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市场多元化发展实施意见

时间:2022-07-09 03:46:00

导语:国际市场多元化发展实施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国际市场多元化发展实施意见

按照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要求,依据《*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现制定*市“*”外向型经济发展意见。

一、“*”发展回顾

(一)外向型经济发展情况。

1.对外开放意识增强。发展环境有了较大改善。成立了市招商引资促进委员会,协调解决了一批重点在谈、在建项目和历史遗留的外商投诉案件;成立了市经济发展环境投诉中心,建立了外商投诉24小时服务热线;取消了一批行政审批和收费项目;市和县(市)区出台了更具吸引力的招商引资奖励政策。

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市各部门、各县(市)区积极主动开展不同形式的国内外招商,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方式,先后到香港、台湾、东南亚、韩国、日本、欧洲以及北京、上海等地进行大团组、小分队式的招商,同时在*多次举办了香港周、日本周、港深外商*行、网上洽谈会等活动。

2.对外贸易持续增长。出口队伍进一步壮大。全市获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在“*”期间获得长足发展。全市自营进出口企业总量达到1400多家,增长4倍。有进出口实绩企业达到453家,增长近1倍。

出口商品结构改善。形成了以钢铁及制品、纺织服装、农副产品、机械电器、化工原料及产品、车辆及附件、文体用品等为骨干出口商品,重点推动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和软件产品出口的格局。目前,全市出口商品种类已近1000余种,比“*”多出100余种。

国际市场多元化发展。按照“巩固传统市场,扩大新兴市场,开拓空白市场”的思路,每年组织100多家企业到日、韩、东南亚、北美、欧盟、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进行贸易促销,深度开拓国际市场。重点开发了亚洲传统市场,特别是日、韩针织服装、蔬菜市场,欧美市场得到了进一步拓展,并逐步向中东、南非、南美、独联体等新兴市场发展。

外经贸政策促进效应显着。充分发挥财政外经贸引导资金的政策导向作用,在鼓励和支持企业扩大出口、开拓国际市场、吸收外商投资、开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初步形成了外经贸发展的政策促进体系。扶持外贸发展专项基金规模达到5000万元,解决流动资金5亿元,直接推动出口3.5亿美元;根据国家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变化,建立了企业出口退税帐户托管贷款风险保证金,用500万元发展基金释放了出口退税贷款近4亿元,有效地化解了企业融资困难。出台了出口退税质押贷款贴息办法,建立了开拓国际市场资金,并对企业反倾销应诉、开展质量认证等提供资金支持;实施了“大通关”工程,积极协调海关、检验检疫、外管、税务、人行等部门,为企业出口创造宽松便捷的通关环境。

企业素质明显提高。一大批企业出口能力不断增强,吸纳并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外贸经营管理人才,出口企业已由单纯追求出口创汇数量逐步向追求出口效益转变,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出口风险意识明显增强,运作程序逐步与国际贸易规范接轨,保障了外贸出口稳定持续发展。

出口总量逐年增加。“*”期间,全市外贸出口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的喜人局面。20*年全市出口5.94亿美元,2002年出口6.95亿美元,2003年出口8.35亿美元,2004年出口首次突破10亿美元,达到13.7亿美元,20*年实现出口17.8亿美元,“*”期间,外贸出口年均增长25.5%。

3.利用外资水平不断提高。“*”期间,*市合同外资累计29.7亿美元,年均递增28.3%;实际外资14.6亿美元,年均递增26.1%。

利用外资质量明显提高,外商投资领域进一步拓宽。外商投资企业的存活率由“*”初期的33%提高到目前的78%,资金到位率由34%提高到近60%,外商投资质量有了很大提高。随着入世后服务业的进一步开放,外资在现代物流、商业、房地产领域的投资增长较快,城市燃气、供水、公交等城市基础设施领域、公用事业及金融业利用外资取得突破,同时外资并购步伐加快,特别是外资并购改组国有企业有了很大进展。

引进跨国公司成效显着。近几年先后引进了沃尔沃、百事可乐、家乐福、沃尔玛、川崎钢铁、正大集团、日本NEC、日本三洋、可口可乐、微软等世界500强企业,同时新加坡旺旺、台湾宏全食品、台湾三功集团、润泰集团、香港中华煤气、百江燃气、德国ZF公司等实力雄厚的知名企业相继落户*市,建成了一批规模较大的骨干带动项目。

