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第三产业发展的意见

时间:2022-07-11 06:03:00

导语:发改委第三产业发展的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发改委第三产业发展的意见

第三产业是除农业(第一产业)、工业和建筑业(第二产业)以外其它行业的统称。包括了流通领域、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领域,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领域和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领域。第三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化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经济中心城市的重要标志。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十一五”时期,要充分利用我市的基础优势和各种条件,进一步明确第三产业发展的目标和措施,集中力量实施重点突破,实现第三产业较快发展,全面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和综合竞争力,尽快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为此,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十五”第三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第三产业发展现状

“十五”时期是我市历史上第三产业总量扩张最多、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期,国民经济由长期以来的工业主导推动型,发展成为二、三产业共同推动的新局,第三产业已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就业富民的重要渠道、地方税收的重要来源。

一是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增强。三次产业结构由*年的13.6:57:29.4调整到20*年的7.2:57:35.8,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大幅提高,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由*年的29.4%上升到35.8%,平均每年提高1.3个百分点。20*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42.7亿元,比*年增长近3倍,年均递增12.5%。

二是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第三产业体系。形成了以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交通运输邮电和仓储业、房地产业为主要支撑,金融、旅游、信息、中介、社会服务业以及社会各项事业竞相发展的格局。20*年,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增加值达28.3亿元,占到整个三产的19.8%;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增加值达29.3亿元,占20.5%;金融保险业增加值达12.5亿元,占8.8%;社会服务业增加值达12.1亿元,占8.5%;房地产业增加值达8.8亿元,占6.1%;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增加值达1.8亿元,占1.3%;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达到0.9亿元,占0.6%。卫生、体育、社会福利事业增加值达到8.1亿元,占到整个三产的5.7%;教育、文艺、广播电影电视业增加值达到18.6亿元,占13%;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8亿元,占1.2%;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增加值达到18.4亿元,占13.6%;其它行业的增加值也达到增加值1.3亿元,占1%。

三是第三产业的水平和层次明显提高。综合交通体系不断完善,长太、长邯、长晋高速公路全线开通,太焦复线电气化铁路、*机场改造复航,促进了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大范围快速流动。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物流企业正在快速成长,物流配送企业达到80多家。建成了嘉汇购物广场、金威超市、博源商贸、百佳购物中心等一批大型商业网点和仓储商场。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全市互联网用户达12.6万户,大容量、数字化的光缆网络已基本覆盖13个县市区和市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居民小区,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体系初步形成,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到500亿元,贷款规模超过300亿元,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4.4%;;以旅游业为重点的服务业快速发展,20*年,全市共接待国内旅游者537万人次,;旅游收入26.6亿元,年均增长10.17%。房地产业迅速成长壮大,近10年增加值平均递增23.5%,占全市GDP的比重由*年的1.3%上升到2.3%。法律、会计、审计、税务、咨询、评估、广告、策划、担保、就业和劳务中介、经纪等中介服务得到了长点头发展

四是第三产业成为就业主渠道。不仅吸纳了新增就业,还承接了从第一、二产业转移出的就业需求,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比重由*年的49%上升到54%。

(二)第三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第三产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存在着数量较多、规划不大、比重较低、结构不优、水平不高、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尤其是生产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新兴服务业发展很不充分,影响到全市经济整体竞争力的提升。与省辖市、晋东南经济中心地位还不适应,与其它省会城市比较差距更大。二是新兴服务业发展慢、实力弱。商贸餐饮、交通邮电、仓储等传统行业比重偏高,而金融保险、信息与科技、旅游、中介服务等新兴服务业比重偏低。新兴服务业发展比较分散,没有形成集聚发展态势。三是辐射能力不强。能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的服务产品不多,商品集散功能弱。四是开放程度仍较低,外资所占比重很小。五是市场化程度不高。民营经济发展缓慢,有些行业垄断经营,一些重要的服务领域缺乏竞争的动力和发展活力。存在上述差距和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受观念和体制的制约较大。二是自身的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三是收入水平增长和消费结构升级较慢,工商企业“主辅分离”没有明显进展,抑制了服务业的发展。四是第三产业的投入相对不足,科技含量低,一些领域缺乏高层次人才。

