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循环经济发展的工作意见
时间:2022-07-31 11:27:00
导语:县委循环经济发展的工作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形成低投入、低消耗和高效率节约增长方式的重要措施。为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探索我县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模式,实现我县经济与社会、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县委县政府根据十六大五中全会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就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循环经济发展工作,提出了建设生态强县和现代化绿色瓷都的战略目标,在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不断强化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布局优化、清洁能源使用、资源综合利用等循环经济发展手段,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总体上,我县循环经济发展还处在初步阶段,与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我县走在全省山区县发展前列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着巨大的资源和环境压力,进一步加快循环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改革开放以来,我县经济快速发展,县域经济竞争力进入福建省十强行列。但作为我县支柱产业的陶瓷、矿业等产业,属于高能耗及资源开采型产业,在我县整个经济结构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经济发展对资源的依赖程度很强。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经济发展方式,资源将难以为继,环境将不堪重负,成本必然高启,必然严重影响全县经济竞争力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大力发展以最大限度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对于我县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二是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现代化绿色瓷都,实现我县走在全省山区县发展前列的必然要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这是党中央顺应时代要求,从容应对我国资源环境压力,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将来一段时期全国各地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明确指标。我县要实现“构筑现代化绿色瓷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坚持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保持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三是向国家、省、市争取产业优惠政策和项目资金扶持的重要载体。我县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已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如加强陶瓷产业能源结构调整、实现五大产业(陶瓷、矿业、水电、林业、旅游业)的共同繁荣协调发展,推广清洁能源、从源头上降低废物排放,加强陶瓷矿业废物循环利用、实现经济与环境双赢,建立全国第一无黑烟污染的陶瓷产区等,这些都是我县发展循环经济的特色。通过深入总结我县发展循环经济方面的成功经验,并将它发展到一个更高的层次,积极创建循环经济示范县,促进我县经济增长质量走在全省山区县发展前列,必将进一步提高中国瓷都**的社会影响力,改善投资环境。因此,我们要加快总结提炼,并向国家、省、市宣传上报,在党中央、国务院鼓励发展循环经济,全国各地掀起循环经济发展热潮的大背景下,我们就能占得先机,争取更多的优惠政策和项目资金支持我县产业发展壮大。因此,各级、各部门、各单位有必要进一步统一对发展循环经济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全面实施资源节约措施,合理开发、节约使用和综合利用各种自然资源,保障经济与社会、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
二、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资源利用方式的优化和清洁生产为核心,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降低废弃物排放为目标,依靠法制、政策、制度、结构调整、技术进步等措施,形成政府大力推动、市场有效驱动、企业积极实践、公众自觉参与的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机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逐步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保障经济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坚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技术进步,加强监督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废物的产生和排放;坚持以企业为主体,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相结合,形成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和社会氛围。