外资来源多元化,外商投资领域多样化。截止到“*”末,已有来自港、澳、台以及日本、美国、法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捷克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在*市投资设厂,投资涉及农业、石油、化工、电子、机械、纺织、医学生物、建筑房产、商饮、宾馆、旅游和娱乐等诸多领域。4.经济技术合作步伐加快。“*”期间,*市共签订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合同额14.2亿美元,实现营业额11亿美元,累计外派劳务23187人,兴办境外企业50家。合作层次逐步由单纯提供体力劳务、一般性劳务向提供技术型、管理型劳务转变,由简单的劳务合作向技术设备出口转变;合作领域从承揽工程项目和劳务合作发展到境外投资、兴办海外非贸易企业;经营领域由建筑业逐步向农业、电力、建材、路桥、港口等行业延伸;合作市场从发展中国家扩展到中等发达国家和发达国家。

经营主体规模不断扩大,合作领域进一步拓宽。省属企业实行属地统计后,*市具有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经营权的企业达到了47家,位居全省之首,合作领域得到拓展,由传统的建筑业拓宽到电力、交通、矿产开采等行业。

对外承揽工程、项目的能力显着增强。省属外经企业实行业务区域管理后,极大地增强和带动了*市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实力,*市承揽大工程、大项目的能力大大增强。涌现出了一批超过千万美元的有影响的大项目,尤其是鲁能电力的印度电厂项目营业额达到了两亿美元。

对外承包工程带动出口取得突破。通过对外承包工程,带动了*市的机械设备、零部件等的出口,鲁能电力印度电厂项目和中铁十四局阿富汗铁路项目等带动出口一亿多美元。

境外投资形式多样,投资的层次和质量不断提高。“*”期间,*市的境外投资企业以每年10多家的速度稳定增长,对外投资形式由过去简单的贸易公司、办事处等向境外加工生产、合资合作、研发中心、兼并收购、境外上市等方向发展。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以来,*市外向型经济虽然获得了可喜的发展,但制约性、根本性的矛盾和问题也愈加突现。一是对外贸易方面“一单两少三低”的问题比较突出。一单:出口市场相对单一。亚洲市场占60%,欧美市场占28%,其他市场占12%。两少:出口企业少、出口大户少。全市有出口实绩企业仅453家,其中出口过亿美元2家,过千万美元25家。三低:加工贸易出口占全市出口23%,低于全省25个百分点;外资企业出口占全市出口23.5%,低于全省28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比重低,占全市出口37.3%。二是没有形成开发区为主的利用外资载体。各级开发区承接工业项目的能力较弱,难于形成吸收外资持续快速增长的条件,导致*市外资总量少、增幅低,在全省的位次下降。三是土地规划问题严重制约了外资项目落地。开发区现有可用土地很少,导致生产型外资项目难以落地。以房地产为主导的第三产业项目,外资因等待“招、拍、挂”无法到位。四是投资软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乱收费、乱执法现象使企业商务成本和税负增高。五是优势产业在引资过程中的龙头带动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市在机床、钢铁、汽车制造等产业已经具有发挥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但缺乏有的放矢的引资意识和操作策略,在这方面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失去了利用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来吸引外资的机会。

二、“*”外向型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

“*”时期,是*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从总体上看,*市对外开放的总体环境仍然看好,世界经济有望保持温和增长,跨国直接投资趋于回升,国际产业转移规模继续扩大。同时*们也将面对国际贸易争端日益加剧、入世过渡期结束、国际货币汇率波动等挑战。

