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局义务植树运动实施意见

时间:2022-07-09 05:45:00

导语:林业局义务植树运动实施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林业局义务植树运动实施意见

为加快我市林业发展,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建设绿色*,特作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增强加快林业发展,建设绿色*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一)我市林业建设取得了显着成绩。改革开放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坚持抓生态林业建设,大力培育森林资源,不断调整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巩固发展造林绿化成果,城乡绿化水平不断提高,森林资源迅速增长。全市有林地面积达到200.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3%,林木蓄积量增至599万立方米,果品年产量达到49万吨,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25.3亿元。林业对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和发展农村经济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

(二)加快林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严峻。目前我市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生态环境还比较脆弱;林业产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不强;乱砍滥伐林木、乱占滥用林地、乱捕滥采野生动植物等破坏森林资源的现象时有发生;全市尚有荒山面积50万亩,沙化土地面积58万亩,造林绿化任务依然繁重。

(三)必须把林业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林业发展,对于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安全,发展生态文明,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林业工作,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要赋予林业以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要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在农村小康建设中,要赋予林业以基础地位,真抓实干,努力营造山青水秀、绿树成荫、空气清新的良好生态环境。

二、加快林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生态优先和“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的方针,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林业自身发展规律,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大力培育、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推进全市林业跨越式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对林业日益增长的多种需求,把我市建设成为山川秀美、生态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生态市。

(二)目标任务。到2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5%以上,生态状况进一步改善,林业产业实力增强;到201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8%以上,重点区域的生态状况明显改善,林业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到202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并稳定在35%左右,建成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

三、实施林业重点工程,加快绿化进程

实施封山(滩)育林工程,划定封育区,实行围封禁牧,并加大南部山区人工造林的力度,提高森林植被覆盖率,到20*年,完成封山(滩)育林10万亩,荒山造林10万亩;实施平原绿化工程,构建以农田林网为主体,以四旁植树、农林间作为补充,网、带、片相结合的高标准的平原防护林体系,到20*年,新建完善农田林网30万亩,完成10万亩沙化土地造林,营造10万亩沿黄防护林;实施绿色通道工程,在公路、铁路、河流两侧植树造林,形成绿化美化相结合的生态景观,到20*年,完成国道、省道、高速公路绿色通道建设任务;实施退耕还林(果)工程,对25度以上坡耕地和水土流失、盐碱化、风沙化等生态脆弱区域实行退耕还林(果),扩大林地面积,到20*年,完成退耕还林(果)10万亩。

四、深入扎实地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积极推动社会办林业

精心组织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义务植树工作实行属地管理,建立义务植树登记制度和考核制度,推进义务植树工作的基地化、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各级绿化委员会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做好义务植树的宣传发动、计划安排、任务分配、组织协调、检查监督等工作,按照林业发展规划,统一组织协调单位、系统承包荒山、荒地,建立义务植树基地,加强检查监督,提高义务植树尽责率,提高实际成效。动员企业通过开展义务植树,绿化企业周边山地,改善企业及周边环境。

鼓励各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捐资建设生态公益林,鼓励采取认建认养绿地、种植纪念树、纪念林等形式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对单位和个人捐资造林达到一定面积和标准的,由绿化委员会给予表彰。

五、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壮大林业经济

(一)加快推进林业产业结构调整。根据生态建设和市场需求,把林业发展与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结合起来,采取有力措施,调整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干鲜果品基地、速生丰产林基地、花卉苗木基地,提高经济效益。加大林木良种引进、繁育、推广力度,培育和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树种,实现林果生产良种化,提高市场竞争力。

(二)加强对林业产业发展的引导和调控。以市场为导向,以林果产品贮藏加工业、林木种苗繁育业、木材加工业、森林生态旅游业和野生动物养殖业为重点,抓好林业龙头企业建设,推广公司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经营形式,将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延长产业链条,实施一体化经营。积极培育和发展林业专业市场,调动林业经营者投资开发林业的积极性。市、县财政每年安排的产业化资金要对林业龙头企业、林场苗圃及区域性林产品交易市场重点扶持。努力扩大林业利用外资规模,引进外资造林和发展林产品加工业。积极推进林业标准化工作,建立与国际市场相适应的林产品质量标准体系、质量检测检验体系、林业标准化技术推广体系,实行森林认证制度。

六、深化改革,增强林业发展活力

(一)积极推进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对森林、林木、林地所有权和使用权进行确权并核发林权证,建立林权档案,依法维护林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在明确权属的基础上,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采取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的经营方式,鼓励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各种社会主体都可以通过承包、租赁、转让、拍卖、划拨等形式参与流转,促进林业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林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当前重点做好宜林荒山荒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凡承包、租赁、拍卖荒山荒地造林营林的,要限期3年内绿化。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可依法继承、抵押、担保、入股和作为合资、合作的出资条件。在流转过程中,坚持公开、公平、公正、自愿、互利和依法管理的原则,防止出现乱砍滥伐、改变林地用途、改变公益林性质等现象。国有林业经营单位通过转让林地使用权取得的转让资金,由财政和林业主管部门监督使用,全部用于发展林业。集体经济组织通过转让林地使用权取得的转让资金,实行专户储存,全部用于林业建设。

