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实施意见

时间:2022-07-11 06:09:00

导语: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实施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实施意见

各县(市、区)教育局、市直各普通高中学校、太行中学:

按照山西省教育厅的部署,我市从20*年秋季开始进入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为切实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确保我市的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顺利开展,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实验)》和《山西省人民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我省普通高中进行新课程实验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请认真贯彻落实。

一、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所确定的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立足我市实际,积极稳妥地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逐步建立起顺应时代、充满活力、符合市情、富有实效的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为我市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2、基本原则:按照省厅部署,我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要坚持“统筹规划、积极稳妥、分步实施、分类指导、务实创新”的基本原则。实验工作由省整体部署、统筹规划,市、县负责本地区实验工作的具体组织与实施,形成“国家指导、省级统筹、市县组织、学校实施”的工作格局。各县(市、区)、各学校要积极进取,鼓励创新,探寻做好实验工作的有效方法;要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因校制宜,稳步推进,确保学校教学秩序的稳定;要注重研究新课程实验带来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努力创造具有我市特色的新课程实验经验。在全市整体推进的前提下,根据不同县区、不同学校的特点,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新课程实验,争取三年达到国家课程方案的规划目标。

二、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

根据省教育厅部署,我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工作目标和任务是:

1、按照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规定,针对我市普通高中教学的实际情况,探索并建立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开齐开足必修课程,合理设置选修课程,积极开发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尤其要保证体育与健康、艺术、技术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促进学校形成有自己特色的课程体系。

2、创设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探究、乐于合作的教育环境,建立校内选课制度和学分管理制度,指导学生在达到共同基础的前提下自主选择修习课程,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努力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3、研究并实践行政班与教学班并存的新型教学组织和学生管理形式,保持正常、规范的教学秩序,逐步建立起有利于新课程实施的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4、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和教学研究制度,形成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有利于教师主动发展的教师发展机制,鼓励教师针对新课程实验中的问题开展教学研究,重视不同学科教师的交流与研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我市普通高中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5、认真规划、积极开发新课程实施所需的课程资源,建立广泛而有效的课程资源网络,提高教师开发课程和课程资源的能力,促进学校课程建设和管理能力的提高,

6、改革对学校、教师、学生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按照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建立学生学业考试成绩与综合素质评定相结合的评价制度。建立符合素质教育方向、有利于高中新课程实施的教学水平监测体系,加强对高中学校教育质量的监测。

7、以课程实验改革为契机,加快普通高中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推动全市普通高中教育的内涵发展,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积极探索普通高中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途径,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有个性的发展,满足我市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需要。

三、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等级要求和工作重点

1、为保证高中新课程实验顺利实施,省教育厅对进入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的学校提出了三类不同要求,第三类为基本要求,第二类为较好要求,第一类为高水平要求(细则附后)。这三类要求是我省对普通高中开展新课程实验水平等级评估的依据。第三类要求是每一所进入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学校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也是学校20*年秋季获准招生的必要条件,目前还达不到第三类要求的普通高中必须在20*年秋季招生前达到基本要求。同时根据我市实际情况,对达到第三类要求的市级示范高中学校要努力创造条件达到第二类(较好)要求,省级示范高中学校要努力创造条件达到第一类(高水平)要求。

各县(市、区)教育局要积极与所属区域内的高中学校共同研究,依据学校实际,对照三类要求对学校进行准确定位,做好实验规划,努力形成自己的课程特色,提高学校的新课程实验等级水平。

2、我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工作重点是:

(1)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各县(市、区)教育局组织要组织广大教师、教科研人员及其它管理人员认真学习国家及省等有关新课程实验的文件,充分认识在全市普通高中进行新课程实验,是我市基础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是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的延伸。进行新课程实验对于普通高中学校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改变,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发挥普通高中教育在基础教育领域的示范带头作用,引导和推进广大中小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基础教育改革和人才素质的各方面需要,提高全市人口素质和综合竞争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县(市、区)、各高中学校要增强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明确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目标任务、结构和内容,正确把握新课程的特点、实施程序和管理要求,保证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2)抓好师资培训,提高实验水平。各县(市、区)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各学校要组织全体高中教师、校长、教科研人员、教育行政管理人员进行普通高中新课程培训。要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实现“全员、全面、全程”培训。高中新课程实验培训主要由省、市两级组织安排。省级主要负责对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教育学院有关教师、教研员、高中校长和各学科骨干教师的培训;市级主要负责对所辖县学校教学管理人员和各学科任课教师的全员培训,县(市、区)负责配合省、市两级培训,加强对高中校本培训和教研的日常管理与指导;各高中学校负责组织教师参加省、市两级培训,同时整合与开发校本培训课程资源,完善校本培训制度,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针对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开展研究和培训。

(3)确立基地学校,提供课改示范。省教育厅已确定我市*一中、*二中和太行中学3所学校为省级新课程实验基地校,围绕新课程实验实施的各个环节,积极探索学校层面推进新课程实施行之有效的途径和办法。市教育局也将确定5至6所市级新课程实验基地校,制定基地校工作方案,充分发挥基地学校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为全市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模式的高中学校实施新课程提供实践经验和典型示范。

