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教育局推进小学素质教育意见
时间:2022-08-31 03:47:00
导语:市教育局推进小学素质教育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各区教育局,有关直属单位: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颁布实施以来,我市广大小学积极贯彻实施,经过近十年的不懈努力,推进素质教育不断取得新的成绩。但是,我市教育现状与素质教育的要求还存在差距,还不能完全适应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需要,还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享受优质教育的愿望。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认真学习领会党和国家关于素质教育的一系列大政方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坚定不移深化素质教育。现就深入推进全市小学素质教育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教育工作的这些精辟论述,是我们必须遵循的根本指导思想。我们要从这一根本指导思想出发,明确素质教育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深刻认识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宗旨、目标、核心、重点、途径、条件、格局和现实选择。
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宗旨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核心是立德树人,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途径是面向全体学生,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创造适应学生发展的教育;条件是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格局是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现实选择是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改革,减轻课业负担,促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
二.目标要求
(一)小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要求
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表现在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五个方面。具体目标要求为:
1.思想道德素质:遵守《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热爱祖国,崇尚科学,诚实守信,孝敬父母,关心集体,遵守纪律,保护环境,勤俭节约;学会关心和尊重他人,待人礼貌,珍惜劳动成果,学会发现他人长处,学会与同学交往。
2.科学文化素质: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说普通话,写规范字;掌握各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3.身体心理素质:掌握2项基本体育锻炼技能,身体素质、机能、形态主要指标在入学的基础上逐年提高;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健康水平不断提高,视力良好;学生具有自尊、自信、合作和承受挫折等品质,不断正确认识自我,有一定的自我教育、适应环境和社会生活的能力。
4.艺术审美素质:学生艺术兴趣爱好广泛,有健康的审美情趣,有初步的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掌握1项艺术特长。
(二)小学教师综合素质的目标要求
素质教育对小学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表现在职业道德、专业能力、身心素质等三个方面。具体目标要求为:
1.遵守《*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守法遵纪,志存高远;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尊重学生,热爱学生;求真务实,严谨治学;关心集体,团结协作;讲求诚信,尊重家长;乐于奉献,廉洁从教;身体力行,注重言表。
2.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丰富知识结构,适应学科教学和课程改革的需要;把握课程标准,研究课程、教材资源,明确教学“三维”目标,实施有效教学;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和谐调控能力、学习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反思能力。逐渐形成自己教学风格。
3.具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品格;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乐于分享与合作,有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三)素质教育对学校的要求
素质教育对学校的要求体现在规范办学、内涵发展、文化建设、科研先导等四个方面。具体要求为:
1.坚持依法治教、依规办学,制定学校章程,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现代学校制度;坚持以人为本,为学生成长、教师个人专业发展创造条件、提供保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自主发展。
2.坚持内涵发展,形成和确立符合学校实际,体现学校个性的办学理念,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模式。
3.精心设计和创建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营造浓郁的育人氛围,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不断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4.坚持科研兴校,深化课程改革,有计划地开发和建设校本课程,既保证各类各门课程均衡协调发展,又努力形成特点鲜明的优势课程项目,打造具有整体风貌、体现学校特色的品牌。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学习,提升办学品位
1.校长要成为学习型领导。加强学习研究能力、精神引领能力、改革创新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业务指导能力和领导学校可持续发展能力等能力建设。要将师生健康成长作为办学至高无上的追求。努力按“教育家办教育”的要求办好小学教育,并努力成为新时代的人民教育家。
2.学校要成为学习型校园。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通识学习和专业学习,拓展文化视野,丰富精神内涵,获取专业知识,促进个性思考。要特别加强对中外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教育政策法规,育人模式与方法,教学内容与方式等方面的学习。建设书香校园,并积极辐射社区。