(三)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当前,我市第三产业的发展进入了必须也有条件加速发展的关键阶段,加快发展第三产业面临重要的历史机遇。一是国际产业转移的重点日益趋向现代服务业。我国加入WTO进入后过渡期,服务贸易承诺逐步兑现,更多的现代服务业领域将陆续对外开放,这对我市加快速发展第三产业非常有利。二是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老工业基地改造覆盖范围扩大,为我市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拓展了空间。三是“十一五”时期,我市把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特色城镇化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将为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四是以高速公路、地方铁路、机场为主的对外交通体系建设加快,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为第三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和重要载体。五是城乡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对第三产业提出了更高、更多的需求。六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科技发展,为提升第三产业层次和水平创造了条件。七是我市先后荣获“中国十大魅力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省级环保模范城市”等称号,也为发展第三产业提供了重要机遇。。

同时,加快第三产业面临来自各方面的挑战。随着经济全球化日益加深,服务业领域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内许多地区和城市都把现代服务业作为发展的战略重点,抢占发展先机;我市第三产业还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和制约因素,要实现预期目标,需要付出更加艰辛的努力。面对国际服务业向我国转移步伐加快的新机遇,面对全国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的新趋势,面对区域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抢抓机遇,加大力度,统一规划,以新的理念、新的思路、新的举措,实现全市现代服务业的突破性发展。

二、“十一五”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坚持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特色城镇化第一方略,坚持市场化促进、信息化支撑和法治化为保障,推进第三产业快速增长,依靠改革开放、科技进步、政策创新、项目带动,重点发展生产服务业,大力培育新兴服务业,全面提升传统服务业,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新格局,实现三次产业融合与互动发展,进一步增强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为*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注入新动力。

(二)奋斗目标

立足产业基础,发挥比较优势,加快构筑高增值、多层次、广就业、强带动的现代第三产业体系。把*建成辐射能力强、运作效率高、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现代物流中心和生产生活物资集散中心;建成以历史文化为主脉、以东山西水载体、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都市型休闲旅游中心;建设为市民生活、工作、学习服务,功能齐全、高效便捷、优质优良的全方位一体化的服务中心。建成与晋东南经济中心相适应的机构集聚、市场发达、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辐射力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

到2010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力争在20*年基础上翻一番以上,年均增速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0%以上;生产服务业、新兴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明显上升;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提高到60%左右。

(三)推进原则

——坚持以工业化提供动力。围绕煤化工、新型电力、绿色农产品三大新型基地建设的目标,依托我市的工业基础,顺应工业发展对第三产业的市场需求,以工业的中间环节分离和两端延伸为突破口,一手抓推进新工业化,一手抓第三产业,努力实现工业与第三产业发展的互动双赢。

——坚持以城市化拓展空间。加速推进城市化和特色城镇化,充分借助城市化进程中人口集聚带来的旺盛消费需求和就业需求,以中心城市为第三产业发展的主要载体,以现代服务业发展为城市功能的基本依托,有效拓展现第三产业的增长空间,带动形成城市多元就业空间。

——坚持以市场化注入活力。按照“市场主导、企业运作、政府推动”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服务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大社会事业改革,打破行业垄断和条块分割,鼓励外资和民资进入第三产业领域,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和相互融合。推动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方式创新,促进社会分工的细化,提高各种服务的市场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程度。

——坚持以国际化提升水平。加快第三产业利用外资步伐,积极引进国内外第三产业发展的先进理念、管理经验和服务品牌,以国际化带动我市第三产业的能级提升。

——坚持以信息化增强支撑。加快发展和广泛运用信息技术及信息网络,抓紧构建一批公共信息平台和专业信息平台,积极推进电子商务,发展网上交易,以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迅速提高全省服务业的信息化水平。