(4)完善课程体系,加强课程管理。学校是课程实施的主体,各高中学校要按照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要求及省教育厅的学科指导意见,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合理有序地安排课程,在执行和落实国家课程政策计划和方案的同时,认真实施国家、地方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校本课程,形成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学校要在保证开设好所有必修模块的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做好选修课程建设规划和年度开设计划,逐步提高选修课程的开设比例,创造并因地制宜开设好技术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5)改革教学管理,建立配套制度。新课程,新课改,新要求,在新课程实验中,从教学管理方面重点要建立四个制度:一是建立学生选课指导制度。学校要积极进行制度创新,建立行之有效的校内选课指导制度,避免学生选课的盲目性。在学生选课前学校要及时提供课程设置说明和选课指导手册,引导家长正确对待和帮助学生选课。二是建立学生学分管理制度。学校要根据课程方案的学分要求形成学年分配表,形成有效反映学生课程修习状况的学分管理制度。要遵循客观、公正、透明的原则,严格学分认定标准、程序,规范操作过程,严禁学分认定中弄虚作假的行为。三是建立以校为本的培训制度。学校要主动与教科研部门和高等院校合作开展研修工作,为教师专业发展创造条件和机会,老师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个人学习研修计划,通过课题研究、实践反思、同伴互助、合作交流等形式,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四是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学校要鼓励老师针对教学实践开展教学研究,重视不同学科教师的交流与研讨,要建立课程发展的专业咨询、指导和进修体系,为促进教师个人的实践与反思、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获得鑫种形式的专业支持创造条件,形成的利于引导教师创造性实施新课程的环境。要组织老师认真研究新增科目以及传统科目在新课程中的变化,探索基于模块的教学方式改革,提高教师创造性实施课程的能力和开发选修课程的水平。

(6)转变教学方式,推进教学改革。指导和鼓励高中学校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切实推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鼓励教师采取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根据本校的课程资源,有选择地设计模块,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倡导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努力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逐步实现教学的组织管理方式、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改革。

(7)开发课程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各级政府要统筹协调本地普通高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工作,配合学校为新课程实施提供资源服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坚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主动与企业、高校、职校及其他社会组织加强联系,为顺利实施新课程,特别是为开设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服务。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提供资源保障。加强网络课程资源建设,鼓励校际之间资源共享,逐步实现学校与社会教育资源接轨。农村地区的普通高中学校可根据农村建设实际开发各种独具特色的课程资源。

(8)建立评价机制,改革考试制度。改革对学校、教师、学生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建立高中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制度。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教师教学工作和专业发展相结合、学校自我评价和外部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建立以省级为主的教学水平监测体系,及时评估学校、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业水平,为我省改革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提供有效依据,发挥高校招生考试对保障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顺利推进和素质教育进一步实施的正确导向作用。

四、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组织领导和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县(市、区)政府要把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作为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全市公民素质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切实承担推进新课程实施的责任,精心组织,系统推进。市政府成立*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领导组,由市教育、财政、人事、编办、物价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统筹领导、组织协调全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市教育局成立*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小组(名单附后),负责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协调配合、职能分解等具体组织实施工作,明确职责,分工合作,形成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合力(教育局机关处室职能分工附后)。工作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负责处理日常工作。各县(市、区)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组织机构和工作小组,明确职责,层层落实。教育行政部门重点要加强对所辖区域内的学校新课程实施的组织、指导、服务和管理。普通高中学校是新课程实验的主体,校长是学校课程实施的第一责任人,各普通高中学校都要成立新课程实验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负责学校新课程实验工作的规划、实施、管理和评估。对新课程实验推进过程中的重大改革问题和政策要逐级上报市、省领导组同意。

2、制定方案,保障经费。各县(市、区)和学校要依据省、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有关文件,从本地实际出发,制定出具体的工作方案和实施意见。各级政府要对高中新课程实验给予相应经费支持,设立实验专项经费,保障高中新课程实施中教师队伍建设和培训、课程资源配置开发、专业教室建设,实验仪器图书装备等所需经费支出。特别要关注农村高中、薄弱高中和民办高中,从政策和经费上帮助他们解决进入新课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同时要按照学校实际班数和学生数,落实教师编制,为学校配齐配全学科教师和各类教学辅助人员。针对开设通用技术课和其它选修课的要求,有计划地从工科院校、师范院校以及职业技术学院遴选优秀毕业生,充实高中技术课教师队伍。要确保在20*年7月前,把高中学校的通用技术专业教室、选修教室、实验仪器投入到位,努力使每所普通高中都能具备实施新课程方案所需要的基本条件,保证全市新课程实验顺利实施。

3、加强专业指导,提供专业服务。为加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科学研究,为行政决策、实施、监控提供咨询服务和科研支持,市教育局成立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专家指导组,负责新课程实验的专业指导、培训指导及学科学习、执行课程标准的研究指导工作。各县(市、区)都要成立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项目组和学科指导组,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发现和解决新课程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形成省、市、县三级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科研机构与学校联系的有效工作机制。各普通高中学校要主动加强与各级教科研部门和高等院校的联系,形成自己的专业咨询和专家指导队伍。

4、加强专项督导,做好阶段评估。各级政府要建立并完善高中新课程实验的专项督导评估制度,将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纳入对政府教育工作督导的重要内容,全面开展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评估工作,通过科学有效的专项督导评估,总结经验,研究和解决问题,确保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顺利进行。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好对本地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调研和阶段评估,监控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进展情况,及时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总结经验,分析问题,确保每一所普通高中学校新课程实验都能积极、稳妥、有序地进行。

5、把握舆论导向,做好宣传工作。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泛深入宣传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目的、意义和任务,宣传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有效做法、成功经验和先进典型,营造有利于高中课改的良好氛围。要争取家长、社会对课改工作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建立学校、家庭、社区有效参与课改的新机制,形成领导重视、群众理解、社会支持的良好环境,确保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各项目标的顺利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