(三)发展目标:到2010年,全县单位GDP能耗比20**年降低22%以上,单位GDP能耗水平低于全国陶瓷产区平均水平;单位GDP污染物排放量降低12%以上;重点用能企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比20**年降低25%;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6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0%以上,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基本建立起发展循环经济的法规标准体系、政策支持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培育一批循环经济型和资源节约型的企业和园区;增强公众的资源节约意识、绿色环保消费意识。建立起以循环经济为核心内容的国民经济体系,产业结构优化,增长方式集约,消费观念先进,消费方式科学,资源消耗持续降低,资源利用效率和资源生产率不断提高的资源节约型社会。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分工协作。循环经济既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也是涉及经济、社会、环境、资源等领域的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精心部署,周密安排,总结经验,创新思路,把发展循环经济工作落到实处。县委县政府决定成立发展循环经济工作领导小组,由县长亲任组长,相关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有关部门、有关单位为成员单位,执行循环经济决策、组织、管理、技术咨询、保障、监督等职能,推动社会投资主体开展循环经济实践,建立以企业为主体、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相结合的循环经济运行机制。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挂靠在县环保局。
(二)加强数据调查,科学制订规划。有关职能部门应加强对企业单位GDP能耗、水耗,废石膏、废瓷土、废弃产品利用率,矿业回采率、尾矿的利用率,现有水源涵养能力,废物排放量,建筑节能情况等现状做一个全面的调查摸底,为循环经济发展的宏观决策提供应有的数据。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尽快制订循环经济发展规划,该规划应与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科学指导全县循环经济发展。为使规划更加合理科学,决定聘请北京大学可持续发展中心编制**县发展循环经济专项规划,按照4+1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4指经济社会生态循环、产业间循环、产业内循环、企业内部循环四个层面,1指社会废旧资源处置再生利用和绿色消费)规划好我县循环经济的发展方向,指导我县循环经济发展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三)加强示范试点,强化政策引导。鼓励围绕陶瓷、矿业等支柱产业从事资源综合利用的行业和企业入住,并出台优惠政策,如实行土地征用优惠、税费征收优惠等,积极培育循环经济节点,完善循环经济链条。以项目园区为载体,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技术向循环经济靠拢。有关部门要加强《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可再生能源法》、《环境保护法》和国务院关于《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的贯彻落实,要认真落实好国家和省、市已明确的鼓励循环经济发展的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建立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体制和政策环境,提高各行各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要积极向国家和省申报循环经济示范县,争取国家、省对我县在推行清洁生产、使用清洁能源方面出台税收优惠政策。综合运用财政税收、投资、信贷、价格等政策手段,调节和影响市场主体的行为,建立自觉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机制,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开展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根据企业使用清洁能源和节约资源的情况,进行相应的税收优惠补偿。要依法足额征收排污费,促使企业进一步重视废物的综合利用,改变当前对废弃物进行被动的“末端治理”的做法,在生产和消费中想方设法加强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控制废弃物的产生。