从国际环境看,和平与发展仍是世界的主题,国际贸易、金融、投资领域的全球化、自由化和便利化发展迅速,生产要素流动和国际产业转移加快,国际产业转移的链条逐渐拉长,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的比重明显增加,产业转移形成的集聚效应显着,转移将由制造业逐步向服务业拓展。跨国公司将加大服务业对外投资的力度,离岸外包开始成为服务业跨国投资的新型方式。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不断增强,在国际经济和政治关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从国内环境看,“*”期间,*国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经济市场化、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将进一步增强;消费结构逐步升级,国内市场进一步扩大;政府管理经济和宏观调控的能力进一步提高,行政管理体制更加透明,法律、法规更加健全,对外开放的软环境将进一步优化。国内市场的发展为扩大与世界的经济技术交流带来了巨大商机,也为提高*国产品国际竞争力、拓展国际市场空间创造了重要条件。“*”期间,*国仍将是跨国直接投资最受青睐的地区,随着国有企业改革逐步深化,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及股权分置改革试点稳步推进,预计跨国并购在*国吸引外资中将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

目前跨国公司直接投资正从传统的*、*地区向具有雄厚的研发力量、良好的基础设施、广阔市场空间的环渤海地区转移,环渤海经济圈将成为外商投资的热点地区。*市作为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城市,明显的区位优势、人才优势、产业优势和基础设施优势有利于承接跨国投资的“北上”转移。

*市外向型经济在“*”期间也面临着很多新的挑战。随着出口不断增长和贸易份额的上升,针对*国的“两反一保”等国际贸易壁垒不断增多;入世过渡期的结束,将使部分产业发展面临的外部压力逐渐增大;经济发展的资源和要素约束矛盾更加突出,对国际能源、矿产等原材料的依赖程度进一步加深;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将对利用外资和外贸出口带来重大影响;土地、劳动力、水资源等要素价格不断提高,商务成本攀升,参与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将有所削弱。

三、“*”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和目标

(一)基本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抓住国际产业资本转移的机遇,紧紧围绕“发挥省城优势,发展省会经济”总体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区位、人才、基础设施、产业基础等优势,努力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坚持以优化环境吸引外资,以外资促进外贸,以优化结构促进出口,转变贸易增长方式。鼓励更多企业“走出去”,大力开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推动全市外经贸又快又好发展。

(二)计划目标。

1.出口创汇目标:“*”期间出口创汇年均递增15%,2*0年达到年出口35.8亿美元;“*”末力争全市经济外向度提高到18%。

2.利用外资目标:2*0年合同利用外资达到27.9亿美元,年均递增20%;2*0年实际使用外资达到12.7亿美元,年均递增20%。“*”期间合同利用外资累计达到10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达到45.5亿美元。

3.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目标:“*”年均增长15%,5年累计境外企业达到90家,国际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营业额累计25亿美元,境外企业年均带动设备和原材料出口1亿美元。

四、“*”发展的重点及工作措施

(一)发展重点。

1.对外贸易方面。

(1)培植骨干大户。在“*”期间,继续结合百家企业上台阶活动,大力扶持重点企业,力争到2*0年,全市年出口过亿美元的企业5家,过5000万美元的企业10家,过3000万美元的15家,过1000万美元的30家,过500万美元的70家。对出口前10位的企业进行重点培植,在现有出口规模的基础上,“*”末力争再上一个台阶。

(2)培植重点商品。在保持传统出口商品如纺织服装、化工医药、机电产品的基础上,重点发展济钢的钢坯和中厚钢板、玫德的铸锻件、山水的水泥、中电的船舶、重汽集团的汽车配件和整车、松下的背投液晶电视、锅炉集团的锅炉,使这些产品发展成为*市出口的拳头产品。结合全市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积极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出口产品。重点发展机械制造、家电、交通设备、生物医药和信息技术等五大主导产业,发展机械电子、车辆、化工医药、冶金、纺织、轻工、建材、食品等十大出口创汇型工业行业;重点培植元葱、大葱、牛蒡、食用菇、肉牛、果品等六大绿色农副产品出口基地,尽快形成钢铁制品、纺织服装、机电产品、农副产品、化工医药、轻工工艺、建材产品等七大类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出口产品群。

(3)大力发展软件出口。深入实施科技兴贸战略,为软件出口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国内软件产业发展形势较好,软件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增强自身的国际竞争力,软件出口正步入快速发展的良性轨道。跟踪落实信博会签约项目,努力把*市的软件出口规模做大做强。

