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发展流通业工作意见
时间:2022-07-27 10:37:00
导语:市发展流通业工作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为认真贯彻《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流通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加快我市流通业的发展,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特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发展现代流通业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和要求
(一)流通业作为国民经济运行的先导产业,在促进生产发展、扩大消费、吸纳就业、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加快发展现代流通业,有利于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多层次消费需求,发挥消费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利于推进结构调整,提高经济运行速度、质量和效益;有利于开拓农产品市场,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有利于保证生产和消费安全,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有利于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近年来,我市流通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我市流通领域仍存在着农村商品市场建设滞后,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够,企业规模偏小,组织化程度低,物流配送不到位,市场体系不够完善,市场监测和应急调控手段不健全等问题,迫切需要我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加快流通业发展。
(二)总体要求: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大市场,发展大贸易,搞活大流通,发挥*区位优势,形成渭北物流中心框架。进一步改善消费环境,扩大消费需求,加快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和贸、工、农一体化,构建公正公开、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作出新贡献。
(三)发展目标:以开拓市场、扩大消费为主线,大力推进商品市场体系、现代流通体系、市场监控体系和商业信用体系建设。力争到2010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8亿元;北市区新增5000平方米大型购物中心1个,1万平方米以上购物中心广场1处,3000平方米仓储式超市1个;新区引进3000平方米大型超市和5000平方米大型百货店各1个,建设5万平方米果蔬物流中心1个、2万平方米建筑装饰材料城一座、1万平方米仓储式购物中心1个、连锁超市若干个;完成2-3个住宅小区社区商业网点配套和规范建设试点工作,完成3-5个农产品批发市场标准化建设。
二、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增强流通企业活力
(四)大力推进国有流通企业改革,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国有流通企业竞争力为目的,采取“分级负责、分类指导、分步实施、政策引导、规范运作”的办法,完成国有流通企业改组改制工作。
(五)妥善安置职工,降低企业改革成本。在改革过程中,切实落实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对国有流通企业依法出售自有产权的营业或办公用房收入以及处置企业使用划拨土地的收入,可优先留给企业用于缴纳社会保险费和安置职工。
国有流通企业确有困难的,可按规定程序申请减免生产经营用房的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企业改制重组时,若整体转让企业资产,并且资产受让承购方安置原企业职工30%以上的,对其所受让或承购的土地、房屋权属,减半征收契税;全部安置原企业职工的,免征契税。
(六)加快培育和引进规模以上流通企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以骨干企业为核心,以带动和促进我市流通业发展为目的,选择一批具有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的企业,采取有效政策措施,重点培育成为规模以上流通企业。力争在3年内,培育3-5家销售规模3000万元以上、1-2家销售规模5000万元以上的流通企业。
(七)加大对流通企业的扶持力度。各商业银行对列入我市重点培育发展的流通企业在生产经营和技术改造方面所需贷款要给予优先支持;市发展改革委要将其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改项目列入重点扶持项目,积极争取国债贴息支持;市建设规划、国土资源部门要对其符合城市用地和商业规划的项目优先供地。
(八)创新流通企业经营模式。流通企业要开展内外贸一体化经营,利用外资改组改造,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营销方式、经营理念和流通技术,以开放促进流通业的发展。积极推动拥有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流通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到境外开店设场,建立营销网络,开展经济技术合作活动,带动国内商品出口。
