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创建创业型城市的意见

时间:2022-10-21 03:57:00

导语:市创建创业型城市的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市创建创业型城市的意见

为加快推进科学发展示范区和人民群众幸福之都建设,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实现以创业促发展、以创业促就业、以就业促和谐,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全市开展全民创业行动,创建创业型城市,特制定本意见。

一、开展全民创业行动,创建创业型城市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1.重要意义。开展全民创业行动,创建创业型城市,是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的内在要求,是推进改革开放、促进城乡等值化发展的现实需要,是实现资源型城市转型、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之路。

当前,我市既面临着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又面临着国际金融危机给实体经济带来的严峻挑战。在机遇与挑战面前,只有把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应对挑战、保持经济平稳增长上,凝聚到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和人民群众幸福之都的伟大实践中,才能真正抢抓国家扩内需、保增长一系列政策机遇,牢牢把握*湾“四点一带”和四大城市主体功能区开发建设和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的有利时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全市各级各单位必须站在深入落实和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从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出发,切实把开展全民创业行动,创建创业型城市作为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和“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一号工程,积极创造一切有利条件,采取一切有效措施,迅速掀起全民大创业、创大业的热潮。

2.指导思想。以市委八届五次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政府促进、社会支持、市场导向、自主创业的原则,通过进一步放宽政策、搭建平台、优化环境、构建全民创业支撑体系,激发全民创业激情,挖掘全民创业潜能,提高全民创业能力,加快在全社会营造崇尚创业、鼓励致富的良好氛围,努力打造万商云集、全民创业的生动局面,以创业促发展,以发展促就业,以就业促和谐。

3.工作目标。到2010年,平等竞争、支撑有力、充满活力的新型创业机制基本建立,创建创业型城市的目标任务基本实现,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明显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明显提升。具体目标是,参与创业活动的人数占城镇劳动者的比例达到20%以上;新增创业及带动就业人数占新增就业人数的30%以上;建立各类创业孵化基地30至40个,吸纳创业企业2000户以上;新增免费创业培训10000人,创业培训后创业成功率50%以上,创业带动就业率1?3以上;平均每年培育、新增中小企业不低于1000户,个体工商户不低于10000家;当年毕业大学生基本实现各种形式的见习和就业;每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6.6万个,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5万人次。

二、加强扶持,大力培育创业主体

4.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对持有《就业失业登记证》的登记失业人员创办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的,按有关规定减免营业税、城市建设维护费、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自其在工商部门首次注册之日起,3年内免收属于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对领取低保金人员创业的,自领取创业企业营业执照起,继续享受1年低保待遇。符合条件的可申请小额贷款。

5.鼓励高校毕业生积极创业。建立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绿色通道。各级政府劳动人事部门建立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服务机构,会同劳动就业、人才中心、人力资源市场等单位,为毕业生提供创业培训、开业指导、咨询服务、后续扶持、人事、社会保险等一条龙服务。

对高校毕业生毕业后两年以内从事个体经营的,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之日起3年内免交有关登记类、证照类和管理类收费。对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创业服务机构长期免费提供档案管理。对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其实际缴费年限可计算工作年限?作为退休后计发待遇的依据,可评定相应的专业技术职称。被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录用后,人事期间的年限可计算为连续工龄。

对登记失业的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并稳定经营6个月以上的,从当地就业专项资金中给予每人不超过3000元的一次性创业补助。

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高校毕业生在见习单位或基地见习期间,原则上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给予生活补助,最低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90%,并为其缴纳意外伤害保险。所需资金除按现行政策支付外,其余部分从失业保险基金中列支。

6.鼓励转业退役军人创业。城镇退役士兵从事个体经营的,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凭《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证》3年内免交登记类、证照类和管理类收费。对从事个体经营的军队转业干部、退役士兵,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自领取税务登记证之日起3年内免征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创业资金不足时,各商业银行为其办理贷款手续。

建立自主择业退役军人和军转干部创业基地,依托基地组织自主创业的退役军人和军转干部开展就业、创业培训。对符合计划安置条件,但有自主创业愿望的退役军人和军转干部,给予3年的创业适应期,支持其进行创业试验。适应期满后,允许其继续创业或重新列入计划安置。

7.吸引外来人员来唐创业。外地人员来唐投资兴业的,享受《*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的若干奖励规定》的相关优惠政策。其子女在居住地学区入学接受义务教育,免借读费。外来人员来唐创业人员及其配偶、未达法定婚龄子女和父母在其实际居住地落户,可不受合法固定住所条件限制。