3.备课(教研)组要成为学习型团队。认真落实《*市实施加强中小学备课组建设工程方案》要求,大力加强学科备课(教研)组建设。加强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同时注重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积累。通过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形成具有学校及学科特色的备课(教研)组建设品牌,积累和建立共享的学科资源。
4.教师要成为学习型个体。具有积极、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的态度和习惯。学习并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方法和现代技术。不断提高自身学科专业领域课程标准、教学内容与方法等的学习、理解、反思能力及教科研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班主任工作能力。能科学、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行为引导和学法指导。全面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专业能力和身心素质。
5.要大力开展读书交流展示活动。提倡每人每日阅读一小时;每人每月阅读一本专业著作;每人每月撰写一篇教育叙事;每校每学期开展一次读书论坛;每校每学年编印一本读书报告。同时,要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引导、培养家庭亲子共读的好习惯。要努力形成一种含英咀华、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好风尚。
(二)认真总结,推广先进经验
1.认真总结和推广先进的办学理念和育人模式。如洪山区广埠屯小学的“雅行教育”、*实验外国语学校小学部的“真教育”、*小学的“童心教育”、常青实验小学的“生命发展教育理念”、江岸区育才小学“给学生最美好的童年、给人生最坚实的起步”、钟家村小学的“读式文化”、武昌实验小学的“为学生营造幸福成长的空间,为教师搭建成功发展的平台,让学校成为师生发展的共同体”等。要让区域性德育实践成果向全市辐射,如武昌区“生本德育”模式(以生本为理念,以生命德育、生活德育、生存德育、生态德育为主要内容,以促进学生道德全面发展为目的的德育新模式)。
2.认真总结和推广实施班主任队伍和学科备课组两项基础工程建设成果。大力宣传和学习桂贤娣、陈红、刘芳、胡媞等“功勋班主任”及“十佳”、“百优”班主任的先进典型事迹,切实提高班主任队伍整体素质。大力推广先进备课组的经验,切实提高教研质量。
3.认真总结和推广小学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特别是落实课堂教学“三维目标”、构建高效课堂的成果。如江汉区“构建本色课堂”、桥口区“节节课好”、常青第一学校“小初直升、全面衔接”、江岸区育才二小“以课例研究为突破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等教学实践活动,促使课堂教学回归基础和常态、学生学习轻负担高效率。
4.认真总结和推广小学考试评价制度改革经验。进一步研究完善小学生素质报告册和“等级+特长+激励性评语”的评价方式,如江岸区将“过程评价”延伸到假期,全时段对学生进行跟踪,记录学生整个成长足迹;江汉区小学生素质报告册的创新性记载;武昌区不断深入推进“全学科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促进课程均衡发展,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5.认真总结和推广校园文化建设经验。如江岸区走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江汉区由校园文化建设延伸至班级文化建设。
(三)不断创新,探索新的工作领域
1.积极创新素质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创新办学理念,提升办学品位;创新学校、家庭、社区协作机制,把素质教育从学校引向家庭和社区,形成全方位、立体式的“三位一体”育人网络;创新教育教学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2.创新课程建设。探索建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管理的新机制,提高学校课程开发建设能力;探索提高课程实施能力,创新学科综合与渗透的新办法;创新减负增效的方法和途径,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益。
3.创新“幼小”、“小初”、“九年一贯制”的衔接研究,把握学生身心成长规律,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4.创新城乡一体、城乡互动的教育模式,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格局,促进小学教育均衡、公平、优质发展。
(四)狠抓落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1.坚持德育为先,不断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坚持全员德育、全程德育,进一步加强基础德育和德育实践。充分发挥学校联系家庭、联系社区的教育功能,坚持开展“和谐共建,同心育人”活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以“新三好”(在学校是个好学生,在家庭是个好孩子,在社区是个好公民)为标准,全面开展争当优秀学生活动,并相应进行评选表彰。进一步促进德育课教学、学科渗透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促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自律、学会交往,学会生存。
2.全面落实课堂教学“三维目标”,不断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主渠道在课堂。要狠抓高效课堂,科学把握和全面落实课堂教学“三维目标”,有针对性地处理好“三维目标”之间的内在关系。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差异,适应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开展高效教学。要变一节公开课好为节节课好,变几门课好为门门课好,变部分学生好为全体学生好。
3.加强运动与健康教育,不断提高学生身体心理素质。要特别加强生命安全教育,教会学生珍惜生命,远离危险。学校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确保每天课间操、眼保操、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时间,坚持每年的两次运动会,积极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学校要积极开展以防近、防龋为重点的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
严格按课程计划开设好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课程,结合班级、少先队活动,举办专题讲座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卫生、青春期教育,帮助学生逐步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和方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4.加强艺术教育,不断提高学生艺术审美素质。努力提高艺术教育的质量,通过各科教学和各类活动渗透美育,因地制宜开展校内外艺术教育活动,培养学生掌握艺术特长,让学生学会欣赏、学会审美,具有初步的艺术素养。