三、“十一五”第三产业的发展方向和重点

(一)重点发展为“三化”配套的生产服务业

——现代物流业。积极推行现代流通方式,全面扩大对外开放,深入推进内外贸融合,形成深购远销、高效畅通的批发经营网络和布局合理、业态先进的零售商业格局,建成和完善服务本市、辐射区域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加快立体交通体系建设,强化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配套和功能分工,构建快速便捷、货畅其流的集疏运支撑体系。建立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促进物流信息资源共享和物流网络互通互联。推进现代物流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综合物流中心、专业物流中心和配送分拨中心,着力培育连接城乡、辐射周边、高档次的产品交易市场,促进批发交易与物流配送一体化发展。

“十一五”期间,重点规划建设*综合物流园区、紫坊物流园区、长北火车站物流园区、长南火车站物流园区、*机场物流园区等五大物流园区。加快建设钢材、农副产品、建材及装饰材料、新旧汽车及相关产品、医药、煤化工产品等交易集散中心。围绕长太、长晋高速公路,建设一批大容量、高效率、现代化的综合仓库、中转仓库、专用仓库和特种仓库,形成功能齐全的仓储网络和仓储经营服务体系。同时,根据物流体系中不同层次的物流节点要求,设立若干个专业性比较强的物流配送中心。推进企业内部物流社会化,实现企业物资采购、生产组织、产品销售和再生资源回收系列化运作。催生一批具有先进物流经营理念、掌握现代物流技术的本地大型现代物流企业集团。推进各类批发企业加快经营转型和服务功能延伸,推广总经销、总等经营方式;鼓励企业构建全国性批发经销网络,积极发展内外贸结合、跨国经营的贸易企业;利用连锁商业的品牌、网络等优势,建立大规模、跨地区的连锁批零结合型企业。

——科技服务业。建立健全社会化的科技服务体系,推动自主创新,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大力发展技术开发及转移、科技信息及咨询、知识产权及认证、专利服务和科技成果推广等技术创新服务机构,大力发展技术市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强区域性和行业性生产力促进机构以及科技创业服务机构建设,促进农村科技服务机构的发展。建立健全风险投资机制,增加对创新创业的资金支持。建设公共科技平台,提高科技资源社会共享程度。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市科技馆,建设和完善县级科技活动场所,保证每县有一个科技活动馆(场)或科技展览馆、科技报告厅。依托高新技术开发区,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孵育和生产力促进服务。面向全市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优势产业和区县特色经济,建设一批专业孵化器和生产力促进中心。积极吸引国内一流科技企业家及创业人才来长创业,形成设施完善、发展环境优越、专业特色突出的科技产业孵育和生产力促进服务体系。

——金融保险业。进一步发挥金融业在支持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积极引进全国性、区域性金融机构来我市开设分支机构、开展业务,增强资金集聚能力。支持国有商业银行综合改革,规范发展地方性商业银行和其他中小金融机构,增强金融服务地方发展的功能。拓展金融市场。发展货币市场。大力开发中间业务市场,发展财务顾问、个人理财、衍生品交易、资信调查、代客风险管理等业务;进一步完善资金拆借市场,开展融资业务;积极发展票据市场,提高票据融资比重,扩大票据贴现范围和规模,鼓励企业发行债券,增强企业利用金融工具融资的能力。加大资本市场融资力度。培养优质上市源,充实上市企业储备库严厉打击恶意逃避金融债务行为,优化金融环境。强化政府资金、银行资金、民间资本合理组合形成的信用担保机构建设,降低金融风险。鼓励国内外保险公司来我市开展业务,拓宽保险服务领域,积极发展责任保险、信用保证保险,发挥商业保险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作用。

——中介服务业。大力发展会展业,加强与全国行业协会、会展机构的交流合作,积极承办各类国内、省内、区域性会议,发展专业化、贸易型为主的会展,培育会展业品牌,举办具有产业和地方特色的常设性会展,重点地建设高水准的大型会展场馆。引导发展法律、会计、审计、税务、咨询、评估、广告、策划、调查、就业和劳务中介、经纪等商务服务业,推动中介服务产品和方式创新。扩大国内外合作,通过引进专家、机构、委托培训等多种形式,培育企业化经营、规范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中介服务机构,打造一批具有知名品牌的大型事务所或中介法人机构,提高中介商务服务的整体竞争能力。继续深入推进各类行业协会与政府部门脱钩,引导中介机构独立、依法、客观执业,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规范中介服务市场秩序。

