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教师培训提高长效机制的意见

时间:2022-10-21 04:16:00

导语:市教师培训提高长效机制的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市教师培训提高长效机制的意见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努力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以人为本,促进基础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为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推进全市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决定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十项工程”,努力构建教师培训提高的长效机制,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在职教师培训,努力构建教师培训提高长效机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教师的水平决定教育的水平,教师的质量决定教育的质量,教师的创新能力决定学生的创新能力。加强在职教师培训,是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要求,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重要措施,是培养名师、建设名校的重要途径,也是教育改革发展的迫切要求和广大教师的迫切愿望。

多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教师法》和教育部7号令《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全面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师培训工作,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为教育改革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应该充分看到,我市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水平还不高,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支撑能力还不够强;部分县区和学校对开展教师培训工作的认识程度还不够高,没有把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来抓;教师参加培训进修学习的内驱力和积极性、主动性还没有真正调动起来,培训的内容、方式、方法和手段有待进一步研究、深化和创新;教师培训机构的培训能力和水平不适应现代教师培训工作的需要,教师培训的效果还不够明显;促进教师参加进修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的有效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必须充分认识开展中小学教师培训、建立健全教师培训的长效机制、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把中小学教师培训纳入教育发展的总体规划,同步考虑、统筹安排、优先发展,把提高教育质量、推进我市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点转移到加强教师培训、造就高素质教师队伍、为教育发展提供有力的师资支撑的轨道上来,切实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实现教师全员素质提高,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实现教育工作的科学发展。

二、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十项工程”,全面加强教师培训工作

1.实施教师全员培训工程,实现全员素质提高

全面落实《教师法》、教育部7号令《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和省教育厅有关要求,紧紧围绕“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深入开展教师全员岗位培训。每年确定全市统一的中小学教师培训内容,对小学、初中、高中和幼儿园教师分层次进行培训。要科学确定培训内容,转变培训模式,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益。拟引进中国教师研修网,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优势和国家级网站的人才优势,开展全员岗位培训,使我市的中小学教师接受一流的培训,真正解决培训者、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方法以及工学矛盾等问题,全面提高全员培训的水平和质量,并借助网络管理技术,实现对中小学教师全员岗位培训的有效管理。

2.实施骨干教师培养工程,打造*名师队伍

要按照教育部、省教育厅的有关要求和我市制定的《加强中小学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市中小学骨干教师管理办法》,全面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构建层次、结构、数量合理的中小学骨干教师队伍。全市特级教师和省、市、县级骨干教师要达到7000名以上(中小学教师总数的10%),其中市级及以上骨干教师3500名以上(中小学教师总数的5%),使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四个层次的各个学科都要有骨干教师,而且,要考虑骨干教师在城乡、学校之间的均衡。目前,全市有在职的特级教师120人,有省级骨干教师209人,市级骨干教师729人;有56名教师参加了国家级骨干培训,有1013名教师参加了省级骨干培训,有1657名教师参加了市级骨干培训,各县(市)区也都开展了骨干教师培训和评选工作,全市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的体系和机制已经基本形成。要对现有特级教师、骨干教师开展高级研修培训,搭建促进骨干教师水平不断提高的平台;继续开展市级骨干教师培训和评选,不断壮大骨干教师队伍;要组织特级教师讲学团,开展讲学活动,组织特级教师、骨干教师支教活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各县(市)区和各学校要根据全市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要求,研究制订本地、本校中小学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

3.实施农村教师队伍素质提高工程,促进城乡教师均衡发展

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的要求和我市制定的《*市农村教师队伍素质提高计划》,全面落实对农村教师培训、教师补充、城镇教师到农村支教以及促进城镇学校教师向农村学校流动等各项政策措施,全面抓好农村教师培训和队伍建设,努力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以开展师范院校高年级学生顶岗实习开展教师脱职培训为突破口,全面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各县(市)区要按照《*市农村教师队伍素质提高计划》的要求,积极组织针对农村教师的专项培训。