5.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从教育思想、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育方式、教学手段、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系统改革。特别是要深化评价制度改革。在评价目的上,提高评价的诊断功能,通过课程评价引导改善教学。在评价方向上,注重学生的基础学力与可持续发展力相结合;在评价主体上,改变以往学校为单一评价主体的状况,重视学生、教师和学校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和主体地位,强调自评、互评、他评;在评价方法上,要不断扩宽和完善,既要用传统的观察访谈等方法,又要用新兴的成长记录袋、表现性测验等方法,广泛地收集学生成长过程中来源于学生、老师、家长、社会等方面量化的数据,质性的资料等信息,形成每学年度的学科课程评价报告,丰富和完善小学生素质报告册。
6.全面开展新一轮校园文化建设,形成教书育人良好的氛围和风尚。要按照《市教育局关于中小学新一轮校园文化建设先进校(特色校)评估标准》要求,积极创建“*市新一轮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先进校(特色校)”。大力加强校园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活动文化、物质文化建设,在生命健康、文明礼仪、科学人文、民主法制、爱国主义等方面彰显特色。
7.加强教师培训,全面提高教师队伍专业素质。要加强教师师德建设,增强教师的事业心、职业责任感,铸造具有学校特色的“师魂”,培养典型,树立先进。要注重教师专业能力培养,通过市区级和校本专业培训,培养教师掌握娴熟的教学艺术,形成健康的身心素质,建立一支学习型、研究型教师队伍。要大力推进班主任队伍和学科备课组两项基础建设工程,形成人人争当优秀班主任,校校争创优秀备课组的良好局面。
8.进一步加强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工作,增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软实力。继续加强对课程功能的学习和探究,努力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即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健康情感、科学态度、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进一步完善市区校三级教科研网络,以国家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评价推进为契机,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调研检测与评价制度。科学开展全学科教学工作质量评价,运用统计学等教育技术手段,进行科学理性的信息分析,从而逐渐形成评价导向与改进教学之间的良性互动。积极开展促进学生进步、教师发展的实证研究,并用于指导素质教育实践。
9.规范办学行为,大力推进减负增效。认真贯彻执行《义务教育法》,认真落实《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管理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意见》,坚持做到“两严格、两减少、一严禁”。按照《市教育局关于开展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减负增效管理奖、教学能手奖评选表彰活动的通知》,积极探索“轻负高效”的教学方式方法,争当减负增效的先进。
10.实行开放办学,完善“三位一体”教育网络。坚持学校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学生德育、课程改革、队伍建设、文化建设、考试评价等方面,切实落实素质教育要求。学校应主动向家长、社会宣传素质教育思想,使家长、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主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改变学校单一进行素质教育的形式,建立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共同实施素质教育的工作格局。
四.组织保障
(一)统一思想,加强组织领导
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教育部门和学校更是义不容辞。各区教育局和全市小学要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七大报告精神上来,不断提高实施素质教育对国家、民族和学生个人发展重要意义的认识。
各区教育局、各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对区域、学校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组织领导,坚持“一把手”负责制,切实落实各项工作要求;要结合工作实际,创造性地探索实践,努力开创区域和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局面。
(二)一校一策,创建学校特色
各区教育局、各学校要遵照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市教育局关于印发《*市小学素质教育综合督导评估方案(试行)》和《小学素质教育综合督导评估工作实施意见》要求,根据学校历史积淀、目前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按照一校一策,认真研究制定学校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方案(包括近期和远期目标、工作重点、工作策略、具体措施、组织保障等内容)。要通过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明确学校办学理念、办学方向,倡导和鼓励各学校根据区位优势和地域文化特点,办出学校特色,实现个性发展,打造学校品牌。
(三)齐抓共管,发挥联动效应
深入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以学校为主,同时充分发挥家庭、社会的积极性,形成共同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环境。要探索建立学校、家庭、社区共同推进素质教育的协作、联动机制,建立定期联系和反馈制度,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促进全市小学实施素质教育不断取得新成绩。
(四)加大宣传,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对实施素质教育工作积极主动、措施扎实有效、推进健康有序、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学校和个人,要大力宣传其成功经验和先进事迹,适当时候开展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与个人的评选表彰,树立典型,推广经验,推动全市小学素质教育全面、持续、健康发展。
- 上一篇:宪法变革模式研究论文
- 下一篇:网络信息检索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