(二)大力培育关联度大的新兴第三产业

——信息服务业。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网通、移动、联通、电信及其他网络资源为基础,加快宽带接入网和信息交换平台建设,提高传输速率和网络交换能力。合理布局电信网、广播电视网、计算机网,推进三网融合,为数字电视普及和内容提供商提供优良网络环境。继续完善信息网络、信息安全体系等基础设施,强化通信管线集约化管理和利用,为通信运营商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加快重点领域和特色网站建设,丰富电子信息内容,推进和拓展网上增值服务。搭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为社会和居民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信息服务。围绕经济和社会发展,建设现代物流、社会信用体系、科技服务、社区服务等一批专业化信息平台。引进、培育大型信息服务专业企业,扶持新型信息服务业态发展。加快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进程。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实施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的电子商务工程,建设为全市各领域服务的电子商务枢纽。发展金融卡、非金融卡服务产业,推动“城市公交一卡通”、“一卡多用”和“银税一体化”工程。

——文化产业。加快推进文化管理体制和机制创新,优化文化资源配置,进一步依法开放文化市场,支持民营资本和外资以合资、合作、参股等形式投资文化产业,允许其通过产权交易、收购兼并、经营权有期限转让、文化活动冠名权和特许经营执照的拍卖等多种形式参与文化市场竞争。按照新闻宣传与经营分开原则,剥离并整合广告、发行、印刷等经营性资源,加快传媒业发展。把传媒业中经营性的部分分离出来,面向市场实行产业化运作。做优做强报业集团、广电集团。加快建设新闻中心建设。完成全市广播电视网络整合与公司股份制改造,加快推进广电网络改造和建设,尽快实现广播电视数字化和全市网吧连锁经营。综合推进演艺娱乐、艺术培训、音像、文物交易及文化中介等娱乐服务业。实施精品工程,扶持特色知名文化品牌。加大力度扶持堆景、潞绣、布贴等一批具有*特色的民间工艺,做大产业规模。举办重大文化活动,活跃文化和演艺市场。

——旅游业。以魅力城市为载体,精心设计旅游线路,丰富完善城市观光、商务、购物旅,上党古城民俗文化游、爱国主义教育游,开辟市区中心段夜景游,串接太行大峡谷、太行水乡及红色旅游线,突出炎帝文化、太行风光和革命纪念地三大主题,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永续利用,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促进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把*建成中西部新兴旅游城市和全国优秀旅游城市。抓好太行山大峡谷、太行水乡、黄崖洞、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灵空山、百草堂、天脊山、冀南银行旧址、木化石公园等景区建设,依托漳泽湖湿地保护和开发,打造生态旅游集聚区和度假集聚区。形成2—3个国家AAAA级风景区,着力培育旅游精品。加快以交通通讯为主的旅游要素市场建设,不断完善旅游配套功能,开辟荫林公路、潞林公路旅游专线。加快开发红色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工农业旅游、特种旅游等各种新型特色旅游,不断延伸旅游产业链。组建旅游集团公司,对旅游资源开发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营销,促进旅游产业规模扩张和产业升级。积极采取多种形式,搞好旅游宣传,提升旅游品牌知名度。加强区域合作,打破地域界限,着力营造旅游大市场。加快建设新世纪大酒店、城南娱乐中心、现代大酒店、城乡大厦等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各种旅游配套服务,促进旅游相关产品的开发,使旅游业成为新的增长点。