(二)支持非公有制林业发展。要进一步明确非公有制林业的法律地位,切实落实“谁造谁有、合造共有”、“谁投资、谁受益”的政策,为各种林业经营主体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鼓励各种社会主体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地区投资发展林业。凡有能力的单位和个人都可单独或合伙参与林业开发,从事林业建设。

各种社会主体依法取得荒山荒地荒滩使用权后,所在地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及时核发林权证书,可以纳入林业重点工程建设范围。经检查验收达到工程造林标准的,享受重点工程待遇。对各种社会主体在生态区位特别重要地段营造的生态公益林,所在地人民政府可给予一定的补偿。

(三)深化国有林场、苗圃管理体制改革。国有林场、苗圃要建立权责利相统一、资产和人、事管理相结合的森林资源管理体制。生态公益型林场、苗圃的主要职能是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按公益事业单位管理,林场、苗圃的基础设施和造林、营林、护林等建设项目所需资金按行政隶属关系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和基本建设计划。商品经营型林场、苗圃按市场机制运作,实行企业化管理,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混合经营型林场、苗圃兼有生态公益和商品经营两种职能,对其生态效益部分按规定给予经济补偿。

按照有利于森林资源保护,有利于提高自我发展能力的原则,鼓励国有场圃利用合资、合作、入股等多种形式,吸引社会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联合经营森林资源,不断增强发展活力。

(四)实施林业分类经营管理。根据资源现状,搞好林业分类经营规划,合理划定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生态公益林以政府投资为主,吸引社会力量共同建设;商品林面向市场,由经营者自主经营,政府给予必要的扶持。

营造生态公益林的,按照国家规定严格控制林木采伐,享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营造商品林的,自主确定采伐年限和采伐方式,保证及时采伐更新。

七、加大对林业建设的政策扶持力度

要不断增加对林业建设的投入。按照分类经营、分级负责的原则,市县两级人民政府自20*年起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将补助资金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并逐步增加资金规模,巩固和扩大生态公益林规模,充分发挥其生态和社会效益。市级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由市财政部门会同林业等部门制定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

各级人民政府要把林业建设所需资金纳入公共财政支出,确保封山(滩)育林、平原绿化、绿色通道、退耕还林(果)等重点工程建设和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林业行政执法、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的开展。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和水土保持等财政支农资金,要不断增加对林业建设的投入比重。

铁路、交通、建设、水利主管部门新建工程的绿化经费,列入工程建设预算,实行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煤炭、石油、矿产、木浆造纸、人造板加工等企业和大中型水库,按规定从经营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育林费,用于造林绿化或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依托森林资源从事森林旅游开发的单位每年要拿出一定的经费,用于森林资源的发展和保护。

落实国家对林业实行的长期限、低利息的信贷扶持政策。对个人造林育林,金融机构要适当放宽贷款条件,扩大面向农户的小额信贷和联保贷款。林业经营者可依法以林权证或林木抵押申请银行贷款。

八、积极发展林业科技,强化科技兴林

加强林业应用技术的研究和推广。紧紧围绕当前林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问题,重点抓好林木良种引进选育、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林农复合经营、荒山荒地造林、主要森林病虫害防治、生物防火、林产品加工转化等技术研究和推广,提高林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建立健全各级林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完善林业科技推广网络。

调动林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鼓励和支持林业科技人员,通过创办科技型企业、建立科技示范点、开展科技承包和技术咨询等形式,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加大对林业职工和林农、果农、花农的教育、培训力度,提高林业建设者的整体素质。

九、坚持依法治林,保护森林资源

(一)加强林业法制建设。要认真抓好林业法律法规的宣传和贯彻执行,不断提高全民的林业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根据林业发展的实际和需要,加快地方林业立法工作,为依法行政、依法治林提供法制保障。

(二)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加强资源林政、森林公安、森林植物检疫、野生动植物保护、林木种苗生产经营管理等林业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林业、公安、监察、工商、国土资源等部门要相互配合,加大执法力度,依法严厉打击乱砍滥伐林木、乱占滥用林地、乱捕滥猎野生动物、非法运输经营加工木材和非法运输、经营利用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等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加大森林和野生动植物、湿地资源和自然保护区管理力度,建立健全森林资源动态监测体系,加强森林资源监督管理。

落实森林防火行政领导负责制和部门分工责任制,强化森林防火工作的管理监督。进一步增加财政投入,加强森林防火监测了望、预测预报、指挥通讯和林火阻隔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各级森林消防队伍,增强扑救森林火灾的能力。到20*年,在全市建立13处森林防火微波监控点,建成森林防火监控网络。

建立健全森林病虫害防治体系,重点加强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森林植物检疫和防治服务网络建设。对主要森林病虫害,逐步实行工程化治理,严防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和检疫性有害生物的传播蔓延。

(三)加强基层林业机构建设。乡镇林业站是林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基层机构,要理顺管理体制,做到人员、经费、职责“三落实”,充分发挥其政策宣传、资源管护、林业执法、生产组织、科技推广和社会化服务等职能和作用。

十、切实加强对林业工作的领导

(一)坚持和完善林业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是林业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人是林业建设的主要责任人。对林业建设的主要指标实行任期目标管理,严格考核。

(二)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和支持林业工作。要充分发挥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和民兵、青年、学生组织及其他社会团体的作用,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投身国土绿化事业。大力加强林业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全民的生态安全意识,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支持建设绿色*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