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
时间:2022-07-09 03:59:00
导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全会精神,按照中发文件和鲁发文件要求,结合实际,现就扎实推进*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们党对*主义“*”思想的创新和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以来,*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强化“*”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全市上下统筹城乡发展的氛围日益浓厚,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机制正在形成,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能力不断提高,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全面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这些发展变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也必须看到,当前*市农业基础还比较薄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高;农村经济结构的层次比较低,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形成;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尚未彻底打破,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依然存在。做好新时期“*”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相当艰巨繁重。
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把思想高度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建设新农村的各项任务上来,积极、全面、扎实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总体要求、任务目标和基本原则
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市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认真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树立长期奋斗思想,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协调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任务目标:主要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五大要求,根据国家和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市各级都要完善和制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明确建设重点和任务目标,加强具体指导,扎实推进*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基本原则:
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的原则。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切实把农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从广大农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抓起,真正做到关心农民疾苦、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增进农民福祉。
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的原则。创新体制机制,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力度。
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搞盲目攀比;要循序渐进,不急于求成;要民主商量,不强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
三、大力推进农村生产发展
生产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要突出抓好现代农业建设。以建设环城都市农业、南部生态农业、平阴特色农业、沿黄滨河农业、历城临港农业、章丘现代农业、黄河北高效农业等七大特色农业区为重点,努力构建“一圈三带”(环城都市农业圈,南部山区、中部平原、北部沿黄三大特色农业经济发展带)现代农业区域布局新框架。要毫不松懈地抓好粮食生产,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三条底线”。进一步做强畜牧业,做优蔬菜业,做大林果(花卉、苗木)业,积极发展水产业。推进规模养殖和生态型畜牧小区建设,完善突发疫情应急机制,不断提高肉蛋奶等畜产品的人均拥有量。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扶持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实施农业标准化工程和“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积极发展外向型农业。加快农业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建设,努力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大力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实施新一轮沃土工程,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减少面源污染,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加快发展节约型、循环型农业。充分发挥农村独特的山水景观、田园风光、生态环境、民俗文化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观光、休闲、体验型农业。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按照“做强近郊区、突破远郊区”的总体思路,近郊区要加快与中心城区经济的对接,形成现代制造业两翼展开局。远郊区要按照“一跨两接三转移”的要求,以建设交通体系为支撑,加大扶持力度,突破平阴,跨河发展。要突出工业强县战略,充分发挥园的承载功能,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植壮大一批骨干企业,努力提高工业对县域经济的支撑作用。把小城镇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平台,引导各类企业向园区和小城镇集中,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吸纳农村人口转移和就业,不断提高农村非农产业劳动力和农村小城镇人口比重。
大力发展农村服务业。积极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促进入市农产品质量等级化、包装规格化。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连锁化“农家店”。重视发挥供销合作社在农产品流通和农资供应等方面的作用,鼓励商贸、邮政系统和其它各类投资主体参与农村现代流通业,探索建立新型营销体系,逐步建立城乡联动的物流网络。重视农村生产要素市场体系建设,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村发展各种新型的社会服务组织,培育和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鼓励发展农村法律、财务等中介组织,为农民生产经营和维护合法权益提供有效服务。
四、努力实现农民生活宽裕
生活宽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既要从“*”本身探求出路,又要跳出“*”研究对策;既要大力挖掘农业和农村内部的增收潜力,又要在农业和农村外部开辟新的增收空间;既要立足当前,寻求尽快见效的增收措施,又要着眼长远,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要依法维护进城务工经商农民的合法权益,努力创造有利于农民外出务工的良好环境。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切实落实扶贫开发政策,最大限度减少农村贫困人口。
努力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引导农民不断改善消费结构,注重改善农村住房条件,鼓励有条件的农户购置现代生活设施,逐步提高农民文化、娱乐等精神生活消费水平。重视农村信息化体系建设,加强信息资源整合,尽快实现有线电视、通信网络等信息服务村村通、全覆盖。
切实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大力加强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力争到2007年底全市基本建立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到2010年将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农民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切实抓好农村五保户供养制度改革,加快乡镇敬老院改、扩建和新建工作,努力提高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积极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努力使广大农民能够弱有所保、老有所养。加强对被征地农民的保障,严格执行征地补偿标准,探索建立长久性的保障机制。稳步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工作,探索建立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农业保险。进一步加强农村计划生育工作,深入开展创建新家庭活动,落实对独生子女户的奖励政策,实现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
五、积极倡导乡风文明
乡风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标志。要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落实好农村教育振兴计划,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普及农村高中段教育,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从2007年开始,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课本和寄宿生活费补助。实施“农村学校校长培训工程”和“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全面提高农村学校校长和教师的素质。加大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的力度,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大对农民技能培训力度,重点抓好“阳光培训”、绿色证书培训和新型农民创业培训,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