4.实施教师学历提升工程,提高教师学历层次。

对未达专科学历的小学教师和未达本科学历的初、高中教师,要按照专业对口原则,通过成人高考、自学考试、现代远程教育等途径,提高小学教师专科率、初中教师本科率以及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层次。要组织具有专科学历的小学教师进修本科学历,组织具有本科学历的小学、初中、高中教师进修教育硕士和研究生学历,逐步提高小学教师本科率和中小学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比例。省级示范性高中要有30%以上的教师取得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要通过组织教师学历培训,带动中小学教师素质的全面提升。

5.实施教师综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工程,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

要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统一部署,扎实推进中小学教师综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工作,使每名教师接受不少于一周的脱职培训。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培训速度,尽快使所有教师接受培训,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平。

6.实施班主任培训工程,提高班主任队伍素质

要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要求,在2009年完成首轮培训任务。要开展班主任高级研修,建立班主任持证上岗和班主任队伍素质不断提高的体系。要对新担任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教师,在上岗之前接受不少于30学时的班主任培训。

7.实施教师培训基地现代化工程,努力提高培训能力和水平

要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加强教师进修学校建设,努力实现办学条件现代化,切实提高培训能力和水平。要按照教育部提出的“小实体,多功能,大服务”的要求,使教师进修学校真正成为区域教师培训中心、指导中心、管理中心和资源中心。要积极探索进校、教研室、电教站一体化模式,有条件的县区要推行教研、电教、进校一体的新体制,实施“资源整合”,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县区“教师学习资源中心”和“教师专业发展总校”。要全面加强培训者队伍建设,抓好进校专职教师的培养培训,实行进校教师动态管理的机制,每五年教师队伍流动更新率20%左右;要组建有教育局机关人员、中小学校长、基层骨干教师参加的进校兼职教师队伍,建立全方位的培训者队伍。加强市级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师范学院以及分校的资源,建立市级教师培训基地,开展市级培训。

8.实施校本培训工程,健全教师培训体系

要按照市教育局《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工作的意见》和省教育厅《关于建设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意见》的要求,建立健全教师培训的县、乡、校管理网络,推进校本培训的深入实施。明确校长是校本培训的设计者和第一责任人地位,建立健全校本培训的规章制度,激发教师学习提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校本培训制度化、科学化,形成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素质的教师培训体系。要积极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开展省级、市级、县区级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创建和评选工作,推进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工作的深入实施,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9.实施教师脱职培训工程,创新教师培训模式

要以改革师范学生教育实习办法,开展师范院校高年级学生顶岗实习,组织被顶替出来的教师到*师范学院进行脱职培训为突破口,全面开展教师脱职轮训。目前,*师范学院已经将实习时间增加到8周,为开展教师脱职培训创造了条件。开展师范高年级学生到农村学校顶岗实习,组织被顶替出来的教师到*师范学院进行脱职培训工作,将于2009年开始实施。要开展中小学教师业务考核,实行末位淘汰,或组织考核成绩达不到要求的教师进行脱职培训。市将充分利用*师院及其分校的资源,建立教师脱职培训基地,充分利用师范生顶岗实习和寒暑假的时间,开展中小学教师脱职培训。

10.实施教师培训保障工程,促进教师培训工作的全面实施

要严格落实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各项政策,把教师参加培训情况和培训效果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与教师职称评定和聘任、教师聘任、评先评优和绩效工资挂钩,为全面开展教师培训提供政策保障。要按照有关规定,全面落实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市、县、校教师培训专项经费,为教师培训提供经费保障。

三、加强领导,强化管理,努力构建教师培训提高的长效机制

1.加强领导,建立健全教师培训的有效领导机制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把在职教师培训纳入教育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学校发展规划,做到同步考虑,统筹安排,优先发展。要建立教育局局长亲自抓,分管局长具体抓,主管科室和教师进修学校具体负责日常事务、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的县区级教师培训领导体制。要明确乡镇在组织教师培训中的地位,建立乡镇教师培训领导和组织机构。中小学校长是学校教师培训的第一责任人,要明确分管校长和具体办事机构,加大学校层面抓教师培训工作的力度,组织开展好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各学校要严格按上级下达的培训任务选派教师参加各种培训。要全面理顺教师培训工作的领导和管理体制,形成市、县(市)区、乡镇、学校教师培训领导和管理网络。为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拟依托*师范学院,建立*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负责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研究、管理和对各县(市)区教师培训工作的业务指导。

