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清产核资工作意见

时间:2022-07-02 07:41:00

导语:企业清产核资工作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企业清产核资工作意见

为进一步摸清国有企业“家底”,全面核实企业国有资产质量,夯实国有资产基础管理工作,尽快执行新的《企业会计制度》,加快推动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确保企业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依据《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办法》(国务院国资委1号令)和《河北省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实施办法》(省政府国资委冀国资[2003]5号)等有关政策规定,对我市2006年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工作提出如下安排意见:

一、充分认识搞好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工作的重要意义

清产核资是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根据国家专项工作要求或企业特定经济行为需要,按照规定的工作程序、方法和政策,组织企业进行账务清理、财产清查,并依法认定企业的各项资产损溢,从而真实反映企业的资产价值和重新核定企业国有资本金的活动。根据国家和省的安排,对国有企业开展一次全面的清产核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全面摸清企业各类资产“家底”,提高企业财务会计信息质量。从目前情况看,一些企业资产不实、财产不清、信息不准的问题仍相当突出。通过清产核资,可以全面摸清企业资产现状,核实国有资产质量,掌握企业“家底”,确保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推动企业深化改革,确保企业改组改制规范运作。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资委《关于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05]60号)要求,国企改制必须进行清产核资和财务审计,对企业各类资产、负债进行全面的清查,做到账、卡、物、现金等齐全、准确、一致。对查出的各项资产损失,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依据规定上报同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核实和认定,经批准后予以财务核销。同时,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核实和界定企业占用的国有资本金及其权益,为谋划和制定改革方案提供重要依据,从而保证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

(三)对企业资产质量进行分类排队和深入分析,加快推进企业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通过清产核资,核实、认定和核销不良资产,核实企业的有效资产,这就为从全局上整合有效资产和存量资产,推动企业的布局和结构调整,促进企业从整体上提高资产的运营质量和经营效益创造了条件。

(四)积极推动企业执行新的《企业会计制度》,实现企业管理与国际惯例接轨。执行新的《企业会计制度》,是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而采取的一项重大的基础管理措施,是贯彻执行《会计法》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的重要内容,是规范企业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保证。新的《企业会计制度》体现了会计核算的稳健性和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统一性,将资产减值准备由原来的四项扩大到八项,并且允许企业根据所处的商业环境灵活地选择适合自身实际的计提政策,这将有利于企业防范经营风险,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清产核资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清产核资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大部署,本着操作规范、宜快则快、注重质量、慎重审核的精神,通过账务清理、资产清查、损溢认定、资金核实等工作,推动国有企业改制,加强国有资产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清产核资工作的基本原则是:

1、服务改革。按照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安排清产核资,为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创造条件。

2、规范操作。严格按照国家、省、市规定的规则、标准、程序和步骤组织清产核资,做到程序规范、过程规范、措施规范、结果规范。

3、进度和质量相统一。对拟改革的企业,可率先加快清产核资步伐;对其他国有企业,力争往前赶,按要求完成清产核资任务。同时,严把质量关,切实提高清产核资工作的质量。

4、强化监管。清产核资工作要在全市清产核资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下有序进行,市政府国资委在清产核资中要做好指导、检查、督促、协调和组织等工作。同时,市直有关部门和县(市、区)要充分发挥作用,督导所属企业按照规定的内容和程序进行,集中力量,加快工作进度。

三、清产核资工作的范围和基准日

清产核资工作的范围是:市、县(市、区)属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清产核资工作的基准日是:2005年12月31日。

四、清产核资工作的任务目标

今年清产核资工作的任务目标是:市直有关部门和县(市、区)属企业较多的,今年力争80%的企业完成清产核资工作;所属企业较少的,要全部完成企业的清产核资工作。

五、清产核资工作的政策依据

2006年清产核资工作的政策依据是:

1、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资委《关于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05]60号);

2、《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办法》(国务院国资委第1号令)、《河北省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实施办法》(省政府国资委冀国资[2003]5号,邯国资[2004]115号);

3、《国有企业资产损失认定工作规则》(国务院国资委国资评价[2003]72号印发,冀国资字[2003]103号、邯国资[2004]111号转发);

4、《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工作规程》(国务院国资委国资评价[2003]73号印发,冀国资字[2003]104号、邯国资[2004]114号转发);

5、《国有企业清产核资资金核实工作规定》(国务院国资委国资评价[2003]74号印发,冀国资字[2003]105号、邯国资[2004]112号转发);

6、《国有企业清产核资经济鉴证工作规则》(国务院国资委国资评价[2003]78号印发,冀国资字[2003]106号、邯国资[2004]113号转发);

7、国务院国资委、省政府国资委的有关清产核资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政策解答。

六、清产核资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账务清理。以清产核资基准日为资产清查的时点,对企业的各种银行账户、会计核算科目、各类库存现金和有价证券及各项内部资金往来和借款情况等基本财务情况进行全面核对和清理,保证账账相符、账证相符、账表相符,促进企业账务的全面、准确和真实。

(二)资产清查。对企业的各项资产进行全面的清理、核对和查实。在资产清查中,要把实物盘点同核实账务结合起来,把清理资产同核实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结合起来,重点做好各类应收及预付账款、各项对外投资、账外资产的清理,以及企业有关抵押、担保等事项的核对。

(三)价值重估。对企业账面价值和实际价值背离较大的主要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按照国家和省规定的方法、标准进行重新估价。价值重估主要是针对过去没有组织过清产核资的个别企业进行补课,一般企业不再进行价值重估。对确需进行价值重估的,须向市政府国资委专项申报,未经批准不得擅自进行。

