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关于深化教育改革意见

时间:2022-10-21 04:15:00

导语:政府关于深化教育改革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政府关于深化教育改革意见

为全面贯彻市委八届五次全会精神,大力实施教育优先发展和“教育立市”战略,切实增强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促进教育公平,为科学发展示范区和人民群众幸福之都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教育理念,破除发展壁垒,全力优化基础教育,推进城乡基础教育等值化进程;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湾“四点一带”战略的实施提供更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强力提升高等教育,切实增强服务*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积极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规范有序、科学发展的教育体系。

(二)基本原则

——坚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原则。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大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坚持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原则。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实施科教强市战略,增进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度,努力打造服务型教育体系。

——坚持调动全社会办教育积极性的原则。深化教育改革,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提高教育开放水平,全力调动全社会关心教育、支持教育的积极性,增强教育发展的动力与活力。

——坚持教育公平原则。统筹教育均衡发展、优质发展,统筹城乡、区域之间教育协调发展,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力,确保教育公平,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主要任务

(一)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创新教育模式,促进教育公平,推动均衡发展,全力优化基础教育

1、进一步推进“开放式素质教育”试验。以学生高兴快乐地学习、幸福健康地成长为目标,努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良好的主体意识。在更广泛的区域推广已取得的经验,推广“以教师引导为辅,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开放、互动式教学模式,从单一书本获取知识向开放、多元获取知识转变的学习模式,由教师单一管理向学生开放、多元自我和民主管理转变的管理模式,由单一考试成绩评价向开放、多元评价转变的评价模式。进一步加强试验班教师教育新思想、新理念的培训,拓展开放式素质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努力获得更具价值的试验成果;充分发挥专家顾问团的指导作用,深入教学一线,加强调研和指导,努力形成更具理性思考的经验总结。进一步扩大试验范围,从2009年秋季开始,在市区各实验小学积极推广“开放式素质教育”模式,到2010年,在全市各县(市)区推广,实现我市“开放式素质教育”模式全覆盖。

2、进一步深化中考制度改革。以中考制度改革为导向,深化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主体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是加大省级示范性高中招生指标分配改革的力度,2009年达到60%,2010年达到80%。二是继续将体育成绩纳入中考总分,并适时将理化生实验、计算机课程以及科技创新成果纳入中考范畴。三是推进新课程改革,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创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四是大力实施“一校一品牌,一生双爱好”工程,一所学校创建一个特色体育项目,每个学生掌握一项自己爱好的体育运动项目和一项艺术项目。2009年,在全市50%的中小学开始实施,到2010年达到100%。

3、进一步实施“四项调整”工程。以推进城乡等值化进程为核心,加快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将农村中小学布局纳入县(市)区新民居建设和旧民居改造的整体规划,全市全年撤并农村小学100所,农村初中10所,农村薄弱高中6所。到2010年,小学、初中校均人数分别达到300人和900人,全市普通高中达到校均2000人。调整陈旧校舍改造重点,以农村偏远地区陈旧校舍改造为重点,全年投入1.5亿元,改造陈旧校舍10万平方米。调整寄宿制学校建设重点,把寄宿制学校建设重点放在农村偏远山区,全年重点新建标准化寄宿制学校3至5所,发挥引领作用。调整现代教育技术装备重点,把现代技术装备重点放在农村中小学,以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配备实现农村中小学优质教育资源的全覆盖。到2010年,全市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覆盖率达到80%以上,小学计算机装备普及率和多媒体教室装备普及率分别达到100%和80%。

(二)以市场和就业为导向,创新发展模式,整合教育资源,灵活办学体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1、积极探索“三元制”模式。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经验,结合*经济发展需求和职业教育实际,积极探索和建立专业理论知识传授、职业技能培训和科技研发相互衔接、相互融通、相互促进的职业教育“三元制”模式。进一步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建立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制定校企合作相关政策和制度,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隙对接。协调现有各级科研院所与院校合作,组建钢铁、化工、海洋生物、物流管理、机械设备制造、地方文化与历史等六大研发(究)中心,聘请科研院所专家和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到学校担任专兼职教师,鼓励学校教师到科研院所或企业兼职。积极引进和吸纳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在曹妃甸新区科教城建立科技园,推动哈尔滨工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燕山大学科技园落户曹妃甸。

