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教育工作实施意见

时间:2022-07-06 09:02:00

导语:学校体育教育工作实施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学校体育教育工作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全国、市学校体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依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以及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学校体育工作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区实际,特提出若干意见。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一)全面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各级各类学校要进一步重视学校体育工作,扎实推进体教结合工作,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切入口和突破口。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增强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

(二)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学校体育工作要面向全体学生,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人为本,运用多种体育教育方法与方式,培养学生终身锻炼习惯和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落实国家基本要求,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

(三)各级各类学校要广泛组织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各中小学校必须贯彻落实国家“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的要求。从20*学年开始,中小学校增加学生体育活动课时,实行“三课、两操、两活动”,即各个年级每周安排3节体育课时、2节体育活动课时,每天做广播操或健身操(不少于1次)、眼保健操(不少于2次)。各中专学校要结合专业职业特点,落实“三课、两操、两活动”。广泛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外体育活动。任何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和方式,削减、挤占体育课和活动课时间。

(四)各级各类学校要不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各中小学要合理安排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因材施教,使学生初步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并利用体育课活动或课余校外活动时间,至少接受2个运动项目锻炼的专业指导。各中专学校要根据体育教学大纲,结合专业职业特点,加强校本教材开发,培养学生积极锻炼的习惯和兴趣。要努力构建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紧密衔接的课程体系,适当开展组织实施学生自主选择内容、选择教师和选择时间的“三自主”教学模式的探究工作。

三、实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建立学生体育评价制度

(五)建立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报告和公布制度。各级各类学校要按规定,组织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并认真执行报告制度,要为每一个学生建立健康档案。每学年通过网络分别向教育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网和区教育局上报,教育局定期公布各学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把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作为评价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依据之一。

(六)进一步完善中小学生体育科目测试工作。各中小学要将体育科目测试成绩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组成部分,组织实施初中毕业生体育(体育与健身)科目测试工作,逐步加大初中毕业生体育科目测试成绩在高中阶段学校录取时的权重。20*年起,根据市统一规定初中毕业生体育(体育与健身)科目测试成绩将按一定比例计入中考总分。

四、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培育*“阳光少年”

(七)响应号召,掀起校园体育活动新高潮。各镇(街道、*工业区)教育、体育行政部门、共青团组织以及各级各类学校要积极响应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号召,坚持“立足校园,扎根班级”的组织原则,充分发挥竞赛对群体活动的促进作用,以“学生体育大联赛”等为载体,积极培育*“阳光少年”。

(八)建立学校指导、学生自我管理的体育活动长效机制。各级各类学校应根据广大学生的兴趣与爱好,依靠团委、学生会组织,支持学生体育社团和健身俱乐部建设及其活动的开展,发挥国际国内重大体育赛事的带动作用,结合校园、社区、社会大型体育活动,建立“学校指导、学生自我管理”的体育活动长效机制。推进学生体育志愿者活动,组织学生参与重大体育赛事、社区体育活动的服务和指导。

(九)把青少年体育活动列为全民健身计划的工作重点。青少年始终是全民健身工作的重点人群。各镇(街道、*工业区)教育、体育行政部门要把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作为全民健身计划的重点,在青少年中大力推进全民健身运动,增强学生体质,帮助他们养成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

五、完善学校体育运动项目布局,创新体育人才培养运行机制

(十)科学规划项目布局,合理统筹各类资源。各镇(街道、*工业区)教育、体育的管理部门和区教育局、体育局等要提高认识,形成共识,形成合力,坚持不懈地推进体教结合工作,在项目规划、经费投入、条件保障、训练指导和竞赛组织等方面为学校运动队建设发展提供支撑服务。各中小学要将二线运动队、体育传统特色项目、体育俱乐部以及训练基地作为促进学生群体活动的重要抓手,强化群众基础、强化项目品牌、强化训练队伍。努力构建“小学―中学―大学”一条龙的人才训练培养体系,进一步提升运动竞技水平,形成一校一品的特色体育。鼓励有条件的学校选择合适的项目,积极试办高水平运动队。

(十一)加强与高校联系合作,建立1-2所高校体育发展基地。遵循中小学体育教育规律,结合本区素质教育综合改革试验,进一步拓展学校体育学科的内涵与外延,积极扶持培育学校体育科研、特色体育课程、运动项目和群体活动等基地建设。

六、做好保障与服务,实现学校体育工作稳步发展

(十二)加强领导,为学校体育提供组织保障。区教育局、体育局将进一步完善组织管理体系,健全管理机构,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管理、指导和服务。学校校长是学校体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学校要成立由学校领导牵头的领导小组,负责开展学校体育工作。

(十三)建设队伍,为学校体育提供人力保障。区教育局和体育局将分工合作,加强对体育教师和带队教练的培训、指导,各级各类学校要做好体育教师和带队教练的聘任工作,要科学合理地制定学校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工作服装及津贴发放标准,逐步提高体育教师的户外津贴。鼓励和引进优秀运动员或专业教练员经过专业培训,从事学校运动队的带教或课外活动的指导。鼓励学校其他教师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并参与学校体育活动的指导工作。

(十四)加大投入,为学校体育工作提供物质保障。各镇(街道、*工业区)教育与财政部门和学校要切实保证学校体育经费投入,把学校体育专项经费纳入年度教育经费预算,并做到与教育总经费的增长实行同步增长。中小学校的公用经费要按一定的比例专项用于学校的体育工作。区教育局要支持帮助学校完善学校体育场馆建设,配足配齐体育器材,各学校要提高场地器材的使用效益。

(十五)完善规章,为学校体育提供法律保障。依法开展体育教学,依法组织体育活动。各级各类学校要根据国家安全质量标准和体育场地器材配备目录,建设维护并使用体育场地器材设备。学校的体育教师和体育活动的指导教师要遵循体育教学活动的规律,组织实施教学计划和指导体育活动,要处理好学生户外运动和安全事故的关系,完善学生伤害保险制度。区财政要拨出专项经费,由区教育局负责依法配套设立区级专项资金予以进一步保障。

(十六)整合资源,为社区体育提供场馆保障。各级各类学校和社会公共体育场馆的管理部门要按照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积极配合街道社区,共同建立完善组织管理、业务指导、安全保障等制度与措施,坚持公益性原则,做好体育场馆在双休日、节假日向学生和社区的开放工作。

七、开展学校体育检查与督导,形成齐抓共管学校体育新局面

(十七)引导全社会支持关心学校体育,加大社会督察力度。各级各类学校要定期向社会公布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学生每天活动1小时等执行情况,主动接受社会的监督。

(十八)完善体育教育教学行政监督制度。各镇(街道、*工业区)教育、体育管理部门和区教育局、体育局要不断完善行政监督制度,依法开展行政检查、定期会同有关部门对学校体育工作进行专项评估。学校体育工作的督导评估结果将作为评价各镇(街道、*工业区)教育、体育管理部门以及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逐步加大学生体质健康指标在对各级各类学校奖励评选条件中的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