*籍在外人士回乡创业,享受外来投资者同等待遇。

鼓励海外留学人员回国来唐创业。留学人员来唐创业要求取得常住户口的,由市公安局按有关规定办理入户手续。留学人员来唐创业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业务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取得的收入,经有关部门认定,免征营业税。在市财政预算中每年安排一定资金专门用于资助留学人员从事科研活动,给留学人员创办的高新技术企业贷款贴息。留学人员在*湾“四点一带”创办外商投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自开业年度起,五年内由同级财政部门给予扶持,扶持资金前两年不低于企业缴纳所得税地方分成部分,后三年不低于企业缴纳所得税地方分成部分的一半。

经科技主管部门认定的留学人才创办从事高新技术研发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企业,同级财政可给予100万元配套资金或贷款贴息扶持,个别重大项目可达200万元。留学人员创办企业租用的公共场地、房产用于办公、科研和生产,可享受高新区创业中心和留学生创业园的有关优惠政策(在50平方米以内的,房租前三年免交)。

留学人员创办的企业从进驻留学人员创业园之日起,两年内所缴的所得税、营业税及增值税中地方所得部分,由当地财政列收列支进行全额补贴,之后三年按50%给予补贴。

留学人员创办企业,凡属国家鼓励发展的国内外投资项目在投资总额内进口的自用设备(除不予免税商品外),免征关税和抵退进口环节增值税。留学人员企业用于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按实际发生额税前列支,不受销售额限制。

全国各地人才来唐创业,并将技术成果转让给我市企事业单位的,可采取一次性买断、分期支付、利润提成、作价入股等多种收益分配方式。

对来唐创业的两院院士、国家和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著名高校的博士生导师等高层次人才,除享受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若干政策的实施意见》(唐发?2008?9号)文件规定的有关待遇外,同时享受我市鼓励创业和外商投资的各项优惠政策。

8.鼓励农民致富创业。农村流动性小商贩和农民在集贸市场或地方人民政府指定区域内销售自产农副产品,免于工商登记和收取各项工商行政管理费。对农民创业发展特色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非农业生产的,除经主管税务机关或有关主管机关按照有关规定审查批准减征、免征所得税有关税费外,政府有关部门给予适当补贴。“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在建店和经营过程中享受免收工商行政管理费、减征所得税等优惠政策。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鼓励和支持农民进城的若干政策》要求,市、县两级设立的农民进城受理服务中心,要同时承担为农民进城创业提供服务的职能,统一受理农民进城创业的政策咨询、迁移落户、劳动社保、子女教育等相关事宜,为农民进城创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农民到城镇创业凭本人身份证和营业执照,到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参保手续,享受与城镇参保人员相同养老保险待遇。

9.鼓励科技人员兼职创业。鼓励科技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和不侵犯本单位技术、经济权益的前提下兼职创办企业或从事国家政策非限制的有报酬的兼职经营活动。

10.鼓励公职人员辞职创业。鼓励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辞职领办、创办企业(法律法规和国家有特殊规定的除外),经批准辞职创办企业的,根据经费来源由同级财政或用人单位发给一次性辞职费。一次性辞职费的发放标准根据其国家承认的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其本人辞职前一个月的工资总额;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发。辞职人员的人事档案可转至人事服务机构进行人事。其社会保险关系参照非财政拨款事业单位人员的办法建立和接续。

机关公务员(含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作年限满三十年或距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不足五年且工作年限满二十年的工作人员,经本人申请,按人事管理权限批准,可提前退休自主创业,工作年限计算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在达到法定的退休年龄前,仍按在职人员晋升工资级别及档次,仍按在职人员缴纳社会保险费,其余各种津贴补贴按退休人员办理;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养老金纳入社会保险机构统筹支付。

11.鼓励企业做强做大。扶持培育龙头企业,发挥其在创业中的带动作用。落实各项鼓励政策,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技术和竞争优势,有良好成长性的中小企业,支持其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2009年,对企业在新增岗位中招用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从当地就业专项资金中按每人1000元标准给予企业一次性新增就业补助。

支持个体业主二次创业。对从个体工商户新转成的私营企业,在2年过渡期内,可继续实行税收定额征收办法。对新办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的,3年内按收费标准(有下限的按下限)减半收取行政事业性收费(收费上解和经营性的除外)。