2、积极推进资源优化整合。服务三农,服务区域经济,服务曹妃甸,积极打造方向明确、分工合理、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现代职业教育集团。一是将*职业技术学院迁建凤凰新城大学园区内,整合市内部分职业教育资源,积极吸纳餐饮、旅游、家政、房地产等大型企业,组建*现代服务业职业教育集团,使之成为我市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的龙头。二是推动河北曹妃甸工业职业教育集团实质性运行,尽快促成与中华职教社合作举办中华职业大学,打造以服务*湾“四点一带”产业为重点的国家级示范院校。三是进一步发挥河北能源职业教育集团在全省能源行业的规模优势和品牌效应。四是加大市区各级各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整合力度,形成农民工“阳光培训”、农村初中后“3+1”培养培训的协调联动机制,推动农村劳动力向市区、曹妃甸新区加速转移。五是强化县级职教中心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功用,将县级职教中心作为我市新农村建设中人力资源开发、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新技术培训与推广的基地。

3、积极发展民办职业教育。创新机制,优化环境,努力发展民办职业教育。到2015年,全市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民办中等职业学校10所以上,民办高等职业院校或普通高校3所,促使民办院校发展水平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劳动力转移相适应。

(三)以内涵发展为重点,扩大规模与提升层次并重,培育强势学科,推进特色办学,强力提升高等教育

1、强力打造高水平特色高校。加大高校资源整合力度,打造*高等教育发展的“两极”。一极是曹妃甸新区科教城,按照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的原则,把曹妃甸新区科教城打造成环渤海区域规模最大的高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2009年,实现1—2所院校进区建设。抓住曹妃甸新区科教城启动建设和河北理工大学申博即将成功的有利时机,加快推进河北理工大学省市共建和整体搬迁,组织实施争创一流计划;另一极是凤凰新城高校园区,积极推进凤凰新城高校园区相关项目建设,凸显人才、技术聚集的优势,打造*市中心区教育科学文化高地。实施*学院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计划、*师范学院打造河北本科教师教育创新高地计划。

2、强力建设*特色强势学科。满足生产力布局向沿海转移、*湾“四点一带”开发建设需要,紧紧围绕全市七大主导产业链,调整专业设置,提高专业设置的针对性和前瞻性,增强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努力打造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优质、特色专业,增强高校办学水平和核心竞争力。重点建设冶金工程、采矿工程、物流工程、海洋技术等18个重点专业。改造传统学科,扶持优势学科,融合交叉学科,发展新兴学科,到2015年,全市建成25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全力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3、强力建立高校开放办学新机制。积极推进高校面向全省、全国和世界开放,大力推进*高校与世界一流大学、国内知名高校和各种社会力量开展多途径、多形式、多层次的对接、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教育资源,实施互派留学生、学历学位互认、利用远程教育系统等措施,提升高校教学、学术水平和学生质量。利用京津冀区位优势,积极聘请北京、天津及省内重点高校、科研院所的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来唐任兼职教师。积极探索利用社会资本发展高等教育的路子,建立行业、企业参与高等教育的合作制度,推动高校与企业、科研机构建立战略联盟;支持有条件的高职院校采取国有民办、公办民助等形式办学;鼓励社会力量与高校合作举办独立学院。2009年,重点推动河北理工大学轻工学院、华北煤炭医学院冀唐学院与社会力量合作办学取得实质性突破。

(四)以实现城乡等值化为目标,努力提高全市人口素质,努力实现“一户一名大学生”