三、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进流通现代化
(九)大力推进流通现代化。以提高我市经济运行效率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为目标,加快推进以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特许经营和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现代流通方式的发展。实施流通创新、品牌建设、结构调整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交易方式、服务功能、管理制度和经营技术的创新。鼓励各类流通企业探索以电子商务为基础的多种网上交易模式。规范直销、网络销售、电视电话销售、邮购等无店铺经营形式的发展。加强流通领域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提高仓储、搬运、采购、配送等流通环节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
(十)加快发展物流业。编制《*市物流业发展规划》,整合改造我市现有商业、物资、仓储、运输等行业物流资源,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着力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物流企业。重点抓好我市物流中心项目论证工作,争取3年内建成1-2个物流配送中心。
(十一)积极发展多样化的现代零售经营形式。鼓励和支持各类连锁经营企业发展直营连锁,规范发展特许加盟连锁。加快标准超市、便利店、仓储式商场、折扣店、专业店、专卖店的发展,引导中型综合超市、购物中心的发展。
(十二)各区县、各有关部门要切实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体改办国家经贸委关于促进连锁经营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精神,采取具体措施,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实行统一纳税,减少重复检查,对配送车辆提供市区通行停靠便利等各项政策规定。
(十三)各级财政要在“十一五”期间每年安排一定配套资金,通过贴息或资金扶持的方式,支持连锁经营企业、物流配送中心到城市社区、农村建立营销网络,发展便民服务;支持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发展循环经济。
(十四)税务部门要结合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税收优惠政策规定,对连锁经营企业、现代物流配送中心、加工中心等国家鼓励类流通产业项目,予以税收方面的优惠。
(十五)国有流通企业以完善流通基础设施、物流设施、信息网络及管理系统为目标,发展便民连锁店、专业连锁店、超市连锁店、配送中心,发展农副产品、日用工业品、生产资料批发市场等进行技术改造所购买的国产设备,可享受国产设备投资抵免所得税政策。
(十六)根据城市规划,企业对旧仓库等设施拆迁易地改造新建物流配送中心的,政府在拆迁或收回企业土地使用权和建筑物时,应依法进行合理补偿,并在城市物流规划用地上给予相应的安排。对重点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用地,按农产品仓储设施建设用地对待。
(十七)企业利用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引进资金和设备建设物流配送中心的,可在依法办理经营性用地出让手续、按市场价格补交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后,将土地使用权作为法人资产出资。
四、完善农村流通网络,扩大农产品流通
(十八)加强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以促进农产品流通为目标,对我市农产品批发市场进行改造、升级和规范。用3年时间在我市重点培育和建设3-5个以蔬菜、果品、中药材为特色的标准化农产品批发市场。选准适合条件的流通企业,开展农产品连锁经营。对企业从农业生产单位购进农产品的,鼓励其取得农业生产单位开具的普通发票,作为凭证抵扣进项税额。
(十九)建立和完善农村商品流通网络。市商务部门要制定全市农村商品流通网络建设规划。认真组织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工作。根据国家项目设置要求,市财政要合理安排地方配套资金。鼓励和引导大中型连锁经营企业在县城和中心城镇建设超市,辐射周边村镇。“十一五”期间,要在全市建设改造500家标准化的乡村“农家店”,着力吸收农村现有的夫妻店、便利店和代销店加盟,形成以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流通网络。
(二十)大力推进“三绿工程”建设。推进以减免通行费、植物检疫费、保证畅通为主要内容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建设,着力构筑“绿色市场”体系。各级财政要运用财政贴息、无偿补助等政策措施,加大对“三绿工程”建设的投入力度。重点抓好市区及各区县农贸市场改超市、绿色市场创建认证工作,力争在“十一五”期间,上报2-3个国家认证的“绿色市场”。
全市区域内所有按规划设置的定点屠宰场(厂),必须配备肉品品质检验设备。要加强对肉品检验人员的培训,确保肉品质量安全。各级财政要保证肉品品质检验人员培训经费。生猪定点屠宰场(厂)对经营中检出的病害生猪,按货值的80%予以收购,并做无害化处理。所发生的费用按每头600元的标准由同级财政对生猪定点屠宰场(厂)给予补贴。
(二十一)推动优势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积极鼓励和引导连锁经营企业建立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支持农产品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村合作组织到城市开办农产品超市,与现有超市建立产销、配送关系。推动我市优势农产品进入国际大型零售企业采供体系,积极发展港、澳和东南亚市场,努力拓宽其它国际市场。到2010年,力争培育2-3个农产品出口基地,打造2-3个农产品出口品牌,使我市核桃及加工产品、苹果和果汁出口额达300万美元以上。