(四)强化信息收集,搭建技术平台。科技部门要围绕**县五大产业,利用现代化的网络工具和技术信息网络,搜索世界各地、全国各地的先进实用技术信息,特别是陶瓷矿业废物再生利用、窑炉节能的先进成熟技术,并向企业。要利用陶瓷学院的科研优势,投入科研资金,进行节能降耗和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探讨,为产业技术升级做好储备。在各支柱产业中推广本行业节能降耗的先进成熟技术,加快企业技术升级。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借外脑、外力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五)加大资金投入,壮大循环经济。循环经济要壮大发展,就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县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在制定和实施计划时,要加大对发展循环经济的支持,实施项目带动。要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对社会投资的引导作用,采取资金补助、税收返还、贷款贴息甚至国有参股等形式,加大对循环经济的重大项目、技术开发项目、产业化示范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重点支持促进循环经济发展项目。如我县黄金尾矿再利用产业、铁矿尾矿再生利用产业、废陶瓷再生利用产业已初具规模,应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加快发展壮大。
四、重点领域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是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最佳结合点。对于我县来说,要么主动结合,抢占制高点,要么是丧失良机,处于被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县要重点围绕经济社区生态的循环、产业之间的循环、产业内部的循环、企业内部的循环四个层面和废物资源处置和再生利用等方面,广泛开展“4+1”模式循环经济实践。
(一)经济、社会、生态的循环(区域层面)。立足我县实际,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筑现代化绿色瓷都”的总体目标,按照明确“一个目标”、强化“两个抓手”、突出“三大产业”、加快“四个集中”、坚持“五个战略”的工作思路,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充分发挥我县“山多、水足、矿富、瓷美”四大优势,合理规划产业布局,积极构建城关以陶瓷为主、东半片以旅游为主、西半片以矿业为主的三大经济带。巩固发展陶瓷、矿业、水电、林业、旅游等重点产业,引导发展“绿色产业”,努力提高绿色GDP比重。继续发挥城关地区陶瓷产业块状经济的龙头作用和集聚效应,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同时,降低农民入城门槛,相对集中财力进一步协调处理农民进城所面临的子女入学、住房、社会保障等问题,实现社会进一步和谐。在农业人口不断向城区迁移,林业生态得到休养生息的同时,进一步加强生态建设与保护,充分利用现有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新森林经济、生态旅游经济。在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中,坚持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目标,千方百计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重视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和内涵提升的目标转变,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良性互动。
(二)产业之间的循环(产业层面)。循环经济的建立为传统经济向可持续发展的新经济转型提供了战略性的理论范式,但也给产业结构的发展带来严峻挑战,迫使我们必须尽快完成从产品工业向绿色工业的生产模式转换,建立集约型经营、可持续发展的21世纪新经济模式。因此,必须学习自然界的生态循环规律,将生态系统规律运用于产业经济规划,通过3R技术(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甚至是5R技术(再思考、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再修复)实现环境友好型的清洁生产,开发便于回收的循环制品,减少污染废弃物排放,缓解生态环境的容量压力,做到产业环保化、环保产业化,形成生态产业链和循环经济网络。
1、优化产业布局。按照县委十届六次全会提出的突出发展陶瓷业、矿产业、服务业,积极谋划新兴产业、其他产业的要求,努力拓展产业发展空间。陶瓷业是瓷都**的品牌、形象,是我县的立县之本、强县之基。要按照“传统瓷雕商品化、日用陶瓷艺术化、工艺陶瓷日用化”的发展思路,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优化产品结构,推动陶瓷生产实现“六个转变”,着力提高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壮大陶瓷经济。矿业要进一步摸清矿产储量,规范矿山开发秩序,发展精深加工,推进矿产集约化、规模化开采经营,减少资源浪费,提高经济效益。服务业要加快发展旅游、房地产、商贸、交通运输、现代物流、社会中介服务和公共服务,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和税源结构。拓展新兴产业,积极引进填补我县空白的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业的多样化,培育新经济增长点。