2.利用外资。

(1)加大产业链条引资力度。以装备制造、汽车、冶金、电子、建材等行业为突破口,利用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整合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发挥集聚效应。结合市属国有工业企业改制的契机,通过出让股权、出售资产,引进战略合作者进行境外上市等方式,加快市属国有工业企业的改制改组,壮大工业经济。

(2)加快载体建设,打造开发区招商引资平台。打造东部产业带,以高新开发区为龙头,吸引跨国公司设立区域总部、研发中心、物流中心、销售服务中心,与齐鲁软件园形成呼应,推动和提升软件产业走向国际,并以此为核心形成外围的产业制造基地,重点引进机电一体化产品、汽车发动机及其它汽车零部件、柴油发电机及其配套零配件;以松下电子、浪潮集团、小鸭电器为依托,扩大、衍生家电和IT产业。明水开发区、济北开发区、临港开发区作为制造业基地,一方面与高新开发区相呼应,形成与之配套的产业,同时发展自身各具特点的其它制造业。明水开发区重点发展改装汽车,铸造、锻造、机加工等机械加工业,化工、医药、食品、服装等产业。济北开发区重点发展食品、农产品加工、化工、医药、建材、造纸、纺织服装、金属材料等产业。

(3)改进利用外资方式,推进公用事业发展。以资产并购、股权并购、TOT等方式,引进外资,加快现有燃气、供水、热电、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公交、城建等公用事业的改革、改制,条件成熟的还可到海外上市融资。在旧城改造、新城区建设中,对公用设施不配套的区域,按规划要求,将供电、供水、供热、供气、通信等,包括管网、地沟,整体或分块对外招标。规划设计城市轻轨、黄河隧道、黄河大桥等大项目,以BOT、土地置换等方式对外招标、招商。

(4)加快服务业的对外开放力度。按照新的城市规划,推出一批大体量、大片区的房地产项目,吸引实力大、水平高的外商投资开发,从而整体带动提高*市的层次和水平,重点开发经十路全线、经一路延长线、二环东路、西部新城区等地区。同时,及时跟进*国服务业开放的步伐,在金融、保险、贸易、旅游、法律事务、会计事务、文化事业、风险投资等领域积极利用外资,提高*市的综合服务功能和水平。

3.对外经济技术合作。

(1)进一步扩大经营主体规模,到2*0年,*市拥有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经营权的企业力争达到100家;加强国际交流,进一步提高经营主体的竞争力。

(2)境外投资重点放在建材、纺织、矿产开采、农、林业开发等行业;投资国家(地区)重点是东南亚、非洲、独联体、拉美;投资以设备和技术投入为主,鼓励发展境外加工贸易。

(3)继续推进“以大揽大”,全方位开拓国际承包工程市场。以亚洲、非洲、拉美和中东四大板块为基础,积极开拓对外承包工程市场。立足亚洲市场,重点开拓南亚、东南亚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承包工程市场;开拓南部非洲和西非、北非的矿业、交通、建筑、冶金、电力等承包工程市场;积极探索开拓欧美发达国家建筑工程市场。