——房地产业。规范土地市场,扩展发展空间。加强土地市场的管理,进一步完善经营性土地招、拍、挂出让制度,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完善商品住宅供应结构。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面向普通居民住房需求,增加普通商品房开发规模。规划一批住宅新区,增加经济适用房、经济租赁房和廉租房供应量,优化供应结构,完善住房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改善中低收入拆迁居民居住条件。不断提高商品房科技含量,积极发展健康住宅和绿色环保住宅,加快节能省地型住宅建设。提升商务楼宇规划建设档次,完善配套设施,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各工业园区要加快工业标准厂房建设,培育工业房地产市场。积极培育各类房地产市场主体。鼓励和支持有实力、重信誉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强强联合和实施跨地域开发。完善鼓励居民购房的政策,培育房地产市场需求。继续规范和简化二级市场操作程序,扩大存量房交易规模。扶持一批信誉好、素质高的中介服务机构和经纪人队伍,大力推广中介连锁经营模式,允许等级高、信誉好的中介企业开展抵押担保、经营等专业化服务。积极发展房屋租赁市场,探索建立面向低收入家庭的住房租赁新机制。规范市场行为。公开开发企业信息和市场交易信息,对开发企业、中介企业、物业企业管理的重点逐步由资质管理向资信管理转轨。广泛吸收消费者意见,综合评价企业信誉状况,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开。规范发展物业管理。规范物业管理,加强物业管理从业人员职业培训,提高物业管理水平。建立土地和房地产市场信息披露制度,完善土地储备制度。

(三)全面提升直接满足物质生活需求的传统服务业

——现代商贸业。适应社会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的需要,运用现代服务技术和经营方式改造提升传统商贸业。积极发展连锁经营、仓储式超市等新型流通业态,促进城市商业向农村延伸,完善网点规划布局,形成以大型购物中心为骨干,以连锁超市、专卖店、便民店、特色专卖、会员等现代营销方式和经营业态,为特色的多元化、多层次的销售网络。支持品牌和老字号餐饮业快速扩张,形成一批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餐饮龙头企业,提高餐饮业服务和管理水平。加快以电子商务为基础的新型商业模式的应用。打造各具特色的商贸集聚区。发展商业、旅游、文化三者有机结合的风情街区,增加餐饮、娱乐、休闲等配套功能,提升服务能级。优化业态结构,以发展新兴业态为重点,实现新型商业与传统商业有机结合。着力培植一批规模大、实力强的流通骨干企业,集中资金新建、改建、扩建30--50个面积在5000平米以上的网点。完善农村流通网络。加快农村消费品市场建设,以县城和中心城镇为重点,积极发展连锁超市、便利店等新型流通业态。通过示范引导、自愿进入的方式,逐步以连锁经营、统一配送等经营方式改造农村传统的集贸市场。鼓励有实力的零售企业运用特许经营、销售等方式,改造“夫妻店”、“代销店”,初步形成以县城为重点,乡镇为骨干,村落为基础的农村消费品零售网络。

——社区服务业。社区服务业要拓展服务领域,根据城市发展和市民需要,以及家庭小型化、人口老龄化、消费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积极开展面向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社会贫困户、优抚对象的社会救助与福利服务,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社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面向失业人员的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加强服务设施建设,增强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切实保证困难群体的生活服务需要,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发展社区公益性服务。进一步健全帮扶救助和就业保障服务组织体系,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四级社区服务网络,形成针对社会困难群众的“五位一体”社会救助制度,针对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社会贫困户、优抚对象的政府投入保证为主的福利服务制度,针对失业人员和退休人员的社会保障机制。发展群防群治的社区治安服务和覆盖面广、形式多样、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文教体卫服务。推进社区经营性服务。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调动和发挥社区民间组织参与、提供社区服务的积极性。将营利性的、适宜产业化发展的服务项目,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实行政府扶持、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努力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采取国家、集体和个人等多渠道投资的方式,形成社区服务机构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加强从业人员技能培训,提高其职业化水平,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服务水平,推进社区服务系列化、产业化。推动社区服务中心运作的民营化、市场化,走“以服务养服务”、“以实业养事业”的良性发展之路。