2、发展产业集群。要围绕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企业,走产业配套、集群发展的路子,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层次,构建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要在巩固传统瓷雕和西洋工艺瓷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日用陶瓷,谋划发展工程陶瓷。引进和推广使用先进陶瓷机械,扩大标准件生产总量。整合产业资源,延伸拓展陶瓷产业链,内向标准化瓷土加工、釉料配方、窑炉窑具、耐火材料、产品制造等重要节点延伸,外向陶瓷机械、陶瓷化工、窑炉窑具、耐火材料、彩印包装、陶瓷物流、陶瓷文化、陶瓷旅游等行业延伸,形成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共享共赢的产业链和企业群,扩大陶瓷总量规模。
3、协调产业关系。要遵循我县各支柱产业间的物质能量流动规律,优化区域经济系统各组成部分间的关系,实现物质能量流动的高效有序循环。林业、矿产在我县经济发展中在我县起着资源性的基础作用,应加强保护,适度开发,适度利用。陶瓷产业在我县起着引导性作用,应进一步延深产业链,壮大规模。利用丰富的水资源,稳定发展水业、水电业。应依托我县丰富的森林资源、自然风光资源、陶瓷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新森林经济和旅游经济。应加强技术创新,研究产业间物质能源流的新型方式,进一步加强黄金尾矿再生利用开发研究,壮大发展黄金尾矿生产色釉陶瓷、微晶玻璃产业。充分发挥我县丰富森林资源的优势,充分利用森林“三剩物”(山场剩余物、采伐剩余物、加工剩余物),探讨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应用的可行性,改善能源结构。
(三)产业内部的循环(行业层面)。以陶瓷、矿业等五大产业为经济发展的主动脉,并围绕动脉产生的废物再生利用、循环利用大力发展静脉产业,围绕核心企业开展废水、废气、废物的综合利用与链接技术,形成有利于资源循环利用的产业链。加强综合治理,提高废物综合利用率,防止环境污染。
1、陶瓷业:加强废瓷土回收加工利用、废石膏回收利用、包装制品回收利用、保温材料回收利用、废瓷再生陶瓷等技术的研究创新,提高废物综合利用率。研究陶瓷原材料替代技术,加大对矿业尾矿渣、红壤土、废陶瓷替代高岭土作为陶瓷原材料的应用研究,保护高岭土这一不可再生资源,推动**陶瓷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加强黄金尾矿生产陶瓷色釉、废瓷再生陶瓷、红壤陶釉面装饰等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提高经济效益。加强节能技术研究与运用,加强对等比例天燃气燃烧器、节能智能控制系统等关键设备的引进和自主技术研发,提升陶瓷窑炉天然气控制系统的性能,降低生产能耗;研究隧道窑还原焰生产色釉陶瓷技术,解决还原焰产品只能在立方窑烧成的难题,达到节能耗增效的目的;鼓励发展低温烧成陶瓷,加强技术创新,多开发环保瓷、低温瓷。强化陶瓷生产废水的治理,进一步提高固体废物循环利用率和废水回收利用率。实施窑炉余热利用工程,开辟余热综合利用渠道。开展大型陶瓷企业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同时,加强与陶瓷产业配套的其他行业废物循环利用,如佳美彩印公司的泡沫回收再利用。
2、矿业:坚持资源开发与保护并举,统筹规划、合理开发煤、粘土、石英石等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共生、伴生矿产资源;实行保护性开发;改善矿产资源深加工技术,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矿业优化升级;开发适合我区矿产资源特点的采、选、冶工艺,提高回采率、选矿回收率,降低采矿贫化率。一是加强尾矿渣的循环利用。加大对双旗山黄金尾矿渣生产陶瓷色釉、博诚矿业有限公司利用铁尾矿废渣提取铅锌精粉、阳春选矿厂从铁尾矿回收非磁性铁及多金属等项目的扶持力度,变废为宝;拓宽矿业废物回收利用的多种途径,如尾砂制造水泥制品、空心砖,采矿废渣用作建筑用材,废渣利用粉碎淘洗成建筑用砂等,提高矿产资源的利用率。二是加强老矿区低品位矿石综合利用。省阳山铁矿、双旗山金矿、鑫阳公司阳山矿区等应加强技术创新和现场采矿管理,提高低品位矿石的综合利用率。
3、旅游业:合理规划旅游资源,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壮大生态旅游产业。大力发展乡村游,培植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高优农业、生态农业基地,拓宽“农家乐”乡镇游领域。加强戴云山自然保护区、石牛山森林公园的建设和管护,鼓励发展森林经济,充分发挥我县生态景观和陶瓷文化的资源优势,打响“中国瓷都•戴云之旅”品牌。以创建生态示范乡镇、环境优美乡镇为载体,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4、林业农业:积极推动林业加工综合利用行业的发展,加强木材节约代用,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对次、小、薪材及“三剩物”(山场剩余物、采伐剩余物、加工剩余物)进行深加工,代替原木生产各种高附加值木制品。探讨利用丰富森林资源开发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运用的可行性。争取一切有利因素,发展与丰富森林资源相关的水业、森林旅游、森林房地产等。发展循环经济型农业,开发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农业技术,推广“畜-沼-果”、“畜-沼-菜”、“四位一体”大棚等循环农业模式,积极发展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的节约型农业。实施沼气综合利用发展规划,通过扶持“一池三改”沼气示范工程建设加以推广,加强稻草、禽畜粪便的综合利用,大力推广沼气、沼液、沼渣的综合利用。20**-2010年期间,全县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3000口。结合发展畜牧业,规模化养殖场配套沼气利用工程。利用林业三剩物、稻草、桔秆、牛粪发展食用菌产业,并研究食用菌种殖废料的综合利用,如用作燃料、有机肥料、生产沼气,用菌糠生产畜禽饲料等。进一步限制毁田烧砖,严禁新建扩建实心砖厂,严禁乱采泛挖和破坏重要的非金属矿资源。推动不同行业建立共生耦合关联,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和耦合,实现废弃物的循环利用,降低废弃物最终处置量。
