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事业发展实施意见
时间:2022-07-08 06:09:00
导语:气象事业发展实施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为加快*市气象事业发展,充分发挥气象工作在防灾减灾、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根据《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决定》,结合*市实际,提出本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市属中纬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境内地理环境复杂,自然灾害频发,特别是干旱、暴雨、大风、寒潮、冰雹、雷电、沙尘暴、雪灾、大雾等气象灾害,对经济可持续发展、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公共社会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提供准确及时的气象预报警报服务,对提高全社会防御气象灾害的能力和水平,最大限度的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市气象事业在发展中还存在着综合气象观测体系尚未形成,气象台站基础设施薄弱,气象灾害应急服务能力不强,气象灾害预警体系不完善,精细化气象预报预测体系不健全,气象事业投入不足等问题。加快太原气象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二、新时期加快太原气象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
指导思想。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公共气象发展方向,按照一流装备、一流技术、一流人才、一流台站的要求,进一步强化观测基础,提高预报预测水平,坚持趋利避害并举,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建设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气象现代化体系,不断提升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对*市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与支撑能力,为建设服务全省、影响全国、吸引世界的新太原提供一流的气象服务。
奋斗目标。“*”期间,初步建成结构合理、布局适当、功能齐备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气象预报预测系统、公共气象服务系统、气象信息与技术保障系统,气象现代化和人才队伍建设、科技创新能力等得到显著提高,气象服务领域得到进一步拓展。到2020年,建成结构完善、布局科学、功能先进的气象现代化体系,气象科技水平和服务质量得到全面提升,使*市气象事业整体实力达到全省领先水平、全国省会城市先进水平。
三、加快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和气象预报预测系统建设
按照国家气象系统统一部署,加强气象观测、天气雷达、雷电定位及自动气象站等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市城市特点,自动气象站网布点密度按照城区5~10公里、近远郊县区10~20公里的规划要求,在城区重要路段、重要位置、主要乡镇、粮食主产区、果蔬种植区、天然生态林区、高速公路沿线、地质灾害重灾区、汾河流域和水库等处建设116个加密自动气象观测站,以适应各功能区经济发展对气象资源的需求,构建多功能区域气象观测网,提高对区域突发性、灾害性天气、城市环境气象和生态与农业气象的监测预警能力;充分利用天气雷达资料,提高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和人工影响天气能力。气象部门要加强与水务、农业、林业、国土、环保、地震等部门的协作,实现观测数据资源共享。
气象预报预测系统建设以提高天气、气候预报预测准确率为核心,加强精细化预报预测体系建设,重点强化短时临近天气预报业务系统建设,加快*市气象预报精细化进程;加强天气、气候、农业气象、人工影响天气预报预测技术的研究开发,做好灾害性、突发性、关键性、转折性重大天气预报预警和旱涝趋势气候预测。
四、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和农业气象服务工作
充分发挥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在抗灾减灾、缓解水资源短缺和生态建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按照国务院《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和《*省人工影响天气管理办法》,要加强对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领导,建立和完善人工增雨防雹作业体系,建立稳定增长的增雨防雹经费保障机制。依托“太原市开发利用空中水资源和防雹减灾工程”建设项目,建立和完善以作业条件预报、作业指挥、通信网络、效果评估为主要内容的人工影响天气综合业务系统,提高作业科技含量。在全市范围内建立精品粮、旱作农业和生态农业三个人工增雨防雹作业示范基地,积极开展人工增雨防雹作业,确保全年不间断作业和规模化作业。建立应对抗旱蓄水、森林火灾、空气污染等人工影响天气应急作业机制,健全作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作业规范和操作规则。
建设全市农业气象决策服务系统和农业气候资源数据库,进一步完善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评估和产量预报业务,开展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切实减轻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重大损失。加快农业气象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发展农村气象预报警报网,大力推进农村气象信息化建设,努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优质的气象保障服务。
五、建立健全气象灾害预警应急和公共气象服务体系
建立政府组织协调、部门分工负责的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机制,加快建设太原市气象防灾减灾监测预警中心,构建城乡一体化的气象灾害预警应急系统,最大限度的减少重大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预报、调查和影响评估能力建设,增强对城市洪涝、地质灾害、雷电灾害、农林业病虫害、森林火灾、沙尘暴灾害等自然灾害和有毒有害气体、区域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突发公共事件的气象预警和应急保障能力。重点加强气象灾害预警系统工程建设,切实提高中小尺度区域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和预报预警能力。
健全公共气象服务系统,把公共气象服务体系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范畴,进一步强化气象公共服务职能,加快公共气象服务现代化进程。通过改善服务手段、拓宽服务领域、增加服务产品、提高服务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气象信息的迫切需求。积极拓展气象信息渠道,以气象警报、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等多种形式及时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信息,扩大气象信息公众覆盖面,加快建立通畅的气象信息服务等渠道,着力提高公共气象服务的实效性。
六、强化雷电防护与监测
重点支持雷电业务综合监测网建设,进一步完善雷电预警预报服务,及时启动雷电灾害应急预案,建立雷电灾害分析调查、技术鉴定、风险评估及雷电防护工程等业务服务体系,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各级气象主管机构要依法加强雷电防护管理,认真做好雷电灾害防护装置设计指导、图纸审核、竣工验收和定期检测工作,将防雷减灾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
七、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建立健全稳定增长的财政投入机制,把增强气象能力建设和队伍建设所需事业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加大主要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气象事业基本建设、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气象科研和技术开发项目建设运行投入力度,将相应的建设运行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改善气象部门职工工作和生活条件,解决气象部门职工的医疗、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障问题。
八、加强对气象工作的依法管理和组织领导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要依法行政,切实加强对气象探测环境的保护,依法管理和规范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人工影响天气、雷电灾害防护、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气象信息分布、施放升空气球等活动。要会同规划、建设等部门建立工程建设、区域开发等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制度,对不符合重大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的建设项目,有关部门不予立项;未依法通过重大气象灾害或气候影响评价的项目,不得开工建设。要扎实做好气象行政审批工作,实现部门管理向社会管理的转变。抓好气象人才队伍建设,优化气象人才结构,努力提高气象工作人员整体素质。
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将气象事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科技发展规划,进一步细化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目标、要求和建设项目,制定具体落实措施和实施办法,促进*市气象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 上一篇:科技局产学研战实施意见
- 下一篇:农村幼儿教育工作实施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