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按照建设新农村的要求,修订和实施文明村镇创建规划。重视发展农村文化事业,调整城乡文化资源配置,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到2007年全面实现县有文化馆、乡有综合文化中心及图书馆、村有文化体育活动场所的目标,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多种文体活动,保护和发展有地方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深入开展“党的政策、文化知识、科学技术、文明生活方式四进农户”活动和争创“五好家庭”、“十星文明户”等活动,引导农民破除迷信、远离邪教、移风易俗、崇尚科学,努力提升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明素质。
高度重视农村社会稳定。深化平安乡(镇)、平安村(居)建设,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妥善处理农村各种社会矛盾,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和非法宗教活动,坚决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建立和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切实搞好安全生产,提高农民对社会安全的满意度,创造农村安全祥和、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六、切实搞好村容整洁
村容整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要切实抓好镇村建设规划。要把镇村建设规划纳入全市整体规划范畴。各级政府要安排资金支持镇村规划编制,争取今明两年完成全市建制镇驻地总体规划及镇域体系规划修编,完成中心镇镇域范围2000人以上村庄及试点村庄的规划修编;争取3年内,全面完成镇村控制性详细规划。根据各镇村自然、地质条件和发展前景,合理确定建设规模、标准,注意提高民宅设计水平,充分体现风俗民情。同时,充分立足现有基础进行房屋和设施改造,防止搞不切实际的大拆大建,防止增加乡村债务,防止加重农民负担。
不断加强人居环境治理。在目前基本实现村村通柏油(水泥)路的基础上,加强对农村道路的管护,并逐步推进村庄主要街道硬化、亮化、绿化、美化。有计划改造农村供水设施,2008年基本实现村村通自来水,水质达到国家卫生标准。加快推广户用沼气,支持养殖场建设大中型沼气,重视发展太阳能、风能、秸秆气化等清洁能源。结合农村沼气建设,加快实施旱厕改造,提高水冲厕所和卫生厕所的普及率。
大力加强水利和林业生态建设。切实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加快构筑水资源开发利用、防洪安全保障和水环境治理“三大体系”。继续搞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农业,不断增加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以建设生态*为目标,继续组织实施封山育林、平原绿化、绿色通道和退耕还林还果四大工程,积极发展行道树和围村林,努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七、全面推进农村管理民主
管理民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要大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按照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要求,选好配强乡(镇)、村领导班子,使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坚强战斗堡垒。继续深化农村基层组织“三级联创”活动,建立健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搞好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加强政策理论、法律法规和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建设新农村的本领。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农村人力资源素质。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充分发挥共青团、妇联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骨干作用和桥梁纽带作用。
切实维护农民的民主权利。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努力提高农民对村务公开的满意度。完善村民“一事一议”制度,健全农民自主筹资筹劳的机制和办法,引导农民自主开展农村公益性设施建设。要认真做好涉农信访工作,坚决纠正侵害农民利益的行为。认真实施“五五”普法规划和“四五”依法治市纲要,不断推进农村基层政治建设。要深入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加强农村社会建设和管理,把广大群众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万众一心,同心同德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八、建立新农村建设推进保障机制
建立城乡统筹发展机制。要大力推进社会公共资源向农村倾斜,城市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不断扩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的覆盖面。要切实搞好城乡规划统筹安排、城乡产业统筹布局、城乡基础设施统筹建设、城乡生产要素统筹配置和城乡社会事业统筹发展。要重点从体制上、机制上创造城乡统筹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市直各部门在制定发展规划、安排建设投资和事业经费时,要充分考虑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更多地向农村倾斜。
建立农村发展创新机制。稳定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有条件的地方可根据自愿、有偿的原则,依法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积极推进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健全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路子,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大力推进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为重点的农村综合改革,逐步建立高效的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和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坚决制止发生新的乡村不良债务,对已经形成的债务,要按照“摸清底数、明确责任、分类处理”的原则,逐步化解。继续推进农村金融体制、粮食流通体制、征收征用土地制度以及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林业产权制度等改革,切实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动力和活力。
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充分发挥各级财政投入的主导作用和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引导社会各方面增加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扶持、典型示范,动员组织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用自己的勤劳双手建设美好家园。加大金融支农力度,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扩大农户小额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积极探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适应经济发展和金融要求的融资担保形式,多渠道、多形式解决农村经济发展融资难问题。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切实创新发展环境,积极吸引国内外客商投资农村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分类推进机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必须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扎实推进。要搞好总体规划和具体部署,区分轻重缓急,突出建设重点。各地要针对城郊村、园区村、城镇村、一般村等不同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地域特点确定不同的建设路子和重点,并有计划地选择一批示范村和重点村,试点先行,探索路子,积累经验,抓点带面,整体推进。
建立领导保障机制。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性,切实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并建立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工作协调机制,加强统一领导,明确职责分工,搞好配合协作。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综合协调和指导,市直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切实履行好各自的工作职责。各县(市)区也要建立健全相应的组织领导和工作机构,制定具体的规划和实施细则,切实把各项工作落实到位。要不断探索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新农村建设评价体系和决策目标、执行责任和考核监督机制,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浓厚氛围。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惠及广大农民的民心工程。全市各级各部门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不断开创*市“*”工作新局面,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 上一篇:县文明委全委会上的讲话
- 下一篇:政府党组民主生活会上的发言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