四、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保障措施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是全市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责任。必须大力推进新的思想解放,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立足新起点,提升新境界,追求新目标,走以“标志性建筑、精品工程、文化品位、现代化气息”为先导,以“东山西水南秀北美”为特色,开放型、特色化、市场化的城市发展道路,全力打造核心经济圈,促进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一)坚持科学规划,强化分类指导。用规划指导和推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突出重点部位,抓住关键环节,明确发展目标和途径,根据全市人口和产业分布,合理确定第三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形态,切实做好与城市总体规划的衔接,引导资源有效配置和集约利用,形成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结构合理的第三产业发展格局。引导和推动土地、基础设施、技术、人才、资金、政策等各类资源向第三产业集聚。构建大交通体系,开工建设新机场,构筑“三通一环一网”,即:通省高速路、通县一级路、通村水泥路、环城高速路、交通运输网,加强市内道路交通综合改造,大力改善与周边地区的交通条件,为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提供载体和支撑。促进县市区第三产业发展,各市县区要加强对发展第三产业的规划引导。增加现代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主要用于支持重点项目的建设,设立现代服务业专项奖励资金。鼓励国外资本、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加大对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通过多种方式筹措资金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以差别化发展形成特色。重点发展为三大基地建设配套的生产服务业,促进二三产业发展的互动互融。

(二)加大改革力度,消除体制性障碍。加快第三产业领域改革步伐,推进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进程。打破所有制分割和行业垄断,合理引导民资、外资参与三产企业的改组改造,通过兼并、联合、上市、重组等形式,发展一批以品牌为龙头、资本为纽带,跨地区、跨行业的现代服务企业集团。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各类企业经营管理方式创新,促进主辅分离,推进企业内置服务外包,改变“大而全、小而全”的状况,降低商务成本。加快社会事业领域改革,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科技、文化、教育、卫生、体育领域,支持社会力量办学办医、投资兴办文化体育设施,增加科技、文化、教育、卫生、体育服务的供给总量,提供更多的社会服务优质资源。积极发展非营利性、公益性的公共服务业。继续推进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后勤服务社会化,增加会议服务、公务管理、物业管理、环卫保洁等方面的服务外包需求,优化配置社会服务资源。

(三)扩大对外开放,提高竞争能力。加大物流、科技、金融、商务、电信、旅游、文化等领域的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更新招商引资方式,注重引进先进技术和新型业态,促进服务业经营理念、管理体制、企业机制、组织形式以及服务品种的创新,提升全市第三产业的结构和层次。支持具有比较优势的服务行业扩大出口,推动文化特色产品和有条件的服务企业“走出去”,拓展我市有比较优势的服务产业发展空间。

(四)培养引进人才,强化智力支撑。通过各种方式,大力引进高层次、高技能、通晓国际通行规则和熟悉现代管理的高级人才。进一步完善第三产业人才、智力和项目相结合的柔性引进机制,畅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建立健全人才评估体系和激励机制,通过有力的措施吸引、留住、用好人才,努力创造让各类人才充分施展才干的良好环境,加快形成一批现代服务业专业人才队伍。加强第三产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进修培训,积极发展职业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提高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推进人才培训的交流合作,建立境外培训基地,定期选派一批公务员、研究人员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到新加坡、香港、上海、深圳等第三产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学习培训。加快第三产业相关专业的建设,增设紧缺专业,培养急需人才。

(五)研究制定政策,优化发展环境。本着凡是兄弟市能干的我市也能干,凡是国家没有明令禁止的都可以干,凡是过去规定不能干但现在已不合乎实际情况的也应当试着干的原则,用足用好国家给予的政策空间,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若干政策,在准入领域、税费征缴、用水用电用气用地价格等方面给予公平待遇,降低进入门槛,加大财政支持,规范行政管理行为。对需要重点发展重点项目,给予政策倾斜,对需要大力发展的新兴服务业,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加大政府对发展第三产业的投入,支持重大三产项目、重点企业和品牌的发展。注意研究第三产业发展的边界政策,消除对服务业发展的不合理限制。努力形成政策上的洼地效应,营造服务业发展的最佳环境。加强和改进第三产业统计工作,重点建立和完善现代物流、科技服务、商务服务、信息服务、旅游、文化等行业和领域的统计体系。加强对现代服务业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建立服务业预警、预测和信息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