三、降低门槛,拓宽全民创业领域

12.放宽市场准入。凡法律法规未禁止的所有行业和领域,一律向各类创业者开放。对国家限制的行业和领域,只要符合规定的条件和标准,鼓励各类创业者进入。

13.放宽注册限制。放宽出资形式和出资比例限制。创业者可以货币、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出让土地使用权、高新技术成果等各种形式出资创办企业。非货币形式出资比例最高可放宽到注册资本的70%。有限责任公司只要注册资本达到3万元?含3万元,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和房地产开发企业除外?,即可申请登记,货币出资降至注册资本的30%,首期认缴资本金降至注册资本额的20%?不低于法定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其余资本金可在2年内分期到位,投资公司五年内缴足。扶持创办各类农村合伙企业,允许企业和个人资金、技术以有限责任的形式投资入股,对从事种植业、养殖业的经营者,允许其以与生产经营相关的苗木、家禽、牲畜等经评估后作价出资。

放宽对名称登记限制。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冠用“*”名称,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注册资本不再设限;允许注册资本在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在企业名称中间使用“国际”字样。允许进出口企业在名称中直接使用“国际贸易”“国际技术贸易”“对外贸易”“进出口”等行业用语。

放宽经营场所限制。凡持有合法有效房地产证明文件,均可以作为生产经营场所进行登记。创业者以自有产权房产作为经营场所的,如暂未取得房地产部门制发的产权证书,可以提交房地产管理部门的证明或者购房合同和发票及房屋销售许可证复印件。

14.简化登记手续,实施“零成本注册”。有关职能部门要按照各自管理职责和权限,简化创业企业项目备案、核准、规划、用地、环保、工商注册、供电、供水、安监、消防、建设等环节的办理手续?实行限时办结制。

在我市创业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免收注册费和工本费,实行零成本注册。

四、多措并举,改善全民创业融资环境

15.增强财政支持。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创业资金500万元,用于支持科技型、外向型、就业型等创业企业发展,以及人才培训和国家有关扶持资金配套。安排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500万元,用于支持中小企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专业化发展、与大企业协作配套等。安排农业产业化扶持资金600万元,主要用于支持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新建、改扩建项目贷款贴息和企业投资建设与农户联系紧密的原料生产基地的补贴,促进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增强企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能力。

16.加大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市财政安排小额贷款担保基金500万元,用于支持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并将农民工和就地转移创业农民纳入小额担保贷款政策范围。凡符合条件的自主创业人员,均可申请小额贷款支持,额度不超过5万元。所有县(市)区人力资源保障部门要在今年6月底前开展担保贷款业务。属于合伙经营的企业,按人均贷款额度不超过5万元为限。对当年新招用下岗失业人员达到企业现有在职职工总数30%(超过100人的企业达15%)以上,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经金融机构根据企业实际招用人数合理确定小额贷款额度,最高不超过200万元,贷款期限不超过两年,具体贴息办法按现行政策执行。

引导支持小额贷款公司增加创业贷款投放,对小额贷款公司发放创业贷款给予税收减免。

17.加强信用担保扶持。建立完善全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到2009年底,各县(市)区都要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到2010年,市级担保机构资本金达到2亿元以上,县级担保机构资本金不低于3000万元。建立担保机构风险补偿制度,支持担保机构扩大担保业务,市财政安排500万元作为中小企业担保机构风险补偿资金。

五、构建平台,拓展全民创业空间

18.加强创业辅导基地建设。各县(市)区要采取多种模式,利用各类园区、闲置厂房和场地、专业化市场等场所,建设中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市及县(市)区土地部门要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每年安排不低于50亩土地用于创业辅导基地建设。各县(市)区要在目前已建立创业辅导基地的基础上,推进乡镇、街道建立中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到2010年全市要达到40个。对投资亿元以上、建筑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的省级示范基地,除享受省级重点建设项目优惠政策,市还将予以扶持。市、县(市)区政府主办和享受政府创业资金扶持的创业辅导基地,可对上缴利税超过租金3倍以上的创业企业减免2年厂房、设备等租金。

19.推进中小企业园区建设。在*湾“四点一带”,建4至6个10平方公里中小企业产业园区,用于为主导产业链配套建设的新上项目及市内“退二进三”中小企业搬迁改造;在市中心区通过盘活既有厂区、厂房、土地等存量资产建设2至3个中小企业创业园区,建设标准厂房,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开业前各项行政审批手续,用于鼓励支持包括农村富余劳动力、城市下岗人员在内的创业者进区创业。凡是符合相关条件进入园区创业的人员,可在第一年享受免交租金、在第二至三年享受租金减半的优惠政策。每个县(市)建设一个规模化的工业园区或特色鲜明的专业化产业园区,引导存量产业向园区集中,在园区提升。凡进入园区的中小企业,属于工业企业的,土地出让金可以参照国家规定的最低限价收取。

20.加强各类孵化基地建设。依托现有各类工业集中区,充分利用闲置厂房、场地、校舍楼宇等设施,经过改造形成各具特色的创业孵化基地,为创业者提供生产经营场所。到2010年,每个县(市)区必须建设1至2个孵化基地。

