遇和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使他们的智慧和创造力得到最充分的发挥。不断加大对人才资源开发的投入,按照“以财政支持为引导,集体筹资为主体,社会资金为补充”的原则,探索建立多元化的人才开发投入机制和人才开发专项资金,以保证重点人才引进培养计划的需要。
3、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有利于激发人才活力的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在政府机关大力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轮岗交流,以及公示制、试用期制,改进考核奖惩办法。完善公务员考核录用制度,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逐步打破地域和身份界限,面向社会公开考录。加强公务员依法行政、对外交流、电子政务等能力建设和服务意识、城信意识、环境意识等专项教育,不断提高市、县、乡三级公务员的整体素质。在事业单位大力推行聘任制,通过科学设岗、按岗聘任、竞争上岗、合同管理、严格考核等关键环节,建立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进能出、能上能下、平等竞争、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搞活事业单位内部分配,加快推进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实现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加强对企业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提高企业人才资源配置的市场化进度。
4、加强人才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形成多元化的人才汇聚依托框架。以市人才市场和企业家市场为龙头,完善提高市、县、乡三级人才市场服务网络,扩大市场容量和交流规模。进一步增强*人才网的辐射功能,发挥其方便快捷的优势,定期我市人才需求目录和招聘信息,引导人才合理流动。充分发挥外国专家局、中科院人才智力服务工作站、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归国留学人员工作站、留学人员联谊会、留学人员创业园区、北大清华研究生社会服务实践基地等机构的作用,进一步整合资源,完善功能,拓宽服务领域,形成具有我市特色的引进人才、培训人才的综合服务体系。
5、加强领导,分解责任,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各级要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实施人才工程的重要性,列入议事日程,摆上突出位置,实行目标考核。各级人事部门要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以人才工程统揽全局,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主动当好组织者和施工队,精心谋划,狠抓落实。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研究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强协调督导,确保人才工程各项任务如期完成。
- 上一篇:产品质量法探析论文
- 下一篇:我国经济法体系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