(四)损溢认定。企业清产核资结果经中介机构专项审计后,依据国家和省清产核资政策和有关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对企业申报的各项资产损溢和资金挂账进行认定。

(五)资金核实。对经认定的企业各项资产损溢和资金挂账,下达资金核实批复,准予企业账务处理,重新核定企业实际占用的国有资本金数额。

(六)制度完善。企业在清产核资中,要认真分析在资产和财务日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整改措施,逐步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巩固清产核资结果,防止前清后乱。

七、清产核资工作的基本程序和具体步骤

(一)市直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根据实际情况,安排部署清产核资工作,向企业下达清产核资通知,提出具体的时间进度要求,同时上报市清产核资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二)企业接到清产核资通知后,应当在15个工作日内,组建以企业主要负责人为首,主管财务的负责人参加,由企业财务管理机构、资产管理机构或其他相关部门组成的清产核资机构,并立即制定本企业清产核资工作实施方案,

企业清产核资具体实施方案主要包括:开展清产核资工作的目标、清产核资办事机构基本情况、清产核资工作的组织方式、内容、步骤、时间安排、工作要求及工作纪律等。

企业清产核资工作实施方案,由市直有关部门和县(市、区)汇总后上报市清产核资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各企业根据清产核资工作实施方案,组织实施账务清理、资产清查等工作。

(四)在企业账务清理、资产清查工作结束后,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对企业清产核资结果进行专项审计,出具专项审计报告,对有关损溢提出经济鉴证证明。市属企业由市政府国资委在公开选聘的中介机构范围内委托,县(市、区)属企业由县(市、区)国有资产主管部门负责委托。

(五)专项审计工作结束后,企业要上报清产核资工作报告及社会中介机构专项审计报告。

企业清产核资工作报告主要包括:清产核资基本情况、清产核资工作结果、对清产核资暴露出来的在资产、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等。

(六)对清产核资结果进行审核和对资产损失进行认定。对县(市、区)属企业,凡单户企业核销资产在100万元以下的,由县(市、区)国有资产主管部门负责审核和认定,并报市政府国资委备案;100万元及以上的,须报市政府国资委审核和认定。对市属企业,均由主管部门进行初审后,上报市政府国资委进行审核和认定。核销资产超过3000万元的,由市政府国资委进行初审后,上报市清产核资领导小组审核和认定。

(七)审核、认定工作结束后,市政府国资委和县(市、区)国有资产主管部门批复下达资金核实批复文件。

(八)企业根据资金核实批复文件调账,并将账务处理结果上报市政府国资委和县(市、区)国有资产主管部门备案,同时办理相应的产权变更登记手续。涉及企业注册资本变动的,在规定的时间内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九)企业完善规章制度。企业完成清产核资后,要针对存在的问题,建立和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强化内部财务控制。对已经批准核销的各类不良资产,要实行“账销案存”,加强管理,尽力避免国有资产流失。

八、清产核资工作的具体要求

为提高工作效率,确保2006年清产核资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提出以下要求:

(一)加强对清产核资工作的组织领导。为进一步加强对清产核资工作的组织领导,规范企业资产损失认定和核销工作,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市政府确定成立全市清产核资领导小组,组长由市政府副市长崔永斌担任,副组长由市政府副秘书长庞洪奇、市政府国资委主任檀三群和市财政局局长李少波担任,成员由市政府国资委、财政局、商务局、物资总会、房管局、建设局等单位主管副县级领导组成。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指导全市的清产核资工作;研究决定清产核资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协调解决清产核资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对数额较大的核销资产进行研究、认定。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政府国资委,人员由市政府国资委、财政局、商务局、物资总会、房管局、建设局等单位抽调2名责任心强、业务熟练的科级干部组成。办公室具体负责清产核资日常工作的组织、协调;负责清产核资领导小组会议议题的准备工作;督导、检查市直有关部门和县(市、区)清产核资工作进展情况;对企业上报的资产损失进行初审;

市直有关部门和县(市、区)也要根据实际情况,成立相应的领导组织和办事机构,加强对所属企业清产核资工作的组织与协调,督导各企业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认真执行有关财务会计制度,用足用好清产核资政策。市直有关部门和县(市、区)要组织有关工作人员认真学习清产核资的政策规定,做好各项资产损失的清理和认定工作,收集整理有关证据,提出损失处理意见。

(三)企业要积极配合中介机构做好清产核资结果的经济鉴证和专项财务审计工作,保证企业清产核资结果的真实、可靠和完整。

(四)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如实暴露企业存在的问题。对清查出的各项资产损失要及时申报,不得瞒报虚报,更不得自行处理。

(五)认真做好账务处理工作。要按照市政府国资委和县(市、区)国有资产主管部门批复的清产核资文件,依据财务会计制度,及时调整会计账目,并上报备案。

(六)对经确认批准核销的各项不良资产,要建立“账销案存”的管理制度,加强管理,最大限度的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七)加强督导,严格考核。市直有关部门和县(市、区)要加强对本地、本部门清产核资工作的组织和督导,及时反馈工作进展情况,促进工作落实到位。市政府国资委、市清产核资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大督导力度,及时了解和掌握全市清产核资工作进展情况,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要建立定期通报制度,对工作组织有力、进展较快的,要给予表扬;对组织不力、工作迟缓、影响全市工作进程的,要给予严肃批评,以督促此项工作顺利开展,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