(二)工作任务。

1.对外贸易。

(1)加快出口队伍建设,培植壮大骨干出口主体。鼓励引导更多的企业尤其高新技术产品企业、科研院所及民营企业走外向型发展的道路是下一步工作的当务之急。一方面要广泛宣传国家进出口方面的有关方针政策;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新获权企业的业务培训,使企业通晓进出口的各项业务流程。积极帮助已经获权的企业协调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继续实施百家企业上台阶活动,对确定的120家重点企业在使用市外贸发展基金、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资金、出口商品交易会摊位、出口信用保险保费补贴、反倾销费用补贴等几个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和重点倾斜,并在营造通关环境、出口退税、造就经贸队伍等方面为企业出谋划策、提供指导。深入实施百家企业上台阶活动,在资金、政策、环境方面扶持骨干企业做大做强,不断提高企业的出口创汇能力和促进对全市的出口带动作用。结合全市工业立市、工业强市的战略思维和大抓工业、抓大工业“2133”工程,全力进行出口产品的调整优化,认真实施出口导向型产业结构调整战略。依托优势名牌产品,运用经济手段、政策手段、市场手段,引导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迅速形成一批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骨干企业,形成一批外向型的工业骨干企业,促使重汽、济钢、浪潮、炼油、将军、力诺、化纤、山水、锅炉、松下等一大批企业成为带动工业经济发展、带动出口创汇的龙头企业。(2)大力发展以软件为主要内容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采取研发、培育、引进等各种措施,突出发展科技含量高、核心竞争能力强、市场份额大的优势产品,并努力把优势产品培育成国内外的知名品牌。在税收资金信息服务等相关方面出台系列优惠政策予以扶持,积极争取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发展基金、外贸发展基金、科技部门有关科技计划投资、银行贷款、出口信贷及保险。对于*市有深厚基础的软件产业,通过深化改革,鼓励竞争,促进软件企业加强管理,加快体制创新。坚持实施大公司战略,重点扶持有核心竞争力的软件企业。坚持鼓励吸收外资的方针,继续鼓励外商加大对软件产业的投资,积极培养和吸引人才,推动企业加强技术创新,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支持软件企业做大做强。根据国际市场的运作经验,促进企业实行更符合国际规范的架构调整及重组。加大对软件企业的资金支持,增加软件产业专项资金规模。筹建软件产业风险投资基金,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向软件产业,扶持有市场潜力、技术含量高的软件企业和软件产品。促进中小企业管理规范化,引导软件企业向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同时要多管齐下,多渠道开拓国际市场。一是政府间的合作渠道,组织国际型的技术洽谈会、交流会、博览会等,通过召开有一定国际影响的国际知名软件企业参加的国际会议,有针对性地宣传*市的软件技术环境和投资环境,营造鼓励软件企业对外合作交流的环境。二是机构间的合作渠道,加强软件行业协会同国外类似组织的信息、技术交流往来,通过推进企业项目配对等方式加强合作。三是企业间的合作渠道,通过国外的机构或在海外设立办事处,开拓海外市场。通过与海外企业的合作,建立企业间的和分包关系,共建数据加工基地、软件开发中心。完善软件出口管理,抓好软件出口优惠政策的落实,制订切实可行、手续简便的实施办法,指导企业进行税务登记、办理退税手续。明确软件的界定,以利于对软件出口的统计和相关管理,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有力依据。(3)深度开拓国际市场,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重点组织好每年两届的广交会和国外系列专业博览会、洽谈会。结合产品结构调整,重新定位传统市场。加大工作力度,恢复并提高*市产品在其市场的占有份额,根据市场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在日本市场,重点做好以农副产品为主的市场开发;对韩国市场,主要做好以五金、钢铁制品及化工产品为主的市场开发。深度开发欧、美市场,继续做好对欧、美超市、连锁店的市场研究、开发工作,引导有条件的企业与之建立业务关系。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在欧、美举办的各种专业博览会和展销会,利用其博览会、展览会历史悠久、知名度高、客商云集等优势,广泛了解信息,推销产品、扩大出口。积极做好对拉美和非洲市场的开发。积极稳妥地推进以加工装配项目和资源开发为主的投资贸易,带动商品和服务出口,采取“以点带面”的方式拓展市场。在地区选择上,以拉美的巴西、阿根廷和墨西哥,非洲的南非、埃及和南部非洲国家为重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设立综合贸易中心,开展仓储分拨业务,辐射周边区域市场。(4)做好出口服务,发挥外经对出口的带动作用。充分发挥驻济中央、省属大企业较多的优势,坚持“以大揽大”,重点支持大企业开展对外工程承包,拓展发展空间,带动设备和原材料出口。(5)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和完善外经贸促进和服务体系。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发展预测、制定规划、调查研究、政策协调和环境整治上来,强化服务意识,建立起高效、务实的外经贸调控体系;加快建立外经贸中介协调自律机制,培育以行业协会、商会为主体的外经贸中介服务体系,充分发挥社会中介机构的功能作用,维护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和有序性;建立健全外经贸促进和服务体系。在重点地区建立*市驻外商贸中心,搜集国际市场商情信息、国际经贸形势和市场预测信息及有关的数据资料,掌握当地的经贸发展动态。建立定期信息制度,为*市企业进出口、利用外资提供指导。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构建外经贸信息交流平台。建立外经贸维权队伍。运用WTO争端解决机制维护外经贸企业的利益。2.利用外资。(1)全力以赴打造开发区招商引资平台。集中财力、人力、用地计划等各种资源,优先加快开发区的发展。按照以下6个基本要求进行完善:一是完善行政区划权,解决好开发区和周边县区、办镇行政管理权限交错重叠的问题,明确管理区域和范围,实行政区统一;二是建设完善重点开发区水、电、暖、气、通讯、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改善生产生活配套条件;三是首先在6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实行零收费政策,借鉴先进城市的普遍做法,进区企业只缴税不缴费,依法应缴纳的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由其所在开发区财政代为缴付;四是先行对6个重点省级以上开发区全面授权,实行封闭管理;五是对各级开发区倾斜用地计划,优先保证项目用地;六是完善开发区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降低土地价格,提高招商引资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2)下大力气采取硬措施改善软环境。第一,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外商投诉案件进行调查剖析,针对*市在投资环境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对影响外商投资的人和事一查到底,严肃处理,树立*市对外开放的良好形象。第二,对全市所有涉及外商投资企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由市监察局、物价局、法制办结合《行政许可法》的实施对收费部门(单位)、收费项目标准逐一进行审核确认,坚决取消不合法、不合理的收费。第三,对全市各级投诉中心进行整合,建立起案件处理办结流转制度,并上网接受社会公开监督,便于当事人对投诉进行追踪。第四,建立首问负责制,任何部门对外商的请求、申请、投诉、咨询等都不得拒绝推诿,属于本部门的事项立即受理并尽可能解决,不属于本部门的,受理后再转到相关部门并告知外商。第五,建立大项目领导协调制度,形成“绿色通道”和“直通车”,对总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在招商、谈判、落地、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重要问题由招商委领导直接协调处理。