2.强化管理,建立健全教师培训的激励约束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教师全员培训机制。要认真落实《教师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所有在职教师,都要按照专业对口的原则,参加相应的岗位培训,确保每名中小学教师每年接受48学时的培训,在5年内接受240学时的培训;要充分利用中国教师研修网的资源优势和管理优势,强化全员培训教学组织和管理,确保培训收到实际效果。

二是要建立骨干评选和引领机制。要按照《加强中小学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市中小学骨干教师管理办法》,认真组织骨干教师评选,形成争先创优机制;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形成骨干引领、全面提高的机制。

三是要建立教师脱职培训机制。要建立健全*师范学院高年级学生顶岗实习制度,组织被顶替出来的教师脱职培训;要开展中小学教师业务考核,实行末位淘汰或脱职培训制度,全面建立教师脱职培训机制。

四是要建立教师培训工作的考核机制。要加强对教师培训工作的考核,把教师培训工作开展情况和教师队伍素质提高情况纳入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年度考核内容,作为评估县区或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指标。

五是要建立教师个人参加培训效果的考核机制。要加强对教师参加培训和学习效果的考核,把教师参加培训情况和学习效果纳入对教师个人考核的内容,建立教师培训考核档案,作为教师评定职称、职称聘任、教师聘任、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要严格执行继续教育培训和证书管理的有关规定,对不参加培训或考核不合格的不予登记、不予评定和聘任职称、不准评先评优。

六是要建立校本培训的考核机制。要加强对中小学开展教师校本培训的指导和考核,开展省级、市级、县(市)区级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评选活动,建立推进校本培训深入有效实施的校本培训考核机制。

3.加大投入,建立健全教师培训的经费保障机制

要落实河北省制定的“各县要从城乡教育费附加中提取5%用于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各市县财政在安排预算时,要将中小学教师(含职业中学)每人每年30元培训费纳入预算”的规定,确实落实教师培训专项经费,为全面开展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提供经费保障。

各县(市)区和各学校,要按照财政部、教育部《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06〕5号)中关于“教师培训费按照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用于教师按照学校年度培训计划参加培训所需的差旅费、伙食补助费、资料费和住宿费等开支”的规定,落实学校层面的教师培训经费,要确实到位,专款专用,保证教师参加培训的正常开支。

鉴于河北省对向中学教师收取每人每学年65元、小学教师每人每学年55元培训费的政策有所调整,改为教育行政部门负担或向教师所在学校收取,目前,省教育厅提出了“将中小学公用经费总额的3%的教师培训经费用于县级培训机构集中开展各项教师培训工作”的要求,各县(市)区可以将中小学公用经费总额的3%集中使用,用于县区集中开展教师培训。

4.加强研究,建立健全教师培训的科研带动机制

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师培训机构要全面开展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教育科学研究,以科研促进教师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全面提高教师培训效益,并带动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全面提高。

县区教师培训机构要加强与各高校、科研机构的联系与合作,深入中小学开展调查研究,紧密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师实际需求,充分体现教师培训的先进性、实用性和实效性,切实提高教师培训质量和效益,把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提升到一个新水平,把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提升到一个新层次。

要更新教师培训理念,努力转变教师培训模式,为学习者创建学习、交流的平台,做教师学习的支持者、促进者、引领者,使教师参加培训学习真正感到乐趣、真正受益、感到充实,充分调动、激发教师参加培训学习提高的内驱力,调动教师发自内心的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主动性。

要充分发挥现代网络技术在教师培训中的作用,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培训工作。要建好、用好县级教师进修信息中心,建立上联高等院校和教育科研机构,下接乡镇、学校的教师培训远程教育网络,搭建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教师终身学习平台,将教师培训网络引进学校、引进教师的家中。

要加强教研、电教、进校的有机结合,有效整合教师培训资源,形成教师培训的合力,形成区域相互促进、各负其责,共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局面,避免出现重复培训。要使培训阵地前移,全面实施对校本培训的指导。

要加强教师培训工作和政策的宣传,使广大教师充分认识自身素质提高的重要性,教育广大教师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实现自身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