大力实施“一户一名大学生”工程,制定《关于“一户一名大学生工程”的实施意见》,主要途径是:坚持规模化、标准化办学,全力优化基础教育,到2010年,全市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5%以上,使更多的高中毕业生升入各类高等院校;统筹扩大规模和提高内涵两个重点,加快发展我市高等职业教育,吸纳更多的本土大学生;大力开展广播电视大学学历教育、自学考试、成人高等教育等多样化的继续教育,努力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目标实现的节点是:到2015年基本具备条件,到2020年基本实现,全市新增各类高等教育学历人口111万人。全市拥有专科以上学历人口230万人,实现“一户一名大学生”目标。

三、体制机制创新

(一)建立鼓励全社会兴办教育的政策体系

从*教育事业发展的实际出发,制定和创新积极吸引来唐兴办教育的各项政策措施。在市区兴办教育,实行土地划拨;在曹妃甸科教城,无偿划拨可供直接建设的用地,实行零地价;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达到“七通一平”;免除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建设性税收;严格按照《*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有关规定,对引进的优秀人才实行优惠政策。

(二)创建新型的职业教育制度

以强化技能训练,提升实践能力,增强办学吸引力为目标,大力推行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人才培养模式,由封闭的学校教育走向开放的社会教育,从学科学历本位转向职业能力本位,从理论学习为主转向实践过程为主,从学科中心转向学习者中心。主要采取“2+1”形式,即在学校学年,到企业实习一年;或者“办校入企”,即学生的学习、生活、生产(实习)都在企业进行,实现生产教学一体化。建立灵活的“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学生在学校只要按规定修满足够的学分,即可提前毕业,若因各种原因无法及时修满学分,也可延迟毕业。探索学生跨学校、跨年级、跨专业的学分互认机制,全面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水平,满足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多样化需求。

(三)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实行中小学校长聘任制改革,尝试实行面向全社会公开招考校长的机制,年内在玉田县实施中小学校长竞聘上岗试点工作,2010年全面推开。以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改革为契机,建立起“奖优罚劣、奖勤罚懒”的机制,真正实现多劳多得,优质优酬,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进一步完善新任教师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机制,实施逢进必考,择优录用。进一步完善城乡教师交流机制,全市每年教师交流人数不少于1000人,从2009年起,新录用教师必须到农村学校工作2年以上。实施顶岗实习轮训机制,组织师范院校学生到农村学校顶岗实习,组织被顶替的农村教师集中到师范院校开展脱职培训,年内培训农村教师1200名。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对教育改革的领导

成立以市政府副市长高瑞华同志任组长,发改、教育、劳动与社会保障、编制、财政、人事等部门为成员的*市教育改革领导小组,统一研究部署和实施教育改革,指导各项政策落实。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把推进教育改革作为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统筹谋划、统筹实施,细化措施,制定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确保每项工作谋划和推进科学创新、思路清晰、措施得力、效果明显。

(二)积极稳妥地推进教育改革

教育改革涉及利益格局的调整,要严格遵守国家大政方针,遵守法律法规,遵循教育发展规律,集中精力,积极稳妥地推进。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搞好数据测算和标准确立;认真细化方案,在确保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有序推进,实现教育改革的最大效益。对落聘、转岗分流人员积极开展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多途径分流上岗,维护社会稳定。

(三)切实加大教育投入力度

足够的教育投入是教育改革与发展成功与否的基础和前提,各级政府和财政必须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完善中央、省、市和县四级政府合理分担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确保各级各类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并及时落实到位;要切实加大对农村特别是偏远落后地区教育的政策倾斜和投入力度,对重点改革项目要设立专项资金。充分发挥以县级教育集中支付分中心为重点的教育经费运行机制,确保教育改革资金足额到位,严禁任何单位和部门截留、平调、挪用教育经费。2009年,各级财政要从新增收入中拿出一定比例支持教育改革与发展,重点支持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四)切实加大改革督导力度

建立健全对县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推进教育改革的督导评价机制,将改革举措和成果纳入对县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责任目标考核。加强对相关部门落实教育改革责任的督导,制定有效推进教育改革的导向、约束和激励机制,形成合力,确保教育改革顺利,取得应有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