5、水电业(含水业、电力供应):狠抓水资源的开发与节约保护,推行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继续加大水电业的培育力度,确保“十一五”期间全县电力装机突破30万千瓦,发电量达10亿千瓦时。鼓励热电联产,余热、余压利用工程,提高粉煤灰综合利用技术。以涌溪、东固、涌四和涌口四座水库为载体,以涌溪流域为纽带,积极申报涌溪国家级水利旅游风景区。争取三年内使我县成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示范县,抓好龙门滩水库重要水源地水土保持生态保护工程建设。
(四)企业内部的循环(企业层面)。在企业内推行清洁生产技术,降低能耗物耗,最大限度地实现流失物料回收和废弃回用,减少污染物排放,形成一批具有较高资源生产率、较低污染排放率的企业。
1、加强节能监测。对能耗重点企业实施监测和跟踪,促进企业加强节能技术开发。
2、推广节能技术。加强节能技术改造,扶持一批节能技改项目。推广先进适用的陶瓷窑炉节能技术。
3、推广清洁能源。加强液化天然气的推广使用,提高使用覆盖面,从源头上削减能源二次污染。
4、开展清洁生产审核。贯彻落实《清洁生产促进法》,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推动企业清洁生产技术改造,节能降耗,综合利用,实行污染全过程控制,减少污染物排放。
5、加强重点企业原材料消耗管理。严格设计规范、生产规程、施工工艺等技术标准和材料消耗核算制度,积极采用新技术,不断改进设计和施工工艺,推行产品生态设计和使用再生材料,减少损失浪费,提高原材料使用率。
6、实现污染全过程控制。转变污染防治方式,加强工艺前期、中期的控制,从源头上减少污染,实现污染的全过程控制。
(五)废物资源处置和再生利用(社会层面)。重点是通过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完善多层次的资源循环利用系统,逐步实行生活污水再生利用和垃圾分类处理,推动绿色消费,努力把我县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1、完善环境基础设施。加快县城污水处理厂建设步伐,争取20**年底前投入使用。设计污水再生利用系统,鼓励再生水优先用于市政、环卫、绿化、道路车辆冲洗等用水。逐步建立垃圾分类投放、分类处置的运行机制,为资源回收利用做好基础准备。探讨生活垃圾资源化的可行性,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无害化处理率达90%以上。
2、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供销部门要完善建设**县废旧物资回收交易中心,形成具有集废纸、废金属、报废汽车、废塑料、废家电、陶瓷产品的废弃材料等回收和统一处理、加工的交易场所。形成功能齐全的分类处理,压缩和简易加工、回收利用的体系。农资公司建立生产资料物流配送中心,在全县较大村建立连锁店,形成配送网络。在乡镇所在地建立标准化的庄稼医院,配合农业部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用药。推广使用低残毒、无公害农药,发展绿色农业产品和土壤的永续利用。以促进现代农业建设。
3、推动民用节能降耗。规划建设部门督促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严格按照《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福建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要求设计、施工,推广先进适用和成熟的建筑节能技术和产品,降低新建和扩建建筑的能耗。推广应用高性能、低材耗的建筑体系和建筑材料,推广节能型塑料门窗、塑料管材等新型化学建材,节约用钢,节约木材。推广绿色照明,重点抓好市政路灯、公园灯、城市夜景照明工程的节电工作。促进节能空调、节能冰箱等绿色家电的普及使用,严格执行公共建筑夏季空调室内温度最低标准,在全社会倡导夏季用电高峰期间室内空调温度提高1-2度。
4、强化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严格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切实加强土地用途管制和建设用地指标控制,最大限度地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一是建设“工业梯田”。实行建设用地投资强度和容积率“双控”标准,增强土地利用效率。利用非耕地、山坡地,通过合理设计和科学的投入,形成了具有山区特色的“梯田”式工业用地。二是大力推进建设标准厂房,进一步提高投资强度,科学合理利用土地、促进可持续发展。三是加强存量闲置土地收购循环利用。实行“退二进三”政策,鼓励二环路以内的企业向三环路以外迁移,确保企业能顺利向县城外围集聚。四是加大耕地整理力度,改善耕地质量,提高土地生产能力。以实施“沃土工程”建设为载体,推动耕地综合培肥改良。对成片的耕地进行综合整理,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完善给排水系统,提高了耕地的抗旱防洪能力。
5、倡导绿色消费。各部门应加强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倡导绿色消费方式和文明生活习惯。各部门、各单位应充分发挥表率作用,优先使用和采购再生利用产品、能效标志产品、环境标识产品、节能节水产品和绿色产品。提倡节约使用、反复使用或多次使用所购买的物品,抵制过度包装等浪费资源的行为。
- 上一篇:干部档案管理多媒体信息网络系统论文
- 下一篇:纸质档案保护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