五、加强网点规划管理,规范发展新兴服务业
(二十二)抓紧完成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制定工作。以解决商业网点总量不足、结构性矛盾突出、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形成的资源浪费问题为重点,以建立功能完善、分工合理的多层次商业格局为目标,在全市《商务发展“十一五”规划》的框架下,加快编制《*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进行管理。通过制订配套政策,定期对执行情况进行评估,保证规划的实施。同时,要完成区县商业网点规划制定工作。
(二十三)加快城市中心商业区建设。确立红旗街城市中心商业区地位,各种业态品种齐全,商业经营面积发展到10万平方米以上;通过建设改造,形成北关家具、七一路电子产品、耀州区农产品、新区建筑装饰材料等4个区域特色商业中心;完成全市2万平方米以上的居民小区商业服务业的建设,形成门类齐全、满足基本生活消费需求的城市社区商业服务网络。
(二十四)鼓励和支持拍卖、典当、融资租赁、足浴、美容美发、健身、家政等新兴服务业规范发展。着重抓好行业规划,建立和完善监管机制,制定服务规范和技术等级标准,在有条件的行业推行执业资格认证制度。
(二十五)加快发展新区服务业。认真贯彻《关于加快新区服务业发展的决定》,以集聚新区人气为目标,以发展文化休闲娱乐业为突破口,以专业市场和特色街区为支撑,形成多业和谐发展,综合服务功能强大、产业特色鲜明的发展新格局,努力把新区建设成为区域性文化休闲娱乐、商务、会展等现代服务业中心。
六、建立市场监测体系,完善应急调控机制
(二十六)建立健全市场运行监测体系。建立健全由企业直报的生活必需品、重点生产资料、重点流通企业和特种行业、特殊商品的监测信息系统。建立高素质的监测信息员队伍,提高市场分析和预测、预警工作的及时性、准确性。各区县监测运行平台建设、系统运行维护和监测队伍培训费用,要列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二十七)建立应急调控快速反应机制。市商务部门要制定应对市场异常波动和突发事件应急物资供应的预案。因应急调控发生的费用,由商务主管部门商同级财政部门根据有关规定处理。
(二十八)建立和完善重要商品储备制度。全市储备单位要保证日常猪肉储备。商务部门要落实储备企业,财政部门要安排储备资金。
七、加强法制、信用体系建设,优化流通业发展环境
(二十九)加强流通法规、规章和标准体系建设。商务部门要结合我市实际,积极调研,依据国家相关法规,尽快制定规范商品流通活动的规范性文件及行业标准。
(三十)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执法检查。严格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规定,清理制约流通企业发展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着力打破部门分割和地区封锁;规范执法检查,推行各部门组织的联合检查,减少对流通企业的多头和重复检查;有关部门对连锁企业及其分店的监督检验和检查,应坚持抽查不收费的原则和履行告知原则。
(三十一)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强化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管理,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和商业欺诈行为。整治商业零售企业不规范促销、服务业违规经营、虚构或夸大特许经营品牌效应骗取加盟费等欺诈行为。加强在全市范围内对知名企业、全国性和地方性商业老字号连锁经营的“著名商标”和“驰名商标”的推荐、宣传和保护工作。
(三十二)加强商业信用体系建设。强化信用意识,促进诚信经营。探索建立企业信用监管平台。引导各类流通企业建立信用状况调查、信用评价、信用自律、信用档案管理和信用信息互通的内部管理制度。
(三十三)建立全市流通领域公共信息服务体系。由市商务局牵头,制定全市《流通领域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建立信息网络系统,各级有关网络平台软、硬件设施建设、技术培训费用及日常运行维护费用,由同级财政给予支持。
(三十四)规范和发展消费信贷。鼓励各类商场、超市、连锁店与银行结算系统联网,全面受理信用卡。
八、加强对流通工作的领导,理顺行政管理体制
(三十五)加强和改善政府对流通工作的领导。各区县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把流通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开展调查研究,制定促进流通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及时解决流通业发展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加大投入,督促检查,为建设大市场、发展大贸易、搞活大流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十六)理顺流通行业管理。在县级机构改革中理顺流通行业管理体制,设立内外贸统一归口管理的商务行政机构。要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充分发挥协会等中介组织在流通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三十七)重视和加强流通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流通行业执业资格评判及人才考核和培训体系。建立人才流动的激励机制,吸引国内外复合型流通经营管理人才来我市创业发展。鼓励中介组织开展职业培训。鼓励经营管理人员出境学习、互访交流,引进、学习和消化国内外先进的经营理念、经营模式和管理技术。
- 上一篇:市环境保护局年度工作计划
- 下一篇:传播政治经济学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