对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大学科技园自用及无偿或通过出租等方式提供给孵化企业使用的房产、土地,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免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对其向孵化企业出租场地、房屋以及提供孵化服务的收入,免征营业税。创业人员在创业孵化基地创办的企业,安置“4050”等就业困难人员,从再就业资金中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

六、创新机制,构建全民创业服务体系

21.建立完善创业辅导机构。市县两级都要成立指导创业活动的工作机构,从政策扶持、场地安排、融资渠道、服务体系等多方面支持创业。全市现有创业辅导基地都要建立创业辅导机构,设置服务、物业管理、招商引资、投资预算等部门,整合社会资源,发挥社会中介组织作用,为创业者和企业提供政策信息、咨询培训、管理策划、市场融资、人才技术以及会计、税务、法律、劳保、外贸等多方面服务,构建功能齐全、品种多样、方式规范的全民创业服务体系。

每个县(市)区都要成立一个功能完善的创业指导中心,免费为创业者提供政策咨询、项目开发、创业培训、创业孵化、小额贷款、开业指导、跟踪辅导的“一条龙”服务。

22.加强创业辅导队伍建设。市开展全民创业行动,创建创业型城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将通过聘请政府专业人士、知名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社会中介机构人员,组建创业辅导师和创业辅导员两支队伍,根据创业者不同需要,提供咨询、技术、管理、政务等项服务,解决企业初创阶段的突出困难,提高创业成功率。鼓励全民创业辅导队伍为创业者提供公益性创业辅导服务,全市每年定期组织针对创业企业的公益性创业辅导活动。

23.加强创业培训。要加强创业培训的针对性,与项目推荐、技术支持、人才服务、小额贷款、融资担保、开业指导等紧密结合,帮助创业者增强创业信心、掌握创业必备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创业能力。市及县(区)政府要在创业资金中拿出10%用于创业培训机构的创业培训补贴。到“十一五”末,全市通过各种形式力争培训创业者20万人次。

24.强化技术和人才智力服务。大力培育技术市场,完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网络。创业技术服务部门要积极向创业者推荐一批市场前景好、投资见效快、易学实用的新产品新技术,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创业服务。各大中专院校要创造条件,根据创业者需要,增设有关课程,提高创业者能力。

25.积极推进创业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全面启动创建信用企业和信用社区工作,大力推进“信用企业、信用社区与小额担保贷款”联动机制。市中小企业信用评价委员会每年要开展一次对创业主体的信用评价活动,实行信用社区、信用企业和信用个人评价、认定制度,建立完善信用体系网络。

26.加大信息服务力度。各县(市)区及市直各部门要设立创业服务窗口,并在所属网站和相关媒体开设创业政策和信息专栏,为各类创业人员提供创业政策咨询、投资信息、市场行情、项目推介、技术进步、外经外贸和劳务供求等有关资讯服务。

27.引导社会支持。积极动员引导大中型企业、高校、社会团体、各类成功人士强化社会责任意识,以“帮、传、促、带”等多种方式支持全民创业活动,逐步形成政府引导、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全民创业服务体系。

七、加强领导,确保全民创业行动扎实推进

28.加强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成立开展全民创业行动,创建创业型城市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市全民创业工作进行统一安排部署,制定鼓励全民创业工作的总体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政府办公厅工业处。各县(市)区也要建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制定、完善和落实开展全民创业行动,创建创业型城市的工作措施,确保工作扎实推进。

29.强化责任落实。市委、市政府将开展全民创业行动,创建创业型城市的情况纳入各县(市)区和市直相关部门指标考核体系。各级各部门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实行目标责任制,加大协调服务力度,着力帮助创业者解决资金、场地、项目、人才、技术等方面的问题,确保各项扶持政策落实到位。各职能部门抓紧制定开展全民创业行动,创建创业型城市的实施细则。

30.优化发展环境。各县(市)区、市直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规范执法行为,方便创业者创业。各级纪检、监察部门要严厉查处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等侵害创业者合法权益的行为,政法部门要为全民创业营造良好的治安和法制环境等努力为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创业氛围。各级工商联、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也要借助自身优势,充分发挥积极作用,努力为全民创业提供优质服务。

31.加大宣传力度。宣传部门要通过电视、电台、报纸和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鼓励全民创业的精神和创建创业型城市的意义,大造全民创业声势。要及时选树各地各部门优化发展环境、推动全民创业的典型做法,推出一批成功创业的典型人物,加大对先进单位和个人的表彰,着力培育和打造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竞相发展、团结奋进的创业文化,迅速在全社会掀起“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创大业”的创业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