(3)搞好产业布局和招商项目的策划包装。按照新的城市规划,进行科学合理的产业布局,城区以第三产业为主,各级开发区以工业项目为主。根据各级开发区的不同功能,形成产业梯次,以高新开发区为龙头,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低污染的骨干带动项目。各县区的开发区、工业园形成配套项目和其它项目,同时各级开发区都要规划出不同的产业区域,形成产业聚集效应。围绕新的城市规划,设计包装一批基础设施和房地产开发项目。

(4)充分发挥现有外商的作用抓好以商招商工作。重点抓好现有三资企业的增资扩股。促进西门子、松下、百事可乐、沃尔沃等企业进一步增资扩股,拉长产业链,转移上下游产品或新项目。在集中解决好当前外商投诉案件的基础上,排出以商招商的重点外资企业名单,定期沟通联络,及时解决外商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外商在济发展创造条件,并通过其影响力、号召力和示范效应引进更多外商。(5)强化目标责任制,建立招商激励机制。坚持各级党政“一把手”为招商引资的第一责任人,实行年终考核“一票否决制”。对招商引资工作进行定期调度,定期考核,定期通报。同时,积极与国外投资促进机构建立工作联系,做好委托招商工作。

3.对外经济技术合作。

(1)筛选部分重点企业进行引导、扶持,培育境外投资的龙头企业,进而带动中小企业走出去。重点培育具备与国外大承包商合作实力的大型对外承包企业。进一步优化扩大对外承包工程经营主体。选择资金、管理、技术、人才实力强,能承担大项目,具有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大型专业公司和实体型企业,向商务部申报对外承包工程经营权。到2*0年,全市拥有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经营权的企业力争达到100家。

(2)引导一批有实力的企业积极关注和探索研究海外资本、金融市场,探讨境外融资的路子。

(3)推动*市外经企业加强与国际相关行业企业的联系、沟通,积极寻求合作机遇。建立市场信息交流机制,疏通项目信息渠道。通过国际互联网络、驻外机构、国际金融机构及跨国公司驻华机构多方位获取对外承包工程市场信息,为企业开拓市场提供服务。

(4)改善外派人才结构,提高外派劳务人员素质。积极探索各外派劳务公司与有关职业技术学校和高职院校相结合,建立长期稳定的高级劳务人员选拔渠道,设立“外派高级劳务人员储备库”。在符合条件的县(市)区设立外派劳务“基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